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洛是地球上仅存的几个雪山秘境之一。当热爱旅行的人们纷纷前往藏地“放逐心灵”,使雪域高原的大多数地方逐渐变得熙熙攘攘,同处青藏高原的青海果洛却依然静谧空旷,人烟稀少。当西藏变得越发喧嚣,果洛就成了人们另一个寄托心灵的所在。这里不仅有藏地“四大神山”之首的阿尼玛卿雪山,也是黄河发源地以及格萨尔王成长的地方。不光有雪山、圣湖、草原、骏马构成的世间美景,更有随母亲河流淌千古的美丽传说……
阿尼玛卿,雪山爷爷的神光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当地平均海拔超过4000 米。阿尼玛卿雪山逶迤北部,巴颜喀拉山绵亘南部。在千百年的岁月里,果洛如此封闭的地理环境将无数外来者的脚步阻挡在了崇山峻岭之外,也将单纯而原始的绝美风光珍藏在了高原深处。
阿尼玛卿雪山地处果洛州玛沁县西北部的雪山乡,距州府大武镇80公里。作为藏区四大神山之首、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寄魂山,阿尼玛卿有着无与伦比的宗教和人文魅力,圣洁美丽的雪山和冰川让人一见倾心,永生难忘。
今年初秋时节,我们的汽车穿过茫茫戈壁,翻过巍峨高耸的祁连山,从甘肃进入了青海地界。我带着朝圣的心情去拜望阿尼玛卿雪山,一路所见的草原、湖泊、骏马、溪流、大河等高原景物,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下显得壮美之极。
原野深处,我们远远看到了一线雪白银光,车越往前行,那光团就越大、越亮。巍巍耸立的阿尼玛卿雪山山峰像一个个直插云宵的威严武士,头戴着晶莹的冰雪冠冕在天际线上闪闪发光。阿尼玛卿是黄河源头最大的山,在方圆 280平方公里的地面共有 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突兀在莽莽高原,山上冰雪连绵,终年不化。
从各地远道赶来的转山者,带着洁白的哈达和各色供品,瞌着匍匐于地的长头纷纷而至。到了阿尼玛卿雪山脚下一个风马旗飘扬的祭拜点,信众们点燃飘香的桑烟(又称熏香),摆上五色供品,虔诚地念诵祈祷祭文。雪山渐变为洁白的宫殿,祥云霭霭,以阿尼玛卿山神为主的神族从彩虹装饰的庄严宫门列队而出……
阿尼玛卿在藏语中意为“黄河流经的大雪山爷爷”。这座神山在藏民心中的分量极其重要。据当地的民间传说,果洛地区原本妖魔横行,而拯救了这片大地,使人们脱离苦海的“爷爷”是来自远方的英雄沃戴贡杰。如今,他早已化身为眼前这座雄伟挺拔的阿尼玛卿雪山,世世代代滋养并守护着自己的后世子民们。
转山者除了庄严的祭拜,还要向大山敬奉供品。虔诚的牧人将自己身上的饰品——珊瑚、玛瑙、珍珠、松石等毫不吝啬地供奉在大山的某处,或者用酥油粘连在大山的岩壁上,以表达自己对阿尼玛卿雪山的敬畏之情。
供奉饰品看起来有一种挥金如土的潇洒和挥霍,其实,牧人们以路为家,游牧于天地之间,他们的一生与“财富”二字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因为天生的爱美之心,他们将一些牛羊兑换成了自己喜欢的饰品,因此,他们的所谓财富,除了牛羊就是随身携带的饰品了。
牧人一生清贫,没有多少饰品要供奉给大山,转山路上,只有少数几处在他们看来非常重要的地方才有可能供奉上一些饰品,而更多的地方,他们把俯拾皆是的石头当成了供品。“供石”的最高境界当属嘛呢石的纹刻和碓垒:虔诚的信徒们将刻满了经文的石头堆垒在一起,形成一圈圈石经墙。
阿尼玛卿雪山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清澈明亮,形态各异,引来无数鸥鸟栖息在这里。鸟群中,丹顶鹤、野天鹅这样的珍禽也随处可见。湖泊里自由游弋的鱼群成群结队,因为没有人为捕捞,这些鱼儿显得胆大妄为,一条裸鲤肆无忌惮地跃出水面,把自己明晃晃的身子炫耀一番,继而跌入水中不见了踪影,引得鸥鸟群追不舍。
阿尼玛卿雪山地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作为雪豹的繁殖栖息地,当地早已被国际动物学界所关注。花间草地上以及林间灌木丛中,还生长着冬虫夏草、当归、大黄、贝母、蘑菇和蕨麻等几十种珍贵药材。
