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在绘画色彩主观表现教学中利用音乐艺术进行辅助教学来培养学生色彩主观表现能力的想法。通过分析绘画色彩主观表现与音乐之间的互通关系,从色彩与音乐的具体联系点出发,阐述了音乐绘画色彩主观表现的教学方法与步骤,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绘画教学 色彩 主观表现 音乐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173-02
色彩主观表现是表现主义绘画鲜明的符号,有别于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绘画相对客观的表现方式,具有抽象性、意象性、情感化、夸张化、非现实化、主观化、象征化等特点。色彩主观表现作为色彩表现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是学生全面系统地研究色彩表现理论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对色彩主观表现的研究与学习能够引导学生更为了深入地研究和把握色彩内在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绘画色彩表现力。在教学中,为避免学生主观色彩练习与创作中经常表现出的困顿、不解,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利用与绘画色彩一样具有抽象性、意象性、情感化等特点的音乐艺术,激发学生艺术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色彩感觉和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绘画主观色彩的表现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绘画色彩主观表现与音乐的历史渊源
视觉艺术的色彩和听觉艺术的音乐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视听艺术这两种高级审美感情的微妙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被人类察觉。绘画史上,一些有着敏锐感觉和想象力的画家一直在尝试运用音乐的艺术语言来丰富绘画色彩的表现力。如16世纪米兰画家阿辛巴德设想出与音阶相同的色阶,并且参考作曲法进行绘画色彩创作。17、18世纪的一些画家以牛顿的色光试验为依据,试着将音阶、音符与全光谱的色彩相联系,研究创造了绘画色彩的音律。表现主义的绘画大师们,经常把绘画色彩语言和音乐语言产生的感觉联系起来,在绘画创作中以音乐的语言、结构及动态性的音律特点,情感化、主观化地调动各层次的艺术精神,创作出了具有明显音乐语言的绘画作品,开创了色彩表现的新领域。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现代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康定斯基,创作了一系列具有音乐气质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大量的运用了色彩的音乐性感知,真诚地演奏着音乐的色彩,受到了当时美术界的普遍重视。
2 色彩与音乐的具体联系
在绘画色彩主观表现的教学阶段,为了更为合理的引入音乐教学法,学生必须先较全面的了解色彩与音乐的具体联系,音乐与色彩的直接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色阶与音阶的联系
色阶与音阶的联系好像是故意安排的一种巧合。在音乐作品中运用不同的音色与在美术作品中运用不同颜色是极为相似的。音色与颜色同样能给人以明朗、鲜明、温暖、暗淡等感觉。色彩中七色光谱—红、橙、黄、绿、青、蓝、紫和音乐中的七色音阶1、2、3、4、5、6、7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在绘画色彩表现中,七种基本色阶具有与音乐七个音阶同样的无限表现力。
2.2 音乐节奏与色彩节奏的联系
节奏感是绘画与音乐共通感知另一方面。在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产生节奏感。在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渐变或突变和相同或相近的色彩在画面中两次以上的再现就会产生鲜明的视觉节奏感。一幅画面中同时展开的色彩节奏对比,如同复调音乐中常出现的多种节奏并置或在一部作品中按乐章分出不同的节奏变化,能使绘画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生动感。在绘画色彩表现中,高度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色彩感觉和感情去发现和控制画面的色彩节奏,使其形成创作中特定的审美效果,能使作品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3 色调和音调的联系。
色调是绘画中能引起综和感觉与感情倾向的颜色组合。?音调则是音乐中不同声音频率的组合。调子最终想要表达都是作品内在的情调,对比鲜明的暖色调——激昂、轻松;对比较弱的冷色调——抒情,悲伤等等。音乐作品中,乐音的结合还有大调小调之分,对照绘画色调来看,大调,相当于绘画中色相,明度,纯度,面积,冷暖跨度较大的色彩组合——明确有力;小调,则相当于这些因素相近色彩的组合——淡雅随和。成功的绘画作品的色彩面貌总有着与画面情绪相协调的色调感。在绘画色彩主观表现的学习中,借用音乐作品中的情调感,能强化绘画作品的色彩情致与表现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音乐与色彩直接联系的三个方面,色彩与音乐还在“精神”领域有着明显的共通倾向。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以表现人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艺术,而这种情感的表现多与艺术想象有密切的关系。想象力引导着人类所有的感觉发挥其创作力,鼓舞着人类的感觉与感情冲破单一而又局限的审美感知的羁绊,从而在精神领域产生共鸣。音乐家们从绘画作品的精神领域中获得创作灵感,以流动的音符作为色彩创作绘画音乐;同样绘画色彩也在音乐的精神状态中吸取“营养”,借鉴音乐的表现手法释放艺术的想象力,创作了音乐绘画,拓展了色彩的表现力。
