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生命中最美的遇见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惠玲深知,好老师就是一盏不灭的灯,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
  炎炎夏日,我多次联系采访特级教师、全国劳模马惠玲未果,因为她既是北京实验学校高中学部副校长,高三年级主管,又带高考冲刺班,无法分身。我想尽各种办法,终于在高考前与她见面。她一脸灿烂的来到我的面前,忙不迭声地抱歉,说时间太紧!我单刀直入,切入主题,采访开始。一个率真、阳光的老师出现在我的笔下。
  一
  马惠玲老师在主题班会上对同学说:“茫茫人海中,感谢你进入我的视线;莘莘学子中,感谢你做了我的学生,聆听我的教诲,接受我的指导。感谢你带给我成长,带给我快乐。你不是我生命中的过客,你是我事业成长的源泉。你不是我棋盘中无足轻重的棋子,而是棋盘中影响着棋局默默付出的一个,感谢生命中与你最美丽的遇见。再过几天,你就要离校了,让我们感谢……”说到这里,马惠玲哽咽。教室里的学生与家长也泪洒现场。这时,班长在马惠玲耳边贴心地说:“马老师,今天您把我们大家都招哭了,您在全校会上可别落泪了。”马惠玲破涕而笑,心想:教了24年的书,现在终于将自己教成了孩子。
  马惠玲出生在滦县雷庄镇贾各庄村,村庄依偎在贾山脚下。她无论走到哪儿,言谈话语总带着淳朴的乡音,带着农村人的醇厚和真诚。
  马惠玲有个温暖的大家庭,兄弟姐妹9个,她行九,上有2个哥哥、6个姐姐,她是在全家人呵护下长大的,是爸爸妈妈最疼爱的老疙瘩,是哥哥姐姐齐心协力呵护的小妹妹。爸爸是镇里的会计,常常当着孩子念叨:你们兄弟姐妹要好好上学,将来当老师,教书育人最好。父亲的喃喃话语,于不经意间,在马惠玲幼小的心田播撒了种子。
  上小学时,她遇上了学识渊博的马老师,好像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数学课上,他教同学们速算,令其他班的同学羡慕不已;语文课上,他朗诵唐诗宋词抑扬顿挫,把同学们带进美妙的诗境。他还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
  上初中时,她又遇上了一位教语文的贺老师,他身上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态度和蔼,亲如一家。马惠玲初中毕业15年后,与贺老师再次相见,老师立即就说出了她的名字,让她倍感温暖。
  这一个个好老师深深影响着马惠玲,在她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逐渐发芽,长大,开出来一朵美丽的花。这朵花叫:我想当老师。
  二
  1989年,马惠玲考上河北省滦县师范学校;1992年被评为优秀毕业生,保送到唐山教育学院专科;1994年毕业后,她在滦县二中任教,教高中语文;1996年至1999年进修本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
  马惠玲就像战士冲进烽火硝烟的战场……
  起初,马惠玲被滦县二中选中,刚参加工作,就直接教高中语文,面对挑战,她虚心请教,勤奋好学,精心备课,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很快脱颖而出。为了工作,马惠玲请婆婆将自己刚刚8个多月的儿子带回老家。送走孩子的当晚,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水潸然而下。
  马惠玲深知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人物掌故、音韵训诂、社会历史、哲学思想等均要涉猎。要想抓好课堂教学,要紧的不是教课技巧,而是教师本身的文化功底,以及对课文独到的理解。为此,她不但专心研究教材,摸索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规律,而且广泛阅读中外名著,这种阅读常让她穿越时空,好似和煦的春风,从无边的旷野吹来,令她坚定地走向人生的深处。
  马惠玲深知,好老师就是一盏不灭的灯,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
  马惠玲从1994年毕业后就在滦县二中任教,一直到2002年,调到滦县一中教高三语文,带毕业班,任学校团委书记。当年,她教的班语文成绩位居唐山市第一,80%的升学率,全班45个人,36人考上本科,其中一本23个,二本13个。她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书写教育上的传奇。
  2003年马惠玲与爱人作为人才,先后调入唐山外国语学校,夫妻破例同在一所学校任教。马惠玲教高三,并担任团委书记、教学主任等职。不管工作多么繁忙,令马惠玲欣慰的是自己擁有一位知心爱人,还有一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立刻就伸出援手的贴心婆婆。
  从2003年至2015年,马惠玲一直在这所学校辛勤耕耘,忘我工作,深受学生、家长及同事的爱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首批中学正高级教师等。2015年,北京实验学校的曾校长经过多方考察,决心挖掘马惠玲这个奇才。
