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同发展的困境和探索——基于汶川县的田野调查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8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汶川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与困境的探讨,提出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这不仅为民族地区如何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提供了具有典型意义的鲜活样本,还对增强汶川县乃至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其他文献
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乡土社会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河西走廊牧业转农业的移民社会M乡和传统牧业社会K乡为例,分析了本土工商资本和外来工商资本在河西走廊民族地区差异性社会基础上的实践路径及运行逻辑,认为进入河西走廊民族地区的工商资本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很大,但有时过于追求短期效应,可能与地方性生态知识及乡土社会的互动不足。由此提出,工商资本在实践和运行中对生态文明的响应不可或缺。只有生态维度与经济维度并重共荣,工商资本才能真正实现服务“三农”的目标,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共赢。
本文基于1990—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甘肃省统计年鉴数据,以甘肃省的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五市为河西走廊地区的代表性分析单位,从人口动态结构视角对该地区的人口现状展开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除嘉峪关外,河西走廊地区的兰州、武威、张掖、酒泉等四市人口均超百万,实现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低水平均衡状态。该地区人口自然结构具有老年型、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共同特征,人口社会经济结构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在人口地域分布上,兰州、嘉峪关的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密度较高,武威、张掖、酒泉的则较低,后三地也
亦邻真先生的《元朝秘史(畏吾体蒙古文)》是《蒙古秘史》第一部完善的复原本。笔者运用亦邻真先生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对学界意见分歧较大的《蒙古秘史》中“主因亦儿坚”“札忽惕”“兀真”等专有名词进行了进一步考释。王国维认为,《元朝秘史》的“主因亦儿坚”即金末之“乣军”。17世纪罗藏丹津《黄金史》的书写形式?OIIN AIRAN(üin irgen)为他的推论提供了一个佐证。新近契丹文的研究成果表明,“乣”的读音为dju~tiou~tiu。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语音里有d和对应的现象,在蒙古语里“乣”的读音为“主”。“
新发展理念为边境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本文基于实地调查,立足客观实际,以新发展理念为依据,分析边境牧区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实践困境,探索破解困境的治理路径。研究指出,新发展理念可以用来审视国家治理体系和边境牧区地方基层治理能力建设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指导我们破解边境牧区的治理困境,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必然伴随着各民族之间交往、互动的不断加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聚居地区由六大板块和三大走廊构成,走廊发挥着连接六大板块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居于核心地位。“走廊”不再是地理名词,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空间网络:它往往穿越若干个行政边界的“隙地”——内地的边缘或民族聚居区的边缘。而走廊连接起来的若干“隙地”——所谓的“化外之地”,却别有景象,它不再是一条静态的物理空间意义的“廊、道、路、网”,而是动态的社会与文化关系网络:长城起伏
经2018年12月和2019年5月两次考察,笔者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灶火河岸发现从未公布过的元代回鹘蒙古文、汉文、八思巴文、藏文、疑似女真文或契丹文的摩崖题记以及十字架和人物图案等二十多处。根据回鹘蒙古文和八思巴文的文字特征以及其中出现的纪年落款和相关联的历史人物名称等,可断定摩崖题记形成于忽必烈汗至元年间。本文简要交代断定年代的依据,并首次对一则鸡年写成的回鹘蒙古文题记分析释读。
向往美好生活、实现经济地位的提升,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离开家乡、涌入都市的主要动因。本文从分层与流动的视角出发,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多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收入水平较流动前大幅度提升,为其立足城市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集中于次级劳动力市场,就业层次较低,难以获得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为了精准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地位的提升,地方政府应对接就业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以赋权增能的方式
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浙江省义乌市阿拉伯籍商人群体的社会融入状况及其类型、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目前义乌阿拉伯商人在经济和行为方面的社会融入状况较好,而在文化和心理方面的融入处于初级阶段。该群体的融入类型可区分为黏合性社会资本占绝对主导的隔离型、具有内外分明双重结构的选择型、黏合性与连接性两种社会资本相对平衡的开放型,而以上类型的形成主要与个体的经历及其生活经验、职业与动机等主观因素和身份、制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关。从总体上看,该群体在义乌社会处于一种既嵌入又悬浮的状态之中。
周作人是最早在中国提倡民俗学的人,他的民俗学思想对中国民俗学的发祥和早期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民俗学相关论述细致和全面的梳理,分别从平民与国民文化的关系、民众日常生活被艺术化想象、小品文作为其民俗学观点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三个方面,归纳了周作人对民俗学的贡献,也指出了周作人民俗学思想的局限性,进而指出周作人在中国民俗学初创时期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至今仍是中国民俗学的基本问题。
郝苏民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学术实践的民俗学思想体系,站在民族国家历史与现实的高度,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出发,彰显中国民俗学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郝苏民坚持从多民族语言维度切入民俗的整体性研究,从区域、民族维度探索民俗与民众生活的关系及民俗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建设,这也是其民俗学思想的实践过程与系统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