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一所学校而言,全体教职工的内聚力是学校和谐的标志。我领导的两所学校共有教师400余人,职工近300人。在教育局组织的校长民主测评中,我的“优秀”率接近了98%,其他副校长的“优秀”率也都在90%以上。这从一个方面表现出两校教职工的凝聚力。由于教职工人心齐,两所学校都办得红红火火。其中一所民办学校招收小学一年级新生,三月份就不得不截止报名。
产生这样效果的因素是什么?首肯的无疑是学校“精英荟萃”。任何一所学校没有“精英”是不行的,但“精英”多了也未必行。不少学校因为“精英荟萃”出现了“在堡垒里面战斗”的严重情况。因此,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构和谐学校的重要问题。教育界流传一句行话叫做“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它的内涵可能有许多,但校长的人格和领导方式是最主要的。近几年来,我着重在转变领导方式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研究。
让自己称为“休闲者”
●故事一:我的“三不管”与“三管”
所谓“三不管”就是指财务报销不签字(不管经费),不参与教师的招聘和考核(不管人事),不处理学校的日常性工作(不管常务)。所谓“三管”,就是“管宏观”、“管微观”、“管难管”。
因为有“三不管”,我经常遇到有人看来是比较尴尬的局面。有一次,我到实验小学对面的酒店陪客人用餐。我与那些非常熟悉的客人一起走进大厅时,服务员问我有没有预定。我说就是对面实验小学的。服务员马上追问:“就是*校长那里的吗?”这时,那些客人才真正相信我不是管钱的人。如果管钱,酒店里的服务员还会不认识吗?又有一次,我到星辰实验学校食堂吃饭。因为我不固定在这个食堂用餐,就没有用食堂发的就餐券。轮到我打饭菜的时候,食堂员工向我索要就餐券。当我表示没有的时候,那位职工肯定地说:“没有就餐券就不能用餐。”还是旁边的一位老职工解了难,说我是学校的大校长。还有好多次,一些毕业生和在职教师在我的留言簿上留言,表示要到我们学校来应聘。我总是直接在留言簿上回复分管校长的联系电话。那些教师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后,我还不认识他们,一般要到听了他们的课才慢慢认识。
我做的事情有点“另类”:每一个学期听课会有120节左右;每星期原则上会与学生进行一次“对话”,谈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除了经常找机会与教师个别交流外,每个月会尽可能与教师代表进行一次“对话”,交流对敏感问题的看法;每个星期,我组织或参与的专题研讨活动一般不会少于两次。当然,我理所当然地必须处理属于自己应该处理的特殊问题。我坐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实在太少。
诠释之一:“三不管”是为了解脱事务
“三不管”是有客观原因的。2000年,以湖塘桥实验小学名义创办的星辰实验学校正式成立。对于有两个独立法人,三个校区,七千多名学生,六百多名教职工的集团式学校的校长,我经常无规则地在三个校区流转,的确管不了那么许多。就经费的签字报销一项,如果非得由我实施“一枝笔签字”,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确认我已经到了某一个校区,肯定会有许多等待多时的教师找我签字。再说教师工作都很繁忙,只能利用空课的时间前来。这不仅浪费了我的许多宝贵时间,还难免遭到教师的埋怨。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两所学校很多方面的事情都要我事必躬亲参与的话,我会是怎样的工作状态?如果进入事务主义,不仅不能尽到校长的职责,还会搞垮自己的身体。
诠释之二:“三不管”是为了减轻压力
决定“三不管”的主观意识更为重要。星辰实验学校的经费流转,包括学生食堂,每年不少于4000万元。如果这几千万元在我一个人手中经过,即使自己是清正的,也难免引起许多方面的怀疑。让我的助手管理这笔经费,虽然也存在被人怀疑的问题,但有我实施内部监督,客观上可以避免许多嫌疑。由于学校的知名度,更由于学校经济分配的水平,许多教师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关系争取进入我们学校,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压力。把招聘教师的工作交给其他校长,可以避免许多社会矛盾。因为具体负责的同志可以组织一套班子,对前来应聘的教师进行正常考核,得出客观的结论。由于本人不具有用人的终决权,可以避免与各种社会人士的正面冲突。招生工作也非常敏感。由于学校社会声誉的原因,各种社会人士对我们学校增强了压力,有些有钱人甚至会动用经济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试想,假如学校经费、人事、招生的全部权力都主要集中于本人一身的话,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可以想象,即使本人都能应付过去,并且处理得非常公正,也不会有好的口碑。因此,为了保护自己,“三不管”是我明智的选择。
诠释之三:“三不管”能加速助手成长
