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营林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林业产业因此获得创新实践的机会。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阶段具有关键作用,能够控制潜在的林业病虫害威胁,保障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林业产业发展。针对营林技术及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结合实践开展了细致化探究,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营林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6-006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63 文献标志码: A
林业工作实践阶段,有关管理部门对当地的土壤、水文、环境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利用各种管控措施,实现林业发展目标。
针对营林技术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影响,需分析病虫害的主要类型及技术处理方法,为营林技术的未来改革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 林业病虫害特征与营林技术应用特点
1.1 林业病虫害特征
林业病虫害主要是指在林木生长阶段,因周围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或者存在破坏性的一类疾病、有害生物,这类问题对林业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现如今林业病虫害的覆盖范围较广,且发病之后会出现快速蔓延的情形,导致病虫害的种类不断增多,而且采用一种防治方式还不能完全处理,因此后期的治理及技术管理难度相对较大[1]。
1.2 营林技术应用特点
现阶段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阶段普遍应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预防与治理两个方面。在育苗阶段选择适宜的材质优良、抗病害能力较强的树苗进行栽种管理。采用人工造林的形式,根据林木的生态适应性、生长特点,利用人工管控处理的措施,完成植树造林相关工作。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树木,通过带状、行间、株间、块状混交的形式组成混交林。营林技术的优化应用,既有助于提升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又有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给林木的正常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为人们提供更多健康的森林资源,因此对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关键作用。
2 林业病虫害防治阶段营林技术的应用
2.1 应用混交林技术
混交林技术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类型,现如今各地按照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开展不同程度的研究及实践工作。在进行林业培育期间,利用马尾松、木荷等混交技术手段,能实现病虫害的预防管理。利用这种技术处理方案,在进行林木种植之前就能达到预防病虫害的效果。混交林技术是我国丘陵地区、亚热带地区常用的一种形式,在应用中混交针阔叶林的技术形式较为普遍[2]。混交林中马尾松、木荷的比例为4∶1,混交的主要方式是行间、株间、零星散状。经过混交处理之后,一些树木种类能驱散害虫或抵御害虫的侵蚀,最终达到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的目标。
2.2 进行林木技术研发
技术研发能够提升林木的整体抗性,所涉猎的范围较为宽广,包含树木的抗生性、耐害性、选择性等方面。经过全面统计与分析发现,我国在森林栽种管理阶段所应用的树种基本上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大部分树种自身的抗体能抵御天牛类、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害虫。
现如今在病虫害防治阶段,我国的生物育种技术水平提升,针对细胞工程、分子育种、基因研究等工作已经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基因研究工作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并标记多种树木的遗传基因图谱,完成抗菌基因、抗病毒基因的克隆、重组。生产中杉木、杨树等新品种研发,都能达到理想化的病虫害防控效果。在应用相关类型树木材质期间,已经完成树木器官组织、茎尖、花药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2.3 设置隔离带或防护带
调查研究表明,林业病虫害的常见类型是飞虫,由于其本身的流动性较强,且生命力旺盛,从而出现病虫扩散、突发的问题。因此在应用营林技术期间,确定飞虫暴发的时间及特征,设置相应的隔离带与防护带极其必要,能有效避免树木受到飞虫的侵扰。在森林管理阶段,营林技术人员要对飞虫生活习性、特性等有一定的了解。飞虫处于幼小时期,不具备飞行或扩散的能力,此时就需要设置防护带、隔离带,从源头开始避免飞虫迁移,降低飞虫的危害性。林木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便是防护带的有效设置。在实践阶段,防护带的距离通常会设置在50 m以上,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飞虫扩散问题的出现。
2.4 采用嫁接、移除、截高干技术
