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z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对国情的深刻认识
  
  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不但要建设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建设一个文明先进的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又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并在党的八大上作出了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正确决定,但遗憾的是实践中不久即偏离了八大的正确路线,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走了很长一段弯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总结,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随着经济建设的大力推进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文化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开始日益突出出来。对此,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正式形成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三位一体布局的思想。十六大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社会问题又开始显露出来,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正是针对这一情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为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几大文明共同发展
  
  尽管我们现在要求要“四位一体”协调发展,但无论是“一体”还是“协调”,都不能动摇和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组成的统一体。相应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四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但是,四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并不等于同步发展。一般来讲,物质文明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和决定性地位,只有物质文明发展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成果才能得到巩固。特别是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落后和经济的不发达是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的最主要原因。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总量已上升为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收入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很低。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还是经济发展不够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还是要靠经济发展。所以,尽管我们现在要求要“四位一体”协调发展,但无论是“一体”还是“协调”,都不能动摇和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特别是我们现在又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时期,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地表明:落后就要挨打,财大才能气粗。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才会更有分量。
  
  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既要着眼于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紧紧把握住这一点,我们就从根本上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高低和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决定或制约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人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规定为新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更自觉地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既要着眼于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紧紧把握住这一点,我们就从根本上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我们首先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点和决策的依据,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前利益格局多样化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在坚持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协调和處理好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具体利益和人民内部矛盾,努力使我们的工作和决策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系,使全体人民都能共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以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其次,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改革攻坚,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做到了这一点,人民群众自然就会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我们就没有任何克服不了的困难。再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形成与当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帮助人们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第四,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同时也要积极为其他社会阶层人员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积极贡献力量。
  总之,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够完成,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才能够最终实现。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时强调: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一年一度的“两会”,最能体现党和人民心心相印的特点。  3月8日,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中共中央总书记
期刊
唯一能够击败厄运的东西就是艰苦工作。  如果你没挨过批评,可能是因为你做得还不够。  你没有第二次机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雪崩中的每一朵雪花都不认为自己应该承担责任。  事情在不得不做时很难,在想做时很容易。  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真诚的无知和尽责的愚蠢更危险的事了。  到最后我们记住的不是敌人的言语,而是朋友的沉默。  抱着下坡的想法爬山,便无法爬上山顶。  想要改变世界,必须先改变自己的心
期刊
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这浓浓的春意,不仅来自万物复苏,更来自我省岁末年初提出的“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实施“十大惠民行动”。2007年,民生问题,特别是贫困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境况,将得到实质性改善。    贫困群体分享发展成果是四川发展“木桶”最短的一块。既要快速发展。又要受益均衡。“好”字当先,“鱼与熊掌蒹得”。    我国近30年改革发展成就巨大,举世瞩目。十六大报告高度评价中国已经达到的小康,
期刊
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是省委今年抓的一件大事。对此,杜青林书记明确要求,一定要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一定要切实解决问题。他特别强调,要坚持主题,围绕核心,突出重点,抓住根本,扭住关键,使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了解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有关问题,贯彻落实好省委精神,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省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领导小绢组长李
期刊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我党走过的85年光辉历程中,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写在党章上。  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良好风气;  省委书记杜青林提出:
期刊
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监督,积极探索反商业贿赂对策,保障工程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也是将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工程建设领域治理商业贿赂,要围绕容易产生商业贿赂的重点部位、岗位和环节,强化教育,加强监督,完善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具有行业特色的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防止商业贿赂的发生。  完善监督机制是根本。建立和完善与工程建筑行业相适
期刊
在省委提出的推进“四个跨越”战略构想中,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可以说是“四个跨越”的支撑和突破口。我省提出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依据和内涵是什么?怎样实现这一跨越?在3月5日召开的全省文化局长会议期间,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  记者:我注意到,您在分析我省文化发展的优劣时用了“富饶中的贫困”,这个说法很形象。如何理解“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精神实质?  郑晓幸:应该说,“文
期刊
中国铁路一次又一次地提速。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已由十多年前的80、90千米/小时,提至目前的160千米/小时,今年4月还将进一步提至200千米/小时。当坐在风驰电掣的火车上,急切地赶回家的时候,人们却很少想起那些一直默默为铁路提速做着“保驾护航”工作的铁路科研人员。  2007年3月2日,西南交通大学开学之际,记者走进校园,采访了西南交通大学列车与线路研究所所长翟婉明教授,了解铁路提速背后的故事。
期刊
200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2007年3月3日,驻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集体提案《充分利用四川优势,发展我国大型客机》。委员们在提案中写道:“研制大型飞机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发展大型飛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四川有责任、也有能力承担国家发
期刊
铁路常被比喻成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多年来中国铁路运输一直在超负荷、低水平状态下运行。相对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旺盛需求来说,这样的大动脉早已显得力不从心。铁路的低速、低水平、低效益,日渐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把运力从客货混跑中解放出来,实现客车快速,货车重载,是几代铁路人的夙愿,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提出的迫切要求。高速铁路以速度快、运量大、能耗少、污染小、安全、舒适、占地少等优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