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的戈壁滩,室外早晚温度仍在零下26摄氏度左右,滴水成冰。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空军某试训基地二区,所属多个基层点号分散在戈壁滩上,个个矗立在沙漠中的点号就像与世隔绝的孤岛。
碰到锅炉班长杨忠亮和谭永春纯属偶然。锅炉班是小点号特有的班,主要负责烧锅炉和暖气管道的维修养护。夏季他们负责营区内外防风林的浇水灌溉、营院花草树木和营院外绿化带的修剪维护;冬季负责连队锅炉房工作、暖气管道等维修养护,看上去琐碎不起眼,但在身处大漠里的小号连队中是那么的必不可缺。
风中拉煤伴赞歌
这里室外风沙常刮不断,戈壁滩的气候如同小孩的脸说变就会变,看着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的蓝天白云,突然就会寒风肆虐黄沙满天飞。每到十月锅炉班就开始准备了。仔细检修水暖管道、排气阀、循环泵、暖气片等有无破损,在他们眼里,冬季供暖可谓是 “年度大活”。
走进狭小的锅炉房内,煤灰飞扬并充斥着废气和噪音。一会添煤块,一会掏煤渣,手中的活细小、琐碎,但他们俩干起来却熟练而自然。在每个午后,锅炉房都会传出大家非常熟悉的基地之歌《蓝天相信我》。这是锅炉班长杨忠亮和下士谭永春拉煤时的伴奏曲。杨忠亮经过水暖电专职培训、参加过岗位练兵比武,是帮带新徒弟的行业能手。培养的骨干苗子谭永春去年刚入伍,独生子的他入伍前衣食住行从未自己动过手。供暖初期队领导多次跟他谈心,要求暂时先给他调个岗位,但倔强的他始终坚持说自己能胜任此项工作。
去年在供暖前夕检修过程中,谭永春发现了宿舍顶头的管道裂缝,需要焊接。急于求成的他对这个新鲜的“活计”充满了好奇,还没等班长回来,就开始了焊接。由于自身防护技能不全,电焊时刺伤到了眼睛。眼睛疼痛的他不愿停止工作去休息,仍然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春节最冷的时候,人手也最少。室外已是滴水成冰,时而还黄沙漫天。煤池在距锅炉房300米开外的地方。虽然是露天煤池但面煤较多,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想顺利拉一车煤不是件容易事。杨忠亮和谭永春头戴棉帽、双手护套全副武装。由于风大煤细,一锹下去半锹就被风刮走了,但他俩始终毫无气馁。伴着风沙一边跟着音乐高歌,一边甩开膀子狂铲,不一会工夫两人便被浓黑的煤灰重重包围,煤灰、汗水、风沙和歌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天气他们想出了对付狂沙的办法,一个人用身体挡风,一个人跪在地上用铲子一点点往脸盆里刨,之后将煤一盆盆倒进手推车。2米之内的对话需要打手势,他们俩人的动作就像训练过,配合默契。
平时20分钟就可以拉完的一车煤却得用1小时多,连头皮都变成了黑色,但这一切对他们来说似乎无关紧要。温暖如春、暖意融融的娱乐室里,战友们的欢声笑语犹如一曲曲赞歌,回荡在空旷的戈壁上空。
黑白颠倒乐生活
巴丹吉林沙漠的水质碱性高且含沙量大,造成供暖设施和管道老化快,一般不到三年就会故障不断。加之冬季戈壁滩温度特别低,无论哪一个阀门损坏,哪一处出现漏水现象,不及时维修都会造成整个供暖设施瘫痪,甚至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每年供暖前夕,该区机关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管线维修,提前做好扎实的防护工作。即使这样,谁也不敢保证整个冬季会平安无事。对于已经有四年烧锅炉经历的杨忠亮来说,每次值班时他都不敢掉以轻心,随时准备好一把管钳,时刻手持一根电筒,每次对所有供暖线路进行反复巡查、对每个阀门节点都要仔细观察。
