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德育工作结合开展的探索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136172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的功能在于立德树人,而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因此德美优先发展非常重要。
  近年来,我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坚持德育为首,以美促德原则,尝试进行了将美育与德育结合开展的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一些粗浅的工作体会。
  一、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必要性
  班级美育工作既是落实现代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对中小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很大意义。所以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将美育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开展。
  近年来,有些中小学生追求美的方向出现了偏差,常常忽略内在美,一些错误的美育观出现在校园。例如饮食方面,不吃国家的营养餐,喜吃小食品、方便面等,;交际方面,追求“扛把子”和“个人英雄主义”;穿着方面,以服装涂鸦、衣着暴露、浓妆佩饰、衣着怪异为潮流。虽说这类学生在学校只是少部分,经学校及班级教育及时改正,基本消除了这些现象,但是也说明了学生的审美观还不健全,容易产生追求另类的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将美育与德育结合并育非常必要。
  二、美育与德育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和美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德育注重道德实践,主要是修炼品德、以善为美,美育关键是对审美的实践,包括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将两者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德美引领、全面育人的功能,以达到育人效果最大化。
  三、班级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方法和思路
  班级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方法和思路我主要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为指导,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的,下面列举几个方面的方法和思路。
  (一)文化育人,构建德美相融的文化氛围
  1、校园环境。结合开展“环境友好学校”建设及创建“精神文明校园”活动,通过校园外墙“五德好少年”特色文化装饰、路灯文化标志牌装饰、橱窗等特色文化装饰、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小学生守则》、种植师生友谊林、种植花草绿化带等校园建筑及景觀布设,结合楼内楼道绿化香化布设、楼道文化布设、“出彩人生.月修一德”展板布设、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环境建设、班级图书角布置等,力求用一个美丽健康的校园环境文化来影响学生,陶冶他们的品性。
  2、文化氛围。通过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从而形成引领师生成长的德育美育价值体系。结合我校“校长陪你同读书”、学生读书评星晋级、师生每人读一本好书、读书节、读书报告会等读书活动,各个班级制定了阅读推荐书目,开展了落实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一小时读书活动,从而在我校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既有助于学生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形成,又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意识,从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活动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活动是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节日纪念日、仪式教育、校园节、团队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欣赏美、感受美,这样学生的道德认知就会在充满美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发展。
  (三)实践育人,参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创造美好生活应从实践开始。实践育人是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道德体验,发现美、创造美。近年来我通过组织学生到朝阳或锦州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形式,培养民族认同感;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走访革命前辈或英模等形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环境和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实践活动,增加环境美、心灵美体验;指导学生进行基本家务劳动并开展亲子劳动实践活动,体验美好生活劳动创造感受;组织学生到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旅行,培育学生爱国之情;每年组织一次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体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德美共育目的。
  习近平强调,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在践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同时,我近年来重点在将美育和德育完美结合方面进行了摸索,同时我也注重了加强自身对美育、德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解,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努力摸索总结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美育与德育并进的基础上,更好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北二十家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习作水平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初始阶段,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写作教学效果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本课题通过项目化学习进行习作教学,旨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项目化学习;习作教学  引言  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
期刊
前言  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与希望,不断提高对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重视程度将能有效促进我国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在重视提高中学生文化课知识水平的同时,对于其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保证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已经成为大部分学校的首要目标,中学体育教学课程也愈发完善,场地和器材设施也逐渐得到满足,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发展。但是通过
期刊
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德育课程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发德育课程,便也成为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要达成德育目标的实施途径和要求包括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其中活动育人是中职德育课程中常用且见效显著的部分。  在课程活动中,老师只能起到主导作用,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在设计课程活动是,要从学生的真实状态出
期刊
学校美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具有独特功能。  一、什么是美育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二、
期刊
在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一次又一次丰富着当下的教学体验,从最基本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到开放融合的生态与优质资源的远程连接、云端课堂的深度互动,未来教育更加令人充满想象。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利于教学的开展,PAD教学方式的出现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很多学校尝试将平板电脑PAD(以下简称PAD)引入课堂,PAD具有强大的软硬件功能和拍照、摄影、录音等辅助教学功能,有无线上网功能和多媒体播放
期刊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巧妙的运用直觉,它不但能对解题提供一种思路,而且对结果亦可作出一种大致的估量与猜测。  运用“直觉”还可以帮你选择最优解法。下面举例说明。  一、先直觉猜想,再证明。  原猜想结论获证。  二.一题多解与直觉选择  这一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怎样选择最优解法,必须借助直觉“暸望”、“预测”。  (作者單位: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学校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学校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及管理。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因地制宜,结合学校“百年富源”的文化积淀与地理位置,以“着眼于未来,让每个儿童灵动生长”为教育最高追求和课程
期刊
现阶段普通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鄙视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如许多学生在家从不做家务,在校不愿意做值日;有的家长和老师甚至教育孩子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不用干又苦又累的体力活,言外之意充满了对劳动的鄙视,这种思想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教育部近期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要强化学生
期刊
新时代的高中生将是民族复兴生力军、主力军,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品格修养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不仅能提升高中生的个人品德修养、核心素养,促进文明和谐校园建设,更会促进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全体国民素质的提升。近年来,大许中学在如何有效实施文明礼仪教育的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分享如下。  
期刊
作为区名校长,我没有满足于超出一般校长的专业素质和治校能力,而是不断使自身的潜能和状态得到扩展和升华。领衔杨翠名校长工作室以来,在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我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校长加速成长的平台,与“四校发展共同体”的校长们以及本校有管理潜质的骨干教师结为成长与发展共同体,在共同的学习、实践、反思、研究中不断超越自我,大胆探索办学特色和治校风格,朝着“知识、能力与人格和谐统一的高素质创新型校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