自己“三不管”了,助手们就一定成为责任和权力的主体。平时,我最不喜欢的是助手向我“请示”或“汇报”工作。我与助手有个不成规矩的约定:有两种情况应该“请示”或“汇报”,一是那个问题事实上不是助手可为;一是助手承认自己无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长期坚持不欣赏助手“请示”或“汇报”,助手们会很快进入“独当一面”的境界。一次与同行一起外出,目睹不少校长平均每天接到几十个电话,几乎是用电话遥控指挥。而我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只有接到两个短信,其中一个短信是“请求决定出国夏令营和外教人选”。我回复:“请你与其他几位商量决定”。其实,这种事情无论那个助手都会决断,无非是表示对“一把手”的尊重。如果我们真的经常表态,他们就不敢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讲,许多校长的所谓繁忙不仅是自讨苦吃,而且不利于助手的成长。
诠释之四:“休闲”了,才有可能实现“三管”
实现“三管”,我会时刻注意着这样几点:1、就管理而言,学校的整个权力是否在阳光下运行,每个拥有权力的人是否尽到了自己的岗位责任?2、学校每一个教职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水平怎样,需要给予什么样“关注与期待”、“支撑与帮助”、“鞭策与鼓舞”?3、如何真正落实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4、学校的“明天”和“后天”将会发生什么?5、自己凭什么能“让90%以上的教职工信任”,“让90%以上的领导班子成员佩服”?6、家长因什么想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教师因什么愿意在这里吃苦耐劳?“休闲”不是一个绝对的状态。我是这样理解“休闲”的:服从上级旨意,付出不少的精力去完成没有价值或只有很小价值的工作,人就会感到疲乏;付出同样的精力,甚至付出更多,主动完成自己设定的,自己感觉到非常又价值的工作,而且自己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人就会感到轻松。因此,“休闲”没有客观标准,只能是一种主观体验。当然,可能也会有一种人,在忙碌的权力运行中感到非常充实,甚至陶醉其中,那是另一种境界。不过,我仍然觉得,“一把手”只有让自己“休闲”了,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思考必须自己思考的重大问题。否则,对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都不会有多大好处。
让每一个层次都在思考
●故事二:单元式管理
单元式管理是近几年我们尝试的一种适合集团管理的管理模式。所谓“单元”,就是指板块。以星辰学校为例,全校分成三个“学部”,即初中学部、小学学部和综合学部。学部下面设立“级部”。以小学学部为例,分别有一二年级“级部”、三四年级“级部”和五六年级“级部”。每个“学部”或“级部”,都有三到五个成员组成的管理核心。级部的管理人员有级部主任、语文学科主任、数学学科主任、英语学科主任、政教副主任等组成。学校认定级部主任为学校中层正职,其它管理者为中层副职。这些级部管理者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队伍。学校规定,级部是管理的第一责任层,级部主任是级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级部通过对教师的管理实现学校最基本的规范化管理。其中学科主任对本学科管理负主要责任。除了学部和以学校名义组织的活动级部必须参与外,级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合适的活动。
为了有效地实施级部管理,学校赋予级部比较充分的权力。其中,有常务指挥权。级部可以自行组织本级部的教师会议安排或指导工作,也可组织学生非校外的相关活动。也有相对独立的经费支配权。学校设定用于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考核奖金,对级部实施整体考核。各个级部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级部管理公约,并依据公约对本级部的教职工实施奖励或处罚。还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级部有考核教师工作的权力,有根据教师的需求制定课职务分配方案和调、代课的权力,甚至有解聘教师的建议权。
学校对中层干部的任命设有严格的程序。以级部管理者为例,级部主任是学校的中层正职,人选是有校级领导、学校中层管理者以及本级部的全体教师各占1/3权重无记名投票决定。学科主任的当选是校级领导、学校中层管理者以及本级部相关学科的教师各占1/3权重无记名投票决定的。所有中层干部不实行任期制,而是采用年度测评的方法进行考核。如果考核的结果正常,就“信任连任”。如果有问题,则由学校领导与特定对象交流,指出缺点或问题。其实这是“黄牌警告”。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大的改变,即必须亮“红牌”,按程序解除职务。
诠释之一:管理扁平化,能增强管理效能
