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2012年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健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小学低段语文中,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认为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在预习中先初步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很可行的。这样就能够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以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引导小学低段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确课文的重难点,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基础。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小学低段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可以分以下六个步骤来进行:
一、激发学生预习的动机
小学低段的学生对预习并没有什么了解,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深切感受到预习是他们学习新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不进行预习,新知识的学习就会很有困难,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预习。再者,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奖励积极预习的同学,树立预习的榜样,在班级中营造争先预习的学习氛围。另外,预习其实是对新知识的提前温习,学生在预习中总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时,教师可以鼓励班级同学自由组成若干小组,互相帮扶,共同商量自己在预习中碰到的难题,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借用集体的力量,在班级中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预习的任务和应达到的目标
想要让学生的预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明确预习任务和应达到的目标就是非常关键的。关于预习任务和预习目标的确定,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和阶梯式作业同样的方法,也就是确定阶梯式预习任务和预习目标。对于接受能力强,反应快,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预习任务和目标定的更为深入课本内容,更为切近本课重难点,甚至一些少量的课外知识拓展在这里也可使用。对于接受能力较强,反应一般,基础较好的学生,除了要牢固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外,也可进行简单的延伸和拓展,但不宜过难过多。对于接受能力弱,反应较慢,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在确定其预习目标时抓住基础知识即可。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避免其预习目标的过多和过难。此外,在确立预习目标时,教师还要注意预习目标除了要具备知识性外,其趣味性也是不可缺少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其很大一部分都是要靠学生的兴趣,一些趣味性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在其中,自然更加喜欢预习。同时,预习内容要尽量简单明了,一味的增加预习任务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很快丧失学习动力。我们要追求质的提高,而不是量的增多。
三、明确预习的方法
小学生在刚开始进行预习时非常盲目,教师给学生以预习方法上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预 习的效率,更加轻松自如地进行预习。但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是各不相同的,预习方法教师只能进行指导,而不能千篇一律地给定。在初期,教师可以简单设计一个符合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预习方法框架,请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家长的帮助下最终设定符合自身要求的预习方法方式。教师要使学生和家长明确,预习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醒学生和家长对预习方法做相应的适当调整。
四、督促学生预习
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有待提高,他们在学习上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督促。预习工作只有少数是在学校完成的,大多数的内容都是要在家中完成的,因此家长的督促作用在预习工作中也是不可小觑的。那么教师如何保证家长能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呢?首先,要使家长明白预习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明确告知家长不进行充分有效预习甚至不预习将会给孩子学习造成的阻碍,而充分有效的预习又将会给孩子学习带来的便利和帮助。从而提高家长对孩子预习工作的重视度,使家长有想要帮助孩子进行预习的愿望和意识。其次,教师要使家长明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请家长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孩子学习要求的预习方法。最后,教师要使家长明确自己孩子的预习任务和目标,使家长能够帮住孩子检查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保证每次预习都能达到既定的预习目标。
五、预习成果的测查和展示
如果只有对预习的布置和设定,却没有预习成果的测查和展示,那么这样的预习是不完整的。预习成果的测查和展示是预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这里我认为,我们可以将预习的测查和展示融合起来进行,这样就可以避免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在新课上课伊始,我们可以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预习成果的展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预习成果的展示。也可以设计为以小组或是个人代表的方式,以竞赛测查的方法完成预习成果的展示。其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坚持快速、高效的展示和测查原则。
六、预习成果的评价
预习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学生们的努力需要老师进行鼓励和表扬。预习成果的评价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预习的热情,是保障预习工作长期坚持下来并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一步。对此,教师可以根据之前确立的阶梯式预习目标建立相应的阶梯式预习成果评价机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和奖励,对于预习有进步的同学可以提出特别的表扬和奖励,从而鼓励学生你争我赶积极有效开展预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对学生的预习评价及时告知家长,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预习情况,在肯定家长帮助配合的同时也能使家长及时纠正孩子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预习虽只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中的一个部分,但想要做好预习工作,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却也需要教师仔细考虑,马虎不得。以上六个环节,环环相扣,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并且只有长期坚持,毫不松懈,才能使学生养成习惯,并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铺平道路。
