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文华,央视名牌栏目《曲苑杂坛》的制片、导演、主持人,是享誉海内外的名嘴。汪文华的丈夫王建宁长年在日本发展。汪文华和女儿经历了长达17年的漫长留守岁月。她用母爱的智慧,洗去了女儿身上“富二代”的缺点……
留守母亲亏欠女儿温暖童年
1985年10月,汪文华与丈夫王建宁在北京举行了婚礼。两年后,他们的女儿王可降临人世,小姑娘集中了汪文华与王建宁的所有优点,她活泼可爱,婉如一个落入凡间的小天使。
1990年8月,王建宁远赴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留学,攻读法律博士,将女儿、父母和家庭的重担全部抛给了汪文华。好在当时的汪文华在中央纪委上班,工作相对清闲,她还能应对。
汪文华曾拜评书大家袁阔成为师,不仅在中央台主播过《神州打擂》、《烈火金刚》等长篇评书,还担任过20多台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1991年3月,央视领导慧眼识珠,将汪文华调入中央电视台,负责主持《曲苑杂技》栏目。
当时《曲苑杂技》栏目收视率很低,汪文华与导演、制片一起没日没夜加班加点,从栏目的策划、选题、演员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包装,并将栏目改为《曲苑杂坛》。经过两年的努力,《曲苑杂坛》成为央视的名牌栏目。汪文华也因清新大方、流畅自然的主持风格成为央视的金牌主持人。
因为忙,汪文华与女儿相处的时间少之甚少。每天早晨6点,当王可还在睡梦中时,汪文华就行军打仗似的起来往单位赶;晚上12点,汪文华托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女儿又进入了甜甜的梦乡。王建宁完成学业后,进入日本东京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发展。因为王建宁长期不在身边,汪文华和王可这对留守母女生活异常艰难。王可不仅常年见不到爸爸,而且妈妈一天到晚也与自己说不上一句话,在她的记忆里,童年生活的底色是单调灰暗的。
1996年5月的一天,汪文华加班从单位回来已是11点,王可独自坐在灯下画画。以前这时女儿早已入眠,今天为何还不睡?女儿的回答让汪文华忍不住鼻子发酸:“妈妈,我今天看电视,一个小男孩的爸爸在印度打了5年工,终于回家了,他们一家围在一起吃晚饭,多幸福呀!”说完,王可将自己的画作递给汪文华,画面上是王可与父母在月光下跳皮筋的场景。汪文华知道,女儿是多么渴望父爱母爱的阳光。泪水不知不觉从汪文华眼角涌了出来……
1999年,王可已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一天王可在家里擦玻璃,不小心从凳子上掉下来,将左胳膊摔断了,爷爷奶奶急忙将她送进了医院。当汪文华火速赶到积水潭医院时,王可已打着石膏躺在病床上。她轻轻抚摸女儿苍白的面庞,含泪说:“孩子,妈妈没有尽到责任,你恨妈妈吗?”王可摇了摇头,哽咽着说:“妈妈,你很忙,我想帮你干点儿家务活。”女儿的话越发让汪文华感到自责。
这天晚上,汪文华和女儿躺在窄窄的病床上,女儿在她身边甜甜地睡去。汪文华喃喃自语:“可可,妈妈希望你快点儿长大,看着你比同龄孩子少了许多父爱母爱和快乐,妈妈心里很疼……”
“富二代”女儿问题多多
有所失必有所得。对家庭和女儿的亏欠,成就了汪文华辉煌的事业。她推出的《洛桑学艺》、《聪明的剧务》》、《放驴小子》等一系列经典节目,被写入中国曲艺史。汪文华因此荣获“金话筒奖”,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主持人。
2002年9月,王可以优异成绩升入海淀区实验中学读高一。这时,王可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家庭背景与一般同学不一样:爷爷奶奶都是德高望重的老红军,退休前是部队的高级领导;爸爸是国际知名律师;妈妈是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主持人。无论走到哪里,王可都被众星捧月,受人羡慕。
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与恭维声中,王可有些飘飘然。她开始向汪文华要钱,要求母亲给她买名牌衣服和鞋子。汪文华以为女儿长大了爱美,每次都满足她的要求。