按照“单元式管理”的组织建构,“级部”将成为学校基层的管理单位。如果每一个“板块”都能动地发挥管理作用,就会从本质上区别于计划管理“命令――服从”模式。校长室发布指令,各个职能部门分别执行,并通过检查返回信息,再由校长室发布纠偏指令,依次循环实施工作指挥。这种典型的条线指挥式管理,经常会出现学校中、高层管理者工作负担太重,而许多繁杂的事情又无法管好。实现“扁平化”管理,每个基层都有自己的管理任务,他们可以自行决策,自定目标,灵动地解决复杂的具体问题。譬如调、代课,七八十个班级的学校,一旦出现许多教师外出的特殊情况,教导处就会非常忙乱,无所适从。如果由“级部”处理,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再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育活动,假如所有的活动都由学校组织,不可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如果由“级部”安排,无论哪个方面都会比较合适。
诠释之二:管理重心下移,能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的能动作用
实践证明,基层管理者长期处在执行状态中,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不要有过错”,发生了过错对上没有交待。他们把忠实执行上级的意图,让领导满意当作了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执行状态中碰到管理难题,基层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向上级汇报、请示,听候上级的“指示”,再忠实地去执行。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我们在工作策划的过程中特别注重“留给空间”。譬如我们学校编制学期工作计划时,以学校的名义只作简要的框架性安排。每一个工作要点中都有足够的空间留给“学部”或“级部”。每到暑假或寒假,各个“板块”或部门的相关人员,都会自觉约定时间、地点进行具体的工作策划,把学校设定的每一个工作要点落到实处。为增强“级部”的能动作用,学校规定每个星期“级部”核心成员必须进行必要的工作研究,对相关教师的工作状态和面对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或处理。长此以往,这些基层管理者的智慧会不断地提升。
●故事三:微型团队建设
所谓“微型团队”,是指在学校引导下,积极发展教师合作研究小组。这种研究小组人数一般不少于三人,成员之间强调“志同道合”,有共同的话题。每个团队必须有一位教师领衔,并且以这位教师的姓名命名为“×××教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如果有一个或几个研究主题或话题,有明显的研究过程记录,也有明显的成果,学校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和奖励。
微型团队建设在我们学校虽然还刚刚开始,但已经呈现出它的活力。数量已经达到三十个左右。有的教师工作室灵活机动地安排了许多活动,有的教师工作室少还把编写著作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诠释之一:“影子系统”学说的客观存在
“微型团队”建设的创意是受到教师小团体的启发。在不同时期,我们学校都有小团体存在。这些教师经常在一起聚会或活动,“有福大家享”、“有难大家挡”,体现有一定深度的“志同道合”。有关专家认为,这样的小团体是学校的“影子系统”。“影子系统”的活跃程度体现了学校的水平:“影子系统”不活跃,就标志学校比较呆板,没有活力;“影子系统”太活跃,有可能出现自由化倾向,严重的会导致学校崩溃。只有“影子系统”适度的活跃,才是学校管理的希望所在。
诠释之二:学校办学理想的主观追求
星辰实验学校提出了“严格而自由”的校训,追求“自由”的管理境界,倡导“尽可能扩大每个成员的自由空间”。有位学者说过,“所谓管理,就是要把自己的思想转变成别人的行动。”我们不赞成这样的观点。我们主张校长不仅要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引领主流价值观,建构学校办学理念系统。同时要注重营造自由的氛围,鼓励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学校倡导的“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和“发展自由”中的“言论自由”是这样诠释的:只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且没有恶意,任何言论都不受指责。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去做,必能产生特有的管理文化。
让机制“说话”
●故事四:竞争上岗
早在1993年,湖塘桥实验小学就实施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度。学校做到所有岗位公开,全体教职工公平竞争上岗。1995年,我们在当地首开先河,实施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2005年,我们又在星辰实验学校尝试了民主直选副校长。民主直选副校长是这样进行的:1、学校公布需要的岗位和任职条件。(初中与小学各一位)2、符合条件的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自愿报名。3、学校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开审查结果。4、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教学骨干和教代会代表以及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候选人数两倍于应选人数)5、召开选举大会。在候选人演讲以后,现场投票、计票,当场公布当选结果。同年,我们又用相似的方式选举了学校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和党委书记。
