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福泉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文物先进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山被中国传统文化专委会命名为“中国十大道教文化圣地”。即将出版的《福泉历史文化精粹》一书将福泉市从周朝末年且兰国邑至民国时期的平越县近三千年历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风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汇集成册,现将其中重要篇章节录,以飨读者。
[关键词] 福泉市历史 文化精粹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51
39、贵州民国乡贤谭克敏
清咸丰贵州少数民族起义,声势浩大,所向披靡,攻州夺县,平越城被义军占领十年,城内寺庙宫观、官署民居尽毁,树木十存一二,人员去之八九,同治后,少数大难不死的民众陆续回到故乡,开始建设被毁坏的平越。光绪初时任贵州学政的陈昌荣在《平越元旦》诗称“山城旧址三千户,兵火遗黎四百家。”经济萧条,人口剧减,民气难以恢复。民国时期县城人口也就两三千人,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才突破万人。
民国时期平越也出了不少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有国民党中将2人(谭克敏、刘民杰),少将8人(杨尊五、谭德骥、丁建蕃、刘剑魂、阮略、张醴泉、张景明、邓平岩),县长30余人(谭云程、柘泽忠、李书侠、王泽生、杨伯龙、周自耀、周懿铭等),更有近百人先后到国外留学,谭克敏为其中之佼佼者。
谭克敏(1896—1952),字仲谦,又字时钦,省府顾问谭云程次子,平越县城东街人。幼时在平越及贵阳读书,毕业于贵阳模范中学。民国6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次年回国考入北大理科预科学习,民国9 年升入北大哲学系,民国11年参加国民党,民国13年作为北大学生代表与同乡、北师大学生代表黄俊昌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北大毕业后,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青年部秘书,广东大学出版部主任,航空处少将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海军处办公厅主任,第二制弹厂党代表、北伐时任第八路总指挥部中将主任兼中央党校教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北路军政治部主任,军政部主任秘书。民国20年至27年,先后任甘肃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青海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省政府秘书长、财政厅长、省党部执行委员。民国27年回乡同乡绅们商量建立平越中学,亲任校长,自掏腰包购买教学设备,并将《万有文库》等万余册藏书捐赠学校,造福桑梓。力主唐山交大迁平越办学,并支持乡绅办实业,解决交大教学和生活困难,发展地方经济。次年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民国34年专任省政府委员,民国37年当选国大代表。贵州解放前夕,拒绝谷正伦威逼,不去台湾,贵阳解放的第三天即到军管会报到,积极协助杨勇、苏振华、陈又新做统战工作,亲自去镇远做黔东靖绥司令余辉庭等人的工作,要其弃暗投明,宣布起义。1950年初返回贵阳经马场坪,遂回平越过年与家人团聚。4月因“平越纵火案”被逮捕,次年以“反革命”罪被镇压。五十年后的2000年,方平反昭雪。
谭克敏在北大就读时,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思想进步,成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与李大钊同为北京特区代表参加国民党一大,多次聆听孙中山的教诲。在其从军从政生涯中,不参与国民党内任何派系争斗,洁身自好,工作敬业。与周恩来、叶剑英等共产党领导人多有接触,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广州、上海、南京和贵州,曾多次营救共产党地下党员,在西北时以重金资助黄齐生、王若飞,对共产党是有贡献的。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张国焘胁西征军叛逃,损失惨重,谭克敏时任青海省秘书长,与青海省主席马驎在西安当面受周恩来的委托,营救被俘和伤残的红军,对中国革命是有贡献的。