  马惠玲既眷恋奉献青春、伴自己成长十余年的唐山外国语学校,也憧憬北京实验学校伸来的橄榄枝,憧憬未来带给自己前所未有的挑战。
  马惠玲经历4所不同学校任教的磨砺,迅速成长为名不虚传的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在她的身体里,好像安住着一个精彩的灵魂,它放射明亮的光芒,穿透迷雾,照耀引导着学生。
  三
  马惠玲担任北京实验学校高中学部副校长、高三年级主管,兼任高三(2)、(5)两个实验班语文教学,并连续3年兼任人文实验班班主任。
  她所任教的高三(2)班是全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示范班级。
  马惠玲懂得,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里面蕴藏的深刻哲理。她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讲,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走进高三(2)班人文实验班,富有人文情怀的室内装饰夺人眼球。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象征活力、健康与希望的那片绿植,舒展的叶子随微风起伏,叶子上晶莹剔透的水珠不时颤抖滑动,稍不留神就滚落下去。这些造型不同、品种多样的绿植,都是同学们自发带来,用于装点班级环境的。每盆绿植都倾注着同学关心班级建设的一片真情,尤其是其中的君子兰,被同学们命名为班花。为了照顾这些绿植,班级还设有“护花使者”,履行职责。   高三(2)班的班级记录引人注目。记录员实行轮流负责制,当日记录员需要对当天的班级事务进行管理与监督,将考核结果予以记录。值得一提的是记录员也要将值得回味的细节记录、评论,以鼓励培养同学们拥有一双发现美好的慧眼,搭建发挥个人特长的舞台,增强关心班集体的主人翁意识,增进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马惠玲在同学们眼中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所以,他们班几乎没有枯燥的课堂,再枯燥的课堂往往也能飞出欢声笑语。在生活中,马老师就像学生的亲人,会倾其所有帮助他们。无论哪位学生少带要交的钱,不管差多少,马老师都先替同学交上;不管谁感冒发烧了,马老师立即找来药。同学们说,我们班级的归属感,不仅是同学们的关系温馨和睦,更有老师的表率和关爱。
  四
  马惠玲在教育实践中以中外教育家为榜样,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她说:“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不是考试的机器,不是分数单,不是录取通知书,而是一个精神的宇宙!”心有境界行则正,腹有诗书气自华。
  她鼓励高三(2)班建立诚信水站,所谓的诚信水站形似社会上的售货机,其特点不设人员干预交易,不设收费,不设找零,从选购到交费,再到取水,一切都凭同学们的自觉意识和诚信意识,旨在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同时从中获得稳定的班费来源,是班级半盈利半公益的机构。三年来,水站诚信率长期保持100%,极大地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并带动整个年级乃至于整个学部的踊跃效仿,促使学校掀起兴建“水站热”。
  诚信水站的健康发展,为班级的建设、为学生的在校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更重要的是诚信悄然完成了内化,走进了每个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做人做事的准则,为他们日后报答父母、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惠玲在日常活动中,注意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各种活动和班级事务中。比如在学农活动中,令同学们难以忘怀的就有马老师推碾子的镜头。那是一个炎炎烈日,只见马老师双手一挥,大步冲到碾子旁。随着一句“老马要上阵了!”,她用力握住碾棍,身体前倾,脚下使劲一蹬,碾磙便在石盘上向前滚动,一圈圈地碾起玉米来,石盘上金灿灿的玉米粒儿也在“噼噼啪啪”声儿的伴随下变成一片碎粒。她矫健的步伐、跃动的短发、洋溢着开心和自信的笑脸以及坚定的眼神,都给同学们留下深深的印象。细细品味马老师推碾子的情节,同学们的心中充满温暖与力量。
  马惠玲不仅用她的正能量激发同学们的斗志,还用她慈母般的爱给予每一位同学。在井通语同学生日的前夕,她了解到井通语的妈妈奉命去南海执行任务。于是,便想方设法要到了这位妈妈给孩子的生日祝福录像。庆祝生日当天,马惠玲在班上放了井通语妈妈来自南海的录像。井通语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收到这样特别的生日礼物,喜极而泣,全班同学和井通语共同沉浸在从天而降的幸福中。这些活动就像看不见的溪水,虽是涓涓细流,却日夜流淌。