如果在森林种植管理阶段,树木已经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此时要根据病虫的类型选择有效的治理方式。如直接清除病虫害的源头,或者将已经感染的病虫害树木移除处理,控制病虫害对其他树木的影响,这也是最为直接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利用这种技术处理方法,主要是针对病虫危害性较强的情况,清理受害树木或者病虫害,将预防扩散工作落实到位,避免病虫害问题扩大化。疫点拔除技术是松材线虫防治的有效途径,采用配套管理的方式选择伐林、综合性伐林等技术处理方式,通过综合防治达到技术处理效果。现阶段这类技术在我国的东南地区应用较为普遍。
2.5 提升树木免疫力
在病虫害防治管理期间,多数地区會采用喷洒农药的技术处理形式。但是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技术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形,导致最终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效果也不够理想。如果农药喷洒数量过多,很有可能会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提升,对林区周围环境、水源、土壤等带来污染,影响森林中有益生物的生长。多数林业病虫害繁殖、传播等问题在实际中普遍存在,为避免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依靠农药防治方式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会依附于抵抗力较差的树木之上,因此合理利用营林技术,提升树木的病虫害免疫力极为关键。 选择适宜的林木品种之后,提前做好土地的细致整理工作,将彻底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做好树木种子的消毒处理。利用轮作种植的方式,制定严格的苗木验收制度,避免苗木被病虫害感染[3]。利用合理的耕作方式,也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出现。提前做好耕地除草工作,处理土壤中害虫幼虫,利用浇水方式使得害虫远离林木的根部,避免出现林木损毁问题。
2.6 封山育林
在营林技术应用期间,封山育林是提升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利用这种技术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增强树木防御病虫害的能力,实现林木的有效栽培管理目标。现如今封山育林的技术处理方法,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应用。经过多年的技术拓展与实践创新,封山育林的技术处理方法能达到很好的病虫害预防治理效果。具体表现为栽种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升,林业因此获得协调性发展的机会。封山育林可在小范围内构建生态链,病虫害被天敌所处理,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技术处理方法。尤其是益鸟、益虫、微生物等多种群多样性的特点,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能够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目标。
3 林业病虫害管理阶段营林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生态控制技术应用
在林业病虫害控制中利用生态控制工作,需从病虫害繁衍与生存管理工作开始。利用科学的技术处理方式,完成对害虫所处环境的调控管理。利用生态控制管理措施,使得林业害虫的生存空间缩小,最终达到技术处理的效果。由此可见,利用生物防治管理措施,完成生态调节全过程的改进,转变原本单一、僵化的病虫害防控方式。利用全方位林业生态调控措施,能有效维护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3.2 多元化营林技术模式应用
在传统营林模式下,营林技术模式的局限性较为明显,原因是在林业种植管理期间,多数地区常年习惯栽种某一树种,但是未能实现多样化的树种引进。现如今多数地区还在使用粗放式的营林管理方法,导致林业病虫害防治出现漏洞。
为有效转变林业病虫害防控水平,要转变单一的营林模式,将多样化的混交林及抗性良好的树木种类应用到多元化营林技术模式应用阶段。
3.3 综合性营林技术应用
利用生物、物理、微生物等技术处理方案,在实践阶段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性。也就是说,利用某种技术方法,不能达到全面预防管理的目标。因此在未来营林技术发展阶段,使用综合性的营林技术手段可实现各类技术的优势互补,能够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在应用防御技术期间,需要全面分析林木种植环境、生存特点等,综合考虑病虫害的类型,针对性地应用技术处理方法。
4 结束语
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阶段能达到很好的技术处理效果,相关管理部门需做好营林技术的优化应用,落实技术研发工作,提升森林树种的免疫力。通过混交林、防护带、隔离带、生物技术等方式,完成林区的全面管控。认清营林技术与林业发展全面融合的重要性,尝试高效性、生态性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调整林业病虫害防控方案,为森林资源的健康生长与应用创造有利条件,展现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控阶段的价值。
参考文献:
[ 1 ] 文强.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12):107.
[ 2 ] 張振洲,魏斯盘.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应用[J].北京农业(下旬刊),2015(12):120.
