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来了,学校艺术教育这样“加持”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减”背景下,学校应用足、用好现代艺术教育资源;配备艺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保证艺术教学的刚需时间;搭建艺术教育的展示平台;建立导师入校合作机制,为艺术教育“加持”。
  【关键词】“双减”;艺术教育;师资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教育部要求,要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开学前后,至上而下,“双减”政策下发,靴子落地,条条政策都是干货,目的就是让全体师生、家长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这次减负是“下决心的真动作”!
  “双减”来了,带来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很多“加持”信号。在“双减”背景之下,家长对提升孩子艺术素养的需求更高了。他们鼓励孩子学习艺术(音乐、美术),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呼吁增加中小学艺术学习时间,让艺术考试进入“新中考”模式;等等。这一现实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
  那么,“双减”来了,学校艺术教育准备好“加持”了吗?要真正地抓住“双减”契机,学校应鼓励学生“快乐”学习,多从学校艺术教育中汲取养分,真正体现在“玩中学”。如何让“双减”带来的学习“福利”落地开花呢?针对目前中小学的实际现状,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一、用足、用好现代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资源的配备是实施学校艺术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校应完善功能教室配套建设,如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阅览室、舞蹈房、合唱排练厅、艺术专用音响资料与设备等,鼓励学生自备发展艺术特长所需要的设备用具,让学生拥有自己喜爱的乐器、画具、雕塑用具等。目前,部分学校的艺术教育基础硬件配置能基本满足“双减”后学校加大艺术教育的需求,但还是有许多学校不具备优质的艺术教育配置,甚至连最基本的艺术教育功能教室都未得到保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没有专用功能教室与相关设备。一种是因为学校硬件设施老旧,校舍面积小,没有条件建功能教室。这种情况一般在农村的老学校比较常见;另一种是由于师资的缺乏,许多学校没有建相应的功能教室;还有一种是由于教育管理理念滞后,部分学校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因此未做相应的配置。2.专用配备不专用。这一现象在一些乡镇农村学校比较常见。有的学校有专用配备但缺乏专业师资,造成资源浪费;有的学校有配备但不是专用,而是与学校其他学科共用;还有的学校是“为了配备而配备”,专用功能教室并不投入使用。3.移用占用艺术功能教室。功能教室让位的现象一般在规模扩大比较快的城镇学校更容易出现。一旦出现扩班,教室不够用,功能教室就易被占用。对于这些问题,相应学校应引起重视,配足、用好专用教室和器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二、配备艺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双减”来了,学校艺术教学的力度相对来说会得到一定的加强巩固。除了按照课程设置的每周授课时间,学校还会增设艺术社团的辅导等。硬件的配置与资金相关,只要资金条件允许,解决起来相对容易。较为困难的是“人”的问题。只有配足稳定的艺术师资力量,才能实现学校艺术教学的现实需求。如针对艺术学科结构性师资短缺的问题,学校要通过扩编招考等形式进行扩充,以保证正常教学的刚性所需。此外,城镇乡村之间由于艺术教育的基础、起点还存在一定差距,艺术专业水平不均衡,所以还要解决农村与城市校际之间师资数量与师资专业水平的均衡性问题。这样才能使艺术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迈向优质发展。
  三、保证艺术教学的刚需时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把中小学生学习的美术、音乐、书法等艺术类课程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的计分科目。近年来,国家政策着力推动学生艺术素质的提升,加上新生代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艺术教育逐渐“刚需化”。美育已经逐步成为综合教育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艺术特长不仅能为孩子的生活增光添彩,也将成为一项升学考核标准。早在2020年初,教育部就指出体美劳教育将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这意味着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要保证“刚需时间”不被占用。同时,学校要开足艺术教育课程,严守规范教学的底线,并且不斷追求上好艺术教育课程的目标。只有上好常态课,优化“刚需”时间内的教学质量,才能真正保证学校艺术教育“硬目标”的达成。
  四、搭建艺术教育的展示平台
  在当今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育人的有利场所,是学生展示艺术特长的舞台。因此,学校可以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的活动,搭建各类学生艺术活动的展示平台,使艺术教育呈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通过搭建艺术交流平台,可以促进艺术教育成果的交流,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学校的美育水平,展现青少年朝气蓬勃的风貌,助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同时,集合各种展示的艺术平台可以挖掘学生的艺术特长,为学生谋划专业发展的方向。此外,各种平台的艺术展示对于促进学校艺术特色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建立导师入校合作机制
  学校在推进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拓宽课程设置,实现师资补短。在校艺术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开展艺术课的教学工作。然而,术业有专攻,为提升艺术教学专业水平,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聘请校外专业教师,丰富课程的多样性,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被选聘兼职的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美育课程教学、课外美育活动指导,组织学生艺术社团训练,参与学生艺术教育实践工作坊的教学与建设等工作。学校应拓宽课程范畴,与家长一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促进其特长的发展。
  学校还应创新合作机制,使其贯穿学习始终。如适当引入“第三方”艺术辅导,让学校的艺术教育上升一个新的台阶。具体可以建立中小学艺术教育合作学校,与贯穿全年的“艺术教育”板块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让艺术教育活动走出艺术节的时间限制,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这一做法能够用艺术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
  可以说,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品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推进多元素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新生代家庭对于“艺术教育”的理解不断加深,其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双减”之后,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快乐地学习艺术,多从艺术中汲取养分,让艺术成为陪伴孩子终身的兴趣爱好。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教育要避免艺术教育成为下一个教育“负担”,使教育真正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教育中心   321015)
其他文献
【摘 要】“适宜、体验、发现、生长”既是游学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幼儿园游学课程的价值观与内涵。浙江省某幼儿园基于儿童本位,对本土资源中富有教育价值的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归类与整理,构建和实施了包含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各要素的幼儿园游学课程,旨在传承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本位;游学;课程  游学是一种体验式的自发成长经历[1]
摘 要:传统的复习课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指示性”教学,往往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导致课堂乏味、低效。而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运用到“DNA分子的结构”复习课中,通过“提取脑海信息,暴露问题;认知冲突,做出诊断;模型对比,总结DNA分子特性;完成评价任务,检测复习效果”四步,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尝试—自主判断—自主反思—自主纠正的过程,实现自主成长。   关键词:“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生物复习;
【摘 要】陌生化理论源于艺术创作,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将陌生化理论引入教学,可以把平淡无奇的熟悉事物变得不寻常。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陌生化教学”可以从教学空间、教学内容、教学角色、教学评价四方面展开,由此激活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催发学生的道德自觉,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陌生化;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没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即没有理解知识;二是传统的单篇教学导致学生没有自主消化理解的时间,篇与篇之间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学习呈碎片化和零散化.而追求理解的单元整合教学“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立足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要素,整合目标、内容、任务、资源等,进行单元一体化教学,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摘 要】微课是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其教学效果普遍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微课的相关认识存在偏差。基于教学实践,研究者围绕微课的定义、构成要素、平台建设这三个问题展开了论述,旨在厘清相关定义,解析核心要素,明晰实施平台,纠正教师对微课的认知偏差。  【关键词】微课;定义;要素;平台  微课教学是教师常用的一种线上教学方式。教师将自制或下载的微课通过各种网络学习平台,投放给学生,掀起了一轮微课教学
【摘 要】作业本进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作业本》是配合PEP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配套学生用书。教师应结合课堂实例,从插图资源、录音资源、文本资源、支架资源四个方面入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用好《英语作业本》,由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作业本》;综合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