  马惠玲在升旗仪式上說: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孩子与父母相遇是上天馈赠的礼物,你与老师的相遇是缘分的使然。珍惜相遇,就是珍惜缘分,珍惜缘分,便是珍惜相处,珍惜相处,就是珍惜幸福……今天的你再过几天就要离校了,让我们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清洁工阿姨、门卫师傅、食堂厨师,感谢所有教师,感谢所有领导,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各种舞台,感谢学校为我们的成长搭建了各种平台,感谢学校对我们不遗余力地教育。让我们说一声,学校,您好!让我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感谢生命中有你,感谢生命中最美的遇见。感恩是我们对母校最真情的告白。在我们即将结束高中生活之际,在我们即将离开北实之时,让我们道一声,感谢北实,感恩北实。在我心中,您最美,在我心中,您最棒!
  她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语,打动了在场学生的心,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由心底涌来。马惠玲从讲台,上走下来的时候,学生们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簇拥上去,渴望亲近老师。马老师笑盈盈地走来,把他们一一抱在怀里,师生深情拥抱。
  学生王欣月说:“马老师的雷厉风行、果断洒脱,是我每天都能看到的;她的积极向上、自信昂扬,是我每天都能听到的。”
  学生王川海说:“最使我感动的是马老师的那份真!当我们比赛胜利时,她和我们一起欢呼雀跃;当我们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利时,她挺身而出,坚决为我们声讨属于我们的荣誉;有时候她说的话颇有童趣,令我们开怀大笑。她爱着我们,我们也深深爱着她;她尊重我们每一个人,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也发自内心的尊重她。
  马惠玲每接受一个班级,她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给每一位学生建立“马氏档案”。她认真查看学生的学籍管理卡,了解学生的家庭及学习情况,找每位同学谈话,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建立学生档案。她要求每位学生针对自己开学初的成绩,确立新学年的奋斗目标。学生有了目标,有了原动力,上课更加关注,课下时间抓得更紧。经过长时期的目标化教育与管理,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学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她对学生如数家珍。每个学生在马老师那儿都是闪闪发光的“宝贝疙瘩”。小时候,马惠玲的父母把最小的女儿看成“宝贝疙瘩”;如今的马老师,把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宝贝疙瘩”。这种真挚的感情非一般人能够理解,难怪家长常常自叹不如。
  在马惠玲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她相信,只要经过精心雕琢,必定会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她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爱,上自己的特长,培养终生坚持的爱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可有所寄托,完善自己的人格,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金钱对人的影响日甚。世上有多少人意识到兴趣爱好将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马惠玲意识到了,并将此观点输入给她的学生们。她深知,有一兴趣爱好,可寄真我,可升妙趣,可养深情,可解烦忧,可工一艺,有百利而无一弊。
  马惠玲从教24年,始终保持着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新鲜感。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孩子,她都不歧视、不放弃,公平公正地对待。为了解决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她不辞辛苦,利用休息日进行家访,了解情况,想尽办法打开孩子心灵之锁,让孩子远离孤独,投入集体的怀抱。   她虽然身兼数职,任务繁重,可她从不放松对班级的管理和对学生的引导。她独树一帜,不是对学生严加管制,而是千方百计唤醒学生,唤醒课堂,这该需要多么渊博的学识、仁爱之心与勇气?马惠玲把全部智慧,把爱心都给了学生,她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水平,在高中语文教学上鏜出一条新路。
