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学就是一个曾经的驿站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n2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美元相对于加币、澳元或英镑等主要留学国家货币的走低,以及传统意义上说的优质教学质量,美国已经变成中国新一轮留学热潮的首选目的地。根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发布的最新数据,2009到2010学年,中国大陆留学美国的学生数量猛增3成,當年在美大陆留学生近12万8千人。这是2001年以来中国学生首次反超印度,成为美国国际学生的最大生源群体。对于这个现象的出现,美国政府的努力也功不可没。2010年初,美国使馆对于中国的F(学生)和J(交换学者)签证的公开态度是“不设上限”。
  传统意义上说,留学一向是中国人移民美国的“跳板”。中国学生新一轮留学美国热,是伴随着中国人新一轮移民美国热而兴起的。有富爸爸的中国学生来美留学开始变得容易,但毕业后想留在美国工作却比以前更困难。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失业率一直高居不下。公司基本不愿意雇佣新员工,外籍员工更无从谈起。
  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往往同时发生变化。新一代的留学生们,由原来的研究生为主变为本科生为主,同时,毕业回国的意愿越来越高。在今年马上毕业的本科生Sophie看来,美国远没有她来之前想象的繁华与现代,西雅图的市区和她的故乡广州的远郊区县的基础设施基本持平。比较令她满意的只是美国城乡差距小,生活安逸,物价较低。
  Sophie刚来美国时,在生活上并没有出现太多困顿,但觉得文化上真正融入要困难得多。闲聊时,她对我说:“在学校里,如果你不主动去跟美国人沟通,他们不会主动与你互动。”从小众星捧月般长大的Sophie认为这就是美国本土人不够尊重外国人,这让她很不舒服。我就打趣问她:“那你会跟在你家工厂里打工的外来妹们主动打招呼么?”“我来这里消费是给他们和他们的家长创造就业机会,而不是来赚他们家工资的,这两种情况怎么可以类比呢?”Sophie理直气壮地说,“现在连美国的大学老师都懂这个道理,学生不喜欢他们不选他们的课,他们就得失业。”
  是啊……这个问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这个现金为王的年代,在这个世界上最拜金的国度,Sophie的抱怨是如此掷地有声。
  Sophie认为自己是学现代艺术的,要在美国就必须迎合他们的审美观念,这让她觉得有些委屈。虽然回国可能也是打工,但毕竟那是自己长大的地方,她是主流文化的一分子,这让她很有归属感。她告诉我,在她看来,一个人承诺过的事情就必须实现。“既然我说过学习期满回国,就一定要履行。等我以后需要再来的时候,现在连旅游都开放了,我还害怕来不了么?”
  几个月后,我听到Sophie来自广州的消息。她在一家香港老板的广州室内设计事务所找到一份设计师助理的工作。经常往返于香港和广州,这也是最让她满意的一点。既可以随时接触到香港最新的国际流行趋势、买到很多潮货,也可以回广州郊区的大房子里享受家庭的温暖。问她是不是想念美国,她的回答是——美国的大学就是一个曾经的驿站,你会永远怀念某个地方的机场么?显然不会,因为那只是个你要去另外一个地方的过程。
  这就是新一代留学生的想法,虽然他们不像老一代留学生那样,去美国的目的就是为了留在美国,留在美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永远留在美国。尽管他们在美国的时间可能不像以前的留学生那样一住十几年,但他们看起来更像美国人一样自信、更适应西方的价值观。我期待,当他们有一天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我们和美国能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或竞争或合作。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
  
  张茸,1981年出生于北京。上海同济大学工学学士,德国基尔大学理学硕士。现从事金融文案翻译工作,旅居西雅图。
其他文献
期末考试考了100分,小小少年道道正站在讲台上接受惩罚。  道道是谁?他是数学名师老亓的学生。老亓是谁?他就是那个在给学生拍照片的时候,不让学生喊“茄子”,而让学生叫“老亓”的老师。他说,这多好,叫老亓,嘴角上扬,漂亮!老亓是班主任,还是孩子们的数学老师。他的课,孩子们喜欢听,他们班的数学是顶呱呱的棒!  有一次,老亓给隔壁班级代课,讲着讲着恼起来———有一道题目,这班学生错一堆,他启发、讲解半天
