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国际学生流动分析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WICHS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学生流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国际学生数量的增长,留学目的国招生情况和生源国人才流动情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经合组织《教育概览》中的数据显示,综合国力、学费及生活成本、教学语言和移民政策是影响国际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国的关键因素。各国应在吸引留学生和吸纳海外归国人才方面制定更有利的政策,加强国家间学位互认系统,使国际学生流动更加均衡。
  关键词:经合组织;国际学生;学生流动;《教育概览》
  一、留学目的国分析
  在全球化浪潮袭来的今天,国际学生数量大幅增长。2011年,全球高等教育阶段国际学生人数达到430万[1]。目前,国际学生数量已成为衡量各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主要留学目的国
  在高等教育阶段,2011年,国际学生人数占本国高等教育阶段全部学生比例较大的国家依次是澳大利亚、英国、瑞士、新西兰和奥地利。从区域层面看,国际学生倾向于选择20国集团成员国(83%)和经合组织成员国(77%)作为留学目的国。从国家层面看,2011年高等教育阶段的430万名国际学生中,16.5%的学生选择美国作为留学目的国,13%选择英国,其次是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2]
  (二)留学目的国选择
  国际学生流动的不均衡性早已是高等教育领域不争的事实。出国留学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被国外高校的人文、地理环境所吸引,有的是为名牌大学的学术声誉所折服,更不乏一些人是为了在未来就业中以留学背景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抱着学习外国文化、开拓眼界的愿望走上异国求学之路。其中,影响学生留学目的国选择的四大关键因素如下。
  1.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影响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国的首要因素。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在外留学。据统计,2011年,在赴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有85%将经合组织成员国作为留学目的国,其中有24.7%的学生选择美国[3]。美国的经济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强、教育资源丰富、高等教育整体水平高,其吸引力不言而明。因此,美国不仅仅是亚洲留学生的首选国(72%),也是众多来自其他经合组织国家的学生所选择的留学目的国之一(25.2%)。从选择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源学校的人数看,全球排名前5位的高校分别是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4]。在一定程度上,这个数据也很好地诠释了留学生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现象,而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必然离不开该校所在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综合国力。
  2.学费及生活成本
  学费和生活成本是影响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国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来说,较低的学费及生活成本往往成为其选择留学目的国的主要参考。以美国为例,据经合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18.7%的国际学生流入美国,这一比例在2009年降至18%,2010年降至16.6%,2011年降至16.5%。虽然美国依然是接收国际学生最多的国家,但是受高额学费和生活成本的影响,其国际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当然,较低的学费和生活成本并不一定会导致国际学生的大量涌入,只是在国家拥有同等水平教育资源的前提下,较低的学费和生活成本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
  3.教学语言
  大部分中国学生选择英语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国,因为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已被广泛接受,且英语学习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选择英语国家的中国学生在出国留学时面临更少的语言障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际学生人数占比位列前茅,其课程几乎都使用英语授课。
  4.移民政策
  近年来,一些经合组织成员国放宽了移民政策,以鼓励国际学生移民。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给予外国学生额外的移民资格分数。为外国学生移民创造条件,使得这些国家对国际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也促进了其自身经济发展[5]。还有些国家则因移民政策失去了对部分国际学生的吸引力。例如,美国政府每年只签发8.5万份H-1B签证①,其中,6.5万份签发给私人部门的高级技术人员(如工程师和程序员),2万份签发给在美国大学取得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专业高等学位的外国学生。配额的明显不足将许多希望通过留学移民美国的国际学生拒之门外。
  (三)国际学生流动趋势
  据经合组织统计,近年来,国际学生人数剧增。2000年,全球高等教育阶段国际学生人数为210万,2011年达到了430万,年均增长率接近7%。欧洲仍是接收高等教育阶段国际学生最多的地区,其国际学生人数占全球国际学生人数的48%;北美洲位居第二,国际学生人数占全球国际学生人数的21%;大洋洲接收的国际学生人数占全球国际学生人数的10%,该数字较2000年翻了三番;亚洲和拉丁美洲接收国际学生的数量也有明显增长。在各国努力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争夺国际学生的竞赛中,新兴国家的吸引力有了一定提升。例如,韩国、新西兰、西班牙等国的国际学生人数占全球国际学生人数的百分比都增加了1%以上。
  二、国际学生来源国分析
  (一)国际学生来源国
  据经合组织2011年统计,亚洲学生占全球国际学生总数的52.7%。在赴经合组织成员国留学的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占总数的21%,印度学生占6.5%。除此之外,经合组织成员国内的学生流动也十分常见。在经合组织成员国内部的流动中,来自韩国、德国、法国的学生人数位居榜首。
