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运动对每个人的健康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使人体格强健、体形美观,使人精力充沛、体力旺盛;运动可以让心中积聚的不良情绪和社会压力得到宣泄和释放,有效预防现代文明病;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疾病;运动还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弘扬协作精神和树立公平观念。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周边的农村,家庭教育普遍缺失。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段,尤其是在小学一年级。因此,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一、体育学科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益处
1.开展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
开展体育锻炼能增强孩子各器官的功能,使孩子体格健壮。因为体育运动改善了血液循环,对骨骼起着一种机械刺激的作用,使骨骼组织得到了更多的营养,所以,开展体育锻炼能促使骨骼生长加速,使孩子的身高随之增长。运动还能锻炼孩子的四肢,增强肌肉力量,使动作更加灵活。
2.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颇受宠爱,这使得不少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然而,体育课程的很多运动都需要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如在球类项目(篮球、足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应变能力,让学生明白,球类比赛依靠的是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胜利,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很多班级通过参加比赛或其他集体项目活动,班级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很多班主任都对自己班里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后展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充分肯定,班级的凝聚力得到增强。
3.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在电脑上玩游戏、看动画片。这样一来,有的孩子不喜欢运动,造成体质下降。因此,体育课上加强身体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游戏、跳绳等,一节课上大部分时间都在运动,使得学生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再者,上体育课时学生们在一起玩儿,能够增进彼此的感情,体育课就会成为孩子享受快乐时光的平台。
二、开展体育教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对其一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好习惯常常让人终身受益。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特别是小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涵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2.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常规教学,规范学生的行为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为此,体育课堂上的常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可以使学生知道站队应该怎样做到“快、静、齐”。通过体育课堂的常规教学,学生能够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上也养成良好的习惯。
3.利用民间传统体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民间体育项目也是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对一些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可以直接引入运用,如踢毽子、打陀螺、跳房子、滚铁环等;对一些基本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经改编后再运用,如跳竹杠等。把这些教学内容引进课堂,不仅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民间传统项目中再回归社会。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民间通俗教学内容,如利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塑料袋以及课桌凳、自行车废旧轮胎、旧报纸等易于收集的家庭生活用品来创编活动内容。如空的饮料瓶装上水或沙可以做投掷物用,装上五颜六色的水可以做标志物用,旧报纸可以做成纸棒、纸球、纸飞机等做投掷练习,利用这些简易、安全、实用的器材资源,一物多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的保障。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了思维,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4.大课间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阳光体育”的开展给学生们带来了运动的快乐,让他们能够在运动中找到自信,获得满足。大课间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我们学校每天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伴随着广播中传出的“阳光大课间时间到了,请同学们摆放好桌椅,上下楼梯靠右行,排队踏步进操场”的召唤声,学生们有秩序地离开教室,排队进操场。跑步时,学生们在操场上迈着整齐的步伐,每个班级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有着自身的规律性,与社会的发展、人的进化一样,是可认知、运用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抓养成、促规范、从小事做起的指导思想。只有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从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出发,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开展好每天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定期举办丰富的体育活动和比赛,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环境卫生习惯,弘扬团队精神等。教师要做好引导,并丰富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内容,而其中高质量的课堂引导练习,则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
(此文是省级课题《体育学科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验研究》结项论文,编号JCJY131306063。)
(责 编 再 澜)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周边的农村,家庭教育普遍缺失。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段,尤其是在小学一年级。因此,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一、体育学科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益处
1.开展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
开展体育锻炼能增强孩子各器官的功能,使孩子体格健壮。因为体育运动改善了血液循环,对骨骼起着一种机械刺激的作用,使骨骼组织得到了更多的营养,所以,开展体育锻炼能促使骨骼生长加速,使孩子的身高随之增长。运动还能锻炼孩子的四肢,增强肌肉力量,使动作更加灵活。
2.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颇受宠爱,这使得不少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然而,体育课程的很多运动都需要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如在球类项目(篮球、足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应变能力,让学生明白,球类比赛依靠的是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胜利,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很多班级通过参加比赛或其他集体项目活动,班级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很多班主任都对自己班里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后展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充分肯定,班级的凝聚力得到增强。
3.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在电脑上玩游戏、看动画片。这样一来,有的孩子不喜欢运动,造成体质下降。因此,体育课上加强身体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游戏、跳绳等,一节课上大部分时间都在运动,使得学生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再者,上体育课时学生们在一起玩儿,能够增进彼此的感情,体育课就会成为孩子享受快乐时光的平台。
二、开展体育教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对其一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好习惯常常让人终身受益。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特别是小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涵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2.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常规教学,规范学生的行为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为此,体育课堂上的常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可以使学生知道站队应该怎样做到“快、静、齐”。通过体育课堂的常规教学,学生能够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上也养成良好的习惯。
3.利用民间传统体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民间体育项目也是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对一些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可以直接引入运用,如踢毽子、打陀螺、跳房子、滚铁环等;对一些基本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经改编后再运用,如跳竹杠等。把这些教学内容引进课堂,不仅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民间传统项目中再回归社会。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民间通俗教学内容,如利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塑料袋以及课桌凳、自行车废旧轮胎、旧报纸等易于收集的家庭生活用品来创编活动内容。如空的饮料瓶装上水或沙可以做投掷物用,装上五颜六色的水可以做标志物用,旧报纸可以做成纸棒、纸球、纸飞机等做投掷练习,利用这些简易、安全、实用的器材资源,一物多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的保障。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了思维,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4.大课间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阳光体育”的开展给学生们带来了运动的快乐,让他们能够在运动中找到自信,获得满足。大课间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我们学校每天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伴随着广播中传出的“阳光大课间时间到了,请同学们摆放好桌椅,上下楼梯靠右行,排队踏步进操场”的召唤声,学生们有秩序地离开教室,排队进操场。跑步时,学生们在操场上迈着整齐的步伐,每个班级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有着自身的规律性,与社会的发展、人的进化一样,是可认知、运用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抓养成、促规范、从小事做起的指导思想。只有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从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出发,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开展好每天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定期举办丰富的体育活动和比赛,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环境卫生习惯,弘扬团队精神等。教师要做好引导,并丰富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内容,而其中高质量的课堂引导练习,则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
(此文是省级课题《体育学科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验研究》结项论文,编号JCJY131306063。)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