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批判性思维作为对高校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衡量标准,正确认识批判性思维,进而把批判性思维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出发,力求使读者走出误区,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继而针对如何有效地在大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出建议,目的在于使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中得以培养并且使其服务于学习者。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再认识;途径
批判性思维在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批判性思维课程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源于北美,继而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0世纪80年代末,“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被引入国内,之后很多中国学者也对此问题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刘东虹从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仍然受制于权威观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人见解。而黄源深则评价外语专业学生的思维现状为“思维缺席”。孙有中、文秋芳、刘润清等众多的学术专家认为中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加强培养,需要投入更多地努力。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概念最早被称为批判思维之父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提出。1987年,美国批判思维权威人士恩尼斯( Robert Ennis)指出:“批判性思维就是在确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 1990年, Facione 在最著名的the Delphi Research中提出,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倾向两个方面。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诠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自我调节,批判性思维倾向包括寻找真理、开放思维、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探究能力、认知成熟度。总之,批判性思维是一套复杂而严密的思维过程,侧重于人们对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等,并以此指导和决定理性的行为。
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误区
通常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在于“批判”,在于对事物本身的否定,并且认为它是仅限于课堂上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认为批判性思维就等同于逻辑思维等。基于这种对批判性思维表层、不全面的理解,笔者在此做了简单的阐释。
1.批判性思维是对问题的合理认识和谨慎反思,而非对事物的一味否定
“批判”意味着对是非的判断以及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和言行进行批驳否定。因此,很多学者望文生义理解批判性思维,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专门否定和批驳其他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片面地扭曲了批判性思维的实质。目前,采用较广的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是恩尼斯(Robert Ennis)提出的,即“在确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时候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并用此来指导我们的信念和行动”,这个概念本身不包含任何“否定”的意思。因此,学者们需对批判性思维“否定”事物的一面有新的认识。
2.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一种课堂技能,更是一种长久的思维模式和习惯
现阶段批判性思维更多地被作为一门单纯的课堂技能所认识和培养。众所周知,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提升,对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是,批判性思维作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绝非仅限于课堂。它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对待任何问题时需通过个体的思考,对看到听到的事物的真实性、精确性、过程、理论方法等做出个人判断,从而正确、合理地指导行动。把它作为一种长久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来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3.批判性思维不等于逻辑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有共同点。批判性思维首先是一种逻辑思维,它从属于逻辑性思维。它在分析事物时也需要演绎和归纳等各种方法。但是,批判性思维有别于逻辑性思维之处在于,批判性思维更关注思维的真实性、精确性、意义和价值,更强调思维的见识性和思维性。也许,逻辑思维的结果是符合逻辑的,但是未必是有意义和价值的。鉴于两者的微妙区别,笔者希望更多的学者对此悉心理解。
三、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的场所与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提供的有利条件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最切实可行的,以下笔者对于如何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给出几点建议:
1.适当的调节课堂氛围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变以“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的课堂,打破“师道尊严”的格局,营造和创建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敢想敢说的机会,并且为学生提供分析、评价他人思想、言行以及其他事物的平台。对于学生独特、创造性的想法和见解教师需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和启发学生独自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悉心分析问题,大胆找出新的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在讲解完自己对某事的观点之后,可鼓励并通过适当启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并且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之后给予肯定和鼓励,甚至在学生独特见解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启示,力求学生思想的进一步飞跃,让课堂成为一个思想与灵感飞扬的地方。
2.合理安排课堂活动
适当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又一重要渠道。活动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兴趣、热情,学生更是从合作中得到更多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机会。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备课工作,设计好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力求每位同学参与其中,享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英语课堂中学习了“广告”这一主题之后,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对课本上的广告语进行分析和评价,讲出广告语好与不好的原因,如果不好请给出修改方案。通过互相合作和启发,学生不仅掌握了其中的生词、句型,而且也在参与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
3.在教學内容上更侧重于现实生活
典型的方法就是案例教学,它的最大特色在于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融入生活,倡导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大多脱离实际,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决定了教师传递信息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剥夺了学生思考和创新等各方面的权利。反之,案例教学要求学习者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而非空洞的纸上谈兵。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途径。课堂高效和批判性思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两者共同提高,完成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四、结论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有独树一帜的作用,决定了正确、客观地认识批判性思维并充分利用课堂对其加强培养已是众多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批判性思维是大学课堂高效性的重要条件和促进因素,大学课堂则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发展途径和实现媒介。教师和学生需在正确认识批判思维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努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并使之在教育和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陈则航.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J].中国外语教育,2015(2).