其任贵州省民政厅长时,不受权贵干扰,任人惟贤,举荐各县县长任职及考核;积极参与贵州银行和贵州大学的筹建,深得吴鼎昌主席的赏识。杨森主黔时保留了谭的省政府委员,杨森私下对谭说,蒋介石接见他时,曾说谭克敏当民政厅长没有多大建树,遂撤了谭的厅长职务。谭克敏十分痛恨国民党内派系斗争,痛恨国民党贪污腐败,得罪了CC派和蒋介石。解放前夕,不去台湾,积极向共产党靠拢,解放后积极协助军管会作统战工作,在去镇远作余辉庭等人起义的工作圆满结束后,顺道回平越小住,也不忘向家乡士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天有不测之风云,一场通城大火变成了反革命的“平越纵火案”,谭克敏和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张正光成了反革命组织的头目,受此案牵连达200人,20余人被镇压,有的被判死缓、无期,被镇压的有中统特务周性初,帮会头子李华芳等地主恶霸。除谭克敏、张正光外,也有其它如黄俊昌、阮略、李永明等一批在平越的文化人,造成了解放后平越文化断代、青黄不接的状况。
与谭共事多年的91岁高龄李兆杰曾撰《谭克敏先生对国家功不可没》一文,公允地评价谭克敏:“综其一生对国家对桑梓,建树良多,功不可没。概而言之:一为对北伐有建树;二为稳定西北有功劳;三为对贵州抗战中有贡献。”“称之国民党元老,谭克敏是当之无愧的。”
40、黔军骁将刘继炎
刘民杰(--1936),字继炎,平越县城北街人,生于清光绪末,国会参议员刘尚衡长子。平越高等学堂毕业后考入贵州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至北京参与倒袁活动,回黔后看见云贵军阀明争暗斗,遂在贺龙团长手下当连长,以骁勇善战深得贺龙赏识。后回黔在周西城部任营长,其善于带兵亦善于用兵,肯动脑筋,战求必胜,功劳卓著,颇得黔军周西城等人的欣赏,成为周西城的参谋长,黔军二十五师少将师长,中将参军长,是周西城桐梓系中极少数能担任高级将领的外县人。刘继炎个子不高,川滇黔军队及军阀称其为“刘矮子”,刘继炎虽个子矮,但很聪明,多心眼,鬼点子特别多。周西城黔军与川军在綦江对峙,开战不久黔军不支退回阵地,又被川军包围,周西城恐黔军失利,老本再亏,急调刘继炎部入川增援。刘继炎到了赶水会见周西城,将部队留下,带上师部特务连几十个人,每人都是两支盒子炮,星夜化装入綦江城,潜入川军指挥部,不费一枪一弹,将还在梦中的川军将领及卫兵数十人活捉,并押解回黔军大营,川军败北,从此名声大振,三省军阀争相罗致。因刘继炎常常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我行我素,周西城也怕把军权交给他又控制不了,打起仗来又少不了他,作战时才给个黔军参谋长或总指挥。周西城与滇军和川军不和,欲联桂系,派参谋长刘继炎四次入广西,与粤系元老李济深及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黄绍鈜签订“黔桂联盟协议”。与滇军在镇宁一战,周西城被围,才急调刘继炎增援,刘继炎赶到战场,掩护负重伤的周西城突围,并带少量部队与滇军作战。鸡公山一战,周西城战死,黔军败北。1932年由王家烈任省主席,刘继炎任省政府委员兼省建设厅长,与广西协商建“西南航空公司”和贵阳城南机场,通过刘继炎的努力,1935年试飞成功,贵阳城南机场的建设积极推动贵州航空事业的发展。之后,刘继炎领导扩建水口寺电厂,在城东开采煤矿(今贵阳煤矿村地),逐步解决贵阳电煤不足的状况,继周西城后修筑省内各县公路,发展交通运输,为繁荣贵州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刘继炎在他的别墅旁建南明公园,同时捐资募捐建立今贵阳九中,发展地方文化教育。
红军长征进入贵州,王家烈组织七路黔军围堵,并任命刘继炎兼任总参谋长,刘继炎知道是个挂名的闲职,何况黔军军心涣散,互相之间各有打算,面不和心更不和。1936年春节前后,肖克、王震领导的红军正在瓮安一带活动,怀着侥幸的刘继炎带了两个勤务兵回平越城过年,1月25日,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领导的红二、六军团攻占了平越牛场,连夜兵分三路进攻县城,虽天寒地冻,斗志高昂,大年初二凌晨从西北城墙攻城,遂占领了平越城。红军镇压了平越专员公署专员兼平越县长、少将聂洸(著名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之父),省府顾问刘尚衡(刘继炎之父),省府顾问谭云程(谭克敏之父)及土豪劣绅10余人,同时将浮财分给穷人,宣传共产党的纲领和方针政策及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红军以实际行动感动了百姓,也得到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一些青年拥跃参加了红军。红军还在城关小学南边高墙上写下 “本军不拉夫、不派款、不扰民!”“打倒蒋介石!”两条标语。27日红军撤离县城,挥师西去。作为黔军骁将的刘继炎在红军入城时带着两个警卫兵稍作抵抗,看到大势已去,从城南二郎庙处跳城墙逃命,腿上负了重伤,跑到城外一户农民家中躲藏,得不到及时治疗,几天后病重身亡,时40余岁。
