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和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学习的一点体会。兴国富民、文化先行。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02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新春伊始,文化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财政部教科文副司长王家新介绍:为此项政策的顺利实施和上述公共设施的正常运作,2011年02月18日中央财政做出了将安排专项资金18亿元用于“三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经费补贴的决定。其中,地市级图书馆补助标准为50万元,县级图书馆补助标准为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为5万元。并在提出此基础上提出:各地方财政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补助标准。
改善公共服务,体现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让人民幸福”、“让百姓富裕”的理念,对促进社会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界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大发展的一个重大契机。
加快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完善图书资讯服务,向社会提供全面的有效信息,消除获取信息及利用等方面的差距,对推广教育、提升文化、支援经济科研,对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公民文化知识、丰富公民精神生活、实现对公众的终生教育对全体公民素养提高、人才成长、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正是在这个大前提下推出的,是继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后,国家为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强国富民、让人民从文化上先富起来,以加快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的重大举措。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其民族的文化素养是分不开的。而一个民族的素养提高又是和图书馆建设分不开的。
韩国在2006年颁发的《读书振兴法》规定:为了制定、审议、调整图书馆的主要政策,在总统属下设与图书馆有关的中央政府行政机关的部长为图书馆信息政策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是总统的咨询机构。图书馆信息政策委员会委员长由总统委任。
日本1950年在美军的占领下即制定了新的图书馆法,授权地方政府建立公共图书馆,并禁止公共图书馆收费。在日本东京都内几乎每个住宅区步行5到10分钟就可以看到一个图书馆。有人说“日本人常把家门口的图书馆看做是自己书斋的一部分”。二战后的日本之能够迅速崛起与此不无关系。
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世界第一部全国性《公共图书馆法》,规定每 1万人的地区设一所图书馆,地方政府应对本地区的成人和儿童提供图书馆服务,经费从房地产税中提取。
英国在八十年代,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经费就达到了全国平均每人每年 6英镑。公共图书馆始终坚持了免费服务的原则,除为一般成人服务外,还特别注重了为青少年、居家者、移民、弱智人、残疾人等提供特殊服务。一些公共图书馆还开办了医院图书馆、甚至监狱图书馆。
相比起来,中国在清宣统二年(1910)颁布了《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是以政府名义颁布的第一部图书馆法,对中国图书馆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军阀的连年混战,国家经济、地方财政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民生凋敝,图书馆的发展就更是步履维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多次颁布关于图书馆事业的行政法规,如1957年国务院颁布《全国图书协调方案》,1955年文化部颁发《关于征集图书、杂志样本办法》和《关于加强与改进公共图书馆工作指示》,1955年文化部抄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图书馆工作的规程》,1956年高等教育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草案)》,1987年中国科学院颁发《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暂行条例》,1981年教育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修订后改名《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982年文化部颁布《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好转和这一系列条例的规范落实,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逐步开始走上正轨。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事业规模、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特别是文化部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建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开展、为全民文化信息资源的获得贡献巨大,使得国家的文化科技普及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从整体形势上看较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有较大的差距。
在目前形势下,我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日趋改善、国家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竭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强化职业操守,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劳动致富,发扬团队精神。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推进文化创新。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振奋民族精神。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组织结构,改进内部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要尊重和贴近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基础上,逐步增设多样化服务,重点增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充分掌握和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强化网络、文化资源共享服务;其次,要认真改善服务态度,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提高服务质量;第三,不断扩展服务网点,深入下去,加强基层服务点的辅导、督促、检查、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之切实发挥为社会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科技富农、富民、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服务的效能。
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阵地对读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不仅让读者读到书,还要读好书;结合时事办好各类讲座、展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普及图书馆知识教育,使读者进得图书馆,用好图书馆。
以上是结合《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和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学习的一点个人体会,不当之处在所难免。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02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新春伊始,文化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财政部教科文副司长王家新介绍:为此项政策的顺利实施和上述公共设施的正常运作,2011年02月18日中央财政做出了将安排专项资金18亿元用于“三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经费补贴的决定。其中,地市级图书馆补助标准为50万元,县级图书馆补助标准为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为5万元。并在提出此基础上提出:各地方财政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补助标准。
改善公共服务,体现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让人民幸福”、“让百姓富裕”的理念,对促进社会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界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大发展的一个重大契机。
加快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完善图书资讯服务,向社会提供全面的有效信息,消除获取信息及利用等方面的差距,对推广教育、提升文化、支援经济科研,对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公民文化知识、丰富公民精神生活、实现对公众的终生教育对全体公民素养提高、人才成长、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正是在这个大前提下推出的,是继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后,国家为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强国富民、让人民从文化上先富起来,以加快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的重大举措。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其民族的文化素养是分不开的。而一个民族的素养提高又是和图书馆建设分不开的。
韩国在2006年颁发的《读书振兴法》规定:为了制定、审议、调整图书馆的主要政策,在总统属下设与图书馆有关的中央政府行政机关的部长为图书馆信息政策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是总统的咨询机构。图书馆信息政策委员会委员长由总统委任。
日本1950年在美军的占领下即制定了新的图书馆法,授权地方政府建立公共图书馆,并禁止公共图书馆收费。在日本东京都内几乎每个住宅区步行5到10分钟就可以看到一个图书馆。有人说“日本人常把家门口的图书馆看做是自己书斋的一部分”。二战后的日本之能够迅速崛起与此不无关系。
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世界第一部全国性《公共图书馆法》,规定每 1万人的地区设一所图书馆,地方政府应对本地区的成人和儿童提供图书馆服务,经费从房地产税中提取。
英国在八十年代,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经费就达到了全国平均每人每年 6英镑。公共图书馆始终坚持了免费服务的原则,除为一般成人服务外,还特别注重了为青少年、居家者、移民、弱智人、残疾人等提供特殊服务。一些公共图书馆还开办了医院图书馆、甚至监狱图书馆。
相比起来,中国在清宣统二年(1910)颁布了《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是以政府名义颁布的第一部图书馆法,对中国图书馆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军阀的连年混战,国家经济、地方财政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民生凋敝,图书馆的发展就更是步履维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多次颁布关于图书馆事业的行政法规,如1957年国务院颁布《全国图书协调方案》,1955年文化部颁发《关于征集图书、杂志样本办法》和《关于加强与改进公共图书馆工作指示》,1955年文化部抄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图书馆工作的规程》,1956年高等教育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草案)》,1987年中国科学院颁发《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暂行条例》,1981年教育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修订后改名《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982年文化部颁布《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好转和这一系列条例的规范落实,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逐步开始走上正轨。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事业规模、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特别是文化部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建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开展、为全民文化信息资源的获得贡献巨大,使得国家的文化科技普及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从整体形势上看较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有较大的差距。
在目前形势下,我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日趋改善、国家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竭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强化职业操守,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劳动致富,发扬团队精神。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推进文化创新。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振奋民族精神。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组织结构,改进内部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要尊重和贴近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基础上,逐步增设多样化服务,重点增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充分掌握和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强化网络、文化资源共享服务;其次,要认真改善服务态度,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提高服务质量;第三,不断扩展服务网点,深入下去,加强基层服务点的辅导、督促、检查、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之切实发挥为社会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科技富农、富民、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服务的效能。
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阵地对读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不仅让读者读到书,还要读好书;结合时事办好各类讲座、展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普及图书馆知识教育,使读者进得图书馆,用好图书馆。
以上是结合《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和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学习的一点个人体会,不当之处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