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桨叶旋转采样效应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支撑结构疲劳分析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th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多体动力学-有限元一体化分析模型,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支撑结构的疲劳损伤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为了考虑桨叶旋转采样效应,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波数-频率联合谱的时-空直接转换法。该方法无需进行风速场的空间离散与插值,能精确给出旋转桨叶任一单元在任意时刻经历的风速、给出旋转采样风速谱的显式表达,揭示由旋转采样效应导致的风速在频域内发生能量重分布的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该方法对风-浪共同作用下的单桩式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支撑结构的疲劳损伤与疲劳寿命进行分析,并重点对是否考虑桨叶旋转采样效应对支撑结构疲劳损伤的影响进行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应用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以全天空动态图像为基础的多维度特征训练融合回归模型处理方法,实现局部区域的太阳直接辐射(DNI)预测。为解决遮挡太阳云团特征难以提取、遮挡情况预测不准确等问题,方案通过阈值分割进行太阳位置检测,使用随机森林检测云团,利用模板匹配测算云速,并从上述信息中提取多维度特征训练融合回归模型实现DNI预测。测试结果表明方案的短期预测误差较小,可准确地预测出DNI的变化趋势,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NN-LSTM)的短期风功率预测模型.该模型以风电场风功率历史数据以及风速风向等数值天气预报(NWP)数据为输入对风功率进行预测.首先,利用
为了构建基于太阳能的多能互补(如储热、燃气补燃等)布雷顿循环系统,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太阳能、太阳能结合储热、太阳能结合燃气等运行模式下,工质变化时向心透平的气动特性。实验中向心透平的效率始终约为65%,随着入口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增大,转速和输出功率线性增加。模拟结果表明,从太阳能或太阳能储热切换到太阳能燃气补燃模式,保持透平入口温度不变,透平输出功率降低3%,透平流量降低2%。多能互补的模式在切换时透平性能变化较小,采用补燃或储热放热等措施可以实现系统的平稳过渡运行。
为深入研究现行规范中对太阳电池板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合理取值问题,应用CFD方法对倾角θ为39°的地面太阳电池板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将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采用CFD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以45°风向角为间隔,对来流风向从0°~180°范围的4个风向角分别进行了风场模拟,计算了太阳电池板的风压系数、体型系数、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倾覆力矩系数,同时提出一种新的风压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180°风向角时,风压和升力值最大;45°和135°风向角时,倾覆力矩值最大,考虑梯形分布的计算
建模分析昆明地区不同入射半角的复合抛物面聚光集热器(CPC)在全年不同朝向、不同倾角下的能量接收情况。结果表明:CPC的聚光比与入射半角呈正相关,入射半角的大小限制了其光线接收角的范围进而影响能量的接收;正南朝向为最佳朝向,正南向安装时最佳倾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正西向倾角越大能量越小;正南向在冬半年适宜进行高倾角安装,在12月份倾角为50°、入射半角为60°时,CPC接收太阳辐射量最大为13.27 MJ;在夏半年适宜低倾角安装,在4月份最佳倾角为0°、入射半角为60°时,CPC接收太阳辐射量最大为15.9
由于受到大气流体运动的影响,短期风速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非线性等特性,严重影响风速的预测精度。针对该问题,提出利用Lorenz方程优化经验模态分解(EMD)过程的风速预测方法。运用Lorenz方程能表征大气运动对短期风速的混沌影响作用,采用一维Lorenz波动序列优化EMD的风速分解过程,改善EMD直接分解风速过程中出现的模态混叠现象,减小EMD分解风速所得高频分量的混沌程度。为证明方法的普适性,对3种时间尺度的短期风速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EMD-BP神经网络模型,Lorenz方程优化的E
以某型定日镜为研究对象,通过刚性缩尺模型的多通道同步测压风洞实验,获取多种工况下定日镜的风压分布结果。基于理论分析结果,获得该型定日镜的结构抗风设计参数变化规律,并给出适合中国规范采用的该型定日镜抗风设计参数推荐值,为中国类似定日镜结构抗风设计参数取值和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借鉴。
针对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网系统的优化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光伏并网规划方法。以接入容量最大、投资运行维护成本最低、网络有功损耗最小为经济性规划目标,以电压偏差、电压波动、谐波指标为规划约束,建立光伏并网的多目标约束优化模型。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求解规划模型。利用控制参量不同的多个种群协同进行优化搜索,同时在单个种群的操作中引入适应度函数标定和自适应算法,克服算法求解多目标约束优化模型未成熟收敛的缺陷。结合IEEE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求解分析,验证所提出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并对不同负荷、接入方案、
首先推导风电互联变惯量系统的等值数学模型,其次基于扩展等面积法则,理论分析风电虚拟惯量控制对系统暂态功角首摆振荡的影响机理。然后,通过建立互联系统的线性化状态方程,并利用积分流形方法实现系统降阶,分析可调惯量控制对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双馈风电机组的分区协同惯量控制策略以改善互联系统的稳定性能。最后,建立风电渗透率为30%的两发电区域互联的仿真模型,结果表明灵活风电惯量控制能够提高互联系统的暂态功角首摆稳定性并有效阻尼后续振荡。
中国风能资源气候特征与中国季风气候和东高西低的阶梯式地貌紧密相关,基于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高时空分辨率数据集及测风塔实测数据的气候学分析得到:风力较强的冬季风和春季活跃的北方气旋活动,形成了“三北”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平原地区风切变指数大于沿海,沿海地区风切变指数大于内陆山区。此外,通过建立可利用风能资源等级的二元划分方法,并采用中国主流风电机组,评估了全国可利用风能资源分布和技术开发量,得到中国陆地80、100、120和140 m高度上技术开发总量分别为32亿kW、39亿kW、46亿kW和51亿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