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它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学生获取教材之外知识的自我陶醉式的精神活动。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师;角色
叔湘先生曾指出: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学生获取教材之外知识的自我陶醉式的精神活动。那么教师在这项活动中应扮演何种角色呢?
一、良好阅读心境的营造者
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人境始为亲。”但小学生囿于自身的年龄和生理特点,难以静下心来进行阅读活动,对课外阅读缺乏主动性,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趣味情境的创设,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心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去调动课外阅读的热情,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创造性思维,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呢?
1.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到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所以,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诸多做法中最朴素,最有效的一条就是教师“身先士卒”,教师以身作则,对读书有较大兴趣。在情感上能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并逐漸养成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另外,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阅读兴趣不同。即使对某些看漫画书的同学,我们也先赞扬;他爱读书,然后再从书的意义去启发,帮助学生从看“俗”书过渡到博览群书。这样适时地用暗示,夸奖等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才能使他们爱读书,会读书。在我班的读书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喜爱读趣味性较强的文章,我就推荐并和他们共读杨红缨的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等。精彩的内容,诙谐的语言很快吸引住学生。他们读得兴趣盎然。爱不释手。学生在忘我的陶醉中产生强烈的读书热望。
2.构建家庭阅读的环境
为了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广阔环境,让学生时时有书读,处处有书读。我们注意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保持良好沟通,建立家庭阅读基地。我们利用家长会及家访等活动,向家长阐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家长配合老师起到孩子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使孩子对课外阅读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无趣到有趣,并做好坚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实践证明,家长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大多数学生家庭都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课外阅读以“一席之地”,学生徜徉书中,乐此不疲。
二、优秀课外书籍的推荐者
因为小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对书籍内容缺乏辨别能力。常常发生“偏食”或不加选择地盲目读的现象,这样就有可能受到不良读物的毒害。所以,在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让他们远离那些内容低级粗俗,思想性和知识性不强的读物,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从内容上说,应该是表现生活的美好的,生命的美丽的,人情的美妙的。从行文上说,应该是实实在在,于普通中见真情的。如果学生提出想看某一类书的要求之后,教师应关注阅读对象的个性和共性需求,向学生推荐这一类书中的精华书目。在推荐书目时应注意:把握读物内容,适时推荐。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时才会游刃有余。向学生推荐书籍方法多种多样。最有效的方法是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推荐全书。如讲了《三顾茅庐》推荐《三国演义》;如学了《拔苗助长》可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课内、课外知识相呼应,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理想教育境界。此外,应该向学生多推荐文学名著。目前流行的文学名著丛书系列有“名著阅读大讲堂”、“世界少年文学精选丛书系列”、“世界少年文学经典”、“青少年素质教育必读”等十几个系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向他们科学合理地推荐。在此基础上,还要推荐一些自然的、人文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书籍。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从而拥有广博的知识积累。那么,当他们再面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篇课文时,学起来就轻松自如了,教师则能尽享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了。向学生推荐书籍,学生自然也会把读书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我班学生现在都有这样的习惯,他们在读书之前先把书送过来让我过目,让我参谋一下适不适合自己读,视教师为自己的书友,班里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读书卡,读了多少书,读了些什么书,都在读书卡上明明白白地记着。这样既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读书情况,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读物。
三、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者
课外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容易放任自流。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予以指导,使学生在多次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进行阅读。
读书,长期坚持才能见效。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没有恒心,教师有必要在指导中运用“强中小学课外阅读制”手段,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也就是给学生规定一些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这样的“强制”,在小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过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的自我“强制”,习惯成自然,学生就会喜爱阅读。在课外阅读这个大花园中流连忘返。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由于所处时代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让学生提前两周搜集朱自清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阅读他的文章,并通过讲故事、读文章,听朗读等形式走近朱自清,了解朱自清。经过充分准备,学习课文时,学生轻而易举就理解了《匆匆》一文表达的青年朱自清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
古人云:“积德百年元气厚,读书三代雅人多。”读书的确对人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读书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学生构建一个完美的阅读世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在浩瀚的书的海洋里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师;角色
叔湘先生曾指出: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学生获取教材之外知识的自我陶醉式的精神活动。那么教师在这项活动中应扮演何种角色呢?