多年来,汪文华一家一直蜗居在空政大院那套60多平米的两居室里,王可很不满这里的居住环境,要求母亲买豪宅;汪文华开的是普通的桑塔纳,王可要求将轿车换成奥迪。汪文华趁势开导她:“世界上每种职业都缺一不可,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我不过是个电视工作者,你爸爸也只是从事法律工作,我们的工作与送煤工、售票员和垃圾清运工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你与一般家庭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更不能有什么优越感。”王可若有所思……
为了培养女儿的平民意识,汪文华言传身教。她生活简朴,衣服鞋子都是普通牌子,对吃也没什么讲究,而且做人非常低调。在日常的言谈中,她时常向女儿灌输艰苦朴素、真诚待人等传统美德。每年儿童节,汪文华都要去孤儿院做义工,每当这时,她就买好礼物,带着女儿一起去,与孩子们联欢,为他们洗衣服、打扫卫生。
2004年3月,《父母必读》杂志社主动找到汪文华,要求给她们拍照片,做杂志封面。王可非常高兴:“妈,上杂志多风光呀!”汪文华担心女儿上了杂志封面,会更加有心理优越感。因此,她委婉地拒绝了对方。客人走后,王可向汪文华发牢骚:“妈,我有个同学的妈妈是演员,她经常跟着妈妈去电视台做节目,同学们都羡慕她。你为什么不给我这个机会?”
汪文华严肃地告诉女儿:“可可,你还是个学生,主要精力要放在学习上,过早受人关注对你没有什么好处。”王可明白了妈妈的苦心,没有再争辩。看得出来,经过自己的改造,女儿有了很大的改变,汪文华沉闷的心透进了屡屡空气……
女儿健康成长,促三口之家幸福团聚
远在日本的王建宁,也在揪心地关注女儿的成长。2004年国庆节,王建宁回北京探亲,与女儿进行了一番长谈:“可可,你不要有什么心理优越感,爸爸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么有钱,而且每一分钱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在日本充其量算个中产阶层。单位许多同事条件比我优越,但他们非常节俭,给孩子买的也是二手玩具和衣服。别人称你为‘富二代’,那是对你的恭维和客气。”
汪文华和王建宁的教育,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洗去了王可心灵的灰尘。她歉意地对汪文华说:“妈,这些年我让你操心了。”汪文华语重心长地告诉女儿:“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将缺点改正,尽量接近完美。”
2005年7月,王可即将从海淀实验中学高中毕业,她填报的志愿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在专业成绩考核中,她在200多名考生中,成绩名列第12位,而招生名额为16人。王可最终没有被中戏录取。汪文华难过地问女儿:“可可,要不要爸爸妈妈替你活动一下?”王可争气地对妈妈说:“妈,世上的路千万条,我上不了中戏可以上其他大学。”汪文华赞许地点了点头。这年9月,王可进入北京联合大院商学院就读。
2007年春节,王建宁回北京过年,王可对王建宁说:“爸,你知道这16年我和妈妈是怎么过来的吗?好几次,妈妈发着39度的高烧,还要挣扎着起来给我和爷爷奶奶做饭;妈妈在伦敦录制节目,得知北京天气突变,还三更半夜打电话过来,提醒我给爷爷奶奶添加衣服。”
女儿的诉说,牵扯出王建宁点点酸楚的泪水。是的,这些年来妻子和女儿太不容易了。在吃年夜饭时,王可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每人敬了一杯红酒,认真地说:“爸,我与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商量好了,希望你尽快将事业重心转到国内,现在咱们家是4票对1票,你必须无条件接受。”王建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好,乖女儿,爸爸听你的!”2007年5月,王建宁办好了日本那边的工作交接手续,将事业的重心放到北京,一家三口终于结束了长达17的分居生活。
2009年10月,王可从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广电总局电影对外研究中心工作。
女儿步履扎实地走在宽阔的人生大道上,这让汪文华倍感欣慰。想起与女儿17年相依为命的留守岁月,汪文华百感交集,她庆幸在这漫长的留守岁月里,女儿既没有烙下留守孩子的自卑和忧郁,也没有“富二代”孩子的张狂与颐指气使,这比获得一个个大奖都更让汪文华骄傲!(责编/诗坤shikun01@163.com)
