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的免疫研究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d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疥虫首次侵入从未患过疥疮患者的皮肤后,须经15天~6周,侵入部位皮肤才发生自觉和他觉的炎性症状(如瘙痒、红斑和水肿).但是,实验性再感染其无症状期则明显地缩短。Mellanby(1943)认为无症状期的缩短,反映由宿主免疫系统中介的某些记忆功能。虽然40年过去了,这些基本的临床观察,有关由疥虫提供的抗原复合物性质和宿主对其识别的机制的问题,仍有待解决。本文作者通过形态学方法,研究疥疮免疫学的问题。讨论患者感染疥虫后,其免疫系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活化作用和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孤立性血管球瘤是一种蓝色肿瘤,1~2cm大,当寒冷刺激时,常向远端皮肤区域呈放射样剧痛,发病于20~40岁之间,未见恶变.多发性系统性血管球瘤(MSG)呈节段性或区域性排列,肿瘤位于皮肤或皮下,呈淡蓝色,很少引起疼痛,未见恶变,要发生于青少年.
全身性硬皮病(SS)是以皮肤和全身各脏器的纤维化作为主要病变的难治疾病。由于初期症状雷诺氏现象的病例很多,所以对末梢循环障碍的病因的研究被重视起来。尿激酶能使纤溶酶原活性化,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有改善微小循环的作用,作者用其治疗SS,其疗效如下:对象:17~56岁的女性SS患者6例,均有雷诺氏现象,并伴有手、指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
开展皮肤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具有两大优点:一是标本容易获得,二是可以直接观察其在活体内的病理生理变化.但以往由于研究方法拘泥于形态学途径或单学科的探索,所获成果不够满意.
期刊
LE常常累及口腔粘膜,但引起肛周粘膜的损害以往文献未曾详细报告.本文报告1例LE累及口腔粘膜、肛周皮肤、粘膜及面部、躯干.患者57岁,男性,因面部、左上臂痒性皮疹4~5个月而就诊.皮肤检查发现:面、颈、左上臂暴露部位可见色素加深的、红斑性及鳞屑性斑及斑块,有些损害有毛细血管扩张及萎缩.
作者共报告51名,其中22名女性及16名男性为全秃患者.病程均不少于9个月,且均无头发再生的征象.所有患者均测定有无自家抗体,如抗甲状腺、抗胃壁细胞、抗平滑肌、抗线粒体、抗网硬蛋白及抗核成份与类风湿因子等.对某些患者,测定其T淋巴细胞数目及其对微生物抗原的反应性.
自从Browae提出氯苯吩嗪(B663)有抗炎作用以来,已经证实它对控制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即Jopling分类的Ⅱ型麻风反应)有效。以后有大量文献报导B663对Ⅱ型麻风反应有效,但很少有报导其对Ⅰ型反应有作用。作者用B663治疗10例Ⅰ型麻风反应,发现它能使反应状态加剧,要停用B663并投给强的松龙控制反应。
期刊
"机会主义"(opportunism)一词的涵义是指利用某一特定机会遂其所欲.借以形容病菌感染,意思是说通常无害的微生物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时,趁机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引起疾病.在这种情况下,无害的或腐物寄生性霉菌所起的作用就跟有毒力的致病霉菌无异.这样产生的疾病称"条件性霉菌感染"(opportunistic fungal infections),这种霉菌就叫"条件性致病霉菌"(opportuni
期刊
瘤型或界线类麻风发生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综合征者甚常见.本病早在1912年即已被描述,但其病因学则迄今仍未清楚.有些学者认为本病系Arthus型抗原抗体反应,结果导致免疫复合物的沉着,从而引起血管炎.本文对25名ENL患者进行了临床和纤维蛋白溶解活力的研究.
最近有人报道银屑病人甚至无皮肤损害的银屑病人的单核细胞的一些功能异常,如趋化性、吞噬能力和杀菌力等的增加.这些异常似乎是银屑病的特征.由于这些功能是受环化核苷酸控制的,故上述功能异常可能是银屑病单核细胞中cAMP/cGMP比率降低的结果.
期刊
阴茎阿米巴溃疡是一罕见病.作者报告一例,男性,50岁,患有包皮痛性肿胀及血性恶臭分泌物已10天.在一周之内整个包皮溃疡毁坏,阴茎头的3/4及远端皮肤的1/3均被蚀掉,全阴茎水肿,局部淋巴结不肿大.组织学示大量阿米巴滋养体的肉芽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