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的文化生态也变得日趋复杂。一方面,与大众传播、人口流动等相伴随的都市的、现代的文化在乡村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不断诱发乡村居民的消费想象。原有的文化生态被打破,新的文化秩序尚难建立,乡村的文化生活陷入了困境。”
另一方面,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不少地区只重视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而相对忽视了乡村文化的保护,以牺牲文化生态环境来实现所谓的乡村现代化。从而导致乡村文化被人为隔离、丢弃,使乡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现代传媒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传播的“断裂”与“失衡”方面。
一、传播内容断裂是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弊病
所谓乡村文化, “是源于乡土并依存于乡土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乡土性,具体而言是存活于乡村田间地头、以活态形式存在于乡村民众日常生活之中,体现村民生活方式和精神意识的文化。”如村风民俗、日常礼仪、耕耘劳作、邻里关系、节庆活动等。因而,乡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建设一种包涵价值观、文化认知、交往方式、乡村精神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内的新的乡村文化形态”。不是简单地以所谓的城市文化、先进文化来改造乡村文化,归根到底是建设一种属于乡村的、民族的、地域的新乡土文化,是乡村文化价值与内涵的创新与发展。
目前,文化的生产、消费和发展都离不开传播,可是,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现代传媒的文化传播与乡村居民的信息接受上呈单向流动,传播的内容与需求脱轨,这成为现代传媒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弊病。首先,现代传媒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时缺乏对乡村文化现状的保护。乡村多位于地理条件较差、信息交通环境欠发达地区,乡村民众信息经验缺乏。尤其是电视传播的“去乡土化”倾向非常明显,对乡村文化的关注不够,对乡村文化传承现状与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缺乏足够认识。曾经在乡村社会影响深远的诸如民俗事象、民间技艺的传承等部分已经流失。笔者所生活的朝阳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相对较好。可是,随着现代传媒对乡村生活的侵入,许多传统的乡村文化已经开始走向衰败,如剪纸出现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传播没跟上,以口耳相传为主的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加上年轻人缺乏接触这些传统艺术的渠道,同时受都市文化的影响,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乡村公共文化活动不感兴趣。所以现代传媒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乡村的文化环境,而且影响着乡村民众的思想意识,改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人们都坐在屋里看电视、看电脑、玩游戏,足不出户,乡村文化传播的语境随之发生断裂。
其次,现代传媒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时忽视了乡村民众的话语权。在当前的乡村文化传播中,乡村居民一直处于弱势位置,由于现代传媒根植于城市,所以面向乡村的传媒取向越来越少。乡村居民的文化传播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被剥夺。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民们依赖的主要的信息发布渠道是人际传播,而不是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普遍认为与大众传媒距离较远。尽管市场化媒体宣称要重视群众参与,也采取一些互动形式鼓励群众参与,但终因没有健全的信息反馈体系和机制,使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出现了脱节,成为没有回音的传播,特别是在乡村文化传播中,根本没有真正向乡村民众授予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文化传播的有效性,阻碍了传统文化在媒介化语境中的扬弃、融合与创新。
总之,对于现代传媒在乡村内的文化传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乡村居民对于国家和集体的认同,但也瓦解了许多乡村传统观念、族群认同、道德伦理生活,不仅如此,传播的都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村庄公共文化行动的基础,使村民的人际关系趋于功利化,自然也就破坏了村庄共同经验的营造。可以说,“传播的断裂影响了共同理解的形成。
二、媒介生态失衡影响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的媒介生态格局电视在村民日常生活中处于绝对垄断位置,但也只能依赖“大锅”(村民们对卫星电视接收器的形象称呼)收看,互联网一直是绝大多数村民的美好憧憬而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手机仅仅作为人际交往的工具并不是人人都拥有。乡村的传媒资源分布严重失衡,成为阻碍乡村文化大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原因是媒介资源分配对乡村的弱化、边缘化,一方面导致城乡知识沟通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媒介对乡村的集体失语也扩大了传媒与村民的心理距离。那些“老、少、边、穷、山”的乡村地区成为媒介传播中的“信息孤岛”。电视作为乡村日常生活的第一媒体,是村民使用范围最广、接触频度最高的媒介。而电视媒体的传播模式是留在家中,在文化领域里造成集体性观众的瓦解。由于根植于城市的电视其节目的大多内容是偏都市化的,这就导致了乡村受众在媒介使用中带有强烈的“城市消遣娱乐倾向”,特别是年青的一代,这些信息和风格与本土政治、宗教或民族环境相脱离。”于是,乡村里传统的走乡串户,走亲访友等常见的人际传播越来越少,原来依靠面对面交流的方式逐渐瓦解和消失,人们的活动空间已经从公共转移到私人,家庭取代村屯。电视的娱乐功能被强化,当村民们远离电视后便无事可做,文化生活日益单调乏味,维系乡村社会健康发展的乡土性公共文化生活日趋衰落。
因此,在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现代传媒如何担负起重建乡村公共文化,恢复乡村生活的公共精神,不断推动乡村现代化,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各界人士深入思考的现实性问题。2011年12月10日