一、激发学生预习的动机
小学低段的学生对预习并没有什么了解,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深切感受到预习是他们学习新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不进行预习,新知识的学习就会很有困难,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预习。再者,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奖励积极预习的同学,树立预习的榜样,在班级中营造争先预习的学习氛围。另外,预习其实是对新知识的提前温习,学生在预习中总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时,教师可以鼓励班级同学自由组成若干小组,互相帮扶,共同商量自己在预习中碰到的难题,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借用集体的力量,在班级中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预习的任务和应达到的目标
想要让学生的预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明确预习任务和应达到的目标就是非常关键的。关于预习任务和预习目标的确定,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和阶梯式作业同样的方法,也就是确定阶梯式预习任务和预习目标。对于接受能力强,反应快,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预习任务和目标定的更为深入课本内容,更为切近本课重难点,甚至一些少量的课外知识拓展在这里也可使用。对于接受能力较强,反应一般,基础较好的学生,除了要牢固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外,也可进行简单的延伸和拓展,但不宜过难过多。对于接受能力弱,反应较慢,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在确定其预习目标时抓住基础知识即可。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避免其预习目标的过多和过难。此外,在确立预习目标时,教师还要注意预习目标除了要具备知识性外,其趣味性也是不可缺少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其很大一部分都是要靠学生的兴趣,一些趣味性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在其中,自然更加喜欢预习。同时,预习内容要尽量简单明了,一味的增加预习任务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很快丧失学习动力。我们要追求质的提高,而不是量的增多。
三、明确预习的方法
小学生在刚开始进行预习时非常盲目,教师给学生以预习方法上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预 习的效率,更加轻松自如地进行预习。但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是各不相同的,预习方法教师只能进行指导,而不能千篇一律地给定。在初期,教师可以简单设计一个符合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预习方法框架,请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家长的帮助下最终设定符合自身要求的预习方法方式。教师要使学生和家长明确,预习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醒学生和家长对预习方法做相应的适当调整。
四、督促学生预习
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有待提高,他们在学习上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督促。预习工作只有少数是在学校完成的,大多数的内容都是要在家中完成的,因此家长的督促作用在预习工作中也是不可小觑的。那么教师如何保证家长能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呢?首先,要使家长明白预习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明确告知家长不进行充分有效预习甚至不预习将会给孩子学习造成的阻碍,而充分有效的预习又将会给孩子学习带来的便利和帮助。从而提高家长对孩子预习工作的重视度,使家长有想要帮助孩子进行预习的愿望和意识。其次,教师要使家长明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请家长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孩子学习要求的预习方法。最后,教师要使家长明确自己孩子的预习任务和目标,使家长能够帮住孩子检查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保证每次预习都能达到既定的预习目标。
五、预习成果的测查和展示
如果只有对预习的布置和设定,却没有预习成果的测查和展示,那么这样的预习是不完整的。预习成果的测查和展示是预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这里我认为,我们可以将预习的测查和展示融合起来进行,这样就可以避免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在新课上课伊始,我们可以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预习成果的展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预习成果的展示。也可以设计为以小组或是个人代表的方式,以竞赛测查的方法完成预习成果的展示。其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坚持快速、高效的展示和测查原则。
六、预习成果的评价
预习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学生们的努力需要老师进行鼓励和表扬。预习成果的评价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预习的热情,是保障预习工作长期坚持下来并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一步。对此,教师可以根据之前确立的阶梯式预习目标建立相应的阶梯式预习成果评价机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和奖励,对于预习有进步的同学可以提出特别的表扬和奖励,从而鼓励学生你争我赶积极有效开展预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对学生的预习评价及时告知家长,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预习情况,在肯定家长帮助配合的同时也能使家长及时纠正孩子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预习虽只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中的一个部分,但想要做好预习工作,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却也需要教师仔细考虑,马虎不得。以上六个环节,环环相扣,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并且只有长期坚持,毫不松懈,才能使学生养成习惯,并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