人人皆知供暖工作主要在夜间进行,这对于杨忠亮和谭永春来说,工作、生活要养成白天黑夜颠倒着的作息习惯。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他俩每晚都要定时提醒、相互照顾,困了累了就给对方泡杯浓茶提提神。就这样轮流白天休息、晚上上班,用饱满的热情,把温暖传递给身边的每名战友。
今年大年三十晚上,地下供暖管道突然破裂,若不及时抢修将造成整个单位管道瘫痪。为不打扰大家看春晚,杨忠亮带锅炉班两名战士,迅即展开紧张的抢修工作。当时坑道里的积水都过了脚面,他们毫不犹豫踏进去,棉皮鞋瞬间被浸湿,很快泛起了冰碴儿。
经排查,管道破损严重,需要更换一节管线。供暖期间的管道是滚烫的,杨忠亮忍着高温,一点点将管道卸下,双手被烫得通红。焊接、套丝、上螺母……他们轮流上,一个被冻得坚持不住了,就到锅炉房烤火后再来替换。面前高温烤、背后寒风袭,那滋味就像在冰与火中煎熬。一个半小时后,供暖恢复了正常。他们趔趔趄趄返回锅炉房,杨忠亮躺上床后双腿就不停地抖,却嘱咐战友别向领导汇报他的“糗事”。
那次寒流突袭,凌晨二点半暖气管件老化损坏导致漏水,宿舍里睡的正香的两位战友被喷溅的水花“浇”醒。接到电话的杨忠亮带上随时准备好的工具第一时间赶到宿舍,连忙关掉总闸,快速排故。可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管件,机关派人送件得等到天亮。上等兵谭永春二话不说,毫不犹豫的徒步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抄近道步行5公里,从营房股领回耗材。回来时,他双手冻得像馒头。一番奋战终于安装好了,暖气管恢复了正常循环,宿舍里有了温度,此时已是中午12点了,队领导端来了热气腾腾的荷包鸡蛋面条。长时间冻得通红的手,拿筷子指头都不听使唤了,谭永春还风趣地说:“是不是老外拿筷子就像我这样拿呀。”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烧锅炉不仅要靠过硬的专业知识作支撑,更重要的是操作者需具有坚韧的毅力,超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的奉献品格。杨忠亮以苦为乐、敬业坚守的精神感动着身边的每一名战友。
足智多谋为勤俭
营区外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资源困乏,交通十分不便。锅炉用煤都是从300公里以外运来,每块煤运到这里如同金子般珍贵。冬季供暖时间长达5个月,每年用煤量很大。为了节约用煤,作为锅炉班班长的杨忠亮主动向队领导提出建议,自己有办法让剩余的煤末发挥更高效能。
入冬前,他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带领谭永春亲自动手自制磨具,花了整整40多天时间,把面煤和沙土混在一起,加水制成了上千块煤球,整齐地摆放在菜窖旁边等待冬季来临。冬季供暖正式开始后,他就把煤球、新煤、木材混在一起,按照一定比例燃烧,这样不仅使锅炉始终不停循环,室温一直保持舒适不变,还为兄弟单位厉行节约树立了榜样。
入冬后,为了节约用煤,他俩每次把拉回锅炉房的煤还要进行分拣,捡出细煤、块煤、石块。每天从煤渣里捡出来的煤块,再次进行回炉。一边学习,一边试验,终于他们发现了省煤的技巧:块煤用于锅炉快速升温,细煤用于保温压火。每天下午从5点半开始烧锅炉,平均半小时添一次煤,还要注意水位、压力表,来不得半点马虎。杨忠亮说:“如果长时间不加煤锅炉会温度下降,导致管道或者暖气片冻裂;如果煤一次加的太多,锅炉会因为压力过大,导致锅炉损坏或爆炸。”杨忠良觉得烧锅炉就像在家过日子,能每年为单位节约十几吨煤,这是让他非常开心的事情。
杨忠亮与谭永春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与煤渣和灰尘为伴,与锅炉跟管道相守,在水与火的交融中,用执着与坚守诠释着对党的忠诚,用奉献与爱心释放着自己青春的温度,把朴实的爱像冬日里的暖阳传递给每一位官兵!
