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1月1日起新的预算法正式实施,新预算法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对新预算法的解读和全面认识为起点,从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工作的要求和事业单位的应对措施两方面展开论述,使其尽快适应新的预算法,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
[关键词]新预算法 事业单位
中图分类号:D9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067-01
一、全面认识新的预算法
(一)提出了预算绩效概念
新预算法在第十二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七条等多处提及预算绩效,第十二条中将讲求绩效列为预算所要遵循的原则,第三十二条总将上年预算评价结果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第四十九条中提出提高预算绩效,第五十七条要求必须对预算支出进行绩效评价等。由此可见,新的预算法将绩效这一概念全面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审查等各个环节,通过绩效评价这个方式对预算支出进行更加科学、精细的管理。
(二)建立了预决算公开透明制度
新预算法在第一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八十九条、第九十二条等多处提及预算审查,第一条中即提出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第十四条、第十六条和第八十九条中指出预算、决算、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及审计报告等均需公开,并在第九十二条中指出未依预算法规定进行公开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这就要求各单位预算进行公开化和透明化管理。
(三)提高了预决算编制的科学性
新预算法在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七十五条等多处对预决算的编制提出规定。第三十二条提出了预算编制的依据,第三十七条提出预算应按功能、经济性质分类编制,第七十五条规定决算要收支真实、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等。这就要求各单位的预决算编制程序、编制方法必须合理规范、科学完整。
二、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树立绩效观
新预算法从不同方面强调了节约和绩效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遵守预算法的规定对各项预算支出严格把控,防止和杜绝奢侈浪费行为,改变过去支出随意性和无计划性的不良行为。树立绩效意识有利于单位关注投入产出效果,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强内部控制
新预算法强调了预决算的公开透明,保障群众知情权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其监督权,新预算法构建了完整的审查体系,明确了审查内容强化了审查力度,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严格规范单位的各项活动,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防止和防范各项腐败和风险。
3.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细化
有效的会计信息,较高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单位预决算编制、绩效评价、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新预算法明确提出预决算精确、完整等,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粗放的会计核算以难以满足其要求,只有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细化,才能保证预决算编制的质量,为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保障。
三、具体应对措施
1.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制
绩效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绩效目标设定、绩效预算、绩效评价和绩效问责。一是设定预算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的设定是真个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也是预算编制合理性、预算执行效果性和绩效评价的标准。二是绩效预算。绩效预算以绩效目标为导向,根据绩效目标拟定预期的拨款额,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拟定和约束下一阶段或年度的拨款额。三是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整个过程的核心环节,绩效评价可以有效的防止资金支出与支出结果相脱节的弊端,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四是绩效问责。绩效问责属于监督反馈环节,建立问责机制能够保证预算资金更有效的得到使用。
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明确不同岗位职责权限的,使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避免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例如审批与执行、执行与记录等相分离,并充分发挥财务、纪检监察、内部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其次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和范围,明确各类活动的审批程序,禁止违规和越权审批。第三关注重要活动突出重点,例如收入支出管理活动、采购活动和资产管理活动。
3.建立精细的会计核算制度
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会计核算既要按经济分类进行核算又要按功能分类进行核算。同时会计核算应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使会计核算适用于预算绩效管理。不同的会计确认方式将导致不同的结果,传统的收入实现制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果,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引入权责发生制,以便正确确定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承担的费用,正确划分收入和费用应归属的期间,这样才能够准确恰当的反映一定时期的收入费用比即绩效。
参考文献
[1] 李京榕.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影响及对策探讨[J].会计师,2014(12).
[2] 孙思维.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1(26).
[3] 楼继伟.认真贯彻新预算法依法加强预算管理[N].人民日报,2014(09).
[关键词]新预算法 事业单位
中图分类号:D9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067-01
一、全面认识新的预算法
(一)提出了预算绩效概念
新预算法在第十二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七条等多处提及预算绩效,第十二条中将讲求绩效列为预算所要遵循的原则,第三十二条总将上年预算评价结果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第四十九条中提出提高预算绩效,第五十七条要求必须对预算支出进行绩效评价等。由此可见,新的预算法将绩效这一概念全面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审查等各个环节,通过绩效评价这个方式对预算支出进行更加科学、精细的管理。
(二)建立了预决算公开透明制度
新预算法在第一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八十九条、第九十二条等多处提及预算审查,第一条中即提出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第十四条、第十六条和第八十九条中指出预算、决算、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及审计报告等均需公开,并在第九十二条中指出未依预算法规定进行公开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这就要求各单位预算进行公开化和透明化管理。
(三)提高了预决算编制的科学性
新预算法在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七十五条等多处对预决算的编制提出规定。第三十二条提出了预算编制的依据,第三十七条提出预算应按功能、经济性质分类编制,第七十五条规定决算要收支真实、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等。这就要求各单位的预决算编制程序、编制方法必须合理规范、科学完整。
二、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树立绩效观
新预算法从不同方面强调了节约和绩效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遵守预算法的规定对各项预算支出严格把控,防止和杜绝奢侈浪费行为,改变过去支出随意性和无计划性的不良行为。树立绩效意识有利于单位关注投入产出效果,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强内部控制
新预算法强调了预决算的公开透明,保障群众知情权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其监督权,新预算法构建了完整的审查体系,明确了审查内容强化了审查力度,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严格规范单位的各项活动,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防止和防范各项腐败和风险。
3.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细化
有效的会计信息,较高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单位预决算编制、绩效评价、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新预算法明确提出预决算精确、完整等,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粗放的会计核算以难以满足其要求,只有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细化,才能保证预决算编制的质量,为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保障。
三、具体应对措施
1.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制
绩效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绩效目标设定、绩效预算、绩效评价和绩效问责。一是设定预算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的设定是真个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也是预算编制合理性、预算执行效果性和绩效评价的标准。二是绩效预算。绩效预算以绩效目标为导向,根据绩效目标拟定预期的拨款额,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拟定和约束下一阶段或年度的拨款额。三是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整个过程的核心环节,绩效评价可以有效的防止资金支出与支出结果相脱节的弊端,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四是绩效问责。绩效问责属于监督反馈环节,建立问责机制能够保证预算资金更有效的得到使用。
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明确不同岗位职责权限的,使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避免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例如审批与执行、执行与记录等相分离,并充分发挥财务、纪检监察、内部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其次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和范围,明确各类活动的审批程序,禁止违规和越权审批。第三关注重要活动突出重点,例如收入支出管理活动、采购活动和资产管理活动。
3.建立精细的会计核算制度
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会计核算既要按经济分类进行核算又要按功能分类进行核算。同时会计核算应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使会计核算适用于预算绩效管理。不同的会计确认方式将导致不同的结果,传统的收入实现制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果,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引入权责发生制,以便正确确定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承担的费用,正确划分收入和费用应归属的期间,这样才能够准确恰当的反映一定时期的收入费用比即绩效。
参考文献
[1] 李京榕.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影响及对策探讨[J].会计师,2014(12).
[2] 孙思维.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1(26).
[3] 楼继伟.认真贯彻新预算法依法加强预算管理[N].人民日报,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