  马惠玲,上课方式独特,可以说是在与学生自主的交流中进行授课的。她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们不再是端坐在课桌前,而是积极参与,思维和老师同步。
  马惠玲的教学简洁易懂,没有时下流行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深奧,她着实用功,处处得益;她的教育风格恰似高山峡谷中春风扑来,朴实、亲切,令人感受到无尽魅力。她站在三尺讲台前微微一笑,不是倾国倾城,却带给无数的学生光明与力量,带给千家万户以灿烂的曙光。那笑容盛满了多少期许?多少信任?那是生命中多么美丽的遇见!令人怦然心动,让多少学生毕业多年后仍然无法忘怀。
  如今,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谁家不望子成龙;而每一个学生经过12年苦读,都要经历高考这一关;作为老师,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如愿以偿,考上理想的大学。面对如此众多的压力,如此的渴望,马惠玲提出用心、用情、用智慧,用爱陪伴,做好学生的“摆渡人”。
  马惠玲作为高三学部副校长,她久经高考战场,站在讲堂上,面对高考学生一双双焦虑而又渴望的眼睛,她像一个演说家一样侃侃而谈。有人说,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而我想说,高考像是一次旅行,一次从山脚出发,走向山顶的旅行。途中有气喘吁吁地艰难爬行,有小憩之后的喘息,有到达山顶的“一览无余”,有美景尽收的酣畅淋漓。高考又像是一首乐曲,一首从低谷走向高潮的乐曲,从低音起,然后高低音错落有致,喜爱低音的柔美,享受高音的阳刚;最后到高潮戛然而止,意犹未尽……
  面对一双双目不转睛的眼睛,她的话题一转。所以,高考是什么,取决于你的认知和态度;高考怎么做,决定于你的习惯与方法;高考收获什么,决定于你的梦想与执着。
  这时,掌声响起……
  此时,马惠玲深情地望着教室里面的所有高考生,用深沉的嗓音,无比坚定地语调继续说:这一年,马老师一如既往地做好“摆渡人”,把你摆渡到理想之门。
  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台上台下的感情交融在一起,马老师的眼睛湿润了,很多孩子已经顾不上擦掉泪水,他们簇拥到马老师身边……
  之后,“摆渡人”马惠玲做的功课如下:引领学生到达的“学习境界”有三,“成长的境界”“素养的境界”“分数的境界”。要让学生懂得,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你自己;而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最后自然而然地引出:说说自己,谈谈不足。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情绪。马惠玲展示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告诫儿子:“如果你视学习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学习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引领学生对考试的正确认知:考试是知识储备的较量;是能力呈现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彰显;是心力与实力的并行;是持久力与爆发力的凸显;考试不仅是考知识与能力,考规范与严谨,考心态与状态,更是考德行与品行,考做人。
  引导学生对限时训练高度重视,限时训练需要注意以总结反思为重点,除了对提醒做训练外,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注意考卷的书写;模拟训练时不能在答题卡上留空白;基础追求零错误。
  强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马惠玲以路遥《平凡的世界》为例,谈整本书阅读。接着,她提出,《红楼梦》《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等作品,都塑造了具有抗争精神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夏瑜、江竹筠、田福军。上述哪一个人物形象最令你感动?学生在阅读中领略了人物的风采,为下笔有神做了铺垫。
  马惠玲为了学生,没有寒假,不是学校不放假,而是她在假期从不给自己放假,2月15日是年三十,她连大年三十都不休息,依然为学生批改作文。
  那天,马惠玲在龙的传人群(学生)写道;每天处理完同学们的作文,我都如释重负,感觉很轻松。又是崭新的一天,这一天依然充满自信,带来挑战。离开学仅有6天,珍惜自我奋斗的日子,笑到最后,你一定最美!