●故事五:客观评优
一般学校在教师评优过程中,排除不了两个因素:民意测验和领导研究。民意测验在评优中有一定的作用,也是领导主张体现公平的好办法,因为从众心理是一般的人共有的。但是,民意测验中的感情因素也是众所周知的,往往工作好的人得不到很好的评价,而那些工作政绩平平,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人会得到较好的结果。领导决定有一定的权威性,但由于领导不可能一直在一线,对实际情况把握不一定非常准确。也可能因为领导的认识水平和各人的感情因素,使得评价结果偏差或显失公正。我们学校既不用民意测验的办法,也不用领导研究决定的办法对教师实施公正评价,做到对照条件自评打分,基层复查领导审核决定结果。结果形成以后在校园网上公开,听取不同意见。这样做出现了非常和谐的局面。
●故事六:平等对话
从去年开始,我倡导学校开辟校长“与学生对话”、“与家长对话”、“与教师对话”的不同平台。各种对话平台对于建设和谐学校都有不同的作用。其中,“与教师对话”是最不容易的事情。平常,学校领导找教师谈话,虽然因为学校领导注意谈话艺术,注重交流的方式,也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校长找教师谈话时,一般教师都会感到比较紧张,有些教师甚至情绪反常,从而影响谈话的效果。我们倡导的平等对话,是用预约的形式进行的。可以由学校领导确定一个话题,也可以由教师酝酿一个主题。从参加的人员看,原则上都是有各个“级部”自己推选的。从教师发表的观点看,发表人并不一定是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可以避开公开矛盾冲突的尴尬。我们已经进行的对话中,有一次是专门讨论民办学校的改制问题。教师们提出了许多敏感的问题。如果是平时一对一的交流,就不可能说得那么尖锐与深刻。另外,利用我的个人网站发表各自的意见或观点,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由于网站匿名的缘故,许多在公开对话时也不便说的话,都可以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我从教师非实名的留言中了解到了许多平时无法了解的信息。
诠释之一: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在计划管理模式下,领导决定一切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认识服从领导旨意,行动听从领导指挥,说话察看领导眼色,评价听从领导决定,这怎么能让教职工体验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岗位由自己选择,评价由自己把握,言论有充分自由,决定学校重大问题有参与的权利,这样才能让教师充分体验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这在我们学校已经不再是一句时髦的漂亮话,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在做出每一个重大决策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教职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例如,学校提拔两名副校长,并不是非用直选的方法不可的。按照一般的程序,教育局在考察的基础上用任命的方式决定人选,或许也是非常客观公正的。但在教职工心目中,组织考察的方式远远没有教职工民主直选的方式令人信服。再说,没有当选的人不会埋怨领导不信任。当选的人不会只感恩于上级领导,而是感恩于全体教职工。教职工体验到自己是学校的工具,还是学校的主人,是建构和谐学校非常重要的因素。
诠释之二: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在管理领域人治仍然占主导地位。学校中许多问题的处理,学校领导事实上并没有片面性。但由于处理过程缺乏透明度,往往容易引起教职工的猜疑,而“谬误重复许多次也会变成真理”,这样的案例在管理事件中屡见不鲜。选用毕业生或考察新调进的教师有专门的考察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而不是一个或几个校长自作主张决定。上哪个工作岗位由教师自己选择并通过竞聘,就可以避免工作安排方面的人情关系,教职工就觉得公平,也就没有了由于猜疑造成的怨气。干部升迁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众所周知,由少数人研究决定的人选难以让全体教职工信服。特别是教职工评优问题,不少校长不怕工作艰苦,就怕评先评优。如果处理不当,轻则议论纷纷影响工作情绪,重则发生矛盾与冲突,成为理不顺的乱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解决了终决权与透明度的两大难题。教职工认同程度越高,气就越顺,各种关系就显得简单,人与人之间还会不和谐吗?
