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报道1例以肺部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内淋巴瘤病.方法 对2008年3月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的36岁男性患者进行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行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从文献中检索到14例以肺部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无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的血管内淋巴瘤病.对15例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以发热和肺部多发结节就诊,经开胸肺活检病理证实为T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病,虽经CHOP方案化疗,但病情不断加重,诊断20 d后死亡.总结以肺部及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内淋巴瘤病主要见于老年人,年龄为36~79岁,中位年龄59岁;男11例,女4例;主要症状为气短(10/15)、发热(9/15)、咳嗽(5/15)、体重减轻(5/15)和乏力(2/15)等;肺功能检查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有肺动脉高压,8例的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条索状阴影和(或)多发结节影,部分结节呈楔形,位于胸膜下,常伴有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0例为B细胞性,3例为T细胞性,2例未区分细胞类型.有随访资料的B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病6例,均行CHOP方案化疗,4例存活,2例死于呼吸衰竭;3例T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病的预后均较差,经CHOP方案化疗的效果不佳,分别于诊断后20 d和3个月死亡.结论 以肺部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内淋巴瘤病较为少见,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肺功能检查主要为弥散功能障碍,常伴有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条索状阴影和(或)多发结节影,部分结节呈楔形,位于胸膜下,常伴有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纵隔肺门淋巴结无肿大.经支气管肺活检或开胸肺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累及肺部的血管内淋巴瘤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摘 要】
:
目的 报道1例以肺部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内淋巴瘤病.方法 对2008年3月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的36岁男性患者进行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行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从文献中检索到14例以肺部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无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的血管内淋巴瘤病.对15例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以发热和肺部多发结节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100730,中国医学
【出 处】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发表日期】
:
2009年32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利用强迫振荡阻抗和电抗方法优化COPD患者经鼻罩无创通气压力水平的合理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住院的8例COPD合并2型呼吸衰
2013年以来,我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业坚持“三位一体”科学发展不动摇,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挖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人α1(Ⅰ)前胶原(COL1A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含人COL1A1基因启动于序列-2483-+42 hp片段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2.5,将其瞬时转染至人皮肤成纤维
抑郁患者除情感障碍外,认知功能障碍也较突出,抑郁即使痊愈也会遗留空间工作记忆的损害.目前对抑郁患者物体记忆及空间参考记忆的研究少见报道,九盒迷宫试验简单易行,可同时检测空间、物体、工作及参考记忆4种成分.为探索抑郁首次发病患者空间记忆和物体记忆有无损害,我们于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对首发抑郁患者进行了九盒迷宫试验。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口头式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对知识点概念的讲解,对某些不明情境的描述,某件事实真相的论证.但就中职英语教学而言,微课作为一种当代新型的教学
路面裂缝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如不及时治理将造成路面结构破坏,影响道路使用寿命。沥青路面裂缝处治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密封胶灌缝。传统的灌缝工艺需在灌缝前对路面裂缝进行
目前教育事业正在面临深化改革,对于小学生教育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小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乎着其以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