  (二)留学目的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学生向发达国家的流动的现象并不难解释,留学者一是为了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二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在国际学生流动中,这便是所谓的垂直流动。而国际学生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流动可以称为水平流动。除了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引之外,选择临近国家也成为学生流动的驱动力之一。2011年,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国际留学生中有21%来自相邻或相近国家。   伴随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学子将走出国门,找寻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发达国家间的国际学生流动也会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变得更加频繁。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展望和预测,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世界公民的必然趋势。
  三、国际学生流动带来的影响
  从微观层面看,出国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为国际学生本人的人生经历增添了一抹亮色。从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看,教育投资会在学生未来的就业中获得回报。从宏观层面看,国际学生流动为留学目的国和留学生来源国都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一)对留学目的国的影响
  据统计,美国有43%的诺贝尔奖得主出生在国外[6]。美国加州硅谷中约有60%的印裔移民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日本在完成其“接收10万名国际学生”计划之后,又宣布“接收30万名国际学生”的计划。国际学生所支付的学费和生活费用等为留学目的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国际学生受到留学目的国的文化熏陶,归国后还能担任文化传播使者的角色。因此,全球的高等教育机构都在制定各种政策,以吸引外国留学生。然而,大批国际学生涌入名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国学生进入名校的机会。此外,若留学目的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出现了问题,如高等教育质量不佳,则会给国际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对留学生来源国的影响
  对于留学生来源国而言,具有全球意识的留学生学成归国,促进了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文化建设。然而,人才外流则是处于国际学生流动逆差的国家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据我国教育部统计,1978-2008年底,中国出国留学的各类人群中,至今仍有72.04%留在海外[7]。除此之外,国际学生流动不均衡,加之留学生来源国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外流问题,实现文化多元还存在一定难度。
  四、结论
  国际学生流动日益频繁,各国在集中力量制定一系列政策吸引外国学生的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流人才归国参与国内建设。
  (一)吸引国际学生流入
  各国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吸引国际学生流入。具体而言,除了为国际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和有利的签证政策之外,还要加强与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打造本国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和优势学科,弱化国际学生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或是由发达国家向更发达国家流动的固定模式。
  (二)吸纳海外人才回归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政府应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同时也要改进国内环境吸纳海外人才回归。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成不归”并不一定意味着人才的流失。例如,政府可以利用合理的政策使散居海外的留学人才发挥全球知识网络节点的作用[8]。对于留学生来源国而言,他们是潜在可利用的智力资源,有助于缩小留学生来源国和留学目的国在科学和教育上的差距,还可以参与甚至促进一系列科研项目的合作。
  (三)增强各国间学位互认
  各国研究者应进一步加深国际学位互认体系的研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自身实力与竞争力,以适应教育国际化趋势。增强各国教育系统间学位互认、学分转换,不仅可以加强国际学生流动,也是平衡国际学生不均衡流动的关键因素。
  注释:
  ①H-1B签证:特殊专业人员/临时工作签证。
  参考文献:
  [1][2][3]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3: OECD Indicators, OECD Publishing:304,306-307,322[EB/OL].http://www.oecd-ilibrary.org/education/education-at-a-glance-2013_eag-2013-en.2013. 11.19
  [4]蔡聪裕,陈宝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分析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5):33.
  [5]OECD (2010),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0: OECD Indicators, OECD Publishing:318[EB/OL].http://www.oecd-ilibrary.org/education/education-at-a-glance-2013_eag-2013-en.2013.11.19
  [6]理查德·莱文.美国研究型大学及其全球化议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4):2.
  [7]方守江.国际学生流动趋势及风险防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2):105.
  [8]李梅.高等教育国际市场——中国学生的全球流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98.