在研究领导方式与和谐学校的关系的时候,不得不再次提到我们学校关于“严格而自由”的校训。所谓“严格”,就是对规范的执行。一所学校没有一定的规范或者即使有规范也是一纸空文,是绝对不行的。毫无疑问,学校需要规范管理,需要严格,这也是依法治校的表现之一。但是,当一所学校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过于严格的管理,必然带来其副作用,如工作氛围压抑沉闷,学校缺乏生机,教师没有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等。教师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非重复劳动,每堂课,每篇课文,每个教学环节,每个学生的教育,都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改造和创新。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因此,以满腔的热情,尽最大的可能放大教职工的自由空间,让教职工充分发挥主管能动性,这是学校和谐的一种水平,也是一种领导水平。对“自由”境界的把握与追求,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产生这样效果的因素是什么?首肯的无疑是学校“精英荟萃”。任何一所学校没有“精英”是不行的,但“精英”多了也未必行。不少学校因为“精英荟萃”出现了“在堡垒里面战斗”的严重情况。因此,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构和谐学校的重要问题。教育界流传一句行话叫做“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它的内涵可能有许多,但校长的人格和领导方式是最主要的。近几年来,我着重在转变领导方式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研究。
让自己称为“休闲者”
●故事一:我的“三不管”与“三管”
所谓“三不管”就是指财务报销不签字(不管经费),不参与教师的招聘和考核(不管人事),不处理学校的日常性工作(不管常务)。所谓“三管”,就是“管宏观”、“管微观”、“管难管”。
因为有“三不管”,我经常遇到有人看来是比较尴尬的局面。有一次,我到实验小学对面的酒店陪客人用餐。我与那些非常熟悉的客人一起走进大厅时,服务员问我有没有预定。我说就是对面实验小学的。服务员马上追问:“就是*校长那里的吗?”这时,那些客人才真正相信我不是管钱的人。如果管钱,酒店里的服务员还会不认识吗?又有一次,我到星辰实验学校食堂吃饭。因为我不固定在这个食堂用餐,就没有用食堂发的就餐券。轮到我打饭菜的时候,食堂员工向我索要就餐券。当我表示没有的时候,那位职工肯定地说:“没有就餐券就不能用餐。”还是旁边的一位老职工解了难,说我是学校的大校长。还有好多次,一些毕业生和在职教师在我的留言簿上留言,表示要到我们学校来应聘。我总是直接在留言簿上回复分管校长的联系电话。那些教师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后,我还不认识他们,一般要到听了他们的课才慢慢认识。
我做的事情有点“另类”:每一个学期听课会有120节左右;每星期原则上会与学生进行一次“对话”,谈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除了经常找机会与教师个别交流外,每个月会尽可能与教师代表进行一次“对话”,交流对敏感问题的看法;每个星期,我组织或参与的专题研讨活动一般不会少于两次。当然,我理所当然地必须处理属于自己应该处理的特殊问题。我坐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实在太少。
诠释之一:“三不管”是为了解脱事务
“三不管”是有客观原因的。2000年,以湖塘桥实验小学名义创办的星辰实验学校正式成立。对于有两个独立法人,三个校区,七千多名学生,六百多名教职工的集团式学校的校长,我经常无规则地在三个校区流转,的确管不了那么许多。就经费的签字报销一项,如果非得由我实施“一枝笔签字”,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确认我已经到了某一个校区,肯定会有许多等待多时的教师找我签字。再说教师工作都很繁忙,只能利用空课的时间前来。这不仅浪费了我的许多宝贵时间,还难免遭到教师的埋怨。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两所学校很多方面的事情都要我事必躬亲参与的话,我会是怎样的工作状态?如果进入事务主义,不仅不能尽到校长的职责,还会搞垮自己的身体。
诠释之二:“三不管”是为了减轻压力
决定“三不管”的主观意识更为重要。星辰实验学校的经费流转,包括学生食堂,每年不少于4000万元。如果这几千万元在我一个人手中经过,即使自己是清正的,也难免引起许多方面的怀疑。让我的助手管理这笔经费,虽然也存在被人怀疑的问题,但有我实施内部监督,客观上可以避免许多嫌疑。由于学校的知名度,更由于学校经济分配的水平,许多教师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关系争取进入我们学校,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压力。把招聘教师的工作交给其他校长,可以避免许多社会矛盾。因为具体负责的同志可以组织一套班子,对前来应聘的教师进行正常考核,得出客观的结论。由于本人不具有用人的终决权,可以避免与各种社会人士的正面冲突。招生工作也非常敏感。由于学校社会声誉的原因,各种社会人士对我们学校增强了压力,有些有钱人甚至会动用经济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试想,假如学校经费、人事、招生的全部权力都主要集中于本人一身的话,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可以想象,即使本人都能应付过去,并且处理得非常公正,也不会有好的口碑。因此,为了保护自己,“三不管”是我明智的选择。