3 音乐绘画教学方法与步骤
在理解色彩与音乐联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避免以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绘画的相对客观、具象的表现方式来影响主观式绘画练习,需放松心态,采用抽象化、意象化、情感化、夸张化、非现实化、象征化等方式来主观处理事物的形体,配合主观色彩的表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有着不同节奏感、韵律感,表现不同情绪意境的乐曲作为学生练习主观色彩表现时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中获得色彩表现的灵感启示。学生在聆听不同音乐的同时,结合对于色彩与音乐互通性理解,会产生不同的音乐色彩感受和想象,从而催化、激发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不同情感因素,强化色彩的抽象、意象性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转化为有着强烈个人特点的色彩元素,充分发挥色彩的想象力,做到把客观事物提高和转变成为个人情感和表现的象征性形式和图式。
在初期的色彩主观表现教学阶段,教学以采用抽象或意象的技法表现为宜,以免学生被事物具象的形体造型所束缚,影响色彩的表现力。教师可借鉴抽象表现主义大师作品的艺术特点,以形体只为色彩服务的创作思路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色彩的主观表现和创作。
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前一阶段作品的色彩和技法表现的特点,从艺术个性的角度引导学生透过作品本身解读本人的思想理念表达,破析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分组训练的方式,加强学生主观色彩的个性表现力。学生个性气质在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大致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四种气质状况。比如有的学生个性热情、冲动、急燥、心理活动外露,适合表现刺激对比的色彩效果;有的学生个性敏感、易激动易变化、心理活动复杂,适合表现灵活善变的色彩效果;又有学生个性稳重、踏实、反应缓慢、心理活动沉着,适合表现沉着协调的色彩效果;还有的学生个性孤僻、注意细节,极其内向,心理活动迟缓,适合表现平和丰富的色彩效果。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这四种气质类型,安排不同方向的学习团体,分组播放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继续以抽象或意象的表现方式,深层次地挖掘学生主观色彩创造的潜力。
在经过前二阶段的色彩表现训练后,在第三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安排具象表现的课程内容。在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有了前两个阶段抽象、意象表现的基础,因此在抽象、意象向具象的转变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该阶段要求学生在进行色彩主观表现的基础上同时塑造事物相对具象的形体。训练时,可以参考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们的作品,如:德库宁作品的狂放感、卢奥作品的压迫感、莫兰迪的幽雅感等等。该阶段的训练是在描绘具象事物时运用抽象表现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的,在色彩主观表现的同时,形体塑造也需要尽可能表现出主观式的感觉,色彩与形体的主观完美结合,追求精神的真实表述,是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训练目的。
通过以上从三个阶段的色彩主观表现教学训练,将助于学生激发色彩的主观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色彩感觉和情感,拓展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同时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绘画表现力。诚然,学生的绘画色彩表现学习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色彩主观表现阶段的教学只是全面系统地研究绘画色彩表现的一部分。绘画色彩表现学习,需要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各类绘画流派与体系中的色彩表现特点,理解其艺术要素和内在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为今后在绘画领域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易.牟达器.色彩的艺术表现[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2] 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3] 吴威.现代绘画表现与音乐[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第3期).