碰到锅炉班长杨忠亮和谭永春纯属偶然。锅炉班是小点号特有的班,主要负责烧锅炉和暖气管道的维修养护。夏季他们负责营区内外防风林的浇水灌溉、营院花草树木和营院外绿化带的修剪维护;冬季负责连队锅炉房工作、暖气管道等维修养护,看上去琐碎不起眼,但在身处大漠里的小号连队中是那么的必不可缺。
风中拉煤伴赞歌
这里室外风沙常刮不断,戈壁滩的气候如同小孩的脸说变就会变,看着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的蓝天白云,突然就会寒风肆虐黄沙满天飞。每到十月锅炉班就开始准备了。仔细检修水暖管道、排气阀、循环泵、暖气片等有无破损,在他们眼里,冬季供暖可谓是 “年度大活”。
走进狭小的锅炉房内,煤灰飞扬并充斥着废气和噪音。一会添煤块,一会掏煤渣,手中的活细小、琐碎,但他们俩干起来却熟练而自然。在每个午后,锅炉房都会传出大家非常熟悉的基地之歌《蓝天相信我》。这是锅炉班长杨忠亮和下士谭永春拉煤时的伴奏曲。杨忠亮经过水暖电专职培训、参加过岗位练兵比武,是帮带新徒弟的行业能手。培养的骨干苗子谭永春去年刚入伍,独生子的他入伍前衣食住行从未自己动过手。供暖初期队领导多次跟他谈心,要求暂时先给他调个岗位,但倔强的他始终坚持说自己能胜任此项工作。
去年在供暖前夕检修过程中,谭永春发现了宿舍顶头的管道裂缝,需要焊接。急于求成的他对这个新鲜的“活计”充满了好奇,还没等班长回来,就开始了焊接。由于自身防护技能不全,电焊时刺伤到了眼睛。眼睛疼痛的他不愿停止工作去休息,仍然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春节最冷的时候,人手也最少。室外已是滴水成冰,时而还黄沙漫天。煤池在距锅炉房300米开外的地方。虽然是露天煤池但面煤较多,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想顺利拉一车煤不是件容易事。杨忠亮和谭永春头戴棉帽、双手护套全副武装。由于风大煤细,一锹下去半锹就被风刮走了,但他俩始终毫无气馁。伴着风沙一边跟着音乐高歌,一边甩开膀子狂铲,不一会工夫两人便被浓黑的煤灰重重包围,煤灰、汗水、风沙和歌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天气他们想出了对付狂沙的办法,一个人用身体挡风,一个人跪在地上用铲子一点点往脸盆里刨,之后将煤一盆盆倒进手推车。2米之内的对话需要打手势,他们俩人的动作就像训练过,配合默契。
平时20分钟就可以拉完的一车煤却得用1小时多,连头皮都变成了黑色,但这一切对他们来说似乎无关紧要。温暖如春、暖意融融的娱乐室里,战友们的欢声笑语犹如一曲曲赞歌,回荡在空旷的戈壁上空。
黑白颠倒乐生活
巴丹吉林沙漠的水质碱性高且含沙量大,造成供暖设施和管道老化快,一般不到三年就会故障不断。加之冬季戈壁滩温度特别低,无论哪一个阀门损坏,哪一处出现漏水现象,不及时维修都会造成整个供暖设施瘫痪,甚至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每年供暖前夕,该区机关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管线维修,提前做好扎实的防护工作。即使这样,谁也不敢保证整个冬季会平安无事。对于已经有四年烧锅炉经历的杨忠亮来说,每次值班时他都不敢掉以轻心,随时准备好一把管钳,时刻手持一根电筒,每次对所有供暖线路进行反复巡查、对每个阀门节点都要仔细观察。
人人皆知供暖工作主要在夜间进行,这对于杨忠亮和谭永春来说,工作、生活要养成白天黑夜颠倒着的作息习惯。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他俩每晚都要定时提醒、相互照顾,困了累了就给对方泡杯浓茶提提神。就这样轮流白天休息、晚上上班,用饱满的热情,把温暖传递给身边的每名战友。