阿尼瑪卿雪山地势高峻,冰峰雄峙,冰川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有冰川57条,奇异的冰川世界不仅千姿百态,晶莹夺目,也成为黄河上游巨大的固体水库。
姊妹湖,黄河源头“动植物天堂”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就在果洛州玛多县这片离天最近的地方流淌而出。玛多作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河流纵横、水草丰美、湿地连天、河出星宿,散落成无数水泊和海子,因拥有4077个大小湖泊而享有“千湖之县”的美誉。作为黄河源头两个巨大的高原淡水湖泊,扎陵湖、鄂陵湖2005年被联合国《湿地公约》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扎陵湖形如木鱼、湖心偏南,是黄河的主流线;鄂陵湖状如金钟。这对姊妹湖深情相依,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着五彩缤纷的光线。这里也是水鸟的世界,每年春天数以万计的大雁、鱼鸥、鸬鹚、赤麻鸭、斑头雁、白天鹅、黑颈鹤等从印度半岛飞到这里繁衍生息。所以有人说玛多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玛多草原地广人稀、水草丰美,正是适宜各类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家园。这里有藏野驴、野牦牛、藏原羚、花斑裸鲤、雪鸡,还可以见到白唇鹿、盘羊、岩羊、棕熊、狼、猞猁、沙狐等其他动物的踪迹。除了动物,各种中藏药材漫山遍野,像红景天、藏雪莲、蕨麻、大黄、车前草、胡黄连等珍贵药材香飘草原,无尽资源皆为宝藏。
作为母亲河的发源地,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水源供给地,这里有黄河源头第一桥、万里黄河第一水电站。一面刻有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和十世班禅大师题字的“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在母亲河的源头傲然挺立,以犀利的牛角昭示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淳朴善良、智慧创新的精神和品格!
全长约5464公里的黄河,以其波澜壮阔、源远流长而著称。人们都知道黄河之水是“黄色”,甚至还有一句谚语叫“跳进黄河洗不清”。但在母亲河的源头,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从鄂陵湖排出时,黄河水是清澈迷人的天蓝色,捧一把母亲河的水尝尝是多么甘甜!只因沿途流经的地方泥沙俱下,水流才开始混浊泛黄,于是渐渐变成了我们眼中的“黄河”。 憨厚、好客、勤劳、勇敢是玛多人给我的印象。他们世代生活在华夏母亲河的源头地区,在羊皮襁褓里度过婴儿期之后就在草地上爬行,在地上还没站稳就已经开始在马背上成长。学会走路后,他们也同时开始学习骑射,到七八岁就可以独立放牧牛羊,还要学会照顾弟弟妹妹,帮助母亲挤奶、打酥油、烧奶茶、捻毛线……
长期以来,玛多人以放牧为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每到夏季,家庭里的中青年就只身赶着羊群,驮一顶小帐篷,到人迹罕至的巴颜喀拉山上放牧。几个月过去,深秋到来,牛羊已经长得膘肥体壮,他们才收起帐篷,回来与家人团聚。在山上离群索居的生活十分艰苦,往往是周围十多平方公里就只有一个人、一群牛羊,放牧者还要面对风雪肆虐的恶劣天气,甚至要和狼群搏斗……
这种放牧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不过再也不会像几百年前那样孤独寂寞了。玛多人乐观地把几个月的转场放牧当成一场特殊的“旅游”。放牧的空闲时间,他们会拿出随身携带的收录机听听山外的广播节目,或反复播放一首歌曲……
