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issecting the role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in the regulation of autophagy: a narrative review
【机 构】
:
DepartmentofCardiology,FudanUniversityZhongshanHospital,ShanghaiInstituteforCardiovascularDiseases,S
【出 处】
:
生物组学研究杂志英文
【发表日期】
:
2020年03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治疗,且常规局部及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26例(26只眼),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54±12)岁。对所有患者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术后继续予以全面抗真菌药物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手术前后观察患者主观症状、视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眼视光专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学科建设和医疗技术演变过程中涌现出诸多创新突破,推进了我国眼视光专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本文回顾我国眼视光专业70年发展和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概述其学科基础及重要推动力量,以此展示我国眼视光专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原动力所在。谨以此文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21-725)
继发性青光眼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可对患者的残留视功能造成进一步不可逆损伤。本文主要针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指导临床开展工作。(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96-800)
期刊
干眼是除了屈光不正以外最常见的眼科慢性疾病,干眼共识在规范干眼临床工作中具有特殊的价值,能够整体提升干眼临床诊疗水平。共识的严谨制定是基础,但科学合理应用也十分重要。低年资以及基层医院的眼科医师在干眼的常规临床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干眼共识的规范作用,在诊疗过程尽量遵循共识的建议,合理应用新技术、新仪器,尤其要避免新技术与仪器的滥用。并在遵循共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明更多新的诊疗方法与技术,不断提高我国
自体血清是指自体静脉血液离体并凝固后,在血浆中去除纤维蛋白原后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生长、增殖及维持眼表微环境稳定的作用,在复杂角膜及眼表疾病中的综合治疗效果是目前任何一种商品化的药物滴眼液所不具备的。然而,目前自体血清滴眼液的制备方法和临床应用尚未规范。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经过充分讨论,制定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中华
期刊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视网膜病变阶段对应的角膜病变表现。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90例(90只眼)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3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早期组(30例)和PDR中晚期组(30例),对照组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30名。采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角
目的探讨角膜直径对Pentacam角膜地形图中Belin/Ambrósio增强扩张显示(BAD)系统关于角膜扩张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和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已行角膜屈光手术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但已完成术前检查的近视眼患者6 744例,其中男性3 341例,女性3 403例;年龄(23.74±5.73)岁。所有患者排除圆锥角膜,
目的探讨睑板腺图像深度处理分析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诊断评价研究。采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年龄(40.03±11.46)岁的干眼患者的2 304幅睑板腺图像构建睑板腺图像数据库,由2名临床医师对图像进行标记,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模型,检测模型对睑板腺识别及标注的准确性并计算睑板腺缺失率。采用平均精度均值(mAP)及验证集损失值评价模型对特征区域识别的准确
如何正确诊断干眼是干眼临床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近年来干眼检查技术发展迅速。为了规范干眼诊断流程,提高干眼的诊断效率,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组织相关专家,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对不同干眼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对干眼的诊断标准进行更新,提出适合中国临床实践发展的干眼检查技术、诊断流程及标准,形成新的共识意见,以期推动我国干眼诊疗工作规范、有序发展,提高临床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