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了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对材料的选择,标准化的运用,影响机加工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以及机械加工中润滑剂的应用。
关键词:机械设计;材料;标准化;冷作硬化;残余应力
1 机械设计中对材料的选择
1.1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应满足基本要求
1.1.1使用性能要求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表现,即使用性能,是选材时应考虑满足的根本要求。不同零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是很不一样的,有的零件主要要求高强度,有的则要求高的耐磨性,有的甚至无严格的性能要求,仅仅要求有美丽的外观。因此,在选材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准确地判断零件所要求的主要使用性能。
1.1.2工艺性能要求
材料的工艺性反映的是材料本身能够适应各种加工工艺要求的能力,即要求所选材料在加工制造时首先能够造出成品来,并且能够便于制造、同时必须保证质量。1)热加工工艺性能热加工工艺性能主要指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和热处理性能。2)切削加工性能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一般用刀具耐用度为60min时的切削速度V60来表示,V60越高,则金属的切削性能越好。
1.1.3经济性能要求
零件材料的选择要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选用材料还应注意尽量降低零件的总成本。1)材料价格材料价格在产品总成本中占较大比重,达30%~70%。2)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如用精铸、模锻、冷拉毛坯,可以减少切削加工面材料的浪费。3)零件的加工和维修费用等要尽量低。4)采用组合结构如蜗轮齿圈采用减磨性好的贵重金属,而其他部分采用廉价的材料。5)材料的合理代用对生产批量大的零件,要考虑我国资源状况,材料来源要丰富,尽量避免采用我国稀缺而需进口的材料;尽量用高强度铸铁代替钢,用热处理方法等强化的碳钢代替合金。
1.2机械零件材料选择的方法
1.2.1选材对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
显然,材料的选用极大地影响了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工程实践中,在保证产品合理功能(或性能)的前提下,虽然一般是选用价格便宜的材料,可降低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但同时我们更应注意的是,有时若选用成本虽高但性能更优的材料,由于产品的自重减轻、使用寿命延长、维修费用减少、能源费用降低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角度考虑,反而是经济的。
1.2.2制造方法的选择
应将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及其可用的加工方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看待。选材时不仅要考虑零件的某单项加工工序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应综合考虑其整个加工路线所涉及的全部加工工序之总成本。
2 机械设计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
2.1机械零件是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对于机械零件设计工作来说,标准化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所谓零件的标准化,就是通过对零件的尺寸、结构要素、材料性能、检验方法、设计方法、制图要求等,制定出各式各样的大家共同遵守的标准。标准化带来的优越性表现在:
2.1.1能以最先进的方法在专门化工厂对那些用途最广的零件进行大量的、集中的制造,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2.1.2统一材料和零件的性能指标,使其能够进行比较,并提高零件性能的可靠性。
2.1.3采用标准结构及零、部件,可以简化设计工作,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2.2搞好设计阶段的标准化工作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厂家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更新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要达到这些目的,都离不开标准化,必须用标准化手段,从严把好产品设计这一关,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加快新产品开发。
3 影响机加工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
3.1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
机械加工过程中,在加工区由于加工时所消耗的热量绝大部分转化为热能使加工表面出现温度的升高。当温度升高到超过金相组织变化的临界点时,表面层金相组织就会发生变化。一般的切削加工,切削热大部分被切屑带走,因此影响也较小。但对磨削加工来说,由于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切削热比一般切削方法大几十倍,切削区的高温将引起表面层金属的相变。
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有:
3.1.1砂轮材料对于硬度太高的砂轮,钝化磨料颗粒不易脱落,砂轮容易被切削堵塞。因此,一般用软砂轮好。