玛多人在上了一定年纪之后便会在定居点里从事一些轻松的劳动,如捻毛线、摊过冬的牛粪饼等。晴朗的日子里,老人们或坐在太阳下嗅鼻烟;或买瓶酒就着两个小菜,慢慢地“品味生活”;或是到寺院听经,绕着石头垒成的经墙膜拜、祷告,祈求儿孙平安,牛羊兴旺。
从古至今,淳朴的玛多人始终默默地守着黄河源这一方世外净土,在雄伟的高山和蓝天之间,谱写着自由豪放的生活篇章。
古迹遍布,格萨尔王成长的地方
果洛是藏族旷世英雄格萨尔成长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众多神奇的格萨尔艺人说唱着《格萨尔王传》,而且,还有不计其数的遗址、遗迹与这部伟大的史诗息息相关。在阿尼玛卿山脚下,离曲嘎纳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叫“果村内果”——盔甲圣址的所在,据说,这里伏藏着曾经跟随英雄格萨尔王征战四方、降妖除怪的岭国30员大将的盔甲,这个圣址自然受到了崇尚英雄主义的藏族转山者的崇拜。
来到玛多,就走进了伟大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诞生的故土,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寸土、每一缕清新的空气都在咏诵着有关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行走在玛多,如同穿行在史诗鲜活的地图里,踩史诗之石、淌史诗之水,你可以亲手触摸那千年遗存的古迹,亲耳聆听格萨尔艺人神授的诗歌,让心灵自由地徜徉在那段金戈铁马、铁血红颜的史诗岁月中……
在玛多县黄河乡境内的“阿依地”,环列着四个大小相致的小山包,四周广袤平坦,相传就是格萨尔史诗经典篇章《赛马称王》发生的起点,终点就在扎陵湖乡境内的“格日杂恰”,这中间有格萨尔王赛马称王时的煨桑台和观望台,在扎陵湖西岸的白麻莫切大滩,至今存有格萨尔王赛马称王的宝座遗迹,由片岩砌就,面北朝南,这些遗迹与《格萨尔》史诗中记载十分相符,千百年来受到当地藏族百姓的保护与崇拜。凭吊神迹,不禁令人遥想当年格萨尔横枪走马、驰骋疆场的神武英姿,感叹格萨尔王凭借一身赤胆与真诚赢得美人归的不朽神话。
年轻的格萨尔王当年赛马称王,赢得的正是嘉洛·森姜珠姆的芳心。扎陵湖东南岸的“珠姆松科”,据说就是格萨尔的王妃、美丽的珠姆姑娘所属之部落——嘉洛部落所在的村落,这里修复有珠姆宫殿遗址,占地约20亩,明显可见两处紧挨在一起的石砌城堡遗迹,上部城堡近似正方形,墙体宽厚,似是人居之处;下部城堡呈梯形,面积略大,疑似畜圈或栏院。
在冬格措纳湖边,还有王妃为人民祈福平安的珠姆煨桑台。煨桑台由13座硕大的嘛呢堆围拢而成,转山者在这里煨桑、祭拜,在缭绕的桑烟和满天飞舞的风马中诵经。这里生长着的一棵柏树也被称作圣树,受到了供奉和祭拜。
玛多县曾经是进藏的重要驿站,逶迤千里的唐蕃古道至此开始一段千古传诵的爱情佳话;干戈狼烟的杀伐争战,从此开始吟唱田园牧歌的祥和乐章。在扎陵湖畔,由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唐蕃言欢,藏汉携手,共同谱写了一曲柏海迎亲、民族团结的大歌;这里也演绎着一个古老王朝的繁华与没落,位于花石峡镇莫格村落处,有着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经文物专家鉴定被认为是唐代吐蕃墓葬群,面积约2000平方米,残墙、古墓、壕沟触目皆是,残陶碎片遍地散落,多少历史的烟云与风尘在这里掩埋!莫格德哇古墓群被评为青海省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藏族历史和黄河流域文化研究价值。
除了写满唐风的历史,宗教文化也是玛多独具魅力的一景,這里到处飘舞着绘满经文的五彩经幡,到处耸立着刻有经文的古刹经石。玛多县境内有和科寺、扎西曲浪寺、曲那迈寺、措哇尕则寺等四座较大的寺院,如果你在初夏时节来到和科寺,还会赶上当地僧俗举行的大型煨桑节,到时还会有热闹非凡的赛马、赛牛活动,你可以与热情的牧民群众一醉方休;每年仲夏的时候,这里还会举行献花节,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的盛装、手捧鲜花,从四面八方向寺院纷沓而至进行各种朝拜活动,将一束束鲜花尽情地抛向空中,敬献给神灵……