  早上,当您还趴在被窝里享受愜意时光的时候,马惠玲早在四五点钟开始批改学生作文,长则几百字,短则几十字,与学生在微信上进行频繁交流;晚上,当您懒散的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享受生活的安宁与美好时,马惠玲通常九点半到十点半刚刚下班,辅导完学生的晚自习,一进家门又开始批改学生发来的作文,直至十点半到十一点半。马惠玲将自己的批改意见反馈于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惠玲的心始终与学生一起跳动,与家长一起呼吸,她是老师,也像妈妈,更像朋友,她和学生一起感受高考带来的紧张与刺激,分享高考带来的快乐与喜悦。
  6月5日,离高考还有2天,马老师召开了高三年级全体学生会,主题《高考评估》,给高考生深入讲解高考时的21个怎么办?言简意赅,掷地有声。比如,拿到试卷时脑子空白怎么办?答错题怎么办?都有明确的对策,让学生理智应对。会上,每个学生都领到了学校发的一个漂亮的饰品——一匹精致的小马和一张印有“一路凯歌”的即时贴。
  接着,马惠玲的学生们义无反顾地冲进了高考战场,书写人生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此时的马惠玲百感交集,她深知令人留恋的师生缘聚,随着高考也会渐行渐远。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其他文献
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通信业、软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3年,经济运行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业、通信业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努力克服外需不足困难,以
5月29日,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5]3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于充分发挥开发区改革试验田、开放排头兵和发展主力军作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工信委)、物价局、能源局,各有关单位:为表彰2015年度《中国经贸导刊》宣传发行工作做
"民营企业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精神,正确认识、积极适应新常态,争取新常态下的新作为、新提升、新发展"。日前,一组关于民营经济的数据跳入眼帘,情不自禁地为之点赞!"
中关村的玫瑰,除了让人赏心悦目之外,那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那份自信、智慧和坚韧,正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惧坎坷与崎岖,以创新与创业的方式,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是我国科技的制高点和创新文化的策源地。这里不仅是科技型男的竞技场,也是巾帼玫瑰的伊甸园。  这里的园丁辛勤劳作,开辟了一片肥沃的土壤,让娇艳的玫瑰能够在这里争相斗艳,吐露芳华。  这里的玫瑰风姿绰约
敬业团队,携手砥砺前行1984年,北京稻香湖公园亮相京西。之后,这片远山近水的游憩地,被名称富含诗意的酒店——稻香湖景酒店所覆盖。当时,客源大多是政府会议、学术研究团队
2016年7月迁入中关村昌平园腾讯众创空间,22个月斩获2轮融资,人员增长700%,年销售增长6倍,申请30多个专利。这火箭般的速度只有优秀的创业企业才能做到。2016年7月迁入中关村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旺狗年新春,有两条消息吸引眼球,梦寐萦怀。  一条消息震撼世界:2018年2月7日4点45分,美国私人航天公司SpaceX旗下的新型火箭“重型猎鹰”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并成功完成两枚一级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这条消息引起世界轰动,有专家说“‘重型猎鹰’完美碾压世界其他火箭”。也有舆论跟风道,这是世界上最牛的“创业者”。
2017年3月1日,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承办的第四期“创新双月谈”在北京成功举行。。
2018年12月14日,“中关村留学人员企业精品项目推介会暨海风行动—海外高层次人才精品项目对接会”在海淀创业园举办。中关村留学人员企业精品项目推介会是中关村地区的大型投融资路演及企業展示活动,于2004年4月首次举办,每个月的第三周周三下午如期举办,故名“三三会”。“三三会”在各留创园内轮流举行,海淀创业园每年承接一场活动,历年皆为重头戏。  本次“三三会”人才云集、盛况空前,相较往届三三会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