[4] 姜淑香.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音乐风格浅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5] 王放歌.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体裁的美学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6] 杨秦生.论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胡郁青.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现象透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田浩.色彩与想象力的关系[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关键词】绘画教学 色彩 主观表现 音乐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173-02
色彩主观表现是表现主义绘画鲜明的符号,有别于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绘画相对客观的表现方式,具有抽象性、意象性、情感化、夸张化、非现实化、主观化、象征化等特点。色彩主观表现作为色彩表现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是学生全面系统地研究色彩表现理论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对色彩主观表现的研究与学习能够引导学生更为了深入地研究和把握色彩内在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绘画色彩表现力。在教学中,为避免学生主观色彩练习与创作中经常表现出的困顿、不解,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利用与绘画色彩一样具有抽象性、意象性、情感化等特点的音乐艺术,激发学生艺术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色彩感觉和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绘画主观色彩的表现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绘画色彩主观表现与音乐的历史渊源
视觉艺术的色彩和听觉艺术的音乐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视听艺术这两种高级审美感情的微妙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被人类察觉。绘画史上,一些有着敏锐感觉和想象力的画家一直在尝试运用音乐的艺术语言来丰富绘画色彩的表现力。如16世纪米兰画家阿辛巴德设想出与音阶相同的色阶,并且参考作曲法进行绘画色彩创作。17、18世纪的一些画家以牛顿的色光试验为依据,试着将音阶、音符与全光谱的色彩相联系,研究创造了绘画色彩的音律。表现主义的绘画大师们,经常把绘画色彩语言和音乐语言产生的感觉联系起来,在绘画创作中以音乐的语言、结构及动态性的音律特点,情感化、主观化地调动各层次的艺术精神,创作出了具有明显音乐语言的绘画作品,开创了色彩表现的新领域。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现代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康定斯基,创作了一系列具有音乐气质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大量的运用了色彩的音乐性感知,真诚地演奏着音乐的色彩,受到了当时美术界的普遍重视。
2 色彩与音乐的具体联系
在绘画色彩主观表现的教学阶段,为了更为合理的引入音乐教学法,学生必须先较全面的了解色彩与音乐的具体联系,音乐与色彩的直接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色阶与音阶的联系
色阶与音阶的联系好像是故意安排的一种巧合。在音乐作品中运用不同的音色与在美术作品中运用不同颜色是极为相似的。音色与颜色同样能给人以明朗、鲜明、温暖、暗淡等感觉。色彩中七色光谱—红、橙、黄、绿、青、蓝、紫和音乐中的七色音阶1、2、3、4、5、6、7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在绘画色彩表现中,七种基本色阶具有与音乐七个音阶同样的无限表现力。
2.2 音乐节奏与色彩节奏的联系
节奏感是绘画与音乐共通感知另一方面。在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产生节奏感。在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渐变或突变和相同或相近的色彩在画面中两次以上的再现就会产生鲜明的视觉节奏感。一幅画面中同时展开的色彩节奏对比,如同复调音乐中常出现的多种节奏并置或在一部作品中按乐章分出不同的节奏变化,能使绘画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生动感。在绘画色彩表现中,高度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色彩感觉和感情去发现和控制画面的色彩节奏,使其形成创作中特定的审美效果,能使作品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3 色调和音调的联系。
色调是绘画中能引起综和感觉与感情倾向的颜色组合。?音调则是音乐中不同声音频率的组合。调子最终想要表达都是作品内在的情调,对比鲜明的暖色调——激昂、轻松;对比较弱的冷色调——抒情,悲伤等等。音乐作品中,乐音的结合还有大调小调之分,对照绘画色调来看,大调,相当于绘画中色相,明度,纯度,面积,冷暖跨度较大的色彩组合——明确有力;小调,则相当于这些因素相近色彩的组合——淡雅随和。成功的绘画作品的色彩面貌总有着与画面情绪相协调的色调感。在绘画色彩主观表现的学习中,借用音乐作品中的情调感,能强化绘画作品的色彩情致与表现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音乐与色彩直接联系的三个方面,色彩与音乐还在“精神”领域有着明显的共通倾向。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以表现人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艺术,而这种情感的表现多与艺术想象有密切的关系。想象力引导着人类所有的感觉发挥其创作力,鼓舞着人类的感觉与感情冲破单一而又局限的审美感知的羁绊,从而在精神领域产生共鸣。音乐家们从绘画作品的精神领域中获得创作灵感,以流动的音符作为色彩创作绘画音乐;同样绘画色彩也在音乐的精神状态中吸取“营养”,借鉴音乐的表现手法释放艺术的想象力,创作了音乐绘画,拓展了色彩的表现力。