雪山逶迤,大河肇始。果洛这片土地蕴藏着自然与文化的奇珍异宝。从圣洁雪山到明澈湖泊,从突兀的奇石到历史遗迹,所有的山山水水和人文景观都承载着格萨尔的遗迹和传说,祭祀、转山、赛马等活动也无不蕴含着浓郁的藏地文化。
阿尼玛卿,雪山爷爷的神光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当地平均海拔超过4000 米。阿尼玛卿雪山逶迤北部,巴颜喀拉山绵亘南部。在千百年的岁月里,果洛如此封闭的地理环境将无数外来者的脚步阻挡在了崇山峻岭之外,也将单纯而原始的绝美风光珍藏在了高原深处。
阿尼玛卿雪山地处果洛州玛沁县西北部的雪山乡,距州府大武镇80公里。作为藏区四大神山之首、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寄魂山,阿尼玛卿有着无与伦比的宗教和人文魅力,圣洁美丽的雪山和冰川让人一见倾心,永生难忘。
今年初秋时节,我们的汽车穿过茫茫戈壁,翻过巍峨高耸的祁连山,从甘肃进入了青海地界。我带着朝圣的心情去拜望阿尼玛卿雪山,一路所见的草原、湖泊、骏马、溪流、大河等高原景物,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下显得壮美之极。
原野深处,我们远远看到了一线雪白银光,车越往前行,那光团就越大、越亮。巍巍耸立的阿尼玛卿雪山山峰像一个个直插云宵的威严武士,头戴着晶莹的冰雪冠冕在天际线上闪闪发光。阿尼玛卿是黄河源头最大的山,在方圆 280平方公里的地面共有 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突兀在莽莽高原,山上冰雪连绵,终年不化。
从各地远道赶来的转山者,带着洁白的哈达和各色供品,瞌着匍匐于地的长头纷纷而至。到了阿尼玛卿雪山脚下一个风马旗飘扬的祭拜点,信众们点燃飘香的桑烟(又称熏香),摆上五色供品,虔诚地念诵祈祷祭文。雪山渐变为洁白的宫殿,祥云霭霭,以阿尼玛卿山神为主的神族从彩虹装饰的庄严宫门列队而出……
阿尼玛卿在藏语中意为“黄河流经的大雪山爷爷”。这座神山在藏民心中的分量极其重要。据当地的民间传说,果洛地区原本妖魔横行,而拯救了这片大地,使人们脱离苦海的“爷爷”是来自远方的英雄沃戴贡杰。如今,他早已化身为眼前这座雄伟挺拔的阿尼玛卿雪山,世世代代滋养并守护着自己的后世子民们。
转山者除了庄严的祭拜,还要向大山敬奉供品。虔诚的牧人将自己身上的饰品——珊瑚、玛瑙、珍珠、松石等毫不吝啬地供奉在大山的某处,或者用酥油粘连在大山的岩壁上,以表达自己对阿尼玛卿雪山的敬畏之情。
供奉饰品看起来有一种挥金如土的潇洒和挥霍,其实,牧人们以路为家,游牧于天地之间,他们的一生与“财富”二字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因为天生的爱美之心,他们将一些牛羊兑换成了自己喜欢的饰品,因此,他们的所谓财富,除了牛羊就是随身携带的饰品了。
牧人一生清贫,没有多少饰品要供奉给大山,转山路上,只有少数几处在他们看来非常重要的地方才有可能供奉上一些饰品,而更多的地方,他们把俯拾皆是的石头当成了供品。“供石”的最高境界当属嘛呢石的纹刻和碓垒:虔诚的信徒们将刻满了经文的石头堆垒在一起,形成一圈圈石经墙。
阿尼玛卿雪山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清澈明亮,形态各异,引来无数鸥鸟栖息在这里。鸟群中,丹顶鹤、野天鹅这样的珍禽也随处可见。湖泊里自由游弋的鱼群成群结队,因为没有人为捕捞,这些鱼儿显得胆大妄为,一条裸鲤肆无忌惮地跃出水面,把自己明晃晃的身子炫耀一番,继而跌入水中不见了踪影,引得鸥鸟群追不舍。
阿尼玛卿雪山地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作为雪豹的繁殖栖息地,当地早已被国际动物学界所关注。花间草地上以及林间灌木丛中,还生长着冬虫夏草、当归、大黄、贝母、蘑菇和蕨麻等几十种珍贵药材。
阿尼瑪卿雪山地势高峻,冰峰雄峙,冰川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有冰川57条,奇异的冰川世界不仅千姿百态,晶莹夺目,也成为黄河上游巨大的固体水库。