  编辑 潘雅 校对 吴婷
其他文献
据欧盟委员会官方网站2015年5月26日报道,欧盟一项新的研究建议把电影文化纳入学校课程,并推动建立一般规则许可方案,进而促进电影和其他视听内容在欧洲学校得到更广泛地传播。  通过在欧洲学校放映电影和其他视听内容,研究调查了该项目面临的障碍和最佳实施方案。研究报告分为三个章节:学校章节展望了如何在课程中使用电影,并使之适应学校课程;制造章节着眼于电影在制造商那里的制作过程;著作权章节分析了欧洲在学
摘 要:随着2015年全民教育目标期限的临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于2012年和2013年相继发布了两份关于世界成人与青年识字率的报告。报告不仅概括了近二十多年来全球各国成人与青年的识字情况,还对2015年成人与青年的识字率进行了预测。文章从识字率、文盲人数、性别差异、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等方面,对报告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成人与青年识字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和解析,提出识字情况可能给该地区带来
摘 要:在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米勒娃项目以兼顾二者优势的创新构想,以及欲与常春藤高校一争高下的“雄心”,在国际高等教育界掀起热议。文章在介绍此项目的创办背景与理念,学习活动与课程设置,招生规划与师资管理,实施举措与进程等内容的同时,还关注到媒体及社会人士对此项目的评议与思考。  关键词:米勒娃项目;国际高等教育;创新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智能传媒以及各种高端教育技术已使脱离
摘 要:作为英国最新的、综合性的国家资格框架,《资格与学分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类型的全纳、普职教育的融通。在结构设计上,《资格与学分框架》依照学习难度和学习量的不同,将职业教育资格划分成九级三类,并在职业教育资格和普通教育资格间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具体运行方式上,《资格与学分框架》通过引入“学习单元”这一全新的要素,并借助学习单元的组合规则,实现了更为全纳、灵活、便捷的资格授予。《资格
2016年8月25日,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在布拉格见证了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与捷克信息化、机器人和控制研究所签署成立人机协作创新实验室的协议。此项合作基于德国联邦教研部和捷克工业商务部于2015年10月签署的共同促进工业4.0科研和发展项目的协议。  德国联邦教研部长婉卡表示,“德国-捷克工业4.0协议是该领域的第一项合作协议。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促进科技和工业之间,特别是和中小企业
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smh.com.cn)2014年4月1日报道,儿童教育慈善机构“史密斯之家”呈交给联邦政府的报告中指出,国家课程错误地假设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家里利用电脑和互联网完成作业。然而,事实上,每5个学生中就有1个家里没有网络,这个数字在5至14岁最贫困家庭的学生中达到了1/3。报告称:“贫困家庭无法拥有电脑和网络,这会阻碍国家课程的贯彻实施。整个教育系统目前都倾向于假设所有儿
你们好!今天能够站在这里是我莫大的荣幸。接待如此庞大的、高层次的中国代表团显然不是一件普通的日常事务。  我是荷兰应用科学大学协会(HBO-raad)主席汤·德·格拉夫。去年2月,我在此就职,并有幸成为39所荷兰应用科学大学的代表。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我将向各位介绍荷兰与中国的相似之处,以及如何加强两国在以职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因此,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应用型知识”。  古希腊哲学家第
据日本《世界日报》网站2014年3月31日报道,近日,日本厚生劳动省(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公布了学校基本调查中有关大学本科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统计数据。  该统计数据表明,日本本科生中途退学问题日益凸显,导致自由职业者人数不断增加。按照大学入学人数与4年后毕业生人数统计进行概算,厚生劳动省得出如下结论:日本每年大约有5万名大学生因转学等原因而中途退学,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8.2%。  
摘 要: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路径和必然选择。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仍然发挥主导作用,其国际化战略和实践经验对我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国际化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英国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强国,其高等教育优质而卓越,特别是一流大学在国际化方面的优秀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广受认可。  关键词:英国;剑桥大学;牛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4年3月18日报道,“全球教育与技能论坛”近日在迪拜召开,论坛发起了“企业支持教育”运动,该运动旨在调动商界参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教育行动,于2020年前将其企业社会责任贡献(CSR)的20%用于教育。  “企业支持教育”运动将动员私营部门在2015年3月前将其企业社会责任贡献量提高一倍,即从目前的约5.48亿美元提升至10亿美元;动员私营部门在2020年前将其企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