3 音乐绘画教学方法与步骤
在理解色彩与音乐联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避免以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绘画的相对客观、具象的表现方式来影响主观式绘画练习,需放松心态,采用抽象化、意象化、情感化、夸张化、非现实化、象征化等方式来主观处理事物的形体,配合主观色彩的表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有着不同节奏感、韵律感,表现不同情绪意境的乐曲作为学生练习主观色彩表现时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中获得色彩表现的灵感启示。学生在聆听不同音乐的同时,结合对于色彩与音乐互通性理解,会产生不同的音乐色彩感受和想象,从而催化、激发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不同情感因素,强化色彩的抽象、意象性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转化为有着强烈个人特点的色彩元素,充分发挥色彩的想象力,做到把客观事物提高和转变成为个人情感和表现的象征性形式和图式。
在初期的色彩主观表现教学阶段,教学以采用抽象或意象的技法表现为宜,以免学生被事物具象的形体造型所束缚,影响色彩的表现力。教师可借鉴抽象表现主义大师作品的艺术特点,以形体只为色彩服务的创作思路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色彩的主观表现和创作。
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前一阶段作品的色彩和技法表现的特点,从艺术个性的角度引导学生透过作品本身解读本人的思想理念表达,破析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分组训练的方式,加强学生主观色彩的个性表现力。学生个性气质在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大致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四种气质状况。比如有的学生个性热情、冲动、急燥、心理活动外露,适合表现刺激对比的色彩效果;有的学生个性敏感、易激动易变化、心理活动复杂,适合表现灵活善变的色彩效果;又有学生个性稳重、踏实、反应缓慢、心理活动沉着,适合表现沉着协调的色彩效果;还有的学生个性孤僻、注意细节,极其内向,心理活动迟缓,适合表现平和丰富的色彩效果。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这四种气质类型,安排不同方向的学习团体,分组播放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继续以抽象或意象的表现方式,深层次地挖掘学生主观色彩创造的潜力。
在经过前二阶段的色彩表现训练后,在第三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安排具象表现的课程内容。在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有了前两个阶段抽象、意象表现的基础,因此在抽象、意象向具象的转变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该阶段要求学生在进行色彩主观表现的基础上同时塑造事物相对具象的形体。训练时,可以参考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们的作品,如:德库宁作品的狂放感、卢奥作品的压迫感、莫兰迪的幽雅感等等。该阶段的训练是在描绘具象事物时运用抽象表现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的,在色彩主观表现的同时,形体塑造也需要尽可能表现出主观式的感觉,色彩与形体的主观完美结合,追求精神的真实表述,是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训练目的。
通过以上从三个阶段的色彩主观表现教学训练,将助于学生激发色彩的主观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色彩感觉和情感,拓展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同时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绘画表现力。诚然,学生的绘画色彩表现学习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色彩主观表现阶段的教学只是全面系统地研究绘画色彩表现的一部分。绘画色彩表现学习,需要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各类绘画流派与体系中的色彩表现特点,理解其艺术要素和内在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为今后在绘画领域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易.牟达器.色彩的艺术表现[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2] 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3] 吴威.现代绘画表现与音乐[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第3期).
[4] 姜淑香.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音乐风格浅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5] 王放歌.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体裁的美学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6] 杨秦生.论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胡郁青.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现象透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田浩.色彩与想象力的关系[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