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2日到25日,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近年来,中美两国如何打破“修昔底德陷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
此次美国之行是习近平自2013年6月以来第二次访美,也是他作为国家主席对美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从波音公司的大车间到白宫南草坪、从浪漫之都西雅图到政治中心华盛顿,这些节点串起的,不仅是一条国事访问之路,也是一条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之路。
“两年见五面”
想要探究中美两国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视程度,只需要看看“习奥会”的频率就可略知一二。
从2013年6月的庄园会晤到2014年11月的瀛台夜话,习近平和奥巴马不仅有两次推心置腹的深入交流,还有两次多边场合的专门会见。再加上习近平此次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进行了五次会面。这种高频率的会见交流在世界双边关系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两人之间的会晤,表明两国最高领导人意识到合作对中美双边关系及全球政治稳定有重大意义。中美之间的问题不少,双方有迫切意愿磋商、解决问题。两国顶层的频繁互动,有助于决策层领导人相互信任的培养,也有助于领导人间发展良好的私人关系,这对于化解两国民间的社会对立和不良认知有其无法替代的正面作用,总体上是好的趋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史泽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中美领导人间的良好关系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中美最高领导人的交流频繁,各方都在解读其中的政治信号。此次习近平访美,美国方面的接待是否隆重,直接释放出对华态度好坏与否的信号。尽管免不了会有来自美国某些势力、团体的一些杂音,美国整体上的态度还是积极的,双方的精英阶层都认为中美关系经不起折腾。”
从伊朗到西非的合作
有学者表示,“中美合作解决不了所有的全球性问题,但没有中美合作,什么全球性问题也解决不了”。这句话或许不尽严谨,但多少点出了当前中美关系对整个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2015年7月15日,困扰国际社会长达12年之久的伊朗核问题终于实现重大突破。其中,中美两国密切合作、居中斡旋,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来的巨大正能量,获得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美国总统奥巴马直陈:“伊朗核问题谈判达成全面协议,中方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美方感谢中方为达成这一历史性协议所作的贡献。”
同样,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愈演愈烈之际,中美两国不仅保持了密切的高层沟通,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展开了高效合作:中国培训的利比里亚工兵连为美援建埃博拉治疗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中国满载防疫物资的包机抵达利机场时,美国空军部队则主动派出多辆大型叉车协助中方卸货。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美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这一声明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赞为:“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政府所展现出来的领导力,将给国际社会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在2015年成功达成一项有意义且具广泛性的协议。”
此次习近平出访中,双方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再次取得新进展。中美双方再次发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同意扩大双边务实合作,加强多边谈判中的协调,共同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重要成果。
中美就网络安全问题达成共识,亦是两国关系中一大重要议题的突破。中美两国同意加强案件协查和信息分享,各自政府都不从事或在知情情况下支持网络窃取知识产权,探讨推动制订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合适的国家行为准则,建立两国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设立热线电话。
“作为世界仅有的两个超过10万亿美元年产值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对世界秩序的未来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义桅说,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可持续发展等关乎人类走向的重大问题上,中美合作空间巨大。世界热点问题的解决、国际秩序的未来,必须寄希望于中美合作。合作共赢,开创未来,才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走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9月23日,习近平对塔科马港林肯中学的故地重游,不光是一种亲近美国民众的举动,其实更是一种珍视情谊的延续。
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门造访1985年曾经考察过的马斯卡廷小镇,与当年的美国朋友叙旧畅谈。在那次出访中,习近平还来到美国洛杉矶NBA球赛现场,观看湖人队和菲尼克斯太阳队的比赛,成为首个在美国现场观看NBA比赛的中国领导人。
“习近平访美之行希望向美国民众表达这样的信号,中国和美国有许多共同利益。美国民众对美国的经济并不乐观,而中国的经济发展,美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是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会给美国老百姓带来实际好处的。”王义桅说。
近年来,中美之间旅游业的发展也反映了中美民间往来的火热。2014年,中美两国双向旅游均超过200万人次。 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共同出台了互惠签证政策。双方为前往对方国家从事商务、旅游活动的另一方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10年的多次入境签证,为从事留学活动的另一方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5年的多次入境签证。
这一新规极大推动了两国间旅游产业和留学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作出积极贡献。据美国国务院的数据,新签证政策实施后,来自中国的美国签证申请人数增加了将近50%,预计十年后每年将超过700万,为美国创造超过44万个就业岗位。
寻求新的增长点
中国有句老话“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中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本就是一件“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创造性事业,其中的挑战自不必言。
近期,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共和党参选人的电视辩论中,事关中国的贸易摩擦、网络安全、南海问题等一系列关键词层出不穷。而关于中美关系进入“临界点”,美国必须对华更加强硬的杂音同样泛起。管控分歧,推进中美关系的巨轮破浪前行,无疑是习近平此访的重头戏。
“从宏观上看,中美目前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社会情绪出现隔离,双边社会都有一些人热衷于互看缺点。虽然经贸合作正在积极展开,但是‘身子在走近,眼睛却在看远’。” 史泽华说。
习近平此次访问的不少安排,显然是直面上述问题的对症下药。
比如,出席中美互联网论坛,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增信释疑、化危为机。
王义桅说:“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一次访问,当然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分歧也不可能一下都被消除,但通过此次访问,希望能使美国方面将整体前景作为对华政策出发点,不能放大分歧,对外、对第三国释放出错误的信号。”
尤为引起外界关注的是,此次访问中,习近平先抵达西雅图,面向美国工商界、战略界发表演讲,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亦成为双方会晤的重要议题。
“中美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培养新的合作点,新的利益共同体。从效果来看,投资比贸易起的作用更大,投资会带来一系列系统性经济互动协调,创造就业,赢得民间好感。中国和美国应当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互补合作,开展有序竞争,避免恶性竞争,扭转中国冲击美国主导秩序的误解。”史泽华说。
从雅典与斯巴达争霸的两败俱伤,到日德谋霸引发的世界大战,让不少人深信“崛起大国必定与守成大国爆发战争”的宿命论。
但今天,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更是当年美国和苏联之间贸易额的500倍。另外,中美在一系列国际重大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比如全球反恐、气候变化问题等。
“新的利益增长点可以发展出更多理性务实的‘知华派’决策者,进而培育精英阶层的对华友好感。例如近日中国签下拉斯维加斯到洛杉矶的高铁项目,实际上培养了铁路相关的新的利益群体。他们的出现,将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史泽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