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冲突,是由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所引起的,在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主体中产生的文化碰撞、分离和矛盾。文化冲突能引起跨国交际的障碍,为正常的国际交往带来不便。“双模思维”模式解决架构,在充分考虑和认识不同文化的背景前提下,利用“双通道式”思维,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进行对比和辩证思维,使不同的文化背景达成协调,交流主体更容易地进行交际,降低文化冲突在交流中引起的障碍。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冲突 “双模思维”
文化冲突中的“双模思维”(mutual channel solution)解决架构,是交流主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某种思想及实际交往过程的不协调,为解决这种不协调所采取的交互式思维的解决方法,称之为双向思维模式解决途径,以此来解决在实际生活中的冲突。
文化冲突(cultural conflict)是交往中的不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相互吸引,这种冲突是国际交往的不利因素,也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文化背景,引起不同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念的差异,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征和习俗。跨文化交际冲突(conflicts in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解决方式不可能使两种差异的文化达成统一,应该在充分理解冲突双方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使两种文化达成和谐,这种差异文化的和谐,不是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屈服,也不是两种文化的简单妥协(compromise),是文化高层领域的融合。
一、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主要冲突因素
1.母语习得(mother-language learning)。母语习得是属于语言因素的衍生物,对于本民族语言的学习方式、习惯,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思想形成,对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语言因素(language element)。语言因素应该是众多冲突因素中的主导因素,而其他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于此,或者有语言因素衍生而来的其他非语言因素。
3.非语言因素(non-language element)。非语言因素是众多冲突因素的综合,其中由于文化传统而产生的社会、思想、人际交往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4.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第二语言习得是对非母语的了解、熟知和运用,这种习得过程中或多或少受着母语习得的影响,难免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影响,甚至产生一定的偏差。
5.元认知因素(metacognition element)。对相异文化的元认知缺乏或理解偏差,是造成文化冲突的主要环节,一文化与另一相异文化的冲突,归根结底是思想和对事物理解理念上的差异。对于元认知导致的差异,不能或者很难得到调和。
以上几点是主要导致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因素,国际交往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综合的实际过程,因此,对于冲突文化的解决,应该不是一蹴而就。
二、冲突文化的双模思维解决架构
1.双模思维模式,亦可称之为双向思维模式,即对冲突文化的双方主体,应该深谙明知,对交流主体而言就是在充分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相异文化进行研究和实践,对两种文化求同存异,达到和谐,而在实际交往过程中使冲突得到合理解决。
2.对本民族的语言、社会习惯的充分了解。整个国际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中的众多相异文化,都是造成冲突的因素,而社会语言环境的相离,是冲突的主要表现。因此,在解决文化冲突的准备阶段就是深谙本民族语言和社会生活的习惯和特点。对于本族语言的优点及最能代表民族的特色,应在熟悉的基础上进行与他民族语言的比较,合理运用本民族语言的特色,将能与他语言和谐的地方加以发扬,而对于其主要冲突的因素,则可选择合理的曲折运用,避免受其直接影响。曲折运用不可理解为错误理解或者放弃。
3.对他文化的学习和了解。由于本语言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影响,人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理解的偏差,而这种偏差确实造成相异文化冲突的重要因素。因此,能否完全理解相异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是能否可以解决冲突的一个主导环节。对于他语言的学习,宗教价值观念的接受及社会习俗的了解,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可以融合的他文化方面,应该采取完全接受的方式,而对于相异方面,采取辩证接受方式,能为本民族接受的,采取接纳和灵活运用,对于不能接受,或者无法调和的,亦可采用曲折运用。这种曲折,同样不是歪曲理解,而是在完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冲突转移或者文化代替,即以本民族的某种相似文化取代他文化的冲突成分,而对于这种相似文化的运用,应该是双方均可接受。
4.冲突转移或文化代替。冲突转移(cultural diversion)指将由于差异而导致的交流制约因素转移于另一种双方文化同样蕴含,却又不冲突的有利因素上,以此避免由于相异文化产生的直接冲突。一文化所蕴含的相似性是冲突转移实现可能。文化代替(cultural replacement)是指将冲突的因素因为不能得到调和,也不能得到转移而采用的曲折方式,取代的对象是冲突的两方面,而这种代替文化有可能是本文化中的某个相似成分,也有可能是对方文化的有益成分,或者选取双方均可接受的第三方文化,虽然可能会导致交际的不便,但是对于冲突较大的文化解决,未尝不可是一种有益尝试。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是国际社会交往中的一个制约因素,也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合理地解决和恰当地运用各自和谐之处,灵活巧妙地分解冲突因素,对于加强和巩固不同文化的链接是至关重要的。而能否理解和熟知本民族文化背景和相异文化内涵是重要的前提。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的融合,相互吸收彼此的特色成分,摒弃相异文化的阻碍因素,最终形成不同文化的共赢,密切不同文化主体和交流主体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来方安.英美概况[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2]Wirth,Fremont P.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American Book Company,Bostan.