3.1.2磨削用量当磨削深度增大时,工件表面及表面下不同深度的温度都将提高,容易造成烧伤;当工件纵向进给量增大时,磨削区温度增高,但热源作用时间减小,因而可减轻烧伤。但提高工件速度会导致其表面粗糙度值增大。提高砂轮速度可弥补此不足。实践证明,同时提高工件速度和砂轮速度可减轻工件表面烧伤。
3.1.3冷却方式采用切削液带走磨削区热量可避免烧伤。但由于旋转的砂轮表面上产生强大的气流层,切削液不易附着,以致没有多少切削液能进入磨削区。因此,可采用高压大流量的冷却方式,一方面可增加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对砂轮表面进行冲洗,使切屑不致堵塞砂轮。
3.2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
加工过程中表面层金属产生塑性变形,使晶体间产生剪切滑移,晶格严重扭曲,并产生晶粒的拉长、破碎和纤维化,引起材料的强化,其强度和硬度均有所提高,这种变化的结果称为冷作硬化。加工表面层冷作硬化指标以硬化层深度、表面层的显微硬度及硬化程度表示。一般硬化程度越大,硬化层的深度也越大。
影响冷作硬化的主要因素:
3.2.1切削用量切削速度增大,刀具与工件接触挤压时间短,塑性变形小。速度大时温度也会增高,有助于冷硬的恢复,冷硬较弱。进给量增大时切削力增加,塑性变形也增加,硬化加强。但当进给量较小时,由于刀具刃口圆角在加工表面单位长度上的挤压次数增多,硬化程度也会增大。
3.2.2刀具刀具刃口圆弧半径增加,对表层挤压作用大,使冷硬增加;刀具副后刀面磨损增加,对已加工表面摩擦增大,使冷硬增加;刀具前角加大可减小塑性变形,使冷硬减小。
3.2.3工件材料工件材料的硬度越低,塑性变形越大,切削后冷作硬化现象越严重。
3.3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切削过程中金属材料的表层组织发生形状和组织变化时,在表层金属与基体材料交界处将会产生相互平衡的弹性应力,该应力就是表面残余应力。表面层的残余应力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3.3.1冷态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在切削力作用下,已加工表面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表面层金属体积发生变化,此时基体金属受到影响而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切削力去除后,基体金属趋向恢复,但受到已产生塑性变形的表面层的限制,恢复不到原状,因而在表面层产生残余应力。
3.3.2热态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工件被加工表面在切削热的作用下产生热膨胀,此时基体金属温度较低,因此表层产生热压应力。当切削过程结束时,表面温度下降,由于表层已产生热塑性变形并受到基体的限制,因而产生残余拉应力。
参考文献
[1]张义民,孙志礼.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大纲[J].机械工程学报.
[2]白鑫,谢里阳.平稳随机载荷历程下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预测技术[J].航空学报.
[3]孙宏新.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及其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
关键词:机械设计;材料;标准化;冷作硬化;残余应力
1 机械设计中对材料的选择
1.1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应满足基本要求
1.1.1使用性能要求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表现,即使用性能,是选材时应考虑满足的根本要求。不同零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是很不一样的,有的零件主要要求高强度,有的则要求高的耐磨性,有的甚至无严格的性能要求,仅仅要求有美丽的外观。因此,在选材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准确地判断零件所要求的主要使用性能。
1.1.2工艺性能要求
材料的工艺性反映的是材料本身能够适应各种加工工艺要求的能力,即要求所选材料在加工制造时首先能够造出成品来,并且能够便于制造、同时必须保证质量。1)热加工工艺性能热加工工艺性能主要指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和热处理性能。2)切削加工性能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一般用刀具耐用度为60min时的切削速度V60来表示,V60越高,则金属的切削性能越好。
1.1.3经济性能要求
零件材料的选择要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选用材料还应注意尽量降低零件的总成本。1)材料价格材料价格在产品总成本中占较大比重,达30%~70%。2)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如用精铸、模锻、冷拉毛坯,可以减少切削加工面材料的浪费。3)零件的加工和维修费用等要尽量低。4)采用组合结构如蜗轮齿圈采用减磨性好的贵重金属,而其他部分采用廉价的材料。5)材料的合理代用对生产批量大的零件,要考虑我国资源状况,材料来源要丰富,尽量避免采用我国稀缺而需进口的材料;尽量用高强度铸铁代替钢,用热处理方法等强化的碳钢代替合金。
1.2机械零件材料选择的方法
1.2.1选材对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
显然,材料的选用极大地影响了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工程实践中,在保证产品合理功能(或性能)的前提下,虽然一般是选用价格便宜的材料,可降低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但同时我们更应注意的是,有时若选用成本虽高但性能更优的材料,由于产品的自重减轻、使用寿命延长、维修费用减少、能源费用降低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角度考虑,反而是经济的。
1.2.2制造方法的选择
