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民间音乐是东方民族的文化瑰宝。享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山歌之乡”的德江土家族,其境内世代聚居的土家儿女与艺术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其土家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民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尤其是土家人对歌、舞艺术超乎寻常的爱好和依赖,使其艺术个性独具特色。如优美动听的武陵山歌,古朴雅致的民间吹打乐等等就像滚滚乌江三峡,婉转动人。特别是《舞龙炸龙之歌》、《土家汉子》、《大田栽秧行对行》等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武陵山脉风格,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土家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我尝试着在平常的音乐课中把“德江土家经典”移植进入音乐课堂,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1 大胆创新,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民间音乐文化引进课堂教学,是让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学生的心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语言风格,音乐异彩纷呈。我收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料,比较透彻地了解民间音乐文化,为教学作铺垫。教师本着《课标》的要求,开发与利用各种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不断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结合学生的实际,从教学的特点、内容及形式上入手,在高年级选取了土家山歌的教学。 《大田栽秧行对行》却具有自己的唱腔特点。它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土家山歌民族调式,四个乐句的落足音分别是2→5→5→1。旋律清新明亮,歌词贴近生活,朗朗上口,山歌韵味十足,学生发自内心情感,唱出了土家人民热爱劳动丰收喜悦之情更为真切。唤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爱自己的家乡。通过听、看、奏、赏,学生了解到土家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大田栽秧行对行》斐声海外,老师的大胆创新使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十分浓厚,学生更清楚的看到了乌江三峡百里画廊无不闪烁土家族的智慧之光。在馥沃芬芳的民间土壤里铸就土家人民的民族艺术和审美情操。
2 创设美的教学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我们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只好用自己的手提电脑课上课,利用适当的音乐软件进行音乐教学可以使音乐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互动性、更富创造性,它能使抽象的变的直观,呆板的更变得生动,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更活跃,使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轻松,充分体现新课标新标新课堂价值。
音像电教的魁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爱听、爱看、好奇心强。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如自制的课件Ⅰ是原汁原味的栽秧歌,老艺人手中拿着三弦自弹自唱,年轻的小伙子手中拿着简板,边唱边敲打节奏,他们穿着民族服装,赋有特色的演唱,把学生吸引住。在听赏的过程中,学生情不自禁随音乐摇头晃脑,韵味十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着老师引导他们了解土家山歌的特点,学生会准确的说出土家山歌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向学生介绍唱《大田栽秧行对行》有着特别意义,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来之农村,他们的父母大多数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年都要忙于春耕秋收,这首体现了老百姓的生活,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听了,引导他们去理解歌曲的意图,体会到他们父母亲起早摸黑在田里干农活是多么的辛苦呀,通过一幅幅劳动画面去唤醒哪些学困生,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去努力拼搏学习。
当这些画面实物,音乐都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都有摸一摸、奏一奏的冲动,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心,我出示了课件Ⅱ——《土家汉子》,这首歌曲描写了土家族浓浓的生活习惯,也体现了土家汉子的热情好客与壮志豪情,歌词“土家的汉子呀,脚板宽哟喂,踏矮高山路哟,踩碎大河滩哟喂,土家的汉子吔,肩膀宽哟喂,上山呀挑重担,下河能拉纤,扁担吔闪悠悠,纤绳悠悠闪,汗水呀似山泉 似山泉哟,呀吇喂,土家的汉子嘴角宽哟喂,喝酒用大碗,说话不转弯,誓言呀如铁打,喜怒挂腮边。”。歌中感情,从动态的画面中的表情学生们全部理解其意。老师为动人的画面配唱的土家民歌《土家汉子》,使学生进入了“诗”与“歌”的美妙意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神秘感。老师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学生身心愉悦,轻松自如地学唱《土家汉子》。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我手拿简板边打连唱,深情并茂的表演,韵味十足地演唱,学生顿觉新奇,信心倍增。学生从老师的演唱中了解到土家山歌不只单纯的“唱”,还要用情“演”。
接着我出示了课件Ⅲ——《舞龙炸龙之歌》。每年的正月十五和六月六“水龙节”我们德江县都要举行舞龙炸龙活动,活动有各个乡镇政府组织参加。画面展现出各种各样的长龙,不满德江县城的大街小巷,同学们听到歌曲又看到课件Ⅲ中的画面;心里顿时沸腾起来了。
3 民间音乐引入课堂的意义
地方民间音乐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地方音乐教育不仅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冷落了自己本民族的音乐传承,其中的原因是多重的,在应试教育中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知之甚少,缺乏必要的民族音乐艺术理论的指导和鉴赏的教学经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在课堂教学中与信息技术配合不足,学生对民族音乐缺乏兴趣这些都致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跟不上时代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研究是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没有能力可以培养能力,没有兴趣可以培养兴趣,没有基础可以奠定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和教育从童谣、民歌小曲、地方戏剧等开始,特别是通过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学生比较喜欢的、经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活动、表演活动和民族乐器的介绍等活动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
3.1 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音乐在音调、节奏上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有舞蹈性节奏;内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而我国的戏曲音乐也品种繁多,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剧钟,他们在唱腔、念白、曲牌、锣鼓等方面均各具特色。然而,很多中小学生不会去欣赏这些美,不知道民族音乐中有这些珍惜的财富。由于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一些学生从发式、衣着、饮食等方面以西方的某些歌星,影星为模式。长此以往,这就不仅是音乐文化的问题,更容易造成学生轻视本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学生听、唱、背、记一些民歌,逐步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掌握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民歌的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以培养年轻一代正确的民族审美观。 3.2 通过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
