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应变能力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本文将根据新闻记者采访中所需应变能力的特点,对记者应如何提升在新闻采访中的应变能力这一问题给出些许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闻记者 采访 应变能力
引言:在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中,采访是记者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不同形式的事件,记者想要获得真实且更有价值的信息,对其应变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为确保新闻工作的顺利进行,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提高刻不容缓。
一、新闻记者采访中应变能力的特点
1、应变能力的灵活性。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新闻记者要灵活应对现场的变化。记者要在短时期内掌握现场细节,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向被访者多方位、多角度的提出问题,对事件进行深度挖掘,以求获得第一手资源或独家报道。2、应变能力的流畅性。作为记者,要对新闻事件有着强烈的敏感度,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对其进行准确地判断,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保证新闻采访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在面对采访对象时,要时刻注意被访者的情绪变化,并加以引导,确保采访工作流畅稳定的进行[1]。3、应变能力的独创性。面对同一突发事件,不同的记者也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处理,这就充分体现了应变能力的独创性。每一位记者对事件的态度和理解都不尽相同,这也要求记者在面对突发情况的采访时,能够做到采访内容新颖、见解独到。
二、新闻记者采访中提升应变能力的策略
1、采访内容的及时调整。面对新闻事件的发生,要求记者必须快速做出反应,了解事件发生经过,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对新闻进行真实有效的报道。在对新闻事件的采访中,记者首先要突出重点,选取独特的视角进行新闻的报道,对众所周知的消息内容要尽量避免。在采访过程中,要思维清晰,对事件真相进行辩证客观的判断,不能感情用事,对受访者盲目相信。尤其是对民生新闻进行采访时,出于同情心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相信弱势的一方,但作为记者,要摆事实、讲道理,一切用事实说话,冷静的判断并整理每一位受访者提供的信息,还原事实真相。当被采访对象不愿提及某一内容时,记者要做到随机应变,观察被访者的情绪、态度,快速判断是应继续追问还是对采访内容进行调整,哪一种方式最能获取被访者所知信息,这对记者的应变能力就有很高的要求。对采访内容的把控是对记者应变能力的重要考验,记者要随机应变,对采访内容进行及时调整,才能使新闻内容更具价值。2、准确把握情感变化。记者在采访中也要把握住自己的采访尺度,关注受访者的情感变化。如果访问内容涉及受访者隐私,要做到时刻关注受访者心情,当发现其有伤心或烦躁的情绪出现时,要对采访内容及时做出调整,避免气氛尴尬或受访者终止采访的情况发生。记者还要仔细观察受访者的态度和动作,当发现其有不想提及或刻意隐瞒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不再追问。记者可以适当岔开话题,从侧面对受访者进行引导,循序渐进,最终得到预期采访内容;也可以先结束此话题的交谈,给被访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以便于其对下一次采访的配合。同时,记者在采访中还要运用一定的角色转换能力和表演艺术。在与受访者的交流中,通过对受访者的观察作出相应的角色转变,站在与被访者相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扮演成与其感同身受的角色,容易使被访者产生信赖,从而向你吐露心声,有利于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有时记者也需要扮演与被访者对立的一方,如记者在对一位成功人士进行采访时,可以把自己放在其竞争对手的位置上,通过双方交流之间的互相博弈,来达到采访的目的,这样的采访形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记者在对受访者的采访中,不仅要新闻内容进行严格把控,还要站在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去了解受访者,学会察言观色,保障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3、精确的细节捕捉。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细节往往是体现新闻价值的关键,也是挖掘新闻潜藏价值和真实性的突破口[2]。要做好细节的捕捉,第一,在采访前记者就要有明确的捕捉细节的意识。在得到选题时要立刻做出反应,对新闻的性质、价值、是否符合新闻纪律规定、是否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等方面进行准确判断,在确定此选题值得进行采访后,选定采访主题和形式,外出采访。在采访中,记者也要做好细节的把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新闻现场细节的观察,选取独特视角,进行深入探究。第二,记者采访时要关注事件本身与被访者的联系,细致观察被访者的态度,对采访时的语言表达進行适当调整。例如,某酒店发生火灾,火势得到控制后,记者想要对酒店负责人进行采访,怎样的语言表达才最恰当,能够得到受访者的配合呢?问题一:请问酒店发生火灾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二:我发现酒店对火情的控制十分及时,平时应该很注重这方面的管理吧?很明显,在这两个问题中,问题二会更容易被受访者接受,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受访者卸下心理防备,便于其对后续采访的配合。
结论:总的来说,记者的应变能力对采访结果的影响是巨大的。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多听多看多想,不断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喜顺.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8,2(09):84.
