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时代,媒介信息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多角度出发,结合大学生自身、学校教育、社会、媒介等因素提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策略,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媒介素养;培养;策略
信息化发展为传媒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传播媒介满足了人们感官和视听的需要,同时也在深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要群体,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处在信息化时代,其对传播媒介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日益增强。然而,教育实践中媒介素养教育也体现出一些问题,因而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越来越成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具体包括大学生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媒介教育三个方面,其中,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关键因素,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媒介教育是重要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实践中评价自身修养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媒介素养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应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关键因素。大学生通过主观的学习、理性的认识和对自身的约束来达到自我修养的提升。
首先,大学生要注重媒介知识的学习。媒介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获得媒介信息的操作技能,通过学习,提高对媒介的感性认识。
其次,大学生要注重自身媒介能力的培养。媒介能力是选择媒介和处理复杂媒介信息的能力。具体包括正确操作的能力,例如信息查询、信息发表、互联网的运用能力等。这些技能都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探索和掌握。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起到主导作用,也是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主渠道。良好的学校教育应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内容、完备的教师团队,注重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的改进等。
第一,培养目标的建立。学校教育应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要根据媒介素养的标准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指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媒介操控能力和良好媒介素养的个体。
第二,设置科学的学习内容。媒介知识的学习内容应该包括几个方面,如认识媒介机构、媒介类型、现代媒介技术以及媒介运用的语言等。同时还要明确媒介的正确表达方式。
第三,建立完备的教师团队。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中,师资队伍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承担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多是负责传媒教育的专业教师,他们作为学校传媒专业课程的专业教师,同时还要承担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工作任务过于繁重,难免力不从心。因而,高校应注重发展媒介素养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师资保障。可以考虑聘请社会媒介中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专职辅导,既培养了学生专业的媒介素养,又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第四,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的改进。近年来,学界对于高等学校媒介素养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者提出要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大学的公共必修课中。然而,迄今为止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而多以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可以考虑对传统教育形式进行改进,比如在一些拥有传媒专业的高校,以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形式,为更多学生创造学习媒介专业知识的机会。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媒体制作等形式,丰富学生对于媒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达到提升媒介素养的效果。
三、媒介教育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仅需要学校的培养,还需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提升。媒介自身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者和表达者,给大学生增加了认识社会的平台,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一,媒介应开展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信息时代,媒介体现出空前的生产能力,因而要对媒介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对于事实的报道要真实、客观、公正、规范。
第二,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媒介的机会。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媒介,发表看法和观点,报道有价值的信息,为媒介素养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教育大学生提高道德意识,不报道和传播虚假信息,通过社会实践增加大学生的媒介认知,进而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永斌.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简论[J].中国青年研究,2009(7).
注:本文为2013年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微博视阈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X2013024)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媒介素养;培养;策略
信息化发展为传媒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传播媒介满足了人们感官和视听的需要,同时也在深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要群体,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处在信息化时代,其对传播媒介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日益增强。然而,教育实践中媒介素养教育也体现出一些问题,因而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越来越成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具体包括大学生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媒介教育三个方面,其中,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关键因素,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媒介教育是重要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实践中评价自身修养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媒介素养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应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关键因素。大学生通过主观的学习、理性的认识和对自身的约束来达到自我修养的提升。
首先,大学生要注重媒介知识的学习。媒介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获得媒介信息的操作技能,通过学习,提高对媒介的感性认识。
其次,大学生要注重自身媒介能力的培养。媒介能力是选择媒介和处理复杂媒介信息的能力。具体包括正确操作的能力,例如信息查询、信息发表、互联网的运用能力等。这些技能都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探索和掌握。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起到主导作用,也是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主渠道。良好的学校教育应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内容、完备的教师团队,注重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的改进等。
第一,培养目标的建立。学校教育应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要根据媒介素养的标准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指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媒介操控能力和良好媒介素养的个体。
第二,设置科学的学习内容。媒介知识的学习内容应该包括几个方面,如认识媒介机构、媒介类型、现代媒介技术以及媒介运用的语言等。同时还要明确媒介的正确表达方式。
第三,建立完备的教师团队。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中,师资队伍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承担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多是负责传媒教育的专业教师,他们作为学校传媒专业课程的专业教师,同时还要承担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工作任务过于繁重,难免力不从心。因而,高校应注重发展媒介素养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师资保障。可以考虑聘请社会媒介中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专职辅导,既培养了学生专业的媒介素养,又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第四,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的改进。近年来,学界对于高等学校媒介素养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者提出要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大学的公共必修课中。然而,迄今为止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而多以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可以考虑对传统教育形式进行改进,比如在一些拥有传媒专业的高校,以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形式,为更多学生创造学习媒介专业知识的机会。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媒体制作等形式,丰富学生对于媒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达到提升媒介素养的效果。
三、媒介教育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仅需要学校的培养,还需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提升。媒介自身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者和表达者,给大学生增加了认识社会的平台,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一,媒介应开展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信息时代,媒介体现出空前的生产能力,因而要对媒介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对于事实的报道要真实、客观、公正、规范。
第二,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媒介的机会。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媒介,发表看法和观点,报道有价值的信息,为媒介素养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教育大学生提高道德意识,不报道和传播虚假信息,通过社会实践增加大学生的媒介认知,进而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永斌.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简论[J].中国青年研究,2009(7).
注:本文为2013年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微博视阈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X201302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