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带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因此,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面对未来,我们现在的教育旨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有利于拓展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对数学教学非常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若对能力培养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解题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上,那是远远不够的。如在高一“数的发展”的教学中,通过数的发展史的教育,贯穿以问题为驱动力的数学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能学到课本中形式化的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等数学语言,欣赏到数学的形式美,还以了解到隐藏在这些数学成果背后的、促使数学家们耗去美好的青春年华甚至毕生精力推动数学进步的动力是什么?为此布置了课前作业——了解数的发展史,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如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搜索与数的发展史有关的资料。经过学生分头查找,结果找到了许多的资料,如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数的发展,数学家的故事等。教师指导学生将资料整理汇编,并制作成网页,在课上由两个学生合作展示,讲述数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在这一系列的自我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大致掌握了本节内容。这是一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策略。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认知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由它产生的求知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动有关器官达到最兴奋状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比如,在“数的概念的发展”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网络自我学习,用丰富的史料讲述数的发展,生动的故事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一张一张的幻灯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短短的五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对数学课、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数学不再只是那些枯燥乏味的远离生活的形式上的推理、验算、证明,而是知道这些定理符号后面隐藏着那么多有趣味的故事。
数学是思维领域的学科,它高度的抽象性使不少学生对它感到枯燥,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魅力无穷。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增强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数学教学难点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介入,电脑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调动起来,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其中数与形的关系这些难理解的知识点,只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旋转与平移、分割、合并,以及慢镜头的分解动作,才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变隐形为显形,从而达到拓宽教学时空维度、降低抽象思维坡度、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1.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在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定理的发现、探索的过程。传统的教学往往只能向学生讲授定理的证明过程,却不能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思维环境和条件。比如在平面几何课讲授,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弄不清楚。再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由于各种三维的几何体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传统教学中只能用粉笔画出的静态图和平面图,讲解起来比较费劲,效果不好。现在则可能利用计算机,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动态显示平移和旋转的整个过程,给空间几何体以立体三维的效果,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易于观察量与量的关系,有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2.多媒体技术在学生自主发现过程中的运用。《学记》说:“善教者,师逸而功倍。”多媒体教学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集视、听等感觉于一体,不仅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自主发现能力的创新精神。例如,学生对正反比例函数关于图像的对称性的归纳上有一定的困难,而这一点又是锻炼学生的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能力的好时机。教师使用几何画板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上画出y=kx,y=(l/k)x的图像,随着k值的改变,图像也随着改变,但却从图像的改变中可以发现他们关于y=x的对称性是不会改变的。于是,学生便学会了从动态中发现不变规律。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
责任编辑:包韬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面对未来,我们现在的教育旨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有利于拓展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对数学教学非常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若对能力培养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解题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上,那是远远不够的。如在高一“数的发展”的教学中,通过数的发展史的教育,贯穿以问题为驱动力的数学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能学到课本中形式化的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等数学语言,欣赏到数学的形式美,还以了解到隐藏在这些数学成果背后的、促使数学家们耗去美好的青春年华甚至毕生精力推动数学进步的动力是什么?为此布置了课前作业——了解数的发展史,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如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搜索与数的发展史有关的资料。经过学生分头查找,结果找到了许多的资料,如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数的发展,数学家的故事等。教师指导学生将资料整理汇编,并制作成网页,在课上由两个学生合作展示,讲述数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在这一系列的自我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大致掌握了本节内容。这是一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策略。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认知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由它产生的求知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动有关器官达到最兴奋状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比如,在“数的概念的发展”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网络自我学习,用丰富的史料讲述数的发展,生动的故事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一张一张的幻灯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短短的五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对数学课、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数学不再只是那些枯燥乏味的远离生活的形式上的推理、验算、证明,而是知道这些定理符号后面隐藏着那么多有趣味的故事。
数学是思维领域的学科,它高度的抽象性使不少学生对它感到枯燥,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魅力无穷。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增强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数学教学难点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介入,电脑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调动起来,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其中数与形的关系这些难理解的知识点,只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旋转与平移、分割、合并,以及慢镜头的分解动作,才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变隐形为显形,从而达到拓宽教学时空维度、降低抽象思维坡度、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1.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在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定理的发现、探索的过程。传统的教学往往只能向学生讲授定理的证明过程,却不能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思维环境和条件。比如在平面几何课讲授,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弄不清楚。再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由于各种三维的几何体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传统教学中只能用粉笔画出的静态图和平面图,讲解起来比较费劲,效果不好。现在则可能利用计算机,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动态显示平移和旋转的整个过程,给空间几何体以立体三维的效果,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易于观察量与量的关系,有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2.多媒体技术在学生自主发现过程中的运用。《学记》说:“善教者,师逸而功倍。”多媒体教学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集视、听等感觉于一体,不仅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自主发现能力的创新精神。例如,学生对正反比例函数关于图像的对称性的归纳上有一定的困难,而这一点又是锻炼学生的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能力的好时机。教师使用几何画板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上画出y=kx,y=(l/k)x的图像,随着k值的改变,图像也随着改变,但却从图像的改变中可以发现他们关于y=x的对称性是不会改变的。于是,学生便学会了从动态中发现不变规律。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
责任编辑:包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