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教师要面对小学生对作业没有什么兴趣可言的现实,精心设计生动活泼、充满智慧与情趣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展示个性,使数学课外实践作业成为他们发挥潜能的阵地,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关键词:小学;实践;作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一、小学数学作业现状
长期以来,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老师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存在值得深思的问题:课堂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题的形式出现,缺少创新性作业、探究体验作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作业、动手实践的作业,这些都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程理念之实践作业
新课程理念认为实践性作业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多样性、内容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将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坚持开展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的教学,为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书面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调查、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动手实践性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作业形式,主要特点是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力求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探究加强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語言表达型作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多处提到关于学生表述的要求。比如“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也就是说,这种用数学语言表述或者描述数学活动中的体验和经历是学生必须要做到的。例如,“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这一作业,让学生回家和家人一起量一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脚长、-柞长、脖子一周长、腰围、双臂平伸长、身高等。学生通过测量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7个脚掌和自己的身高差不多,身高和双臂平伸的长度相近等等。教师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为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设计“争做数学小老师"的作业。这个作业适合各个年级,既可以在学校完成,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既可以在课堂上呈现,也可以在课外体现。
(二)文化探索型作业
“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也就是说,有关数学文化的教学应结合教材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适时体现。这里提到的数学文化主要是数学发展史或者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而表现数学文化探索过程的作业,就是文化探索型作业。例如:可让学生搜集有关负数产生与发展的资料,目的是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知道负数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又如:除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个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了平均分的意思。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或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数学史料,再到课上进行集体交流,就能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数学家的智慧,同时培养了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鸡兔同笼”问题、“圆周率”问题、“十进制”问题、货币知识、“年月日”知识、古人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产生、完全数、哥德巴赫猜想、黄金比等均可成为文化探索型作业的素材。文化探索型作业的设计意图是深化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使其深入了解我国古代著名趣题,感受古人智慧。
(三)居家游戏型作业
居家游戏型作业就是挖掘、整合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项目化作业素材,基于居家环境而设计的类似于游戏的一种数学作业类型。这类型的作业要充分考虑居家学习环境或者能模拟环境探究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四大领域”问题。 如:教学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 后,可以设计学生和父母一起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积分规则:赢了记+1分,输了记-1分,平局记0分; 游戏的成绩也用正负数表示)。通过游戏,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带来的便利和乐趣,进一步巩固正负数的知识。
(四)周期综合型作业
周期综合型作业主要是指以项目认领、主题设计、问题探讨,任务驱动为载体,通过学用结合,采取多种互动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求达到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一种作业类型。周期综合型作业有三个特点:一是时间跨度长,一周,或者一个月,甚至一个暑假,等等;二是以主题任务驱动为载体,需要学生花费一番功夫,围绕一个大主题来展开;三是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这一类型作业更适合以假期为周期。比如五年级暑假可布置如下周期综合型作业:(1)复习梳理构建网络项目。把五年级下册学过的每一个单元做成思维导图,梳理易错点。(2)合作探究分层拓展项目。①试着测量身边圆形物体的周长(方法不限),可以小论文形式呈现。②结合“找次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完成一篇“找次品”的设计方案。(3)动手操作想象创作项目。
①利用旋转、平移、对称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要隐含旋转、平移、对称三种现象)。②动手制作一个风车,观察风车的转动,再观察钟表的指针的转动,它们的转动有什么共同点?这种现象是数学中的什么运动呢?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有这种运动?这种运动有几种情况呢?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在对学生的访谈和调查中发现,数学实践性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作业类型。从常规作业到实践性作业,改变的不仅仅是数学作业的形式,更体现了教师对待数学作业的观念的转变。总之,只有把数学作业看作是实践过程中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功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福扬.浅谈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4):145-146.
[2]杨代琴.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的改革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1):95.
[3]李楠楠,戴莹.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31):109-110+165.
[4]李运华,曾拓.小学生态数学作业的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06):136-139.
关键词:小学;实践;作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一、小学数学作业现状
长期以来,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老师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存在值得深思的问题:课堂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题的形式出现,缺少创新性作业、探究体验作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作业、动手实践的作业,这些都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程理念之实践作业
新课程理念认为实践性作业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多样性、内容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将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坚持开展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的教学,为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书面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调查、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动手实践性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作业形式,主要特点是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力求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探究加强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語言表达型作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多处提到关于学生表述的要求。比如“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也就是说,这种用数学语言表述或者描述数学活动中的体验和经历是学生必须要做到的。例如,“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这一作业,让学生回家和家人一起量一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脚长、-柞长、脖子一周长、腰围、双臂平伸长、身高等。学生通过测量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7个脚掌和自己的身高差不多,身高和双臂平伸的长度相近等等。教师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为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设计“争做数学小老师"的作业。这个作业适合各个年级,既可以在学校完成,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既可以在课堂上呈现,也可以在课外体现。
(二)文化探索型作业
“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也就是说,有关数学文化的教学应结合教材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适时体现。这里提到的数学文化主要是数学发展史或者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而表现数学文化探索过程的作业,就是文化探索型作业。例如:可让学生搜集有关负数产生与发展的资料,目的是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知道负数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又如:除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个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了平均分的意思。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或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数学史料,再到课上进行集体交流,就能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数学家的智慧,同时培养了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鸡兔同笼”问题、“圆周率”问题、“十进制”问题、货币知识、“年月日”知识、古人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产生、完全数、哥德巴赫猜想、黄金比等均可成为文化探索型作业的素材。文化探索型作业的设计意图是深化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使其深入了解我国古代著名趣题,感受古人智慧。
(三)居家游戏型作业
居家游戏型作业就是挖掘、整合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项目化作业素材,基于居家环境而设计的类似于游戏的一种数学作业类型。这类型的作业要充分考虑居家学习环境或者能模拟环境探究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四大领域”问题。 如:教学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 后,可以设计学生和父母一起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积分规则:赢了记+1分,输了记-1分,平局记0分; 游戏的成绩也用正负数表示)。通过游戏,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带来的便利和乐趣,进一步巩固正负数的知识。
(四)周期综合型作业
周期综合型作业主要是指以项目认领、主题设计、问题探讨,任务驱动为载体,通过学用结合,采取多种互动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求达到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一种作业类型。周期综合型作业有三个特点:一是时间跨度长,一周,或者一个月,甚至一个暑假,等等;二是以主题任务驱动为载体,需要学生花费一番功夫,围绕一个大主题来展开;三是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这一类型作业更适合以假期为周期。比如五年级暑假可布置如下周期综合型作业:(1)复习梳理构建网络项目。把五年级下册学过的每一个单元做成思维导图,梳理易错点。(2)合作探究分层拓展项目。①试着测量身边圆形物体的周长(方法不限),可以小论文形式呈现。②结合“找次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完成一篇“找次品”的设计方案。(3)动手操作想象创作项目。
①利用旋转、平移、对称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要隐含旋转、平移、对称三种现象)。②动手制作一个风车,观察风车的转动,再观察钟表的指针的转动,它们的转动有什么共同点?这种现象是数学中的什么运动呢?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有这种运动?这种运动有几种情况呢?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在对学生的访谈和调查中发现,数学实践性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作业类型。从常规作业到实践性作业,改变的不仅仅是数学作业的形式,更体现了教师对待数学作业的观念的转变。总之,只有把数学作业看作是实践过程中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功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福扬.浅谈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4):145-146.
[2]杨代琴.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的改革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1):95.
[3]李楠楠,戴莹.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31):109-110+165.
[4]李运华,曾拓.小学生态数学作业的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06):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