[ 3 ] 程志刚.浅析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应用方法[J].现代农业研究,2018(6):79-80,86.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营林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6-006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63 文献标志码: A
林业工作实践阶段,有关管理部门对当地的土壤、水文、环境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利用各种管控措施,实现林业发展目标。
针对营林技术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影响,需分析病虫害的主要类型及技术处理方法,为营林技术的未来改革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 林业病虫害特征与营林技术应用特点
1.1 林业病虫害特征
林业病虫害主要是指在林木生长阶段,因周围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或者存在破坏性的一类疾病、有害生物,这类问题对林业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现如今林业病虫害的覆盖范围较广,且发病之后会出现快速蔓延的情形,导致病虫害的种类不断增多,而且采用一种防治方式还不能完全处理,因此后期的治理及技术管理难度相对较大[1]。
1.2 营林技术应用特点
现阶段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阶段普遍应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预防与治理两个方面。在育苗阶段选择适宜的材质优良、抗病害能力较强的树苗进行栽种管理。采用人工造林的形式,根据林木的生态适应性、生长特点,利用人工管控处理的措施,完成植树造林相关工作。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树木,通过带状、行间、株间、块状混交的形式组成混交林。营林技术的优化应用,既有助于提升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又有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给林木的正常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为人们提供更多健康的森林资源,因此对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关键作用。
2 林业病虫害防治阶段营林技术的应用
2.1 应用混交林技术
混交林技术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类型,现如今各地按照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开展不同程度的研究及实践工作。在进行林业培育期间,利用马尾松、木荷等混交技术手段,能实现病虫害的预防管理。利用这种技术处理方案,在进行林木种植之前就能达到预防病虫害的效果。混交林技术是我国丘陵地区、亚热带地区常用的一种形式,在应用中混交针阔叶林的技术形式较为普遍[2]。混交林中马尾松、木荷的比例为4∶1,混交的主要方式是行间、株间、零星散状。经过混交处理之后,一些树木种类能驱散害虫或抵御害虫的侵蚀,最终达到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的目标。
2.2 进行林木技术研发
技术研发能够提升林木的整体抗性,所涉猎的范围较为宽广,包含树木的抗生性、耐害性、选择性等方面。经过全面统计与分析发现,我国在森林栽种管理阶段所应用的树种基本上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大部分树种自身的抗体能抵御天牛类、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害虫。
现如今在病虫害防治阶段,我国的生物育种技术水平提升,针对细胞工程、分子育种、基因研究等工作已经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基因研究工作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并标记多种树木的遗传基因图谱,完成抗菌基因、抗病毒基因的克隆、重组。生产中杉木、杨树等新品种研发,都能达到理想化的病虫害防控效果。在应用相关类型树木材质期间,已经完成树木器官组织、茎尖、花药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2.3 设置隔离带或防护带
调查研究表明,林业病虫害的常见类型是飞虫,由于其本身的流动性较强,且生命力旺盛,从而出现病虫扩散、突发的问题。因此在应用营林技术期间,确定飞虫暴发的时间及特征,设置相应的隔离带与防护带极其必要,能有效避免树木受到飞虫的侵扰。在森林管理阶段,营林技术人员要对飞虫生活习性、特性等有一定的了解。飞虫处于幼小时期,不具备飞行或扩散的能力,此时就需要设置防护带、隔离带,从源头开始避免飞虫迁移,降低飞虫的危害性。林木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便是防护带的有效设置。在实践阶段,防护带的距离通常会设置在50 m以上,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飞虫扩散问题的出现。
2.4 采用嫁接、移除、截高干技术
如果在森林种植管理阶段,树木已经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此时要根据病虫的类型选择有效的治理方式。如直接清除病虫害的源头,或者将已经感染的病虫害树木移除处理,控制病虫害对其他树木的影响,这也是最为直接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利用这种技术处理方法,主要是针对病虫危害性较强的情况,清理受害树木或者病虫害,将预防扩散工作落实到位,避免病虫害问题扩大化。疫点拔除技术是松材线虫防治的有效途径,采用配套管理的方式选择伐林、综合性伐林等技术处理方式,通过综合防治达到技术处理效果。现阶段这类技术在我国的东南地区应用较为普遍。
