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创客教育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p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创客课程及创客空间建设的有关精神,南京市从2015年初开始在中小学进行创客教育的尝试,并涌现出了南京市东山小学、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南京市建宁中学等一批创客实验基地,本文从南京市创客教育的现状、思考以及目标三个方面介绍了南京市在中小学创客教育区域化推进的情况,以期为各地的创客教育开展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创客教育;发展;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23-0085-03
  引言
  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其共同特质是创新、实践与分享。创客群体可能来自艺术、工程、电子等各个专业领域,他们通常有较强的知识管理能力,有分享不同知识领域的创意,以交流思想为乐。创客的产生推动了创客运动的发展,创客运动的发展慢慢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从而推动了创客教育的出现。对于创客教育我们的理解是:它是一种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并在真实的环境下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学习并解决问题的新型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形态下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保持了学习的激情,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在2015年初就提出了“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新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日常应用,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一思路,2015年底南京市市政府办公厅在《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这为创客教育在南京市的推动以及发展提供了政策性的保障。
  南京市中小学创客教育现状
  1.南京市创客教育发展历程
  2015年2月东山小学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创客邀请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拉开了南京市开展中小学创客教育活动的序幕;2015年5月南京市代表团到温州实验中学参加创客联盟的学习;2015年11月南京市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近50人辗转杭州、上海、温州、常州四个城市参观、交流创客教育、STEM教育;2015年12月江宁区成立创客教育联盟;2016年3月化工园区举办首届区级中小学创客大赛;2016年5月南京市秦淮区成立创客教育联盟;2016年5月南京市承办了技术、创新与实践——2016年全国中小学创客教育年会“南京峰会”;2016年6月秦淮区举办首届区级家庭创客大赛;2016年7—11月南京市举办首届中小学创客大赛。
  2.创客空间的建设
  2015年以来,南京市部分学校先后建成了多个创客空间,如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小学的基于电子创意类的“小能人”创客空间,光华东街小学基于定格动画的创意空间,建宁中学的基于FTC项目的创客研究基地等,同时,多个区级教师发展中心也都建成了一批创客空间和基地,如化工园区建立了基于机器人设计的区级创客联盟,秦淮区建立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思维间”创客联盟。
  南京市今后还将建立近100个创客空间,对于这些创客空间我们认为其应该成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场所,而绝不能仅仅是供评估检查、领导视察、兄弟学校参观考察的一种摆设。学校的创客空间,不是“富人俱乐部”,它既应该是学生的手工作坊、工厂车间、地头田间,又应该是学生的文学创作空间、艺术创造空间,也应该是学生的溪旁山间、海洋世界,还应该是学生的网络空间、宇天空间,更应该是学生的“健身俱乐部”。学校这个学习空间,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创客空间,每一间教室都应该是创客空间,校园里的每一个学习场所都应该是创客空间。
  3.创客大赛的打造
  从2016年开始,南京市为了大力推动青少年创客教育活动,并为创新人才提供创新的空间和实施的平台,开始举办南京市首届中小学创客大赛,并同时举办了首届创客嘉年华活动。
  南京市的创客大赛以“创新设计,智能造物”为主题,从当年的6月开始报名,到12月初的最终决赛,时间跨度近半年,南京市有近400所学校的2000多名学生参与了此项活动。通过初赛呈现创意思想、复赛的“物化”品生成,层层选拔进入最后的活动决赛现场,决赛的参赛项目主要分为软件类、硬件类、外形设计类三个类型,创客选手们用现场答辩的方式展示着他们的“创客TED”秀,评委们在200多件作品中优中选优。选出的优秀个人创客作品既包括基于北斗导航终端的空间空气质量监测实验无人机、小型共振式高效风力发电智能照明充电桩设计、CFriend儿童智能语音盒子等科技创新类作品,也包括盲人自动抽纸机、家庭套杯、冷鲜食品防过期冰箱贴等贴近生活的创意类作品。
  現阶段对南京市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思考与感悟
  1.创客教育的思考
  要想全面推进南京市创客教育,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首先要让教师人人成为创客。我们认为,创客教育是基于创新教育的理念结合STEM教育的研究思路而开展的一种创造性学习活动;创客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式,而是基于制造力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教育;创客教育不是任何单一教育内容的升级版,不是科普教育的升级版,不是劳动技术课的科学版,不是发明创新课的普及版,不是机器人教育的扩容版,不是“精英教育”,不是“创业教育”,不是“一阵风”,它应该是一种创新教育理念的延伸。
  2.南京市创客教育课程的设计与思考
  对于南京市的创客教育课程,我们有这样的基本思考,它应该是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应该有专门的课程,并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基于项目的学习,也应该是基于学生的突发奇想的学习项目,我们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式的项目学习。   我们认为,创客教育课程的研发与设计应以国家整体课程方案,如小学的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以及从小学到高中的综合实践课程为设计基础,因此,南京市的做法如下。
  (1)小学阶段:以“动手、动脑”为基本课程设计目标,在这一基础上强调外形设计的美感,考虑选择一些电子粘土和电子积木类的课程;从课程设计思想来看,以“作品设计”为主方向,培养学生研究习惯和实验两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
  (2)初中阶段:以“作品设计 社会评价”为基本课程设计目标,培养初中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探究事物的精神,生成求知的兴趣和欲望。考虑选择“传感器教学”与“物联网设计”以及“开源机器人”等课程。
  (3)高中阶段:以“探究创新 智能研究”为基本课程设计目标,更加突出在项目复杂性和合作交流方面的要求。高中的创客教育课程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科学技术发展简史。重点让学生了解技术和技术产品的分类,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前景,以便开阔视野,统揽全局。②工业产品设计生产的基本工具和设备。掌握角度计、几何画板、万用表、GPS定位器、风力计等常用STEM研究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的辅助设计软件,知道常用的工业产品生产设备,如数控机床、注塑机、流水线生产设备、3D打印机等的功能及用途。③真实产品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通过拆卸、组装,了解结构的功能设计和稳固性设计,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理解真实产品的原理与控制过程。
  南京市创客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未来几年,南京市中小学推进创客教育的目标任务如下。
  (1)助力南京市智慧教育的深度变革,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而实现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的变化。
  (2)3~5年内在全市部分学校建立众创空间,实现对南京市部分学校的学生开设普及类型的创客教育课程,让全市学生在“玩中学、创中学”过程中,从原有知识内容的学习者向知识内容的传播者、创造者转变,努力让全市学生人人成为小创客。
  (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追求,通过设立创客大赛这一平台实现全市学生走上创新“智”造之路,加速培养一批富于创新、敢于创造并有较高学习力的学生型创客。
