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政策的解读逐渐向职业生涯规划转变。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如今,随着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就业问题、就业率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也逐渐向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转变。
相比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注重对大学生全程性地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包括引导大学生寻找适合的职业,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开展大学生人生教育等。多年来,高校对学生就业工作仅仅停留在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上,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传授面试礼仪、面试技巧、常见面试问题的解答及简历的制作等方面知识,偏重于就业择业阶段的准备,鲜有大学生在校期间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性分析与指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分析自己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路线,制订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实现职业目标。没有计划,就无法应对变化。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给大学生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标杆,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促进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自我认知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这种自我认知包括兴趣的自我认知、人格的自我认知、能力的自我认知及价值观的自我认知。学生通过进行自我分析,合理地将自身兴趣、特长、知识结构和潜在能力与某一种职业相结合,在了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职业范围合理定位。
(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在职业竞争中抢占优势
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让学生了解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地了解到专业、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给对未来职业发展茫然的大学生提供明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学生面对既定目标,不断给自己设定阶段性努力目标,更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中目标的实现,从而在职业竞争中取得胜利。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起到鞭策和激励作用
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宛如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师,一步步地引导着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步,对学生各阶段的成长、发展起到鞭策作用。同时,目标实现的每一步,又为学生下一段的规划和探索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将就业指导逐步转向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大学生对自己及环境仍然缺乏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缺乏主体性认识,只是一味地停留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形成“先就业后择业”的思维定势。
(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制不够完善
多年来,高校过度追求学校的就业率,不断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通过多种方式对就业政策进行解读,片面忽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完善。虽然不少高校开始设立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但是规划指导老师的职业规划服务不够专业化,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未形成可靠的职业测评体系。
(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单一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对学生全程性的职业生涯教育,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目前,高校虽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或是讲座,但教师的传授依然停留在就业指导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节、教育成效薄弱,缺乏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探索,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指导,学生对自身职业前景很茫然。专家指出,在大学生一遍遍地上演“错位就业”时,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现今,社会职业种类纷繁多样,作为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的重要过渡载体,高校应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到职业规划对学生职业发展及学校长远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承担起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责任和任务,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切实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校应通过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阶段指导、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
(二)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机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工作机制。要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核定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及考核方法,从理论学习上影响学生的职业规划认识;第二,建立并不断完善职业规划师资队伍,充实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学生真正地接受到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建议;第三,定期引进典型社会专业人士,给学生提供实时的职业指导,并给予学生职业规划建议。以此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学生特点、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三)丰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手段
第一,与以往仅在高年级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不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学生四年的大学学习中,针对学生大学期间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学生开展阶段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接受的职业指导课应该有所差异,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考虑到学校学生多、个性差异大等特点,学校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可以配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方便学生在课外接受专业的、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指导中心为前来咨询的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档案,保持咨询的连续性、有效性。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加清晰地把握学生职业规划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既帮助学生本人,又无形中影响一批人。
第三,对社会需求量大、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实践训练基地建设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学生只有通过真切体会职业场景带来的感受,才能塑造职业角色意识,从而衡量自身与职业的差距,更好地进行自我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和新落脚点,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学校和学生实现双赢,促进社会、高校、学生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红瑜.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论文集,2006.11.
[2]李军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读[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8~121.
[3]魏延庆.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8).
[4]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38.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如今,随着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就业问题、就业率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也逐渐向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转变。
相比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注重对大学生全程性地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包括引导大学生寻找适合的职业,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开展大学生人生教育等。多年来,高校对学生就业工作仅仅停留在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上,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传授面试礼仪、面试技巧、常见面试问题的解答及简历的制作等方面知识,偏重于就业择业阶段的准备,鲜有大学生在校期间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性分析与指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分析自己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路线,制订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实现职业目标。没有计划,就无法应对变化。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给大学生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标杆,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促进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自我认知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这种自我认知包括兴趣的自我认知、人格的自我认知、能力的自我认知及价值观的自我认知。学生通过进行自我分析,合理地将自身兴趣、特长、知识结构和潜在能力与某一种职业相结合,在了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职业范围合理定位。
(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在职业竞争中抢占优势
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让学生了解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地了解到专业、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给对未来职业发展茫然的大学生提供明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学生面对既定目标,不断给自己设定阶段性努力目标,更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中目标的实现,从而在职业竞争中取得胜利。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起到鞭策和激励作用
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宛如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师,一步步地引导着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步,对学生各阶段的成长、发展起到鞭策作用。同时,目标实现的每一步,又为学生下一段的规划和探索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将就业指导逐步转向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大学生对自己及环境仍然缺乏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缺乏主体性认识,只是一味地停留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形成“先就业后择业”的思维定势。
(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制不够完善
多年来,高校过度追求学校的就业率,不断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通过多种方式对就业政策进行解读,片面忽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完善。虽然不少高校开始设立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但是规划指导老师的职业规划服务不够专业化,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未形成可靠的职业测评体系。
(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单一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对学生全程性的职业生涯教育,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目前,高校虽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或是讲座,但教师的传授依然停留在就业指导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节、教育成效薄弱,缺乏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探索,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指导,学生对自身职业前景很茫然。专家指出,在大学生一遍遍地上演“错位就业”时,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现今,社会职业种类纷繁多样,作为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的重要过渡载体,高校应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到职业规划对学生职业发展及学校长远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承担起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责任和任务,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切实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校应通过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阶段指导、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
(二)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机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工作机制。要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核定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及考核方法,从理论学习上影响学生的职业规划认识;第二,建立并不断完善职业规划师资队伍,充实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学生真正地接受到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建议;第三,定期引进典型社会专业人士,给学生提供实时的职业指导,并给予学生职业规划建议。以此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学生特点、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三)丰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手段
第一,与以往仅在高年级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不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学生四年的大学学习中,针对学生大学期间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学生开展阶段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接受的职业指导课应该有所差异,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考虑到学校学生多、个性差异大等特点,学校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可以配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方便学生在课外接受专业的、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指导中心为前来咨询的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档案,保持咨询的连续性、有效性。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加清晰地把握学生职业规划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既帮助学生本人,又无形中影响一批人。
第三,对社会需求量大、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实践训练基地建设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学生只有通过真切体会职业场景带来的感受,才能塑造职业角色意识,从而衡量自身与职业的差距,更好地进行自我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和新落脚点,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学校和学生实现双赢,促进社会、高校、学生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红瑜.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论文集,2006.11.
[2]李军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读[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8~121.
[3]魏延庆.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8).
[4]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