2.5 提升树木免疫力
在病虫害防治管理期间,多数地区會采用喷洒农药的技术处理形式。但是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技术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形,导致最终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效果也不够理想。如果农药喷洒数量过多,很有可能会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提升,对林区周围环境、水源、土壤等带来污染,影响森林中有益生物的生长。多数林业病虫害繁殖、传播等问题在实际中普遍存在,为避免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依靠农药防治方式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会依附于抵抗力较差的树木之上,因此合理利用营林技术,提升树木的病虫害免疫力极为关键。 选择适宜的林木品种之后,提前做好土地的细致整理工作,将彻底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做好树木种子的消毒处理。利用轮作种植的方式,制定严格的苗木验收制度,避免苗木被病虫害感染[3]。利用合理的耕作方式,也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出现。提前做好耕地除草工作,处理土壤中害虫幼虫,利用浇水方式使得害虫远离林木的根部,避免出现林木损毁问题。
2.6 封山育林
在营林技术应用期间,封山育林是提升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利用这种技术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增强树木防御病虫害的能力,实现林木的有效栽培管理目标。现如今封山育林的技术处理方法,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应用。经过多年的技术拓展与实践创新,封山育林的技术处理方法能达到很好的病虫害预防治理效果。具体表现为栽种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升,林业因此获得协调性发展的机会。封山育林可在小范围内构建生态链,病虫害被天敌所处理,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技术处理方法。尤其是益鸟、益虫、微生物等多种群多样性的特点,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能够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目标。
3 林业病虫害管理阶段营林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生态控制技术应用
在林业病虫害控制中利用生态控制工作,需从病虫害繁衍与生存管理工作开始。利用科学的技术处理方式,完成对害虫所处环境的调控管理。利用生态控制管理措施,使得林业害虫的生存空间缩小,最终达到技术处理的效果。由此可见,利用生物防治管理措施,完成生态调节全过程的改进,转变原本单一、僵化的病虫害防控方式。利用全方位林业生态调控措施,能有效维护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3.2 多元化营林技术模式应用
在传统营林模式下,营林技术模式的局限性较为明显,原因是在林业种植管理期间,多数地区常年习惯栽种某一树种,但是未能实现多样化的树种引进。现如今多数地区还在使用粗放式的营林管理方法,导致林业病虫害防治出现漏洞。
为有效转变林业病虫害防控水平,要转变单一的营林模式,将多样化的混交林及抗性良好的树木种类应用到多元化营林技术模式应用阶段。
3.3 综合性营林技术应用
利用生物、物理、微生物等技术处理方案,在实践阶段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性。也就是说,利用某种技术方法,不能达到全面预防管理的目标。因此在未来营林技术发展阶段,使用综合性的营林技术手段可实现各类技术的优势互补,能够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在应用防御技术期间,需要全面分析林木种植环境、生存特点等,综合考虑病虫害的类型,针对性地应用技术处理方法。
4 结束语
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阶段能达到很好的技术处理效果,相关管理部门需做好营林技术的优化应用,落实技术研发工作,提升森林树种的免疫力。通过混交林、防护带、隔离带、生物技术等方式,完成林区的全面管控。认清营林技术与林业发展全面融合的重要性,尝试高效性、生态性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调整林业病虫害防控方案,为森林资源的健康生长与应用创造有利条件,展现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控阶段的价值。
参考文献:
[ 1 ] 文强.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12):107.
[ 2 ] 張振洲,魏斯盘.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应用[J].北京农业(下旬刊),2015(12):120.
[ 3 ] 程志刚.浅析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应用方法[J].现代农业研究,2018(6):79-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