姊妹湖,黄河源头“动植物天堂”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就在果洛州玛多县这片离天最近的地方流淌而出。玛多作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河流纵横、水草丰美、湿地连天、河出星宿,散落成无数水泊和海子,因拥有4077个大小湖泊而享有“千湖之县”的美誉。作为黄河源头两个巨大的高原淡水湖泊,扎陵湖、鄂陵湖2005年被联合国《湿地公约》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扎陵湖形如木鱼、湖心偏南,是黄河的主流线;鄂陵湖状如金钟。这对姊妹湖深情相依,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着五彩缤纷的光线。这里也是水鸟的世界,每年春天数以万计的大雁、鱼鸥、鸬鹚、赤麻鸭、斑头雁、白天鹅、黑颈鹤等从印度半岛飞到这里繁衍生息。所以有人说玛多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玛多草原地广人稀、水草丰美,正是适宜各类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家园。这里有藏野驴、野牦牛、藏原羚、花斑裸鲤、雪鸡,还可以见到白唇鹿、盘羊、岩羊、棕熊、狼、猞猁、沙狐等其他动物的踪迹。除了动物,各种中藏药材漫山遍野,像红景天、藏雪莲、蕨麻、大黄、车前草、胡黄连等珍贵药材香飘草原,无尽资源皆为宝藏。
作为母亲河的发源地,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水源供给地,这里有黄河源头第一桥、万里黄河第一水电站。一面刻有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和十世班禅大师题字的“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在母亲河的源头傲然挺立,以犀利的牛角昭示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淳朴善良、智慧创新的精神和品格!
全长约5464公里的黄河,以其波澜壮阔、源远流长而著称。人们都知道黄河之水是“黄色”,甚至还有一句谚语叫“跳进黄河洗不清”。但在母亲河的源头,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从鄂陵湖排出时,黄河水是清澈迷人的天蓝色,捧一把母亲河的水尝尝是多么甘甜!只因沿途流经的地方泥沙俱下,水流才开始混浊泛黄,于是渐渐变成了我们眼中的“黄河”。 憨厚、好客、勤劳、勇敢是玛多人给我的印象。他们世代生活在华夏母亲河的源头地区,在羊皮襁褓里度过婴儿期之后就在草地上爬行,在地上还没站稳就已经开始在马背上成长。学会走路后,他们也同时开始学习骑射,到七八岁就可以独立放牧牛羊,还要学会照顾弟弟妹妹,帮助母亲挤奶、打酥油、烧奶茶、捻毛线……
长期以来,玛多人以放牧为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每到夏季,家庭里的中青年就只身赶着羊群,驮一顶小帐篷,到人迹罕至的巴颜喀拉山上放牧。几个月过去,深秋到来,牛羊已经长得膘肥体壮,他们才收起帐篷,回来与家人团聚。在山上离群索居的生活十分艰苦,往往是周围十多平方公里就只有一个人、一群牛羊,放牧者还要面对风雪肆虐的恶劣天气,甚至要和狼群搏斗……
这种放牧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不过再也不会像几百年前那样孤独寂寞了。玛多人乐观地把几个月的转场放牧当成一场特殊的“旅游”。放牧的空闲时间,他们会拿出随身携带的收录机听听山外的广播节目,或反复播放一首歌曲……
玛多人在上了一定年纪之后便会在定居点里从事一些轻松的劳动,如捻毛线、摊过冬的牛粪饼等。晴朗的日子里,老人们或坐在太阳下嗅鼻烟;或买瓶酒就着两个小菜,慢慢地“品味生活”;或是到寺院听经,绕着石头垒成的经墙膜拜、祷告,祈求儿孙平安,牛羊兴旺。
从古至今,淳朴的玛多人始终默默地守着黄河源这一方世外净土,在雄伟的高山和蓝天之间,谱写着自由豪放的生活篇章。
古迹遍布,格萨尔王成长的地方