应将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及其可用的加工方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看待。选材时不仅要考虑零件的某单项加工工序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应综合考虑其整个加工路线所涉及的全部加工工序之总成本。
2 机械设计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
2.1机械零件是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对于机械零件设计工作来说,标准化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所谓零件的标准化,就是通过对零件的尺寸、结构要素、材料性能、检验方法、设计方法、制图要求等,制定出各式各样的大家共同遵守的标准。标准化带来的优越性表现在:
2.1.1能以最先进的方法在专门化工厂对那些用途最广的零件进行大量的、集中的制造,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2.1.2统一材料和零件的性能指标,使其能够进行比较,并提高零件性能的可靠性。
2.1.3采用标准结构及零、部件,可以简化设计工作,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2.2搞好设计阶段的标准化工作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厂家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更新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要达到这些目的,都离不开标准化,必须用标准化手段,从严把好产品设计这一关,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加快新产品开发。
3 影响机加工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
3.1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
机械加工过程中,在加工区由于加工时所消耗的热量绝大部分转化为热能使加工表面出现温度的升高。当温度升高到超过金相组织变化的临界点时,表面层金相组织就会发生变化。一般的切削加工,切削热大部分被切屑带走,因此影响也较小。但对磨削加工来说,由于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切削热比一般切削方法大几十倍,切削区的高温将引起表面层金属的相变。
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有:
3.1.1砂轮材料对于硬度太高的砂轮,钝化磨料颗粒不易脱落,砂轮容易被切削堵塞。因此,一般用软砂轮好。
3.1.2磨削用量当磨削深度增大时,工件表面及表面下不同深度的温度都将提高,容易造成烧伤;当工件纵向进给量增大时,磨削区温度增高,但热源作用时间减小,因而可减轻烧伤。但提高工件速度会导致其表面粗糙度值增大。提高砂轮速度可弥补此不足。实践证明,同时提高工件速度和砂轮速度可减轻工件表面烧伤。
3.1.3冷却方式采用切削液带走磨削区热量可避免烧伤。但由于旋转的砂轮表面上产生强大的气流层,切削液不易附着,以致没有多少切削液能进入磨削区。因此,可采用高压大流量的冷却方式,一方面可增加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对砂轮表面进行冲洗,使切屑不致堵塞砂轮。
3.2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
加工过程中表面层金属产生塑性变形,使晶体间产生剪切滑移,晶格严重扭曲,并产生晶粒的拉长、破碎和纤维化,引起材料的强化,其强度和硬度均有所提高,这种变化的结果称为冷作硬化。加工表面层冷作硬化指标以硬化层深度、表面层的显微硬度及硬化程度表示。一般硬化程度越大,硬化层的深度也越大。
影响冷作硬化的主要因素:
3.2.1切削用量切削速度增大,刀具与工件接触挤压时间短,塑性变形小。速度大时温度也会增高,有助于冷硬的恢复,冷硬较弱。进给量增大时切削力增加,塑性变形也增加,硬化加强。但当进给量较小时,由于刀具刃口圆角在加工表面单位长度上的挤压次数增多,硬化程度也会增大。
3.2.2刀具刀具刃口圆弧半径增加,对表层挤压作用大,使冷硬增加;刀具副后刀面磨损增加,对已加工表面摩擦增大,使冷硬增加;刀具前角加大可减小塑性变形,使冷硬减小。
3.2.3工件材料工件材料的硬度越低,塑性变形越大,切削后冷作硬化现象越严重。
3.3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切削过程中金属材料的表层组织发生形状和组织变化时,在表层金属与基体材料交界处将会产生相互平衡的弹性应力,该应力就是表面残余应力。表面层的残余应力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3.3.1冷态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在切削力作用下,已加工表面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表面层金属体积发生变化,此时基体金属受到影响而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切削力去除后,基体金属趋向恢复,但受到已产生塑性变形的表面层的限制,恢复不到原状,因而在表面层产生残余应力。
3.3.2热态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工件被加工表面在切削热的作用下产生热膨胀,此时基体金属温度较低,因此表层产生热压应力。当切削过程结束时,表面温度下降,由于表层已产生热塑性变形并受到基体的限制,因而产生残余拉应力。
参考文献
[1]张义民,孙志礼.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大纲[J].机械工程学报.
[2]白鑫,谢里阳.平稳随机载荷历程下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预测技术[J].航空学报.
[3]孙宏新.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及其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