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凸显这一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既能学到语文知识,又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语文课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挖掘资源,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礼仪文化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工具。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带领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的礼仪文化。
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就涉及了多种传统文化,如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等。黛玉初进贾府,一一拜见了众人。后来,黛玉去拜见贾赦,贾赦未曾出面,只派了一个下人来传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就像贾赦在他面前一样。这一细节就体现出古人非常注重礼节。在家宴上,李氏捧饭,凤姐安箸,王夫人进羹,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外间伺候的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非常讲究礼数。宝玉回家见客时,脱了外裳,换了冠带,贾母责备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这说明古人非常讲规矩,注意衣着得体。古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诗》中有“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礼记》中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介绍我国的礼仪文化,让他们将那些优秀的礼仪文化传承下去。
1.衣着容貌方面:“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生活环境,要得体大方。
2.行为举止方面:“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站要正,坐要稳,行动要利索。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言语辞令方面:要“慎言”,当说则说,当默则默;要“言必信,行必果”,不可失信于人。
如此,学生就会知礼懂礼。
二、适时拓展,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中的诗词文化
当代高中生都是在网络的影响和陪伴下成长的,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一定的认识,反而对网络上的内容很感兴趣。此时,教师要适时拓展,借助网络上的新资源,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中的诗词文化。
例如,在讲解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时,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播放电视剧《知否知否》的主题曲。该歌曲由胡夏、郁可唯演唱,刘炫豆作曲,张靖怡作词,歌词直接引用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还原了词人对往昔之景的怀念之情,动人的演唱能将学生的情绪很好地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解读词作:“词人以为,一夜骤风疏雨过后,窗外定是残红狼藉的场景,自己不忍亲见,于是试着问正在卷帘的侍女。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消息的矛盾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的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样。一个‘却’字,既展现了侍女对女主人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的变化无动于衷,也展现了词人听到答案后的困惑不解。‘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绿肥红瘦’一句,是全词的绝妙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词人用‘绿’代替叶,用‘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海棠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形象生动。”由此,学生就更加能感受到诗词的艺术美。之后,教师可以为他们简单介绍一下宋词: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极盛于宋代,与唐诗并称双绝。宋词有两大派别,即婉约派和豪放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总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和知识宝库。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的礼仪文化、诗词文化,还要带领他们学习书法文化、茶文化等,让他们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中学)
一、挖掘资源,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礼仪文化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工具。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带领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的礼仪文化。
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就涉及了多种传统文化,如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等。黛玉初进贾府,一一拜见了众人。后来,黛玉去拜见贾赦,贾赦未曾出面,只派了一个下人来传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就像贾赦在他面前一样。这一细节就体现出古人非常注重礼节。在家宴上,李氏捧饭,凤姐安箸,王夫人进羹,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外间伺候的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非常讲究礼数。宝玉回家见客时,脱了外裳,换了冠带,贾母责备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这说明古人非常讲规矩,注意衣着得体。古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诗》中有“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礼记》中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介绍我国的礼仪文化,让他们将那些优秀的礼仪文化传承下去。
1.衣着容貌方面:“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生活环境,要得体大方。
2.行为举止方面:“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站要正,坐要稳,行动要利索。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言语辞令方面:要“慎言”,当说则说,当默则默;要“言必信,行必果”,不可失信于人。
如此,学生就会知礼懂礼。
二、适时拓展,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中的诗词文化
当代高中生都是在网络的影响和陪伴下成长的,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一定的认识,反而对网络上的内容很感兴趣。此时,教师要适时拓展,借助网络上的新资源,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中的诗词文化。
例如,在讲解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时,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播放电视剧《知否知否》的主题曲。该歌曲由胡夏、郁可唯演唱,刘炫豆作曲,张靖怡作词,歌词直接引用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还原了词人对往昔之景的怀念之情,动人的演唱能将学生的情绪很好地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解读词作:“词人以为,一夜骤风疏雨过后,窗外定是残红狼藉的场景,自己不忍亲见,于是试着问正在卷帘的侍女。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消息的矛盾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的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样。一个‘却’字,既展现了侍女对女主人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的变化无动于衷,也展现了词人听到答案后的困惑不解。‘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绿肥红瘦’一句,是全词的绝妙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词人用‘绿’代替叶,用‘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海棠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形象生动。”由此,学生就更加能感受到诗词的艺术美。之后,教师可以为他们简单介绍一下宋词: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极盛于宋代,与唐诗并称双绝。宋词有两大派别,即婉约派和豪放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总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和知识宝库。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的礼仪文化、诗词文化,还要带领他们学习书法文化、茶文化等,让他们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