[3]Green,J.R.A Short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Macmillan and Go.London,1876.
[4]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6.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冲突 “双模思维”
文化冲突中的“双模思维”(mutual channel solution)解决架构,是交流主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某种思想及实际交往过程的不协调,为解决这种不协调所采取的交互式思维的解决方法,称之为双向思维模式解决途径,以此来解决在实际生活中的冲突。
文化冲突(cultural conflict)是交往中的不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相互吸引,这种冲突是国际交往的不利因素,也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文化背景,引起不同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念的差异,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征和习俗。跨文化交际冲突(conflicts in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解决方式不可能使两种差异的文化达成统一,应该在充分理解冲突双方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使两种文化达成和谐,这种差异文化的和谐,不是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屈服,也不是两种文化的简单妥协(compromise),是文化高层领域的融合。
一、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主要冲突因素
1.母语习得(mother-language learning)。母语习得是属于语言因素的衍生物,对于本民族语言的学习方式、习惯,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思想形成,对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语言因素(language element)。语言因素应该是众多冲突因素中的主导因素,而其他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于此,或者有语言因素衍生而来的其他非语言因素。
3.非语言因素(non-language element)。非语言因素是众多冲突因素的综合,其中由于文化传统而产生的社会、思想、人际交往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4.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第二语言习得是对非母语的了解、熟知和运用,这种习得过程中或多或少受着母语习得的影响,难免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影响,甚至产生一定的偏差。
5.元认知因素(metacognition element)。对相异文化的元认知缺乏或理解偏差,是造成文化冲突的主要环节,一文化与另一相异文化的冲突,归根结底是思想和对事物理解理念上的差异。对于元认知导致的差异,不能或者很难得到调和。
以上几点是主要导致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因素,国际交往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综合的实际过程,因此,对于冲突文化的解决,应该不是一蹴而就。
二、冲突文化的双模思维解决架构
1.双模思维模式,亦可称之为双向思维模式,即对冲突文化的双方主体,应该深谙明知,对交流主体而言就是在充分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相异文化进行研究和实践,对两种文化求同存异,达到和谐,而在实际交往过程中使冲突得到合理解决。
2.对本民族的语言、社会习惯的充分了解。整个国际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中的众多相异文化,都是造成冲突的因素,而社会语言环境的相离,是冲突的主要表现。因此,在解决文化冲突的准备阶段就是深谙本民族语言和社会生活的习惯和特点。对于本族语言的优点及最能代表民族的特色,应在熟悉的基础上进行与他民族语言的比较,合理运用本民族语言的特色,将能与他语言和谐的地方加以发扬,而对于其主要冲突的因素,则可选择合理的曲折运用,避免受其直接影响。曲折运用不可理解为错误理解或者放弃。
3.对他文化的学习和了解。由于本语言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影响,人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理解的偏差,而这种偏差确实造成相异文化冲突的重要因素。因此,能否完全理解相异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是能否可以解决冲突的一个主导环节。对于他语言的学习,宗教价值观念的接受及社会习俗的了解,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可以融合的他文化方面,应该采取完全接受的方式,而对于相异方面,采取辩证接受方式,能为本民族接受的,采取接纳和灵活运用,对于不能接受,或者无法调和的,亦可采用曲折运用。这种曲折,同样不是歪曲理解,而是在完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冲突转移或者文化代替,即以本民族的某种相似文化取代他文化的冲突成分,而对于这种相似文化的运用,应该是双方均可接受。
4.冲突转移或文化代替。冲突转移(cultural diversion)指将由于差异而导致的交流制约因素转移于另一种双方文化同样蕴含,却又不冲突的有利因素上,以此避免由于相异文化产生的直接冲突。一文化所蕴含的相似性是冲突转移实现可能。文化代替(cultural replacement)是指将冲突的因素因为不能得到调和,也不能得到转移而采用的曲折方式,取代的对象是冲突的两方面,而这种代替文化有可能是本文化中的某个相似成分,也有可能是对方文化的有益成分,或者选取双方均可接受的第三方文化,虽然可能会导致交际的不便,但是对于冲突较大的文化解决,未尝不可是一种有益尝试。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是国际社会交往中的一个制约因素,也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合理地解决和恰当地运用各自和谐之处,灵活巧妙地分解冲突因素,对于加强和巩固不同文化的链接是至关重要的。而能否理解和熟知本民族文化背景和相异文化内涵是重要的前提。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的融合,相互吸收彼此的特色成分,摒弃相异文化的阻碍因素,最终形成不同文化的共赢,密切不同文化主体和交流主体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来方安.英美概况[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2]Wirth,Fremont P.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American Book Company,Bostan.
[3]Green,J.R.A Short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Macmillan and Go.London,1876.
[4]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