诠释之三:“三不管”能加速助手成长
自己“三不管”了,助手们就一定成为责任和权力的主体。平时,我最不喜欢的是助手向我“请示”或“汇报”工作。我与助手有个不成规矩的约定:有两种情况应该“请示”或“汇报”,一是那个问题事实上不是助手可为;一是助手承认自己无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长期坚持不欣赏助手“请示”或“汇报”,助手们会很快进入“独当一面”的境界。一次与同行一起外出,目睹不少校长平均每天接到几十个电话,几乎是用电话遥控指挥。而我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只有接到两个短信,其中一个短信是“请求决定出国夏令营和外教人选”。我回复:“请你与其他几位商量决定”。其实,这种事情无论那个助手都会决断,无非是表示对“一把手”的尊重。如果我们真的经常表态,他们就不敢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讲,许多校长的所谓繁忙不仅是自讨苦吃,而且不利于助手的成长。
诠释之四:“休闲”了,才有可能实现“三管”
实现“三管”,我会时刻注意着这样几点:1、就管理而言,学校的整个权力是否在阳光下运行,每个拥有权力的人是否尽到了自己的岗位责任?2、学校每一个教职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水平怎样,需要给予什么样“关注与期待”、“支撑与帮助”、“鞭策与鼓舞”?3、如何真正落实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4、学校的“明天”和“后天”将会发生什么?5、自己凭什么能“让90%以上的教职工信任”,“让90%以上的领导班子成员佩服”?6、家长因什么想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教师因什么愿意在这里吃苦耐劳?“休闲”不是一个绝对的状态。我是这样理解“休闲”的:服从上级旨意,付出不少的精力去完成没有价值或只有很小价值的工作,人就会感到疲乏;付出同样的精力,甚至付出更多,主动完成自己设定的,自己感觉到非常又价值的工作,而且自己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人就会感到轻松。因此,“休闲”没有客观标准,只能是一种主观体验。当然,可能也会有一种人,在忙碌的权力运行中感到非常充实,甚至陶醉其中,那是另一种境界。不过,我仍然觉得,“一把手”只有让自己“休闲”了,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思考必须自己思考的重大问题。否则,对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都不会有多大好处。
让每一个层次都在思考
●故事二:单元式管理
单元式管理是近几年我们尝试的一种适合集团管理的管理模式。所谓“单元”,就是指板块。以星辰学校为例,全校分成三个“学部”,即初中学部、小学学部和综合学部。学部下面设立“级部”。以小学学部为例,分别有一二年级“级部”、三四年级“级部”和五六年级“级部”。每个“学部”或“级部”,都有三到五个成员组成的管理核心。级部的管理人员有级部主任、语文学科主任、数学学科主任、英语学科主任、政教副主任等组成。学校认定级部主任为学校中层正职,其它管理者为中层副职。这些级部管理者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队伍。学校规定,级部是管理的第一责任层,级部主任是级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级部通过对教师的管理实现学校最基本的规范化管理。其中学科主任对本学科管理负主要责任。除了学部和以学校名义组织的活动级部必须参与外,级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合适的活动。
为了有效地实施级部管理,学校赋予级部比较充分的权力。其中,有常务指挥权。级部可以自行组织本级部的教师会议安排或指导工作,也可组织学生非校外的相关活动。也有相对独立的经费支配权。学校设定用于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考核奖金,对级部实施整体考核。各个级部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级部管理公约,并依据公约对本级部的教职工实施奖励或处罚。还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级部有考核教师工作的权力,有根据教师的需求制定课职务分配方案和调、代课的权力,甚至有解聘教师的建议权。
学校对中层干部的任命设有严格的程序。以级部管理者为例,级部主任是学校的中层正职,人选是有校级领导、学校中层管理者以及本级部的全体教师各占1/3权重无记名投票决定。学科主任的当选是校级领导、学校中层管理者以及本级部相关学科的教师各占1/3权重无记名投票决定的。所有中层干部不实行任期制,而是采用年度测评的方法进行考核。如果考核的结果正常,就“信任连任”。如果有问题,则由学校领导与特定对象交流,指出缺点或问题。其实这是“黄牌警告”。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大的改变,即必须亮“红牌”,按程序解除职务。
诠释之一:管理扁平化,能增强管理效能
按照“单元式管理”的组织建构,“级部”将成为学校基层的管理单位。如果每一个“板块”都能动地发挥管理作用,就会从本质上区别于计划管理“命令――服从”模式。校长室发布指令,各个职能部门分别执行,并通过检查返回信息,再由校长室发布纠偏指令,依次循环实施工作指挥。这种典型的条线指挥式管理,经常会出现学校中、高层管理者工作负担太重,而许多繁杂的事情又无法管好。实现“扁平化”管理,每个基层都有自己的管理任务,他们可以自行决策,自定目标,灵动地解决复杂的具体问题。譬如调、代课,七八十个班级的学校,一旦出现许多教师外出的特殊情况,教导处就会非常忙乱,无所适从。如果由“级部”处理,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再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育活动,假如所有的活动都由学校组织,不可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如果由“级部”安排,无论哪个方面都会比较合适。
