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要从我国现状出发,分析在地理教学中渗透节能减排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节能减排教育;地理教学;课外实践活动
在生态环境日益下降的今天,关注环境,爱护地球,节能减排,人人有责,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及节能减排意识尤为重要,地理学科在许多方面涉及能源、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问题,这为我们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教育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我国的节能减排教育相对较为滞后,而地理学科本身的诸多特点决定了高中地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培养学生树立节能减排意识的主渠道,向学生传授有关节能减排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具备节能减排的环境意识。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渗透节能减排教育。
一、认清我国现状,增强节能减排意识
现状1: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低,生态环保意识淡薄,节能减排意识差,而人口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又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源。
现状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由于庞大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加上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落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例如,我国人均淡水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而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单位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
现状3: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使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雨危害加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各大江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日益严重;工业废弃物数量增加,城市区域噪声污染严重;乡镇工业污染明显增加;生态破坏现象加剧。
现状4: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浪费严重。
针对以上的现状,我国要想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唯一的选择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已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号召全国人民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的习惯,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二、理论联系实际,渗透节能减排教育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质排放。如果想让学生养成节能减排的低碳的生活方式,首先应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有关节能减排的理论知识,而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中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2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就涉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远远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20世纪以来,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短缺的资源主要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而生态破坏的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从这个角度讲就是“节能”,即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形成环境污染,从这个角度讲就是“减排”,即减少废弃物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排放。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进行节能减排教育的主阵地,只要每个教师做有心人,善于利用教材的理论知识,就能把节能减排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結合衣食住行,体验节能减排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有关“节能减排”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节能减排行为,用所学的相关节能减排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用、行受到地理环境的很大影响,同时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用、行也会反过来影响地理环境。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衣、食、住、用、行五方面去发现身边的节能减排行为。例如,有关“衣”的节能减排行为:要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住宿宾馆时的床单换洗次数,每月手洗衣服一次,每年少用1千克的洗衣粉,选用节能洗衣机等;有关“食”的节能减排行为:减少粮食浪费、减少畜产品浪费;有关“住”的节能减排行为:节能装修、农村住宅使用节能砖、夏季空调温度在国家提倡的基础上上调1摄氏度、出门提前几分钟关空调、合理使用电风扇、合理采暖、农村住宅使用太阳能供暖、采用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增加公共场所的自然采光、公共照明采用半导体灯等;有关“行”的节能减排行为:每月少开一天车、以节能方式出行200千米、选购小排量汽车、选购混合动力汽车、科学用车,注意保养等;有关“用”的节能减排行为: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尽量少用电梯,使用冰箱注意节能,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电视机,适时将电器断电,合理用水,用太阳能烧水,采用节能方式做饭,合理利用纸张等。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强化节能减排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与别人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而这些生活中大量的体验和经验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可以在课外组织学生参与以“节能减排”主题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接受节能减排教育。
活动1:可利用学校学科德育渗透活动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或手抄报比赛。
活动2:开展以“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主题或以“节约用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活动3: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讲怎样节能,节能有何现实意义,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活动4:可通过学校德育处要求每班开展一次关于“节能减排”的主题班会,并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出一期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黑板报。学科教研组还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普画廊,组织学生出一期以“节能减排”为题的宣传画。
活动5:结合学校开展的科技活动节活动,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或地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小组,并积极开展课外的社会调查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节能减排意识,真正体会能源连着你我他,节约能源靠大家,同时还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和责任意识,实践各自的节能行为,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习惯,营造节能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总之,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教育是一个循环渐进,逐步渗透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走向课外,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节能减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而奉献自己的一份应尽的力量。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灌口中学)
关键词:节能减排教育;地理教学;课外实践活动
在生态环境日益下降的今天,关注环境,爱护地球,节能减排,人人有责,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及节能减排意识尤为重要,地理学科在许多方面涉及能源、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问题,这为我们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教育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我国的节能减排教育相对较为滞后,而地理学科本身的诸多特点决定了高中地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培养学生树立节能减排意识的主渠道,向学生传授有关节能减排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具备节能减排的环境意识。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渗透节能减排教育。
一、认清我国现状,增强节能减排意识
现状1: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低,生态环保意识淡薄,节能减排意识差,而人口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又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源。
现状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由于庞大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加上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落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例如,我国人均淡水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而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单位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
现状3: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使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雨危害加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各大江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日益严重;工业废弃物数量增加,城市区域噪声污染严重;乡镇工业污染明显增加;生态破坏现象加剧。
现状4: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浪费严重。
针对以上的现状,我国要想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唯一的选择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已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号召全国人民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的习惯,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二、理论联系实际,渗透节能减排教育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质排放。如果想让学生养成节能减排的低碳的生活方式,首先应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有关节能减排的理论知识,而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中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2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就涉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远远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20世纪以来,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短缺的资源主要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而生态破坏的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从这个角度讲就是“节能”,即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形成环境污染,从这个角度讲就是“减排”,即减少废弃物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排放。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进行节能减排教育的主阵地,只要每个教师做有心人,善于利用教材的理论知识,就能把节能减排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結合衣食住行,体验节能减排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有关“节能减排”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节能减排行为,用所学的相关节能减排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用、行受到地理环境的很大影响,同时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用、行也会反过来影响地理环境。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衣、食、住、用、行五方面去发现身边的节能减排行为。例如,有关“衣”的节能减排行为:要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住宿宾馆时的床单换洗次数,每月手洗衣服一次,每年少用1千克的洗衣粉,选用节能洗衣机等;有关“食”的节能减排行为:减少粮食浪费、减少畜产品浪费;有关“住”的节能减排行为:节能装修、农村住宅使用节能砖、夏季空调温度在国家提倡的基础上上调1摄氏度、出门提前几分钟关空调、合理使用电风扇、合理采暖、农村住宅使用太阳能供暖、采用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增加公共场所的自然采光、公共照明采用半导体灯等;有关“行”的节能减排行为:每月少开一天车、以节能方式出行200千米、选购小排量汽车、选购混合动力汽车、科学用车,注意保养等;有关“用”的节能减排行为: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尽量少用电梯,使用冰箱注意节能,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电视机,适时将电器断电,合理用水,用太阳能烧水,采用节能方式做饭,合理利用纸张等。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强化节能减排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与别人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而这些生活中大量的体验和经验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可以在课外组织学生参与以“节能减排”主题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接受节能减排教育。
活动1:可利用学校学科德育渗透活动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或手抄报比赛。
活动2:开展以“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主题或以“节约用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活动3: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讲怎样节能,节能有何现实意义,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活动4:可通过学校德育处要求每班开展一次关于“节能减排”的主题班会,并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出一期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黑板报。学科教研组还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普画廊,组织学生出一期以“节能减排”为题的宣传画。
活动5:结合学校开展的科技活动节活动,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或地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小组,并积极开展课外的社会调查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节能减排意识,真正体会能源连着你我他,节约能源靠大家,同时还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和责任意识,实践各自的节能行为,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习惯,营造节能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总之,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教育是一个循环渐进,逐步渗透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走向课外,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节能减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而奉献自己的一份应尽的力量。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灌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