[2]戴维·希契科夫.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
[3]董毓.批判性思维三大误解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
[4]王习胜.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与训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再认识;途径
批判性思维在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批判性思维课程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源于北美,继而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0世纪80年代末,“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被引入国内,之后很多中国学者也对此问题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刘东虹从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仍然受制于权威观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人见解。而黄源深则评价外语专业学生的思维现状为“思维缺席”。孙有中、文秋芳、刘润清等众多的学术专家认为中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加强培养,需要投入更多地努力。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概念最早被称为批判思维之父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提出。1987年,美国批判思维权威人士恩尼斯( Robert Ennis)指出:“批判性思维就是在确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 1990年, Facione 在最著名的the Delphi Research中提出,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倾向两个方面。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诠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自我调节,批判性思维倾向包括寻找真理、开放思维、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探究能力、认知成熟度。总之,批判性思维是一套复杂而严密的思维过程,侧重于人们对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等,并以此指导和决定理性的行为。
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误区
通常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在于“批判”,在于对事物本身的否定,并且认为它是仅限于课堂上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认为批判性思维就等同于逻辑思维等。基于这种对批判性思维表层、不全面的理解,笔者在此做了简单的阐释。
1.批判性思维是对问题的合理认识和谨慎反思,而非对事物的一味否定
“批判”意味着对是非的判断以及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和言行进行批驳否定。因此,很多学者望文生义理解批判性思维,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专门否定和批驳其他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片面地扭曲了批判性思维的实质。目前,采用较广的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是恩尼斯(Robert Ennis)提出的,即“在确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时候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并用此来指导我们的信念和行动”,这个概念本身不包含任何“否定”的意思。因此,学者们需对批判性思维“否定”事物的一面有新的认识。
2.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一种课堂技能,更是一种长久的思维模式和习惯
现阶段批判性思维更多地被作为一门单纯的课堂技能所认识和培养。众所周知,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提升,对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是,批判性思维作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绝非仅限于课堂。它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对待任何问题时需通过个体的思考,对看到听到的事物的真实性、精确性、过程、理论方法等做出个人判断,从而正确、合理地指导行动。把它作为一种长久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来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3.批判性思维不等于逻辑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有共同点。批判性思维首先是一种逻辑思维,它从属于逻辑性思维。它在分析事物时也需要演绎和归纳等各种方法。但是,批判性思维有别于逻辑性思维之处在于,批判性思维更关注思维的真实性、精确性、意义和价值,更强调思维的见识性和思维性。也许,逻辑思维的结果是符合逻辑的,但是未必是有意义和价值的。鉴于两者的微妙区别,笔者希望更多的学者对此悉心理解。
三、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的场所与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提供的有利条件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最切实可行的,以下笔者对于如何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给出几点建议:
1.适当的调节课堂氛围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变以“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的课堂,打破“师道尊严”的格局,营造和创建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敢想敢说的机会,并且为学生提供分析、评价他人思想、言行以及其他事物的平台。对于学生独特、创造性的想法和见解教师需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和启发学生独自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悉心分析问题,大胆找出新的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在讲解完自己对某事的观点之后,可鼓励并通过适当启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并且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之后给予肯定和鼓励,甚至在学生独特见解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启示,力求学生思想的进一步飞跃,让课堂成为一个思想与灵感飞扬的地方。
2.合理安排课堂活动
适当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又一重要渠道。活动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兴趣、热情,学生更是从合作中得到更多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机会。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备课工作,设计好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力求每位同学参与其中,享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英语课堂中学习了“广告”这一主题之后,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对课本上的广告语进行分析和评价,讲出广告语好与不好的原因,如果不好请给出修改方案。通过互相合作和启发,学生不仅掌握了其中的生词、句型,而且也在参与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
3.在教學内容上更侧重于现实生活
典型的方法就是案例教学,它的最大特色在于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融入生活,倡导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大多脱离实际,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决定了教师传递信息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剥夺了学生思考和创新等各方面的权利。反之,案例教学要求学习者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而非空洞的纸上谈兵。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途径。课堂高效和批判性思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两者共同提高,完成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四、结论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有独树一帜的作用,决定了正确、客观地认识批判性思维并充分利用课堂对其加强培养已是众多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批判性思维是大学课堂高效性的重要条件和促进因素,大学课堂则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发展途径和实现媒介。教师和学生需在正确认识批判思维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努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并使之在教育和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陈则航.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J].中国外语教育,2015(2).
[2]戴维·希契科夫.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
[3]董毓.批判性思维三大误解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
[4]王习胜.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与训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