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也称乐府、诗余、长短句。最初是配乐的诗或者说是为乐谱填写的歌词。写词时所依乐谱,称之词调,词调的名称叫做词牌。各种不同的词牌,本来有各自风情的,只是由于词的乐谱早已失传,今天已无法确知了,然而,考释调名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创调的本意和乐曲的来源。这不仅对选调作词、研究词史是很必要的,而且于我们对词的鉴赏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一
关于词牌的研究,字词产生以来就一直未曾间断。唐代崔令钦《教场记》曲名表中记录了开元、天宝年间教场所演奏的二百二十四曲。后来,考稽唐诗宋词的,大都溯源于教坊曲。到南宋初年,王灼所著《碧鸡漫谈》五卷,从卷三至卷五较详细地论述了词曲的源流、演变。词牌的考证自此成了词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明代杨慎《词旨》六卷。其卷一“词名多取诗名”诸条则是专门探讨词牌来源的。继之又有都穆的《男豪居士诗话》、郭绍孔的《词谱》等续作为《词旨》作了补充。到了清代,毛先舒又在此基础上推衍增广而写成《填词名解》。此书专门解说词调、词牌。考证各调的始创造者与调名的缘起。此书所释词牌记三百八十一个(不包括毛自度曲十五调)其中有些解说虽未尽可据,但作者在解释调名时,兼得了各调的创调情况和音乐特点,这对了解唐诗宋词的构成和演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之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问世的《钦定词谱》一书,乾隆时汪汲在《填词名解》的基础上写的《词名集解》都对词牌进行了解说。
二
词牌的名称,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一、“词名多取诗名”。明代杨先慎在《词旨》中指出“词名多取诗名”,这是很有见地的。因为词最早是可以歌唱的诗。例如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其内容写的就是渔夫,其调名也是【渔歌子】了;又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写的就是对江南的怀念。
二、采自古人的诗句。如【点绛唇】来自江淹的“白雪凝穷貌,明珠点绛唇”。【满庭芳】采自吴融“满庭芳草易黄昏”,柳宗元“满庭芳草积”。
三、以事命名,包括即事命名和以典故命名。即事命名的如【荔枝香】。据【唐书】、【唐礼乐志】记载:唐明皇驾幸骊山,适逢杨贵妃生日,乐队在长生殿演奏新曲,这时恰好南方进献荔枝,香满一室,于是这新曲便定為荔枝香】。以典故命名的,如《金人捧玉盘》。据王琦《汇解》引《三辅黄图》说,汉武帝造神明台,“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捧玉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和玉胥服之,以求仙道”。【金人捧玉盘】便是以这一典故命名的。此外【凤凰台上忆吹箫】等词牌也属于这一类型。
四、以人命名。如【兰陵王】,据【隋唐嘉话】记载,北齐文襄王长子兰陵王长恭,勇猛无比,但长相似妇人,自嫌外貌不足威敌,于是戴上面具闯入敌阵,其部下为其高歌【兰陵王】助阵。唐教坊为此编了【兰陵王】乐曲。此外,【念奴娇】、【谢秋娘】(又名【望江南】)也属这一类。
五、以物命名。如【滴滴金】。滴滴金是一种菊花名。据史铸《菊谱辩疑》载:南方有一种菊花,由花梢引露滴入土便可生根繁育,【滴滴金】这一词牌便是以这种菊花命名的。此外【一萼红】、【合欢带】等也都是以物命名的。
六、以地名、宫室园林命名。如【八声甘州】、【六州歌头】六州、甘州均系地名;以宫室园林命名的如【沁园春】是以汉代冰水公主园命名的。
七、以流传的歌谣命名。如【踏歌辞】。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宫女每到十月十五日便相互挽手用脚打拍子唱:“赤凤凰来。”之后相沿有《缭踏歌》、《踏歌行》、《踏谣娘》等,按照这一流传的歌舞曲调所填词取名《踏歌辞》。
八、以句式特点、韵脚、字数命名。以句式特点命名的,如【字字双】。据《才鬼录》记载,“唐有中涓宿农妓馆,见童子捧酒寻三人至,皆古衣冠,相谓曰:‘崔常侍何来迟?’俄一刻至。凄然有恨别之状,固共联词:‘床头锦衾斑复斑,架上衣裳殷复殷,空庭明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词中句句迭字,故得名。”又如【三字令】,因词通篇用的是三字句式而得名。以词中韵脚命名的如【声声慢】因句句都是以“声”字收韵,故名。以字数命名如【十六字令】,全词十六个字,【二十字令】全词二十个字。
九、以乐曲特点命名。如周邦彦【六丑】。据载:周邦彦新制词调名【六丑】,皇上问其命名依据,他回答:此词犯六调,皆生生美者,然极难歌”,这正如“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又如【尉迟杯】,此调粗犷激昂,正像尉迟敬德喝酒用大杯一样,故名。