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博大精深,民间音乐各具异彩,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民间音乐源于劳动,劳动人民在华夏大地上创造一切,也创造了自己的音乐文化。从《吴越春秋》中关于皇帝时期《弹歌》的记载到《诗经》中的《国风》;从春秋时期的《楚辞》到汉代“乐府”;从唐代的“曲牌词”到宋代的“说唱艺术”;从“元杂剧”直至“学堂乐歌”都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好好学习的。越具有民族性越具有世界性,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他体现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包含着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以及民族思想,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历史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接受本民族的旗帜和神韵,强化民族意识的重要教材。近年来中国音乐走向世界乐坛,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成功演出,使国外人士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崇拜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为我们的音乐走向世界,为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上 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建立热爱祖国音乐文化、了解、学习、继承祖国音乐文化而祖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而努力学习的报国之情。
3.3 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注重加强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教育,使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提高学生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正确民族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们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传统深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犹如把学生引进了一座艺术宝库,使他们吸收着丰富的营养。在如此丰富绚丽的文化遗产面前,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例如《丰收锣鼓》、《森林夏令营》描写了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人们欢快的心情,激发学生倍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渔歌》、《牧马青年》、《草原牧歌》则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热爱。教师还可以选择各民族的民歌进行欣赏和学唱,如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活泼、欢快、带有舞蹈性节奏)、内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高亢、燎亮、节奏鲜明)、还有我们德江县土家民歌《大田栽秧行对行》(优美、欢快,节奏宽广)等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之后,因势利导:“民歌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的民歌,不能愚昧地做追星族,要正确对待中国民歌。”,通过一系列中国民歌的教学,同学们了解了我们的祖国有那么多好听的民歌,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中小学生要加强民族音乐欣赏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辉使命。
1 大胆创新,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民间音乐文化引进课堂教学,是让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学生的心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语言风格,音乐异彩纷呈。我收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料,比较透彻地了解民间音乐文化,为教学作铺垫。教师本着《课标》的要求,开发与利用各种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不断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结合学生的实际,从教学的特点、内容及形式上入手,在高年级选取了土家山歌的教学。 《大田栽秧行对行》却具有自己的唱腔特点。它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土家山歌民族调式,四个乐句的落足音分别是2→5→5→1。旋律清新明亮,歌词贴近生活,朗朗上口,山歌韵味十足,学生发自内心情感,唱出了土家人民热爱劳动丰收喜悦之情更为真切。唤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爱自己的家乡。通过听、看、奏、赏,学生了解到土家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大田栽秧行对行》斐声海外,老师的大胆创新使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十分浓厚,学生更清楚的看到了乌江三峡百里画廊无不闪烁土家族的智慧之光。在馥沃芬芳的民间土壤里铸就土家人民的民族艺术和审美情操。
2 创设美的教学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我们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只好用自己的手提电脑课上课,利用适当的音乐软件进行音乐教学可以使音乐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互动性、更富创造性,它能使抽象的变的直观,呆板的更变得生动,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更活跃,使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轻松,充分体现新课标新标新课堂价值。
音像电教的魁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爱听、爱看、好奇心强。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如自制的课件Ⅰ是原汁原味的栽秧歌,老艺人手中拿着三弦自弹自唱,年轻的小伙子手中拿着简板,边唱边敲打节奏,他们穿着民族服装,赋有特色的演唱,把学生吸引住。在听赏的过程中,学生情不自禁随音乐摇头晃脑,韵味十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着老师引导他们了解土家山歌的特点,学生会准确的说出土家山歌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向学生介绍唱《大田栽秧行对行》有着特别意义,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来之农村,他们的父母大多数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年都要忙于春耕秋收,这首体现了老百姓的生活,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听了,引导他们去理解歌曲的意图,体会到他们父母亲起早摸黑在田里干农活是多么的辛苦呀,通过一幅幅劳动画面去唤醒哪些学困生,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去努力拼搏学习。