留守母亲亏欠女儿温暖童年
1985年10月,汪文华与丈夫王建宁在北京举行了婚礼。两年后,他们的女儿王可降临人世,小姑娘集中了汪文华与王建宁的所有优点,她活泼可爱,婉如一个落入凡间的小天使。
1990年8月,王建宁远赴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留学,攻读法律博士,将女儿、父母和家庭的重担全部抛给了汪文华。好在当时的汪文华在中央纪委上班,工作相对清闲,她还能应对。
汪文华曾拜评书大家袁阔成为师,不仅在中央台主播过《神州打擂》、《烈火金刚》等长篇评书,还担任过20多台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1991年3月,央视领导慧眼识珠,将汪文华调入中央电视台,负责主持《曲苑杂技》栏目。
当时《曲苑杂技》栏目收视率很低,汪文华与导演、制片一起没日没夜加班加点,从栏目的策划、选题、演员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包装,并将栏目改为《曲苑杂坛》。经过两年的努力,《曲苑杂坛》成为央视的名牌栏目。汪文华也因清新大方、流畅自然的主持风格成为央视的金牌主持人。
因为忙,汪文华与女儿相处的时间少之甚少。每天早晨6点,当王可还在睡梦中时,汪文华就行军打仗似的起来往单位赶;晚上12点,汪文华托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女儿又进入了甜甜的梦乡。王建宁完成学业后,进入日本东京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发展。因为王建宁长期不在身边,汪文华和王可这对留守母女生活异常艰难。王可不仅常年见不到爸爸,而且妈妈一天到晚也与自己说不上一句话,在她的记忆里,童年生活的底色是单调灰暗的。
1996年5月的一天,汪文华加班从单位回来已是11点,王可独自坐在灯下画画。以前这时女儿早已入眠,今天为何还不睡?女儿的回答让汪文华忍不住鼻子发酸:“妈妈,我今天看电视,一个小男孩的爸爸在印度打了5年工,终于回家了,他们一家围在一起吃晚饭,多幸福呀!”说完,王可将自己的画作递给汪文华,画面上是王可与父母在月光下跳皮筋的场景。汪文华知道,女儿是多么渴望父爱母爱的阳光。泪水不知不觉从汪文华眼角涌了出来……
1999年,王可已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一天王可在家里擦玻璃,不小心从凳子上掉下来,将左胳膊摔断了,爷爷奶奶急忙将她送进了医院。当汪文华火速赶到积水潭医院时,王可已打着石膏躺在病床上。她轻轻抚摸女儿苍白的面庞,含泪说:“孩子,妈妈没有尽到责任,你恨妈妈吗?”王可摇了摇头,哽咽着说:“妈妈,你很忙,我想帮你干点儿家务活。”女儿的话越发让汪文华感到自责。
这天晚上,汪文华和女儿躺在窄窄的病床上,女儿在她身边甜甜地睡去。汪文华喃喃自语:“可可,妈妈希望你快点儿长大,看着你比同龄孩子少了许多父爱母爱和快乐,妈妈心里很疼……”
“富二代”女儿问题多多
有所失必有所得。对家庭和女儿的亏欠,成就了汪文华辉煌的事业。她推出的《洛桑学艺》、《聪明的剧务》》、《放驴小子》等一系列经典节目,被写入中国曲艺史。汪文华因此荣获“金话筒奖”,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主持人。
2002年9月,王可以优异成绩升入海淀区实验中学读高一。这时,王可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家庭背景与一般同学不一样:爷爷奶奶都是德高望重的老红军,退休前是部队的高级领导;爸爸是国际知名律师;妈妈是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主持人。无论走到哪里,王可都被众星捧月,受人羡慕。
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与恭维声中,王可有些飘飘然。她开始向汪文华要钱,要求母亲给她买名牌衣服和鞋子。汪文华以为女儿长大了爱美,每次都满足她的要求。