十、用词中一句命名。如【如梦令】。【如梦令】又名【宴桃源】、【忆仙婆】,原是后唐庄崇自度曲。原词是:“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弯歌风,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日落花烟重。”以词中“如梦,如梦”命名。
十一、以风俗服饰命名。如【菩萨蛮】、【苏幕遮】。据《词旨》云:“【菩萨蛮】西域妇髻也,盖以其金冠缨络,蛮妇而似菩萨也。【苏幕遮】西域妇帽也,盖马周缘覆肩,帽沿而以幕也。
三
词牌中的“令”、“近”、“引”、、“慢”、“犯”等字是什么意思呢?凡词牌中带“令”都是小令,如【十六字令】、【三台令】等,词分长调、中调、小令,凡在五十八字以内的词称为小令。凡词牌中带“近”、“引”、、“慢”的,如【梅花引】、【祝英台近】、【扬州慢】都是较短的曲子,长不过百余子。据王伯良《曲律》云,“慢”是登场的首曲,北方叫“楔子”,南方叫“引子”。“近”是“过曲”,用在戏剧的慢词与对白之间。梁启勋在《词学》中解释 “引”字时授引徐诚庵的话说:“凡调之有引字者,乃引而伸之之义,字数必多于原词,如【千秋岁】七十一字,【千秋岁引】则八十二字矣。”“犯”有“吸取”、“借用”的意思,《曲律》说“犯有二义,一月犯宫调,二曰犯他调句法”。《历代诗余》也说:犯,乃歌时假借别调依调。”“四犯”,就是合四调而成。
一般来说,词牌带“慢”、“近”、、“引”的比不带的字数要多,但有个别词牌带与不带几个字没区别,如【江城子】与【江城子慢】、【诉衷情】与【诉衷情近】、【千秋岁】与【千秋岁引】字数上没区别。
有的词牌后又加“第一体”“第二体”,如【声声慢第一体】、【声声慢第二体】、【酒泉子】多至二十体。“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样式,同一词牌,有几体就是有几种样式。原因是,最初词的创作是以曲填词的,同一乐曲,所填词、字、句、音韵不可能完全一样。后来乐曲失传,人们只能模仿一些代表作品进行创作。模仿对象不同,所填词就出现各种样式。如[六州歌头],正体是一百四十一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其他别体则有一百四十二、一百四十三字不等。有的 中间还换仄声韵。所以现存八百多词调,就有体两千多。
有的词牌后又带“偷声”“减字”“摊破”“添字”等字样。凡带有这些字样的都有别于本调,“偷声”“减字”比本调少字句,如【木兰花】七言八句,仄韵;【偷声木兰花】虽也是八句,但三七句都是四个字,且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减字木兰花】八句,但一三五七句都是四字。“摊破”则是比本调增加字数,如【浣溪沙】是七言六句,【摊破浣溪沙】则在上下阕中增加了一个三字句。
一
关于词牌的研究,字词产生以来就一直未曾间断。唐代崔令钦《教场记》曲名表中记录了开元、天宝年间教场所演奏的二百二十四曲。后来,考稽唐诗宋词的,大都溯源于教坊曲。到南宋初年,王灼所著《碧鸡漫谈》五卷,从卷三至卷五较详细地论述了词曲的源流、演变。词牌的考证自此成了词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明代杨慎《词旨》六卷。其卷一“词名多取诗名”诸条则是专门探讨词牌来源的。继之又有都穆的《男豪居士诗话》、郭绍孔的《词谱》等续作为《词旨》作了补充。到了清代,毛先舒又在此基础上推衍增广而写成《填词名解》。此书专门解说词调、词牌。考证各调的始创造者与调名的缘起。此书所释词牌记三百八十一个(不包括毛自度曲十五调)其中有些解说虽未尽可据,但作者在解释调名时,兼得了各调的创调情况和音乐特点,这对了解唐诗宋词的构成和演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之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问世的《钦定词谱》一书,乾隆时汪汲在《填词名解》的基础上写的《词名集解》都对词牌进行了解说。
二
词牌的名称,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一、“词名多取诗名”。明代杨先慎在《词旨》中指出“词名多取诗名”,这是很有见地的。因为词最早是可以歌唱的诗。例如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其内容写的就是渔夫,其调名也是【渔歌子】了;又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写的就是对江南的怀念。
二、采自古人的诗句。如【点绛唇】来自江淹的“白雪凝穷貌,明珠点绛唇”。【满庭芳】采自吴融“满庭芳草易黄昏”,柳宗元“满庭芳草积”。
三、以事命名,包括即事命名和以典故命名。即事命名的如【荔枝香】。据【唐书】、【唐礼乐志】记载:唐明皇驾幸骊山,适逢杨贵妃生日,乐队在长生殿演奏新曲,这时恰好南方进献荔枝,香满一室,于是这新曲便定為荔枝香】。以典故命名的,如《金人捧玉盘》。据王琦《汇解》引《三辅黄图》说,汉武帝造神明台,“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捧玉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和玉胥服之,以求仙道”。【金人捧玉盘】便是以这一典故命名的。此外【凤凰台上忆吹箫】等词牌也属于这一类型。
