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钝针疗法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急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毫钝针针刺治疗在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比例随机分组,毫钝针刺组采用毫钝针针刺激痛点治疗,普通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常规穴位治疗.每2天治疗1次,每个疗程治疗6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完毕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和Roland-Morri功能障碍调查问卷表(RMDQ)评价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VAS评分相比,毫钝针刺组经过治疗降低(4.17±1.53)分,普通针刺组经过治疗降低(3.33±1.4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钝针刺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普通针刺组低,而VAS差值较普通针刺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RMDQ评分相比,毫钝针刺组经过治疗降低(10.80±2.34)分,普通针刺组经过治疗降低(8.63±2.9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钝针刺组治疗后RMDQ评分较普通针刺组低,而RMDQ差值较普通针刺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钝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3%,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普通针刺疗法,毫钝针刺疗法在改善腰MPS导致的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更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弯针配合半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应用弯针配合半环形外固定架治疗的21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拆除外固定架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6个月,手术时间为23~75 min,术中透视次数为5~25次,术后3~4个月拆除外固定架.所有患者临床疗效的优良率为90.48%,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5个月,均未出现皮肤坏死、针孔感染、下肢血栓形成、关节僵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药治疗耐药菌感染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耐药菌感染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询其自建库至2020年12月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关于治疗耐药菌感染的复方,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在治疗耐药菌感染的106首复方中,涉及228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15次的药物有22味.经关联规则
“筋出槽骨错缝”是颈椎病的核心病机[1-3],詹红生教授以此为理论基础,完善了手法诊治颈椎病的诊断、分型、精准施术及练功疗法的临床诊疗技术方案,其创立的寰枢关节定位定向旋扳法是整复“筋出槽骨错缝”的代表性手法[4-6],可使“筋归槽,骨合缝”从而达到“筋主骨从,筋骨和合”的正常状态.现将其寰枢关节定位定向旋扳法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慢性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是造成全球中老年人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2].膝关节的局部损伤及炎症和慢性劳损引起关节软骨变性、韧带附着部位或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及骨赘形成、半月板及滑膜破坏等病理改变,导致膝关节出现疼痛、僵硬、活动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研究表明6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10%的女性和13%的男性会出现膝部的症状[3].本文对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中药通过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凋亡因子、炎性因
半月板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膝部损伤,在膝关节复杂生物力学结构中,半月板承担着重要的角色[1],完整的半月板结构具有防止软骨面磨损、维持关节稳定、润滑关节的功能,是膝关节功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半月板损伤作为临床中的疑难杂症,大多采用全切或部分切除手术进行治疗,但易于导致膝关节结构的改变,故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治疗半月板损伤已引起目前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仇湘中教授根据半月板损伤临床表现与特点,将其病机归纳为“肝虚”“络痹”,并提出养血柔肝,祛风化痰通络的治疗原则.临床用药中,根据患者症状不同,灵活运用桂枝芍药知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退变、滑囊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关节炎病,属于中医“痹证”“膝痹病”范畴[1].《素问·痹论》[2]:“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杨功旭教授提出:膝痹病证属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主要病机为肝脾肾亏虚,风寒(热)湿外邪趁虚侵袭,气血经脉痹阻,膝府失养,合而为痹.临证多以六经辨证论治本病,认为膝痹病多为少阴病,常兼夹少阳、太阴、厥阴等他经症候表现,治则为扶正祛邪,扶正以补肝脾肾,祛邪以解表散寒(清热),祛湿通络为主.
目的 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疗法治疗增生性糖尿病全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后恢复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共35眼)和治疗组(25例共32眼).对照组采用普通术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浮针配合再灌注运动疗法,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相隔2d,治疗8次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的出现情况,黄斑水肿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BCVA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黄斑中心凹厚
目的 观察真武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加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真武汤加味.两组患者治疗疗程相同,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疾病活动程度评分(DAI)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
目的 探讨温阳利湿化瘀方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早期血清内毒素(ET)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HBV-ACLF早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参照指南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阳利湿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ET水平,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中医证候评分、MELD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差异性,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NLR、IL-6、ET水平显
目的 观察大黄?虫汤治疗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非感染性发热(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大黄?虫汤口服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发热次数、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1%,高于对照组的73.53% (P< 0.05).治疗组发热次数、用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