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藏族当代诗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认知诗学为理论工具,考察1950-60年代、1980-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这三个时期中有影响力的藏族诗歌作品,发现不同时代的作品以不同的认知方式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诗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多维度性,可以归纳为“自发”“自省”“自觉”三个方面。文章的结论和观点,有望为藏族文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提供基于语言证据和认知解释的新视角。
【基金项目】
:
2020年度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网络诗歌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20SYB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族当代诗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认知诗学为理论工具,考察1950-60年代、1980-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这三个时期中有影响力的藏族诗歌作品,发现不同时代的作品以不同的认知方式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诗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多维度性,可以归纳为“自发”“自省”“自觉”三个方面。文章的结论和观点,有望为藏族文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提供基于语言证据和认知解释的新视角。
其他文献
文章回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教育原则和政策实施历程及其在西藏70年实践,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西藏70年不同时段的具体举措和成效,并在新时代对西藏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前景提出展望,以期进一步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律,助推新时代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教育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了对煤柱支承压力在底板岩层中的分布规律进行深入地研究,根据弹性力学半平面体理论,建立了钟形、马鞍形煤柱支承压力底板传递力学模型,结合应力叠加原理可以得到煤柱底板应力分布计算公式,并利用Mathcad软件绘制出了钟形、马鞍形煤柱在支承压力作用下,底板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及剪切应力的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煤柱支承压力按一定的扩散和衰减规律向底板岩层传递,煤柱底板岩层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匀特征,底板岩层深度越大,应力不均匀程度越高;同一深度底板岩层离煤柱越近的点,应力不均衡程度越高。
地质灾害是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导致地质体或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同时地球物理场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利用物探方法如何快速、有效地为地质灾害进行勘查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联合探测的方法,给出了地质雷达剖面影像和4条高密度电阻率剖面,并根据地球物理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结合地质资料查明了相山公园显通寺周边山体滑坡的范围和规模,依据高密度电法推断了勘查区存在一断裂构造(F1),该断裂在研究的滑坡区域上方通过。
为了对粉尘的爆炸过程和爆炸规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以煤粉为研究对象,将内径6.9 cm、壁厚0.95 cm、高29.65 cm、装置整体容积为1.2 L的哈特曼管作为爆炸发生器来研究粉尘爆炸现象。通过对哈特曼管建模,利用模拟仿真软件对煤粉爆炸的喷粉过程和爆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哈特曼管上对煤粉爆炸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是可行的。通过有限元分析与可视化的有机结合,可以将粉尘爆炸从理论到仿真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对粉尘爆炸事故的特征规律进行了提炼总结。
为进一步查明巷道迎头方向扇形区域地层的富水性特征,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超前探测,通过布置9个物理探测点,从7个方向对巷道迎头上覆岩层和底板煤系地层的富水性特征进行探测。综合对比7个方向的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选用视电阻率为18Ω·m作为低阻异常区划分阈值,确定了顶底板低阻异常区分布范围,为巷道掘进提供了技术指导,保证了巷道的掘进安全。
现存敦煌藏文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约有2281件,以往对该经典写本的研究中缺乏对其分类与流变关系的阐述说明.文章通过对比敦煌研究院收藏的84件《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写本的内容异同之处,按其经文的差异与咒语的长短分为甲、乙、丙、丁四种写本,并以具体示例说明四种写本之间的流变关系.此外,以该分类方法为基础,对日本杏雨书屋等8家收藏机构的38件写本同样进行了归类划分,旨在为敦煌藏文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的写本分类问题以及其与敦煌汉文本和藏文传世本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奠定基础.
陈人杰因援藏而生藏缘。他的藏缘情怀历经了自然西藏、历史西藏、文化西藏和生活西藏的递进式的探索。诗集《西藏书》是其藏缘生成的最初阶段的表达,长诗《与妻书》和《山海间》是其藏缘情怀飞升状态的体现。陈人杰的西藏书写表现出高天厚土的文化品格,具有家国一体的社会担当意识,极大地提升了当代西藏书写的文学境界。
公文系统是元代重要的行政手段,其中的旨书类公文不少保留在藏地,是研究西藏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出人意表的是,14世纪的藏地出现了一类文学性很强的仿旨书体作品。文章以巴热瓦·坚赞贝桑布(1310-1391)创作的一篇借用了元代旨书体的禅修作品为例,分析巴热瓦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旨书体例和农事比喻,解释义理方面的抽象问题。认为巴热瓦利用了以圣旨为核心的公文类文本的权威特性,这一创作手法,反映了元代公文在藏地的普及性和认可度,补充了公文原档所难以提供的接受史。此类公文体作品是研究中央王朝与地方关系的新材料。
介绍了一零六煤矿的含煤性、煤层分布特征及可采煤层特征,分析研究了煤矿地层特征、煤层特征、煤层稳定性、煤层间距、标识层、岩性变化规律、测井曲线特征,对编号煤层进行了一一对比,增加了煤层判别的准确性。
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在长期的传承历程中,不断融入各个时代的不同艺术元素和不同人文内涵而不断发展,被认为是反映藏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民风、民俗、伦理、道德等的百科全书。现今,《格萨尔王传》史诗依然能够传承并活跃在广阔的乡村乃至城市当中,艺人的作用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文章以两位不同身份的艺人为个案,分析了《格萨尔王传》在现代城市中的不同形式的传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