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提出,高中政治教学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而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指点,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注意循序渐进与全面发展的原则,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一个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
我国加入WTO之后,面临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我国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对我国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一环——高中教育,则担负着重担。因此,高中教育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着重学生知识学习的培养,转而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提到重点上来。能力的关键是思维,由于高中政治教学的特殊性——着重塑造学生的品质与思维能力,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点。
1.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因此,要想将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力,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地驾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找准教学内容与培养思维能力的结合点,并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培养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到18岁就基本成熟。而在这之前,有两次思维发展的高潮。一次是在12-14岁,正值小学向初中过渡阶段;一次是16-18岁,正值高中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培养形成的思维习惯,会与人终生相随。这说明高中学生确实处于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转折点上,进入思维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创造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条件,促进甚至加快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有利于改变政治课教学蒙受的偏见和事实上存在的歧视。本人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作调查发现,在有些学生看来,政治课的学习方式主要就是背:考前背,突击背,老师抽背,家长抽背,背得多得分多;在大部分学生看来,学政治课就是听老师讲书、勾书,然后听老师聊天、神侃,考前背就能应付过去;从政治课堂实际存在的问题而言,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机械、浅白,毫无思维价值,引不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冲动。以上现象并非个别。因此,政治课要提升自己的学科价值,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就必须加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力度,展示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的价值,改变被动听、一味灌、一人讲到底的现状,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在政治学科中的培养途径及过程。这样,政治学科的教学才有生机、活力可言。
3.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3.1有一个好的开头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好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开头中设置疑点、矛盾,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疑点、矛盾是思维的“启发剂”,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
3.2加强课堂思维训练
教师在进行课堂训练时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研读辨题,搞清题目旨意,特别注意审清辨析点的主次,防止遗漏要点;其次要搞清辨题的观点既非绝对正确,又非绝对错误,而是正确与错误并存,提高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最后要求组织的答案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教师还要进行扩散性提问。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得到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独创性地去思考、去探索。如学完“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梳理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3鼓励学生自学
自学思维能力是今后解决新问题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能力。自学思维能力的指导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阅读指导。包括:指导精读教材能力,使学生正确把握知识和原理并学会应用;指导阅读课外读物,善于搜集所需要的信息;指导阅读文献和工具书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二是在实验、实践方法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直觉力和想象力,养成研究思考的习惯。自学方法指导应分三个步骤加以训练:第一步,由教师分析精读教材的步骤与方法,指导查阅资料;第二步,列出问题式自学提纲,指导学生根据提纲自学归纳;第三步,由学生经过精读教材和查阅必要的图册文献,独立思考,列出自学纲要或画出知识框架图。让学生自觉学习,必须首先调动其积极性,强化思维动机。
由于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发展,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越来越快,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应由教师或学生自己设定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题目,进行搜集加工;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学生在搜集和整理资料时,能产生许多课堂内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引起思考。
4.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要注意的问题
4.1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指的是遵循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入地进行思维训练。思维发展的顺序既不能颠倒,也不能跳跃。不过,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任其自然。在遵循思维发展顺序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使思维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使思维发展的水平迅速得到提高。
4.2全面发展的原则
全面发展指的是全面进行思维训练,全面提高思维活动的水平,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思维方法等方面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全面发展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
我国加入WTO之后,面临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我国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对我国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一环——高中教育,则担负着重担。因此,高中教育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着重学生知识学习的培养,转而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提到重点上来。能力的关键是思维,由于高中政治教学的特殊性——着重塑造学生的品质与思维能力,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点。
1.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因此,要想将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力,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地驾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找准教学内容与培养思维能力的结合点,并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培养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到18岁就基本成熟。而在这之前,有两次思维发展的高潮。一次是在12-14岁,正值小学向初中过渡阶段;一次是16-18岁,正值高中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培养形成的思维习惯,会与人终生相随。这说明高中学生确实处于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转折点上,进入思维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创造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条件,促进甚至加快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有利于改变政治课教学蒙受的偏见和事实上存在的歧视。本人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作调查发现,在有些学生看来,政治课的学习方式主要就是背:考前背,突击背,老师抽背,家长抽背,背得多得分多;在大部分学生看来,学政治课就是听老师讲书、勾书,然后听老师聊天、神侃,考前背就能应付过去;从政治课堂实际存在的问题而言,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机械、浅白,毫无思维价值,引不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冲动。以上现象并非个别。因此,政治课要提升自己的学科价值,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就必须加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力度,展示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的价值,改变被动听、一味灌、一人讲到底的现状,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在政治学科中的培养途径及过程。这样,政治学科的教学才有生机、活力可言。
3.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3.1有一个好的开头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好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开头中设置疑点、矛盾,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疑点、矛盾是思维的“启发剂”,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
3.2加强课堂思维训练
教师在进行课堂训练时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研读辨题,搞清题目旨意,特别注意审清辨析点的主次,防止遗漏要点;其次要搞清辨题的观点既非绝对正确,又非绝对错误,而是正确与错误并存,提高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最后要求组织的答案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教师还要进行扩散性提问。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得到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独创性地去思考、去探索。如学完“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梳理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3鼓励学生自学
自学思维能力是今后解决新问题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能力。自学思维能力的指导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阅读指导。包括:指导精读教材能力,使学生正确把握知识和原理并学会应用;指导阅读课外读物,善于搜集所需要的信息;指导阅读文献和工具书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二是在实验、实践方法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直觉力和想象力,养成研究思考的习惯。自学方法指导应分三个步骤加以训练:第一步,由教师分析精读教材的步骤与方法,指导查阅资料;第二步,列出问题式自学提纲,指导学生根据提纲自学归纳;第三步,由学生经过精读教材和查阅必要的图册文献,独立思考,列出自学纲要或画出知识框架图。让学生自觉学习,必须首先调动其积极性,强化思维动机。
由于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发展,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越来越快,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应由教师或学生自己设定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题目,进行搜集加工;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学生在搜集和整理资料时,能产生许多课堂内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引起思考。
4.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要注意的问题
4.1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指的是遵循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入地进行思维训练。思维发展的顺序既不能颠倒,也不能跳跃。不过,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任其自然。在遵循思维发展顺序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使思维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使思维发展的水平迅速得到提高。
4.2全面发展的原则
全面发展指的是全面进行思维训练,全面提高思维活动的水平,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思维方法等方面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全面发展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