四、以人命名。如【兰陵王】,据【隋唐嘉话】记载,北齐文襄王长子兰陵王长恭,勇猛无比,但长相似妇人,自嫌外貌不足威敌,于是戴上面具闯入敌阵,其部下为其高歌【兰陵王】助阵。唐教坊为此编了【兰陵王】乐曲。此外,【念奴娇】、【谢秋娘】(又名【望江南】)也属这一类。
五、以物命名。如【滴滴金】。滴滴金是一种菊花名。据史铸《菊谱辩疑》载:南方有一种菊花,由花梢引露滴入土便可生根繁育,【滴滴金】这一词牌便是以这种菊花命名的。此外【一萼红】、【合欢带】等也都是以物命名的。
六、以地名、宫室园林命名。如【八声甘州】、【六州歌头】六州、甘州均系地名;以宫室园林命名的如【沁园春】是以汉代冰水公主园命名的。
七、以流传的歌谣命名。如【踏歌辞】。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宫女每到十月十五日便相互挽手用脚打拍子唱:“赤凤凰来。”之后相沿有《缭踏歌》、《踏歌行》、《踏谣娘》等,按照这一流传的歌舞曲调所填词取名《踏歌辞》。
八、以句式特点、韵脚、字数命名。以句式特点命名的,如【字字双】。据《才鬼录》记载,“唐有中涓宿农妓馆,见童子捧酒寻三人至,皆古衣冠,相谓曰:‘崔常侍何来迟?’俄一刻至。凄然有恨别之状,固共联词:‘床头锦衾斑复斑,架上衣裳殷复殷,空庭明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词中句句迭字,故得名。”又如【三字令】,因词通篇用的是三字句式而得名。以词中韵脚命名的如【声声慢】因句句都是以“声”字收韵,故名。以字数命名如【十六字令】,全词十六个字,【二十字令】全词二十个字。
九、以乐曲特点命名。如周邦彦【六丑】。据载:周邦彦新制词调名【六丑】,皇上问其命名依据,他回答:此词犯六调,皆生生美者,然极难歌”,这正如“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又如【尉迟杯】,此调粗犷激昂,正像尉迟敬德喝酒用大杯一样,故名。
十、用词中一句命名。如【如梦令】。【如梦令】又名【宴桃源】、【忆仙婆】,原是后唐庄崇自度曲。原词是:“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弯歌风,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日落花烟重。”以词中“如梦,如梦”命名。
十一、以风俗服饰命名。如【菩萨蛮】、【苏幕遮】。据《词旨》云:“【菩萨蛮】西域妇髻也,盖以其金冠缨络,蛮妇而似菩萨也。【苏幕遮】西域妇帽也,盖马周缘覆肩,帽沿而以幕也。
三
词牌中的“令”、“近”、“引”、、“慢”、“犯”等字是什么意思呢?凡词牌中带“令”都是小令,如【十六字令】、【三台令】等,词分长调、中调、小令,凡在五十八字以内的词称为小令。凡词牌中带“近”、“引”、、“慢”的,如【梅花引】、【祝英台近】、【扬州慢】都是较短的曲子,长不过百余子。据王伯良《曲律》云,“慢”是登场的首曲,北方叫“楔子”,南方叫“引子”。“近”是“过曲”,用在戏剧的慢词与对白之间。梁启勋在《词学》中解释 “引”字时授引徐诚庵的话说:“凡调之有引字者,乃引而伸之之义,字数必多于原词,如【千秋岁】七十一字,【千秋岁引】则八十二字矣。”“犯”有“吸取”、“借用”的意思,《曲律》说“犯有二义,一月犯宫调,二曰犯他调句法”。《历代诗余》也说:犯,乃歌时假借别调依调。”“四犯”,就是合四调而成。
一般来说,词牌带“慢”、“近”、、“引”的比不带的字数要多,但有个别词牌带与不带几个字没区别,如【江城子】与【江城子慢】、【诉衷情】与【诉衷情近】、【千秋岁】与【千秋岁引】字数上没区别。
有的词牌后又加“第一体”“第二体”,如【声声慢第一体】、【声声慢第二体】、【酒泉子】多至二十体。“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样式,同一词牌,有几体就是有几种样式。原因是,最初词的创作是以曲填词的,同一乐曲,所填词、字、句、音韵不可能完全一样。后来乐曲失传,人们只能模仿一些代表作品进行创作。模仿对象不同,所填词就出现各种样式。如[六州歌头],正体是一百四十一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其他别体则有一百四十二、一百四十三字不等。有的 中间还换仄声韵。所以现存八百多词调,就有体两千多。
有的词牌后又带“偷声”“减字”“摊破”“添字”等字样。凡带有这些字样的都有别于本调,“偷声”“减字”比本调少字句,如【木兰花】七言八句,仄韵;【偷声木兰花】虽也是八句,但三七句都是四个字,且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减字木兰花】八句,但一三五七句都是四字。“摊破”则是比本调增加字数,如【浣溪沙】是七言六句,【摊破浣溪沙】则在上下阕中增加了一个三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