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高寒阴湿区春小麦新品种“临麦32号”(原代号941-1)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从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育种室引进的F1代材料(组合为甘辐92-310×咸阳大穗),经多年南繁北育选育而成的优质、丰产、抗病、早熟的春小麦新品种,综合性状突出,于2004年11月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一、主要农艺性状及抗病性
临麦32号属春性,中早熟,生育期92~107天,幼苗直立,叶色深绿,株型紧凑、株高85~95厘米,顶芒、白轴、穗长方形,每穗结实45~56粒,穗层整齐,红粒角质、卵圆形,千粒重40~45克,容重750~830克/升,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籽粒饱满。高抗条锈病,抗白粉病,抗青干,较抗倒伏。
二、适应地区
经甘肃省区试结果鉴定分析,临麦32号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适宜在临夏州、渭源县、临洮县、兰州市的周边同类高寒阴湿地区种植。
三、高优栽培技术
1.精细整地。最好选前茬为豆类茬,其次为马铃薯、油菜和玉米茬,忌重茬。对上茬作物及时深耕灭茬、灌冬水、打磨保墒,开春后即将地耙平耙细、精耕细作,力争达到地平、土碎、没有杂草。
2.种子处理。播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晒种,并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兑水2~3公斤,拌麦种50公斤,以防地下害虫危害。
3.适期早播,控制播量。同一品种不同播期条件下,随着播期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而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及湿面筋含量均比早播有所增加。川塬灌区以3月6~10日播种为宜,适当早播,播深3~4厘米,既可增加粒重,又可增加分蘖数,确保苗全苗壮;播量控制在每公顷225~300公斤。
4.氮磷配合,施足底肥。每公顷施尿素225~300公斤、磷酸二铵150~225公斤、硫酸钾75~150公斤,农家肥15吨以上,保持土壤有机质在1.2%左右,达到平衡施肥。
5.田间管理。川水地3叶期灌头水,5叶期灌二水,视情况浇麦黄水;每公顷拔节至孕穗期追施尿素150公斤;开花灌浆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5~3.0公斤,以增加粒重,提高品质;蜡熟期及时收获,脱粒储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科所 李永平 覃志春等 邮编:731100)
一、主要农艺性状及抗病性
临麦32号属春性,中早熟,生育期92~107天,幼苗直立,叶色深绿,株型紧凑、株高85~95厘米,顶芒、白轴、穗长方形,每穗结实45~56粒,穗层整齐,红粒角质、卵圆形,千粒重40~45克,容重750~830克/升,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籽粒饱满。高抗条锈病,抗白粉病,抗青干,较抗倒伏。
二、适应地区
经甘肃省区试结果鉴定分析,临麦32号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适宜在临夏州、渭源县、临洮县、兰州市的周边同类高寒阴湿地区种植。
三、高优栽培技术
1.精细整地。最好选前茬为豆类茬,其次为马铃薯、油菜和玉米茬,忌重茬。对上茬作物及时深耕灭茬、灌冬水、打磨保墒,开春后即将地耙平耙细、精耕细作,力争达到地平、土碎、没有杂草。
2.种子处理。播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晒种,并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兑水2~3公斤,拌麦种50公斤,以防地下害虫危害。
3.适期早播,控制播量。同一品种不同播期条件下,随着播期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而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及湿面筋含量均比早播有所增加。川塬灌区以3月6~10日播种为宜,适当早播,播深3~4厘米,既可增加粒重,又可增加分蘖数,确保苗全苗壮;播量控制在每公顷225~300公斤。
4.氮磷配合,施足底肥。每公顷施尿素225~300公斤、磷酸二铵150~225公斤、硫酸钾75~150公斤,农家肥15吨以上,保持土壤有机质在1.2%左右,达到平衡施肥。
5.田间管理。川水地3叶期灌头水,5叶期灌二水,视情况浇麦黄水;每公顷拔节至孕穗期追施尿素150公斤;开花灌浆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5~3.0公斤,以增加粒重,提高品质;蜡熟期及时收获,脱粒储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科所 李永平 覃志春等 邮编:7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