红军离开平越不久,国民政府对此事件颇为“重视”,下令建祠纪念,平越县政府将福泉山前山的讲易亭、八卦台拆除建祭祠,将半山亭内万历黔国公沐昌祚题书的《礼斗亭诗》大石碑字面铲去,重刻由蒋介石题写的祭文,并在南门城门洞外侧建“永垂不朽”碑亭。
[关键词] 福泉市历史 文化精粹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51
39、贵州民国乡贤谭克敏
清咸丰贵州少数民族起义,声势浩大,所向披靡,攻州夺县,平越城被义军占领十年,城内寺庙宫观、官署民居尽毁,树木十存一二,人员去之八九,同治后,少数大难不死的民众陆续回到故乡,开始建设被毁坏的平越。光绪初时任贵州学政的陈昌荣在《平越元旦》诗称“山城旧址三千户,兵火遗黎四百家。”经济萧条,人口剧减,民气难以恢复。民国时期县城人口也就两三千人,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才突破万人。
民国时期平越也出了不少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有国民党中将2人(谭克敏、刘民杰),少将8人(杨尊五、谭德骥、丁建蕃、刘剑魂、阮略、张醴泉、张景明、邓平岩),县长30余人(谭云程、柘泽忠、李书侠、王泽生、杨伯龙、周自耀、周懿铭等),更有近百人先后到国外留学,谭克敏为其中之佼佼者。
谭克敏(1896—1952),字仲谦,又字时钦,省府顾问谭云程次子,平越县城东街人。幼时在平越及贵阳读书,毕业于贵阳模范中学。民国6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次年回国考入北大理科预科学习,民国9 年升入北大哲学系,民国11年参加国民党,民国13年作为北大学生代表与同乡、北师大学生代表黄俊昌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北大毕业后,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青年部秘书,广东大学出版部主任,航空处少将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海军处办公厅主任,第二制弹厂党代表、北伐时任第八路总指挥部中将主任兼中央党校教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北路军政治部主任,军政部主任秘书。民国20年至27年,先后任甘肃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青海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省政府秘书长、财政厅长、省党部执行委员。民国27年回乡同乡绅们商量建立平越中学,亲任校长,自掏腰包购买教学设备,并将《万有文库》等万余册藏书捐赠学校,造福桑梓。力主唐山交大迁平越办学,并支持乡绅办实业,解决交大教学和生活困难,发展地方经济。次年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民国34年专任省政府委员,民国37年当选国大代表。贵州解放前夕,拒绝谷正伦威逼,不去台湾,贵阳解放的第三天即到军管会报到,积极协助杨勇、苏振华、陈又新做统战工作,亲自去镇远做黔东靖绥司令余辉庭等人的工作,要其弃暗投明,宣布起义。1950年初返回贵阳经马场坪,遂回平越过年与家人团聚。4月因“平越纵火案”被逮捕,次年以“反革命”罪被镇压。五十年后的2000年,方平反昭雪。
谭克敏在北大就读时,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思想进步,成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与李大钊同为北京特区代表参加国民党一大,多次聆听孙中山的教诲。在其从军从政生涯中,不参与国民党内任何派系争斗,洁身自好,工作敬业。与周恩来、叶剑英等共产党领导人多有接触,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广州、上海、南京和贵州,曾多次营救共产党地下党员,在西北时以重金资助黄齐生、王若飞,对共产党是有贡献的。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张国焘胁西征军叛逃,损失惨重,谭克敏时任青海省秘书长,与青海省主席马驎在西安当面受周恩来的委托,营救被俘和伤残的红军,对中国革命是有贡献的。其任贵州省民政厅长时,不受权贵干扰,任人惟贤,举荐各县县长任职及考核;积极参与贵州银行和贵州大学的筹建,深得吴鼎昌主席的赏识。杨森主黔时保留了谭的省政府委员,杨森私下对谭说,蒋介石接见他时,曾说谭克敏当民政厅长没有多大建树,遂撤了谭的厅长职务。谭克敏十分痛恨国民党内派系斗争,痛恨国民党贪污腐败,得罪了CC派和蒋介石。解放前夕,不去台湾,积极向共产党靠拢,解放后积极协助军管会作统战工作,在去镇远作余辉庭等人起义的工作圆满结束后,顺道回平越小住,也不忘向家乡士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天有不测之风云,一场通城大火变成了反革命的“平越纵火案”,谭克敏和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张正光成了反革命组织的头目,受此案牵连达200人,20余人被镇压,有的被判死缓、无期,被镇压的有中统特务周性初,帮会头子李华芳等地主恶霸。除谭克敏、张正光外,也有其它如黄俊昌、阮略、李永明等一批在平越的文化人,造成了解放后平越文化断代、青黄不接的状况。