今年大年三十晚上,地下供暖管道突然破裂,若不及时抢修将造成整个单位管道瘫痪。为不打扰大家看春晚,杨忠亮带锅炉班两名战士,迅即展开紧张的抢修工作。当时坑道里的积水都过了脚面,他们毫不犹豫踏进去,棉皮鞋瞬间被浸湿,很快泛起了冰碴儿。
经排查,管道破损严重,需要更换一节管线。供暖期间的管道是滚烫的,杨忠亮忍着高温,一点点将管道卸下,双手被烫得通红。焊接、套丝、上螺母……他们轮流上,一个被冻得坚持不住了,就到锅炉房烤火后再来替换。面前高温烤、背后寒风袭,那滋味就像在冰与火中煎熬。一个半小时后,供暖恢复了正常。他们趔趔趄趄返回锅炉房,杨忠亮躺上床后双腿就不停地抖,却嘱咐战友别向领导汇报他的“糗事”。
那次寒流突袭,凌晨二点半暖气管件老化损坏导致漏水,宿舍里睡的正香的两位战友被喷溅的水花“浇”醒。接到电话的杨忠亮带上随时准备好的工具第一时间赶到宿舍,连忙关掉总闸,快速排故。可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管件,机关派人送件得等到天亮。上等兵谭永春二话不说,毫不犹豫的徒步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抄近道步行5公里,从营房股领回耗材。回来时,他双手冻得像馒头。一番奋战终于安装好了,暖气管恢复了正常循环,宿舍里有了温度,此时已是中午12点了,队领导端来了热气腾腾的荷包鸡蛋面条。长时间冻得通红的手,拿筷子指头都不听使唤了,谭永春还风趣地说:“是不是老外拿筷子就像我这样拿呀。”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烧锅炉不仅要靠过硬的专业知识作支撑,更重要的是操作者需具有坚韧的毅力,超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的奉献品格。杨忠亮以苦为乐、敬业坚守的精神感动着身边的每一名战友。
足智多谋为勤俭
营区外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资源困乏,交通十分不便。锅炉用煤都是从300公里以外运来,每块煤运到这里如同金子般珍贵。冬季供暖时间长达5个月,每年用煤量很大。为了节约用煤,作为锅炉班班长的杨忠亮主动向队领导提出建议,自己有办法让剩余的煤末发挥更高效能。
入冬前,他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带领谭永春亲自动手自制磨具,花了整整40多天时间,把面煤和沙土混在一起,加水制成了上千块煤球,整齐地摆放在菜窖旁边等待冬季来临。冬季供暖正式开始后,他就把煤球、新煤、木材混在一起,按照一定比例燃烧,这样不仅使锅炉始终不停循环,室温一直保持舒适不变,还为兄弟单位厉行节约树立了榜样。
入冬后,为了节约用煤,他俩每次把拉回锅炉房的煤还要进行分拣,捡出细煤、块煤、石块。每天从煤渣里捡出来的煤块,再次进行回炉。一边学习,一边试验,终于他们发现了省煤的技巧:块煤用于锅炉快速升温,细煤用于保温压火。每天下午从5点半开始烧锅炉,平均半小时添一次煤,还要注意水位、压力表,来不得半点马虎。杨忠亮说:“如果长时间不加煤锅炉会温度下降,导致管道或者暖气片冻裂;如果煤一次加的太多,锅炉会因为压力过大,导致锅炉损坏或爆炸。”杨忠良觉得烧锅炉就像在家过日子,能每年为单位节约十几吨煤,这是让他非常开心的事情。
杨忠亮与谭永春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与煤渣和灰尘为伴,与锅炉跟管道相守,在水与火的交融中,用执着与坚守诠释着对党的忠诚,用奉献与爱心释放着自己青春的温度,把朴实的爱像冬日里的暖阳传递给每一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