诠释之二:管理重心下移,能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的能动作用
实践证明,基层管理者长期处在执行状态中,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不要有过错”,发生了过错对上没有交待。他们把忠实执行上级的意图,让领导满意当作了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执行状态中碰到管理难题,基层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向上级汇报、请示,听候上级的“指示”,再忠实地去执行。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我们在工作策划的过程中特别注重“留给空间”。譬如我们学校编制学期工作计划时,以学校的名义只作简要的框架性安排。每一个工作要点中都有足够的空间留给“学部”或“级部”。每到暑假或寒假,各个“板块”或部门的相关人员,都会自觉约定时间、地点进行具体的工作策划,把学校设定的每一个工作要点落到实处。为增强“级部”的能动作用,学校规定每个星期“级部”核心成员必须进行必要的工作研究,对相关教师的工作状态和面对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或处理。长此以往,这些基层管理者的智慧会不断地提升。
●故事三:微型团队建设
所谓“微型团队”,是指在学校引导下,积极发展教师合作研究小组。这种研究小组人数一般不少于三人,成员之间强调“志同道合”,有共同的话题。每个团队必须有一位教师领衔,并且以这位教师的姓名命名为“×××教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如果有一个或几个研究主题或话题,有明显的研究过程记录,也有明显的成果,学校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和奖励。
微型团队建设在我们学校虽然还刚刚开始,但已经呈现出它的活力。数量已经达到三十个左右。有的教师工作室灵活机动地安排了许多活动,有的教师工作室少还把编写著作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诠释之一:“影子系统”学说的客观存在
“微型团队”建设的创意是受到教师小团体的启发。在不同时期,我们学校都有小团体存在。这些教师经常在一起聚会或活动,“有福大家享”、“有难大家挡”,体现有一定深度的“志同道合”。有关专家认为,这样的小团体是学校的“影子系统”。“影子系统”的活跃程度体现了学校的水平:“影子系统”不活跃,就标志学校比较呆板,没有活力;“影子系统”太活跃,有可能出现自由化倾向,严重的会导致学校崩溃。只有“影子系统”适度的活跃,才是学校管理的希望所在。
诠释之二:学校办学理想的主观追求
星辰实验学校提出了“严格而自由”的校训,追求“自由”的管理境界,倡导“尽可能扩大每个成员的自由空间”。有位学者说过,“所谓管理,就是要把自己的思想转变成别人的行动。”我们不赞成这样的观点。我们主张校长不仅要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引领主流价值观,建构学校办学理念系统。同时要注重营造自由的氛围,鼓励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学校倡导的“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和“发展自由”中的“言论自由”是这样诠释的:只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且没有恶意,任何言论都不受指责。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去做,必能产生特有的管理文化。
让机制“说话”
●故事四:竞争上岗
早在1993年,湖塘桥实验小学就实施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度。学校做到所有岗位公开,全体教职工公平竞争上岗。1995年,我们在当地首开先河,实施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2005年,我们又在星辰实验学校尝试了民主直选副校长。民主直选副校长是这样进行的:1、学校公布需要的岗位和任职条件。(初中与小学各一位)2、符合条件的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自愿报名。3、学校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开审查结果。4、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教学骨干和教代会代表以及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候选人数两倍于应选人数)5、召开选举大会。在候选人演讲以后,现场投票、计票,当场公布当选结果。同年,我们又用相似的方式选举了学校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和党委书记。
●故事五:客观评优
