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0807523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按照市场规律,中心城区出现城市病,市场主体就会向外扩散,
  同时需要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也向外扩展,恰恰因为政府没有遵循
  市场趋势和规律,导致市场主体无法向外扩散生存,所以导致了城市病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当下,陆铭教授的新书《大国大城》可谓非常及时,核心观点和重要价值,是破除关于中国今天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中普遍存有的三个根深蒂固的误解。
  第一,我国的大城市到底是不是太大了?《大国大城》中明确指出,对照世界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首位城市规模,中国的大城市不是太大,而是还不够大。书中运用各种实例,强调了大城市才能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如果限制大城市的发展,显然这个规模经济的效应就难以发挥。我认为陆铭关于放开并支持大城市的主张十分重要。首先,城市化尤其是大城市化,是中国当前发展一个最大的红利。理论上,城市化的巨大红利能够促进经济较高增長,但现实中,城市化还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因为我们现有的城镇化战略方针绑住了城镇化的手脚。其次,过去我们讲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但实际上执行的时候是在限制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鼓励人到中小城市去,到小城镇去。如果我们的政策方针稍微做一下调整,给大城市松绑,发展城市群,发展大都市圈,不仅能给经济增长加速,而且可以让转移人口获得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让市民在大城市及其周边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中国的经济过度集聚了?《大国大城》中讲到了各国大城市化的历程,用了大量的数据和表格,来证明在全世界,大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我认为陆铭的发现和判断完全正确。首先,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规模特点不同,在城市化加速的初期和中前期,城市人口主要向小城镇聚集,城市也处在发展之中,一般规模较小;在城市化中后期,人口向城市进一步聚集以及城市向外扩散,使城市规模趋向大型化和都市化。中国在进入城市化中期之后,大城市化将是重要规律性趋势。其次,城市的最优规模很大程度受技术影响。当然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基于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当成本和收益差额达到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城市规模可能就是它的最优规模了,再大可能成本就大于收益了,但是技术的发展可以突破这个规模。所以从历史上来看,城市化越早的国家和地区,城市规模可能就小,而现在的规模则是越来越大,这是由于通信技术、交通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欧洲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是在汽车出现之前,在那个时代,交通技术决定欧洲城市规模是这样一个结果。美国的城市化是在汽车出现了以后,美国的城市规模相对较大。现在,我们在汽车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高铁、高速城际交通,目前处在加速城市化的国家与区域,城市的规模可能会更大一些。
  第三,聚集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会导致区域失衡进而破环公平吗?再谈到中国经济是不是过度集聚在了少数地区、区域间应该协调发展的问题。我们总是纠结,认为讲效率可能就会影响公平、影响均衡。陆铭认为:在市场一体化和全国化的基础上,依靠市场发挥基础作用,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通过集聚,最终可以实现效率和均衡的统一——“走向平衡”,他特别强调了用人均收入来判断平衡。书中他引用美国的例子,美国州与州之间就是通过集聚实现了这个平衡。美国经济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然而从人均GDP角度来看,其经济发展又是平衡的,规模经济很强的制造业、服务业、创新产业都在东海岸,美国的中部则多是大农场,那就种玉米,有大峡谷发展旅游业,再开发点矿产,经济虽然规模不大,但因为人很少,人均GDP也很高。
  理解了城市化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我们就能够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城市病和治疗城市病。目前城市病的根源不是城市规模太大了。如果按照市场规律,中心城区出现城市病,市场主体就会向外扩散,同时需要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也向外扩展。恰恰因为政府没有遵循市场趋势和规律,导致市场主体无法向外扩散生存,所以导致了城市病。如果改善城市管理,中心城市的最优规模也可以再大一些。总体上,政府如果顺应市场规律、发挥出更好作用,可以避免和解决城市大型化过程中的城市病。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作者:陆铭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42元
