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眩止晕片治疗颈性眩晕痰瘀内阻证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r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消眩止晕片治疗颈性眩晕痰瘀内阻证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血清内皮素(ET)-1,5-羟色胺(5-H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要求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正骨联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消眩止晕片,5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3周的连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ET-1,5-HT和NO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25%,高于对照组的83.93%(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SOD,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ET-1和5-H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正骨联合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消眩止晕片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调节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及血清ET-1,5-HT和NO水平可能与其临床疗效有关。
其他文献
跨校区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日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基于目前高校跨校区学生培养的现状,学校可以通过激发工科学生创新意识、深化教学改革、营造创新环境、创新培养体制等
<正>赵惠文王痴迷剑术,聚于门下的剑客有三千余人,时达三年之久,竟至国势衰落,可见痴迷之深。然庄子一番剑术之论,即刻使赵惠文王戒除剑瘾,重拾国君之责。韩非深感说服国君之
采用JL-02多位点探针和Southern杂交对Wistar大鼠基因组进行了DNA指纹分析,并对国内最具有典型的6个地区9个Wistar大鼠群体内和群体间进行了DNA指纹分析比较.结果表明,DNA指
如今世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在发展,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不断创造创新,涉及各个领域。在艺术领域,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日新月异、风发泉涌。对于艺术,所有艺术作品的制作都需要物质材料来承载,艺术家寄材料来传达思想感情,而材料又是雕塑艺术重要载体。通过对雕塑艺术的材料研究,发现材料与雕塑艺术的关系,可以更深刻的认识物质材料的特性,以及对材料的创新运用。宏观认识材料的发展历史和材料的时代特性。这对于艺术家们在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