  结语
  实施创客教育,宜实行“两条腿”走路,普及与提高齐头并进。虽然说创客空间不是“富人俱乐部”,但是学校必须有“富人俱乐部”。学生如果都能够从手工作坊、工厂车间、地头田间,走向“富人俱乐部”,那就是“富人(富有创造力的人)”,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和所期盼的。多年来,各所学校在推进创新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涌现了一大批创客型学生,因而我们要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场所,提供工具,提供材料,让他们玩学习、玩创新、玩创造。同时,为所有学生提供课程,提供场所,提供工具,提供材料,让他们走向创新,走向创客!
  创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我们相信创客教育的蓬勃发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教育的应试考核现状。大力推动南京市中小学创客教育,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将让南京真正成为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思维为导向的智慧教育名城。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業革命[M].萧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6-48.
  [2]卢秋红,牟艳娜.创客运动:点亮创新教育之灯——创客运动的教育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4).
  [3]谢作如.如何建设适合中小学的创客空间——以温州中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
  [4]何世忠,张渝江.创客运动——学习变革的下一个支点[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4(7B).
  [5]李凌,王颉.“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J].中国教育报,2014-9-23.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一个Microsoft Office2003组件的整合应用实例。作者以胸牌证的制作过程为例,介绍了Office组件的不同功能及其高度的兼容性,其中巧妙分解任务、“分段”处理复杂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值得学习借鉴,并提出教学中应注重这种思维的培育,以期达到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实用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Office;组件;整合;实例;VBA;套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
摘要:随着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逐渐发展和完善,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从技术支撑到学科对接,其本土化的研究成果不断出新。笔者对《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4—2015/8)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全文检索,并在其基础上,展开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热点追踪、趋势探究,以期为今后翻转课堂的改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自主学习任务单;评价;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逐渐成为跨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到底是如何理解的?江南大学王靖博士的专著《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转变:诊断、机制与策略》直面学习过程中的这个问题,从概念转变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解释,其论述与研究视角横跨教育领域、心理领域、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等,内容涉及从“课堂学习之前的原有认知”到“课堂学习之中的干预设计”,再到“课堂学
看了斯媛老师的《规范操作显微镜》微课和论文,我很有感慨!  因为以前的大多数研究,关注的都是“微课如何支持‘学’”,如微课支持学生自定步调的学习、微课支持教学流程的变革(即翻转课堂)等。  然而,只单纯研究这个方向,无疑也有短板。比如说,是不是不管什么样的微课,学生学起来都会提升学习效率呢?会不会有的微课使学生更爱学、学得更通透,教学效果更好呢?  所以,微课的作用,必须要从“教”与“学”两端来看
● 參天大树必有其根——计算思维是否能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本质?  1.计算思维的价值体现在何处?  卢文来:我记得您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参与过两期关于计算思维的专题,一期是2013年6月,另一期是2015年12月。2013年的专题打开了我的视野,我校的计算思维研究就此起步;在2015年的专题中,我校有两篇文章入选。现在,计算思维又来了!  对于像我这样在计算思维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的一线教师来
张光伟老师的《初识Flash动画》在2011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中荣获初中组一等奖。该案例能够获得一等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张老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Flash软件的操作技能,更让学生理解了动画原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张老师的《初识Flash动画》教学案例值得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关注和借鉴。    ● 着重理解与迁移: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实呼唤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信息技术课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当前广受教育研究者关注的教学模式,其对于课堂教学的变革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受到肯定的同时,在教学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完全转变。笔者从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环节入手,分析了教师教学理念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影响,并针对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践研究;教学视频;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A
在“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的时代,信息技术课堂是否还在以“讲述—演示—实操—讲评”的模式进行教学呢?数字土著们在学习信息技术课之前和之后是否有收获?这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为了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李艺教授等人提出了“双基”层、问题解决层、学科思维层等三层架构。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
教材分析  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世界奇遇”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围绕当下流行的“二维码”展开活动,先认识二维码、了解二维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和扫描软件来识别二维码,同时能利用在线网站平台制作二维码,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文字编辑、图片插入、
摘 要:教学研究针对的是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特定研究针对特定问题。在本文,笔者以初中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教学为例,阐述不同问题,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科技知识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机器人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智能机器人已经进入学校的课堂教学。正确运用机器人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智能机器人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