一般学校在教师评优过程中,排除不了两个因素:民意测验和领导研究。民意测验在评优中有一定的作用,也是领导主张体现公平的好办法,因为从众心理是一般的人共有的。但是,民意测验中的感情因素也是众所周知的,往往工作好的人得不到很好的评价,而那些工作政绩平平,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人会得到较好的结果。领导决定有一定的权威性,但由于领导不可能一直在一线,对实际情况把握不一定非常准确。也可能因为领导的认识水平和各人的感情因素,使得评价结果偏差或显失公正。我们学校既不用民意测验的办法,也不用领导研究决定的办法对教师实施公正评价,做到对照条件自评打分,基层复查领导审核决定结果。结果形成以后在校园网上公开,听取不同意见。这样做出现了非常和谐的局面。
●故事六:平等对话
从去年开始,我倡导学校开辟校长“与学生对话”、“与家长对话”、“与教师对话”的不同平台。各种对话平台对于建设和谐学校都有不同的作用。其中,“与教师对话”是最不容易的事情。平常,学校领导找教师谈话,虽然因为学校领导注意谈话艺术,注重交流的方式,也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校长找教师谈话时,一般教师都会感到比较紧张,有些教师甚至情绪反常,从而影响谈话的效果。我们倡导的平等对话,是用预约的形式进行的。可以由学校领导确定一个话题,也可以由教师酝酿一个主题。从参加的人员看,原则上都是有各个“级部”自己推选的。从教师发表的观点看,发表人并不一定是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可以避开公开矛盾冲突的尴尬。我们已经进行的对话中,有一次是专门讨论民办学校的改制问题。教师们提出了许多敏感的问题。如果是平时一对一的交流,就不可能说得那么尖锐与深刻。另外,利用我的个人网站发表各自的意见或观点,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由于网站匿名的缘故,许多在公开对话时也不便说的话,都可以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我从教师非实名的留言中了解到了许多平时无法了解的信息。
诠释之一: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在计划管理模式下,领导决定一切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认识服从领导旨意,行动听从领导指挥,说话察看领导眼色,评价听从领导决定,这怎么能让教职工体验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岗位由自己选择,评价由自己把握,言论有充分自由,决定学校重大问题有参与的权利,这样才能让教师充分体验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这在我们学校已经不再是一句时髦的漂亮话,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在做出每一个重大决策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教职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例如,学校提拔两名副校长,并不是非用直选的方法不可的。按照一般的程序,教育局在考察的基础上用任命的方式决定人选,或许也是非常客观公正的。但在教职工心目中,组织考察的方式远远没有教职工民主直选的方式令人信服。再说,没有当选的人不会埋怨领导不信任。当选的人不会只感恩于上级领导,而是感恩于全体教职工。教职工体验到自己是学校的工具,还是学校的主人,是建构和谐学校非常重要的因素。
诠释之二: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在管理领域人治仍然占主导地位。学校中许多问题的处理,学校领导事实上并没有片面性。但由于处理过程缺乏透明度,往往容易引起教职工的猜疑,而“谬误重复许多次也会变成真理”,这样的案例在管理事件中屡见不鲜。选用毕业生或考察新调进的教师有专门的考察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而不是一个或几个校长自作主张决定。上哪个工作岗位由教师自己选择并通过竞聘,就可以避免工作安排方面的人情关系,教职工就觉得公平,也就没有了由于猜疑造成的怨气。干部升迁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众所周知,由少数人研究决定的人选难以让全体教职工信服。特别是教职工评优问题,不少校长不怕工作艰苦,就怕评先评优。如果处理不当,轻则议论纷纷影响工作情绪,重则发生矛盾与冲突,成为理不顺的乱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解决了终决权与透明度的两大难题。教职工认同程度越高,气就越顺,各种关系就显得简单,人与人之间还会不和谐吗?
在研究领导方式与和谐学校的关系的时候,不得不再次提到我们学校关于“严格而自由”的校训。所谓“严格”,就是对规范的执行。一所学校没有一定的规范或者即使有规范也是一纸空文,是绝对不行的。毫无疑问,学校需要规范管理,需要严格,这也是依法治校的表现之一。但是,当一所学校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过于严格的管理,必然带来其副作用,如工作氛围压抑沉闷,学校缺乏生机,教师没有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等。教师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非重复劳动,每堂课,每篇课文,每个教学环节,每个学生的教育,都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改造和创新。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因此,以满腔的热情,尽最大的可能放大教职工的自由空间,让教职工充分发挥主管能动性,这是学校和谐的一种水平,也是一种领导水平。对“自由”境界的把握与追求,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