其他文献
我父亲是一名业余拳击手,他当然远谈不上伟大。我不曾听说他赢过一场比赛,只听说过他鼻子受伤、头部疼痛、被击倒在地、被打出场外。可是我喜欢听这些故事。我还记得和我祖父一起看真人秀节目《星期五夜晚之战》的情形。他告诉我应该支持什么样的拳手以及为什么支持他们。我是有点懂拳击的,但也算不上什么拳击迷。之后拳王阿里改变了这些,他是“最伟大的”拳击手。有很短的一个阶段,我想象着自己为当世界冠军而战,当然,那只是
中美贸易的一波一折都牵动着全球经济金融的变动。双方贸易冲突还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从深层次看, 一国总体贸易赤字是其国内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结果。消费太多,储蓄不够投资,就必须进口,也就是贸易赤字。中美两国贸易问题是多年来的经济结构性问题,需要双方正视,需要从各自国内政策检讨开始,也需要时间。  对于美国而言,无视中美和全球经济的深刻变化,违背经济学基本原理,只在双边赤字上做文章,不认真反思美国经济
阿里巴巴希望通过推动新零售变革,服务于供给侧改革,实现商品的  基础效率提升,促进消费升级,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    “这个不会咬人吧!”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从水池里徒手抓起一只巨大的帝王蟹高高举起,一脸胜利的笑容。  7月14日中午,马云现身盒马鲜生上海金桥店。和他一同“逛街买菜”的,是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两人边逛边聊,不一会儿就收获满满——鲜活的帝王蟹、
前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北约前秘书长,西班牙前外交部长,现任ESADE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中心主席,布鲁金斯学会杰出研究员  許多人将欧盟等同于欧洲,一直以来忽略了若干细微差别。当然,从历史的角度看,曾经为结束各成员国长达数百年的战争和暴力冲突作出贡献的欧盟与欧洲1945年前的表现截然相反。从地理角度看,欧盟的持续扩大使得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好地反映出欧洲大陆的整体风貌。  但即将来临的英国
曾有人戏说,他领导的对日工作班子里有“四大金刚、十八罗汉、几百小僧”  比他年岁大的中央领导人都称他“承志”或“小廖”,同辈人称他“廖公”,我这样的小辈则称他廖主任(他曾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他生在日本,长在日本。比起带有浓厚广东乡音的普通话来,他的日语发音更标准,表达也更生动。他还能流利地说英文、德文,并略懂俄文。受其母亲何香凝影响,他的山水国画也有很高造诣。他为人谦和,性格开朗,
那场返乡之旅像是一段没人知道结果、突然降临的休克疗法,  让李重回曾经逃避的环境,见到不想见到人,要么崩溃,要么重生  李在各个房子之间穿梭,修水管、通马桶、扫除门廊的积雪,有人觉得他可爱,有人嫌弃他笨拙,有人认为他粗鲁。他像个无头无脑的机器人,对一切似乎都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孤独地走路,极少言语,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像行尸走肉,经常在沉默不语和突然暴怒之间切换。人们只知道李是个落魄的维修工,
10月16日,CNN引用两位不具名人士的信源披露,沙特阿拉伯政府有可能会发表一份声明,承认其近日对沙特籍记者贾迈德·哈舒吉审讯不当,将其“误杀”。哈舒吉从10月2日进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沙特领事馆后,就音讯全无。    贾迈德·哈舒吉是一名60岁的资深记者,是军火商阿德南·哈舒吉的侄子。他有数次采访“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特殊经历,并与许多国际政要、名流有往来。2017年起哈舒吉移居美国。他曾在
“显然,支撑‘新周期’的动力并没有出现。我认为,作出中国经济从‘新常态’转入了‘新周期’,可能会进入一轮较为强劲的经济复苏的判断,为时尚早。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的稳定期,理论界与研究机构还是要慎言‘新周期’,不妨再多观察。”  最近,关于“新周期”的争议还在延续。  方正宏观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是“新周期”概念的提出者。今年2月,任泽平首提“新周期“的概念;4月,他发表了《站在
邱水平和郝平有不少共同点:他们都是“老北大”,分别于1979、1978年年考上北大,是恢复高考后的“新三届”学生;二人都是高中应届毕业生,没有上山下乡的经历;都是文科生,一个学法律,一个学历史;两人均在大四毕业前入党;他们都曾在北大做过学生工作,先后在学生工作部担任正副部长。  10月26日下午,正在中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到访北京大学。在校内的英杰交流中心迎接他的,是刚上任的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
辛小姐大学时的男友是个节俭的男生,也不能说他不体贴,比如说他常常会像妈妈样劝辛小姐好好吃东西:“快吃草莓,再不吃就坏了。”或者,“把青菜吃完,剩下就得倒了。”辛小姐很不喜欢他这么说,好像这些食物的历史使命就是果腹而已,它们诱人的色、香、味乃至营养成分都全无价值,毫无意义。  所以当辛小姐遇到她的第二任男友十分惊喜,因为他特别擅长美化食物,给吃东西这件寻常事添加了一重曲径通幽的腔调。比如一盘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