果洛是藏族旷世英雄格萨尔成长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众多神奇的格萨尔艺人说唱着《格萨尔王传》,而且,还有不计其数的遗址、遗迹与这部伟大的史诗息息相关。在阿尼玛卿山脚下,离曲嘎纳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叫“果村内果”——盔甲圣址的所在,据说,这里伏藏着曾经跟随英雄格萨尔王征战四方、降妖除怪的岭国30员大将的盔甲,这个圣址自然受到了崇尚英雄主义的藏族转山者的崇拜。
来到玛多,就走进了伟大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诞生的故土,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寸土、每一缕清新的空气都在咏诵着有关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行走在玛多,如同穿行在史诗鲜活的地图里,踩史诗之石、淌史诗之水,你可以亲手触摸那千年遗存的古迹,亲耳聆听格萨尔艺人神授的诗歌,让心灵自由地徜徉在那段金戈铁马、铁血红颜的史诗岁月中……
在玛多县黄河乡境内的“阿依地”,环列着四个大小相致的小山包,四周广袤平坦,相传就是格萨尔史诗经典篇章《赛马称王》发生的起点,终点就在扎陵湖乡境内的“格日杂恰”,这中间有格萨尔王赛马称王时的煨桑台和观望台,在扎陵湖西岸的白麻莫切大滩,至今存有格萨尔王赛马称王的宝座遗迹,由片岩砌就,面北朝南,这些遗迹与《格萨尔》史诗中记载十分相符,千百年来受到当地藏族百姓的保护与崇拜。凭吊神迹,不禁令人遥想当年格萨尔横枪走马、驰骋疆场的神武英姿,感叹格萨尔王凭借一身赤胆与真诚赢得美人归的不朽神话。
年轻的格萨尔王当年赛马称王,赢得的正是嘉洛·森姜珠姆的芳心。扎陵湖东南岸的“珠姆松科”,据说就是格萨尔的王妃、美丽的珠姆姑娘所属之部落——嘉洛部落所在的村落,这里修复有珠姆宫殿遗址,占地约20亩,明显可见两处紧挨在一起的石砌城堡遗迹,上部城堡近似正方形,墙体宽厚,似是人居之处;下部城堡呈梯形,面积略大,疑似畜圈或栏院。
在冬格措纳湖边,还有王妃为人民祈福平安的珠姆煨桑台。煨桑台由13座硕大的嘛呢堆围拢而成,转山者在这里煨桑、祭拜,在缭绕的桑烟和满天飞舞的风马中诵经。这里生长着的一棵柏树也被称作圣树,受到了供奉和祭拜。
玛多县曾经是进藏的重要驿站,逶迤千里的唐蕃古道至此开始一段千古传诵的爱情佳话;干戈狼烟的杀伐争战,从此开始吟唱田园牧歌的祥和乐章。在扎陵湖畔,由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唐蕃言欢,藏汉携手,共同谱写了一曲柏海迎亲、民族团结的大歌;这里也演绎着一个古老王朝的繁华与没落,位于花石峡镇莫格村落处,有着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经文物专家鉴定被认为是唐代吐蕃墓葬群,面积约2000平方米,残墙、古墓、壕沟触目皆是,残陶碎片遍地散落,多少历史的烟云与风尘在这里掩埋!莫格德哇古墓群被评为青海省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藏族历史和黄河流域文化研究价值。
除了写满唐风的历史,宗教文化也是玛多独具魅力的一景,這里到处飘舞着绘满经文的五彩经幡,到处耸立着刻有经文的古刹经石。玛多县境内有和科寺、扎西曲浪寺、曲那迈寺、措哇尕则寺等四座较大的寺院,如果你在初夏时节来到和科寺,还会赶上当地僧俗举行的大型煨桑节,到时还会有热闹非凡的赛马、赛牛活动,你可以与热情的牧民群众一醉方休;每年仲夏的时候,这里还会举行献花节,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的盛装、手捧鲜花,从四面八方向寺院纷沓而至进行各种朝拜活动,将一束束鲜花尽情地抛向空中,敬献给神灵……
雪山逶迤,大河肇始。果洛这片土地蕴藏着自然与文化的奇珍异宝。从圣洁雪山到明澈湖泊,从突兀的奇石到历史遗迹,所有的山山水水和人文景观都承载着格萨尔的遗迹和传说,祭祀、转山、赛马等活动也无不蕴含着浓郁的藏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