多年来,汪文华一家一直蜗居在空政大院那套60多平米的两居室里,王可很不满这里的居住环境,要求母亲买豪宅;汪文华开的是普通的桑塔纳,王可要求将轿车换成奥迪。汪文华趁势开导她:“世界上每种职业都缺一不可,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我不过是个电视工作者,你爸爸也只是从事法律工作,我们的工作与送煤工、售票员和垃圾清运工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你与一般家庭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更不能有什么优越感。”王可若有所思……
为了培养女儿的平民意识,汪文华言传身教。她生活简朴,衣服鞋子都是普通牌子,对吃也没什么讲究,而且做人非常低调。在日常的言谈中,她时常向女儿灌输艰苦朴素、真诚待人等传统美德。每年儿童节,汪文华都要去孤儿院做义工,每当这时,她就买好礼物,带着女儿一起去,与孩子们联欢,为他们洗衣服、打扫卫生。
2004年3月,《父母必读》杂志社主动找到汪文华,要求给她们拍照片,做杂志封面。王可非常高兴:“妈,上杂志多风光呀!”汪文华担心女儿上了杂志封面,会更加有心理优越感。因此,她委婉地拒绝了对方。客人走后,王可向汪文华发牢骚:“妈,我有个同学的妈妈是演员,她经常跟着妈妈去电视台做节目,同学们都羡慕她。你为什么不给我这个机会?”
汪文华严肃地告诉女儿:“可可,你还是个学生,主要精力要放在学习上,过早受人关注对你没有什么好处。”王可明白了妈妈的苦心,没有再争辩。看得出来,经过自己的改造,女儿有了很大的改变,汪文华沉闷的心透进了屡屡空气……
女儿健康成长,促三口之家幸福团聚
远在日本的王建宁,也在揪心地关注女儿的成长。2004年国庆节,王建宁回北京探亲,与女儿进行了一番长谈:“可可,你不要有什么心理优越感,爸爸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么有钱,而且每一分钱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在日本充其量算个中产阶层。单位许多同事条件比我优越,但他们非常节俭,给孩子买的也是二手玩具和衣服。别人称你为‘富二代’,那是对你的恭维和客气。”
汪文华和王建宁的教育,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洗去了王可心灵的灰尘。她歉意地对汪文华说:“妈,这些年我让你操心了。”汪文华语重心长地告诉女儿:“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将缺点改正,尽量接近完美。”
2005年7月,王可即将从海淀实验中学高中毕业,她填报的志愿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在专业成绩考核中,她在200多名考生中,成绩名列第12位,而招生名额为16人。王可最终没有被中戏录取。汪文华难过地问女儿:“可可,要不要爸爸妈妈替你活动一下?”王可争气地对妈妈说:“妈,世上的路千万条,我上不了中戏可以上其他大学。”汪文华赞许地点了点头。这年9月,王可进入北京联合大院商学院就读。
2007年春节,王建宁回北京过年,王可对王建宁说:“爸,你知道这16年我和妈妈是怎么过来的吗?好几次,妈妈发着39度的高烧,还要挣扎着起来给我和爷爷奶奶做饭;妈妈在伦敦录制节目,得知北京天气突变,还三更半夜打电话过来,提醒我给爷爷奶奶添加衣服。”
女儿的诉说,牵扯出王建宁点点酸楚的泪水。是的,这些年来妻子和女儿太不容易了。在吃年夜饭时,王可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每人敬了一杯红酒,认真地说:“爸,我与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商量好了,希望你尽快将事业重心转到国内,现在咱们家是4票对1票,你必须无条件接受。”王建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好,乖女儿,爸爸听你的!”2007年5月,王建宁办好了日本那边的工作交接手续,将事业的重心放到北京,一家三口终于结束了长达17的分居生活。
2009年10月,王可从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广电总局电影对外研究中心工作。
女儿步履扎实地走在宽阔的人生大道上,这让汪文华倍感欣慰。想起与女儿17年相依为命的留守岁月,汪文华百感交集,她庆幸在这漫长的留守岁月里,女儿既没有烙下留守孩子的自卑和忧郁,也没有“富二代”孩子的张狂与颐指气使,这比获得一个个大奖都更让汪文华骄傲!(责编/诗坤shiku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