期刊
“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十四年前,那时我还年少,听朴树的《生如夏花》,不觉这一约定有多重要,只觉得那是一句很诗意的歌词,很美,又有些飘忽。那时谁会去想远方会有多远呢?未来会有多远呢?懵懵懂懂,就被岁月从明朗少年时代推搡着进入哀丧中年。在岁月的磨洗中,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突然那人真的来了,跨过千山万水出现在你面前,风尘仆仆,微笑着对你唱道:“今日归来不晚,与故人重来,天真作少年。”  是啊,
期刊
遇见《风流一代》,刚刚好。我能想到的最美的事,就是让它陪我走过那些艰难岁月,走向春暖花开。  2015年,我被选派到广西南宁市最穷的瑶族乡做扶贫工作。我驻扎的村委,坐落在一个山窝窝里。这个山窝窝,只有巴掌大。村委办公楼外墙陈旧斑驳,办公室内墙面开裂,墙角破败。村委的三面,全是悬崖。看到这一切,我心凉了半截。就在这时,我在文件柜里意外地发现有一些书,虽然大都破损不堪,但我却如获至宝。同时,我见到了一
期刊
“娜式成功”无疑是现下最具影响力的体育事件,“大满贯”也因李娜而在中国拥有了超越奥运冠军的光环。当李娜以2比0横扫卫冕冠军、后背上沾满罗兰加洛斯红土的时候,无论你是不是狂热的体育粉丝,都无法对她所带来的情绪感染免疫。一时间,所有的媒体都将镜头对准了这个独特的中国奇葩,她的“感谢奖金、感谢老公、感谢团队”也成为中国体坛最另类的获奖感言。李娜实在是个太不一样的中国金花,脱下了“国家与体制”的外衣,她的
期刊
“纯真的‘六一’不能成全贪婪的‘六亿’!”近日,中国先锋行为艺术家赵半狄自费在北京某报登了半个版面的广告,“抵制”观看《功夫熊猫2》,表示该片是老美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  不知道这位艺术家本人看没看过《功夫熊猫2》,本人的观感是:欢乐,异常的欢乐。“精英”们“侵略”孩子们的欢乐,还非得给人戴上“不爱国”的大帽子,惹来无数鄙夷也在情理之中,有网友甚至这样回应:为响应赵半狄的号召,昨天特意带全家
期刊
出镜人物:李佳兴,女,21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贸易系英语专业  “我们身边的好青年”百人榜上榜人物    李佳兴从进入大学时起,就一直坚持做着志愿者工作。她担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一职,多次组织学生走进社会福利机构,关注弱势群体。2009年大一暑假,她参与“孝基金”农村养老调研项目,用一个月的时间探访了上百位“空巢”老人,为湖南省老龄委建言献策。在家乡陕西汉中,她作为义工,服务于汉中市社会福
期刊
出镜人物:陈志云,男,27岁,海门市满庭芳餐饮会所总厨  “我们身边的好青年”百人榜上榜人物    他是年轻的80后,却已是年薪30万的酒店董事和行政总厨。他也曾是一名中职生,毕业于江苏省海门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烹饪专业。  陈志云的名字里隐含着父母对他“壮志凌云”的期待,但他卻不爱纯粹应试教育的课程,中学毕业成绩不理想,就上了职业学校。  陈志云学烹饪从来不要老师逼,哪项技术掌握不好,他会主动用业余
期刊
他还没有成名。他执着地写剧本、做独立短片和电影。他戴着贝雷帽,下巴满是胡子茬,内敛而沉静,气场十足。他叫邵攀,他认真地对记者说:“我是一个导演。”    一  刚到而立之年,邵攀认为自己已不惑。他写过一篇文章,叫作《我的前半生》,在这篇文章中,邵攀写道:“我觉得自己活到大概60岁就够了,所以我称人生前三十年是我的前半生。我算是个‘教育家’,前三十年我完成了自我教育,现在我已经明确地知道了什么是对,
期刊
闪亮的土豆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张黎  我们都是平凡人,也都是不平凡的灵魂。  我们普通如一颗土豆,却也能发出自己的光亮。  作为一名草根,默默无闻的我们,可以为自己、为他人、为生活做些什么?带来美好的心情,愉悦的享受,还是新鲜的创造、温暖的帮助?罗永浩曾说过,谁都可以改变世界。如果你美好、你创造,那么世界就因为你的存在而多了一点点美好,多了一点点创造。  2011年3月至6月底,共青团江苏
期刊
曾经有两个农民工,他们热爱歌唱,在北京租住在最廉价的小房子里,在地下道里弹起吉他高歌,用最真挚的情感诠释《春天里》,感动了无数人,他们是“旭日阳刚”;曾经有两个热爱电影的家伙,他们背井离乡,而立之年依然在为梦想辛苦挣扎,他们和一群普通的朋友一起做了个网络电影《老男孩》,惹得大家泪流满面,他们是“筷子兄弟”;曾经有个河北农村的男孩,他叫王宝强,在山沟沟里的他看了一部叫作《少林寺》的电影,心中燃起了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