[2]李志聪.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9):180.
【关键词】 新闻记者 采访 应变能力
引言:在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中,采访是记者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不同形式的事件,记者想要获得真实且更有价值的信息,对其应变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为确保新闻工作的顺利进行,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提高刻不容缓。
一、新闻记者采访中应变能力的特点
1、应变能力的灵活性。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新闻记者要灵活应对现场的变化。记者要在短时期内掌握现场细节,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向被访者多方位、多角度的提出问题,对事件进行深度挖掘,以求获得第一手资源或独家报道。2、应变能力的流畅性。作为记者,要对新闻事件有着强烈的敏感度,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对其进行准确地判断,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保证新闻采访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在面对采访对象时,要时刻注意被访者的情绪变化,并加以引导,确保采访工作流畅稳定的进行[1]。3、应变能力的独创性。面对同一突发事件,不同的记者也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处理,这就充分体现了应变能力的独创性。每一位记者对事件的态度和理解都不尽相同,这也要求记者在面对突发情况的采访时,能够做到采访内容新颖、见解独到。
二、新闻记者采访中提升应变能力的策略
1、采访内容的及时调整。面对新闻事件的发生,要求记者必须快速做出反应,了解事件发生经过,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对新闻进行真实有效的报道。在对新闻事件的采访中,记者首先要突出重点,选取独特的视角进行新闻的报道,对众所周知的消息内容要尽量避免。在采访过程中,要思维清晰,对事件真相进行辩证客观的判断,不能感情用事,对受访者盲目相信。尤其是对民生新闻进行采访时,出于同情心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相信弱势的一方,但作为记者,要摆事实、讲道理,一切用事实说话,冷静的判断并整理每一位受访者提供的信息,还原事实真相。当被采访对象不愿提及某一内容时,记者要做到随机应变,观察被访者的情绪、态度,快速判断是应继续追问还是对采访内容进行调整,哪一种方式最能获取被访者所知信息,这对记者的应变能力就有很高的要求。对采访内容的把控是对记者应变能力的重要考验,记者要随机应变,对采访内容进行及时调整,才能使新闻内容更具价值。2、准确把握情感变化。记者在采访中也要把握住自己的采访尺度,关注受访者的情感变化。如果访问内容涉及受访者隐私,要做到时刻关注受访者心情,当发现其有伤心或烦躁的情绪出现时,要对采访内容及时做出调整,避免气氛尴尬或受访者终止采访的情况发生。记者还要仔细观察受访者的态度和动作,当发现其有不想提及或刻意隐瞒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不再追问。记者可以适当岔开话题,从侧面对受访者进行引导,循序渐进,最终得到预期采访内容;也可以先结束此话题的交谈,给被访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以便于其对下一次采访的配合。同时,记者在采访中还要运用一定的角色转换能力和表演艺术。在与受访者的交流中,通过对受访者的观察作出相应的角色转变,站在与被访者相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扮演成与其感同身受的角色,容易使被访者产生信赖,从而向你吐露心声,有利于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有时记者也需要扮演与被访者对立的一方,如记者在对一位成功人士进行采访时,可以把自己放在其竞争对手的位置上,通过双方交流之间的互相博弈,来达到采访的目的,这样的采访形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记者在对受访者的采访中,不仅要新闻内容进行严格把控,还要站在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去了解受访者,学会察言观色,保障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3、精确的细节捕捉。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细节往往是体现新闻价值的关键,也是挖掘新闻潜藏价值和真实性的突破口[2]。要做好细节的捕捉,第一,在采访前记者就要有明确的捕捉细节的意识。在得到选题时要立刻做出反应,对新闻的性质、价值、是否符合新闻纪律规定、是否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等方面进行准确判断,在确定此选题值得进行采访后,选定采访主题和形式,外出采访。在采访中,记者也要做好细节的把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新闻现场细节的观察,选取独特视角,进行深入探究。第二,记者采访时要关注事件本身与被访者的联系,细致观察被访者的态度,对采访时的语言表达進行适当调整。例如,某酒店发生火灾,火势得到控制后,记者想要对酒店负责人进行采访,怎样的语言表达才最恰当,能够得到受访者的配合呢?问题一:请问酒店发生火灾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二:我发现酒店对火情的控制十分及时,平时应该很注重这方面的管理吧?很明显,在这两个问题中,问题二会更容易被受访者接受,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受访者卸下心理防备,便于其对后续采访的配合。
结论:总的来说,记者的应变能力对采访结果的影响是巨大的。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多听多看多想,不断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喜顺.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8,2(09):84.
[2]李志聪.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