另一方面,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不少地区只重视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而相对忽视了乡村文化的保护,以牺牲文化生态环境来实现所谓的乡村现代化。从而导致乡村文化被人为隔离、丢弃,使乡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现代传媒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传播的“断裂”与“失衡”方面。
一、传播内容断裂是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弊病
所谓乡村文化, “是源于乡土并依存于乡土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乡土性,具体而言是存活于乡村田间地头、以活态形式存在于乡村民众日常生活之中,体现村民生活方式和精神意识的文化。”如村风民俗、日常礼仪、耕耘劳作、邻里关系、节庆活动等。因而,乡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建设一种包涵价值观、文化认知、交往方式、乡村精神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内的新的乡村文化形态”。不是简单地以所谓的城市文化、先进文化来改造乡村文化,归根到底是建设一种属于乡村的、民族的、地域的新乡土文化,是乡村文化价值与内涵的创新与发展。
目前,文化的生产、消费和发展都离不开传播,可是,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现代传媒的文化传播与乡村居民的信息接受上呈单向流动,传播的内容与需求脱轨,这成为现代传媒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弊病。首先,现代传媒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时缺乏对乡村文化现状的保护。乡村多位于地理条件较差、信息交通环境欠发达地区,乡村民众信息经验缺乏。尤其是电视传播的“去乡土化”倾向非常明显,对乡村文化的关注不够,对乡村文化传承现状与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缺乏足够认识。曾经在乡村社会影响深远的诸如民俗事象、民间技艺的传承等部分已经流失。笔者所生活的朝阳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相对较好。可是,随着现代传媒对乡村生活的侵入,许多传统的乡村文化已经开始走向衰败,如剪纸出现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传播没跟上,以口耳相传为主的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加上年轻人缺乏接触这些传统艺术的渠道,同时受都市文化的影响,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乡村公共文化活动不感兴趣。所以现代传媒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乡村的文化环境,而且影响着乡村民众的思想意识,改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人们都坐在屋里看电视、看电脑、玩游戏,足不出户,乡村文化传播的语境随之发生断裂。
其次,现代传媒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时忽视了乡村民众的话语权。在当前的乡村文化传播中,乡村居民一直处于弱势位置,由于现代传媒根植于城市,所以面向乡村的传媒取向越来越少。乡村居民的文化传播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被剥夺。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民们依赖的主要的信息发布渠道是人际传播,而不是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普遍认为与大众传媒距离较远。尽管市场化媒体宣称要重视群众参与,也采取一些互动形式鼓励群众参与,但终因没有健全的信息反馈体系和机制,使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出现了脱节,成为没有回音的传播,特别是在乡村文化传播中,根本没有真正向乡村民众授予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文化传播的有效性,阻碍了传统文化在媒介化语境中的扬弃、融合与创新。
总之,对于现代传媒在乡村内的文化传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乡村居民对于国家和集体的认同,但也瓦解了许多乡村传统观念、族群认同、道德伦理生活,不仅如此,传播的都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村庄公共文化行动的基础,使村民的人际关系趋于功利化,自然也就破坏了村庄共同经验的营造。可以说,“传播的断裂影响了共同理解的形成。
二、媒介生态失衡影响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的媒介生态格局电视在村民日常生活中处于绝对垄断位置,但也只能依赖“大锅”(村民们对卫星电视接收器的形象称呼)收看,互联网一直是绝大多数村民的美好憧憬而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手机仅仅作为人际交往的工具并不是人人都拥有。乡村的传媒资源分布严重失衡,成为阻碍乡村文化大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原因是媒介资源分配对乡村的弱化、边缘化,一方面导致城乡知识沟通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媒介对乡村的集体失语也扩大了传媒与村民的心理距离。那些“老、少、边、穷、山”的乡村地区成为媒介传播中的“信息孤岛”。电视作为乡村日常生活的第一媒体,是村民使用范围最广、接触频度最高的媒介。而电视媒体的传播模式是留在家中,在文化领域里造成集体性观众的瓦解。由于根植于城市的电视其节目的大多内容是偏都市化的,这就导致了乡村受众在媒介使用中带有强烈的“城市消遣娱乐倾向”,特别是年青的一代,这些信息和风格与本土政治、宗教或民族环境相脱离。”于是,乡村里传统的走乡串户,走亲访友等常见的人际传播越来越少,原来依靠面对面交流的方式逐渐瓦解和消失,人们的活动空间已经从公共转移到私人,家庭取代村屯。电视的娱乐功能被强化,当村民们远离电视后便无事可做,文化生活日益单调乏味,维系乡村社会健康发展的乡土性公共文化生活日趋衰落。
因此,在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现代传媒如何担负起重建乡村公共文化,恢复乡村生活的公共精神,不断推动乡村现代化,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各界人士深入思考的现实性问题。2011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