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的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aini1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子痫前期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的变化,并寻找潜在的疾病诊断标记物,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实验大鼠分为两组: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模型组,其中模型的建立采用皮下注射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100 mg·kg-1·d-1建立大鼠子痫前期病理模型,正常妊娠组则同时接受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5 ml/d,分别注射到妊娠21 d.在实验过程中,自孕鼠妊娠第10 d开始,每天清晨测量1次尾动脉收缩压,直至分娩为止.并在孕鼠妊娠的第10天和第20天,采用大鼠代谢笼分别收集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大鼠24 h的尿液,用于24h的尿微量蛋白测定.最后将大鼠处死,收集血液样本,用于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血压测量结果显示正当子痫前期组大鼠开始皮下注射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后,其尾动脉收缩压显著性升高.24h尿蛋白测定结果显示,当给予孕鼠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后,子痫前期组大鼠的尿蛋白含量显著性高于正常妊娠组.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子痫前期组大鼠的代谢轮廓与正常大鼠的代谢轮廓发生显著性改变.结论 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并结合ROC曲线分析,总共找到3个潜在的诊断标记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IGFBP-7、ERCC1、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行妇科手术治疗的65例患者的卵巢石蜡标本,采集并检测IGFBP-7、ERCC1、V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