与谭共事多年的91岁高龄李兆杰曾撰《谭克敏先生对国家功不可没》一文,公允地评价谭克敏:“综其一生对国家对桑梓,建树良多,功不可没。概而言之:一为对北伐有建树;二为稳定西北有功劳;三为对贵州抗战中有贡献。”“称之国民党元老,谭克敏是当之无愧的。”
40、黔军骁将刘继炎
刘民杰(--1936),字继炎,平越县城北街人,生于清光绪末,国会参议员刘尚衡长子。平越高等学堂毕业后考入贵州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至北京参与倒袁活动,回黔后看见云贵军阀明争暗斗,遂在贺龙团长手下当连长,以骁勇善战深得贺龙赏识。后回黔在周西城部任营长,其善于带兵亦善于用兵,肯动脑筋,战求必胜,功劳卓著,颇得黔军周西城等人的欣赏,成为周西城的参谋长,黔军二十五师少将师长,中将参军长,是周西城桐梓系中极少数能担任高级将领的外县人。刘继炎个子不高,川滇黔军队及军阀称其为“刘矮子”,刘继炎虽个子矮,但很聪明,多心眼,鬼点子特别多。周西城黔军与川军在綦江对峙,开战不久黔军不支退回阵地,又被川军包围,周西城恐黔军失利,老本再亏,急调刘继炎部入川增援。刘继炎到了赶水会见周西城,将部队留下,带上师部特务连几十个人,每人都是两支盒子炮,星夜化装入綦江城,潜入川军指挥部,不费一枪一弹,将还在梦中的川军将领及卫兵数十人活捉,并押解回黔军大营,川军败北,从此名声大振,三省军阀争相罗致。因刘继炎常常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我行我素,周西城也怕把军权交给他又控制不了,打起仗来又少不了他,作战时才给个黔军参谋长或总指挥。周西城与滇军和川军不和,欲联桂系,派参谋长刘继炎四次入广西,与粤系元老李济深及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黄绍鈜签订“黔桂联盟协议”。与滇军在镇宁一战,周西城被围,才急调刘继炎增援,刘继炎赶到战场,掩护负重伤的周西城突围,并带少量部队与滇军作战。鸡公山一战,周西城战死,黔军败北。1932年由王家烈任省主席,刘继炎任省政府委员兼省建设厅长,与广西协商建“西南航空公司”和贵阳城南机场,通过刘继炎的努力,1935年试飞成功,贵阳城南机场的建设积极推动贵州航空事业的发展。之后,刘继炎领导扩建水口寺电厂,在城东开采煤矿(今贵阳煤矿村地),逐步解决贵阳电煤不足的状况,继周西城后修筑省内各县公路,发展交通运输,为繁荣贵州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刘继炎在他的别墅旁建南明公园,同时捐资募捐建立今贵阳九中,发展地方文化教育。
红军长征进入贵州,王家烈组织七路黔军围堵,并任命刘继炎兼任总参谋长,刘继炎知道是个挂名的闲职,何况黔军军心涣散,互相之间各有打算,面不和心更不和。1936年春节前后,肖克、王震领导的红军正在瓮安一带活动,怀着侥幸的刘继炎带了两个勤务兵回平越城过年,1月25日,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领导的红二、六军团攻占了平越牛场,连夜兵分三路进攻县城,虽天寒地冻,斗志高昂,大年初二凌晨从西北城墙攻城,遂占领了平越城。红军镇压了平越专员公署专员兼平越县长、少将聂洸(著名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之父),省府顾问刘尚衡(刘继炎之父),省府顾问谭云程(谭克敏之父)及土豪劣绅10余人,同时将浮财分给穷人,宣传共产党的纲领和方针政策及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红军以实际行动感动了百姓,也得到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一些青年拥跃参加了红军。红军还在城关小学南边高墙上写下 “本军不拉夫、不派款、不扰民!”“打倒蒋介石!”两条标语。27日红军撤离县城,挥师西去。作为黔军骁将的刘继炎在红军入城时带着两个警卫兵稍作抵抗,看到大势已去,从城南二郎庙处跳城墙逃命,腿上负了重伤,跑到城外一户农民家中躲藏,得不到及时治疗,几天后病重身亡,时40余岁。
红军离开平越不久,国民政府对此事件颇为“重视”,下令建祠纪念,平越县政府将福泉山前山的讲易亭、八卦台拆除建祭祠,将半山亭内万历黔国公沐昌祚题书的《礼斗亭诗》大石碑字面铲去,重刻由蒋介石题写的祭文,并在南门城门洞外侧建“永垂不朽”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