一、良好阅读心境的营造者
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人境始为亲。”但小学生囿于自身的年龄和生理特点,难以静下心来进行阅读活动,对课外阅读缺乏主动性,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趣味情境的创设,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心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去调动课外阅读的热情,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创造性思维,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呢?
1.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到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所以,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诸多做法中最朴素,最有效的一条就是教师“身先士卒”,教师以身作则,对读书有较大兴趣。在情感上能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并逐漸养成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另外,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阅读兴趣不同。即使对某些看漫画书的同学,我们也先赞扬;他爱读书,然后再从书的意义去启发,帮助学生从看“俗”书过渡到博览群书。这样适时地用暗示,夸奖等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才能使他们爱读书,会读书。在我班的读书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喜爱读趣味性较强的文章,我就推荐并和他们共读杨红缨的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等。精彩的内容,诙谐的语言很快吸引住学生。他们读得兴趣盎然。爱不释手。学生在忘我的陶醉中产生强烈的读书热望。
2.构建家庭阅读的环境
为了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广阔环境,让学生时时有书读,处处有书读。我们注意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保持良好沟通,建立家庭阅读基地。我们利用家长会及家访等活动,向家长阐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家长配合老师起到孩子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使孩子对课外阅读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无趣到有趣,并做好坚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实践证明,家长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大多数学生家庭都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课外阅读以“一席之地”,学生徜徉书中,乐此不疲。
二、优秀课外书籍的推荐者
因为小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对书籍内容缺乏辨别能力。常常发生“偏食”或不加选择地盲目读的现象,这样就有可能受到不良读物的毒害。所以,在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让他们远离那些内容低级粗俗,思想性和知识性不强的读物,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从内容上说,应该是表现生活的美好的,生命的美丽的,人情的美妙的。从行文上说,应该是实实在在,于普通中见真情的。如果学生提出想看某一类书的要求之后,教师应关注阅读对象的个性和共性需求,向学生推荐这一类书中的精华书目。在推荐书目时应注意:把握读物内容,适时推荐。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时才会游刃有余。向学生推荐书籍方法多种多样。最有效的方法是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推荐全书。如讲了《三顾茅庐》推荐《三国演义》;如学了《拔苗助长》可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课内、课外知识相呼应,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理想教育境界。此外,应该向学生多推荐文学名著。目前流行的文学名著丛书系列有“名著阅读大讲堂”、“世界少年文学精选丛书系列”、“世界少年文学经典”、“青少年素质教育必读”等十几个系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向他们科学合理地推荐。在此基础上,还要推荐一些自然的、人文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书籍。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从而拥有广博的知识积累。那么,当他们再面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篇课文时,学起来就轻松自如了,教师则能尽享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了。向学生推荐书籍,学生自然也会把读书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我班学生现在都有这样的习惯,他们在读书之前先把书送过来让我过目,让我参谋一下适不适合自己读,视教师为自己的书友,班里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读书卡,读了多少书,读了些什么书,都在读书卡上明明白白地记着。这样既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读书情况,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读物。
三、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者
课外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容易放任自流。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予以指导,使学生在多次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进行阅读。
读书,长期坚持才能见效。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没有恒心,教师有必要在指导中运用“强中小学课外阅读制”手段,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也就是给学生规定一些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这样的“强制”,在小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过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的自我“强制”,习惯成自然,学生就会喜爱阅读。在课外阅读这个大花园中流连忘返。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由于所处时代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让学生提前两周搜集朱自清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阅读他的文章,并通过讲故事、读文章,听朗读等形式走近朱自清,了解朱自清。经过充分准备,学习课文时,学生轻而易举就理解了《匆匆》一文表达的青年朱自清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
古人云:“积德百年元气厚,读书三代雅人多。”读书的确对人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读书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学生构建一个完美的阅读世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在浩瀚的书的海洋里撷取最灿烂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