当这些画面实物,音乐都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都有摸一摸、奏一奏的冲动,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心,我出示了课件Ⅱ——《土家汉子》,这首歌曲描写了土家族浓浓的生活习惯,也体现了土家汉子的热情好客与壮志豪情,歌词“土家的汉子呀,脚板宽哟喂,踏矮高山路哟,踩碎大河滩哟喂,土家的汉子吔,肩膀宽哟喂,上山呀挑重担,下河能拉纤,扁担吔闪悠悠,纤绳悠悠闪,汗水呀似山泉 似山泉哟,呀吇喂,土家的汉子嘴角宽哟喂,喝酒用大碗,说话不转弯,誓言呀如铁打,喜怒挂腮边。”。歌中感情,从动态的画面中的表情学生们全部理解其意。老师为动人的画面配唱的土家民歌《土家汉子》,使学生进入了“诗”与“歌”的美妙意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神秘感。老师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学生身心愉悦,轻松自如地学唱《土家汉子》。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我手拿简板边打连唱,深情并茂的表演,韵味十足地演唱,学生顿觉新奇,信心倍增。学生从老师的演唱中了解到土家山歌不只单纯的“唱”,还要用情“演”。
接着我出示了课件Ⅲ——《舞龙炸龙之歌》。每年的正月十五和六月六“水龙节”我们德江县都要举行舞龙炸龙活动,活动有各个乡镇政府组织参加。画面展现出各种各样的长龙,不满德江县城的大街小巷,同学们听到歌曲又看到课件Ⅲ中的画面;心里顿时沸腾起来了。
3 民间音乐引入课堂的意义
地方民间音乐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地方音乐教育不仅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冷落了自己本民族的音乐传承,其中的原因是多重的,在应试教育中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知之甚少,缺乏必要的民族音乐艺术理论的指导和鉴赏的教学经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在课堂教学中与信息技术配合不足,学生对民族音乐缺乏兴趣这些都致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跟不上时代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研究是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没有能力可以培养能力,没有兴趣可以培养兴趣,没有基础可以奠定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和教育从童谣、民歌小曲、地方戏剧等开始,特别是通过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学生比较喜欢的、经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活动、表演活动和民族乐器的介绍等活动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
3.1 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音乐在音调、节奏上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有舞蹈性节奏;内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而我国的戏曲音乐也品种繁多,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剧钟,他们在唱腔、念白、曲牌、锣鼓等方面均各具特色。然而,很多中小学生不会去欣赏这些美,不知道民族音乐中有这些珍惜的财富。由于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一些学生从发式、衣着、饮食等方面以西方的某些歌星,影星为模式。长此以往,这就不仅是音乐文化的问题,更容易造成学生轻视本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学生听、唱、背、记一些民歌,逐步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掌握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民歌的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以培养年轻一代正确的民族审美观。 3.2 通过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
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博大精深,民间音乐各具异彩,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民间音乐源于劳动,劳动人民在华夏大地上创造一切,也创造了自己的音乐文化。从《吴越春秋》中关于皇帝时期《弹歌》的记载到《诗经》中的《国风》;从春秋时期的《楚辞》到汉代“乐府”;从唐代的“曲牌词”到宋代的“说唱艺术”;从“元杂剧”直至“学堂乐歌”都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好好学习的。越具有民族性越具有世界性,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他体现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包含着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以及民族思想,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历史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接受本民族的旗帜和神韵,强化民族意识的重要教材。近年来中国音乐走向世界乐坛,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成功演出,使国外人士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崇拜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为我们的音乐走向世界,为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上 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建立热爱祖国音乐文化、了解、学习、继承祖国音乐文化而祖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而努力学习的报国之情。
3.3 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注重加强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教育,使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提高学生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正确民族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们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传统深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犹如把学生引进了一座艺术宝库,使他们吸收着丰富的营养。在如此丰富绚丽的文化遗产面前,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例如《丰收锣鼓》、《森林夏令营》描写了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人们欢快的心情,激发学生倍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渔歌》、《牧马青年》、《草原牧歌》则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热爱。教师还可以选择各民族的民歌进行欣赏和学唱,如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活泼、欢快、带有舞蹈性节奏)、内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高亢、燎亮、节奏鲜明)、还有我们德江县土家民歌《大田栽秧行对行》(优美、欢快,节奏宽广)等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之后,因势利导:“民歌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的民歌,不能愚昧地做追星族,要正确对待中国民歌。”,通过一系列中国民歌的教学,同学们了解了我们的祖国有那么多好听的民歌,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中小学生要加强民族音乐欣赏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辉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