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撒哈拉的生活是三毛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同时绚烂多彩的撤哈拉生活,也成为了三毛的生命顶峰期,撒哈拉沙漠中的三毛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三毛身上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同时西方文化在她身上也打下了烙印,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她更多地由认识外部世界转向对个性全面发展之内在路径的探寻,自我身份意识由自觉走向明确、成熟的阶段。时间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容颜,它还给人内心灌注力量。在朦胧的爱的雨季曾经受伤的悲剧绿色女孩,最后告别雨年行走在明亮的沙漠。这是那个女孩的命运,在沙漠里的太阳,在沙漠的阳光和风雨结结实实地吹打下成了“铜红色的一个外表不很精致,而面上已有风霜痕迹的三毛”即使蜕变的过程个个不同,但每个少年都会成长起来的,这是生命的规律:时间会给我们一切答案。
(一)沙漠中的天使
在荒芜的沙漠里,三毛拥有了整个世界——荷西,她的白马王子是荷西,荷西的天使是她,他们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撒哈拉的故事,每一个人熟悉的故事,沙漠中那一对神仙眷女的生活至今还是留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上。看了《撒哈拉的故事》才知道生活可以这样过,才知道粉条也可以叫做“雨”,猪肉干也可以叫做“喉片”,黄瓜片也可以叫做“笋片”。看过了《结婚记》才结婚可以没有婚礼,有你和我就行了,结婚可以没有宴席,吃一块蛋糕胜过满汉全席。看过《悬壶济世》才知道黄豆可以医治疖子,羊汤可以救活一个将要垂死的人,葡萄酒可以医治好难产的母羊,最后明白了,三毛不只是荷西一个人的天使,她也是撒哈拉沙漠的天使。对于生活,她是用生命全心全意去爱的,是用心去感受的,而写作所做的不过是记录的工作。因此三毛说:“对自己的工作,在心里,算的就只有一本总账-----我的生命,写作,是人生极小极小的一个部分而已。”然而这一小部分,由于她那无所不喜的壮阔,却把大家全包容进去与她一起豪饮生命的光和彩,她说她不敢诠释人生,但人生的精彩全是在她的笔下流泻。她常常说不出书名,因为她并不满意自己的写作,但是看过她书的人,却时时想着她的书、她的话、她的人,尤其想着这个不会说故事的小女人,这个自身生活就是一篇精彩故事的小女人,她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
大家都喜欢三毛,喜欢他的生活化,也喜欢她那生活化上又加上了一层哲思的耐人寻味。三毛说自己不是作家,只是一个爱说故事的人,她讲述的故事不是别人的,而是她自己的。她讲的故事从来不缺乏趣味性,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她眼里也是有趣的。她的生活和大家的生活是那么的相似,但又那么的不同,同样简单的生活,在她手中添加了许多色彩,一切仿佛活了起来,她走进了每个人的梦想世界。日子在她是生活,在别人眼中却看似奇迹,她是那么神奇,能把沙漠变成绿地,也是能把石头点化成人间解语的花,是赏之不尽的喜悦。
(二)疯狂的探险家
《三毛作品集 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将她与丈夫荷西快乐简单的小幸福述说的绘声绘色,然而它是三毛在行游途中写成的,亦可看成是行游作品,文中许多描写她途径国家的风土人情,各国的奇风异俗汇集在一起,让读者“深陷”其书,甚至无法自拔。没有行游,三毛也就没有创作的土壤;没有行游,便不会有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融合;没有行游,撒哈拉沙漠里的故事永远不被人知晓。可以说,行游是“三毛热”成为现实的基础。
三毛一生没有少做疯狂的事。学生时代,她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看书,在学习时间最为宝贵的时候,也坚持偷偷地在课堂上看书;面对数学老师野蛮的侮辱,她没有就此停止对书的热爱,而把满腔热情转向学习,三毛索性逃学去公墓看书,恐怕也只有三毛才能做出如此疯狂的事,在那个男生女生一起走路都会被人戳脊梁的年代,三毛肆无忌惮的谈起了恋爱,如此疯狂的事只怕也只有三毛敢做。
在撒哈拉沙漠里疯狂的三毛扮演的是疯狂的探险家。每每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总会被里面的句子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远游充满了幻想,那些勾人心弦的故事,总是让人夜不能寐,忍不住努力地在脑子里面想象《沙漠观浴记》,一个人女人用石头一次又一次刮身上的污垢,更让人不无法忍受的是,这个女人是有四年的时间没有洗过澡了,这般生活场景,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活在天堂了吧,还有什么理由来埋怨生活贫困与上天的不公。如果说用石头洗澡是惊心的,那么七天用水灌肠就是动魄了,一人平躺在滚热的沙漠上,另一人就把水管放在其嘴里,这样做是为了冲洗肚子的赃物。真正绝大多数的贫穷的生活,也许只有从别人的经验分享旅行刺激和生命力量敢于上路的人永远是少数。
(三)执著的拾荒者
“我知道什么地方有化石的小乌龟和贝壳,你要去吗?”我跳了起来,连忙回答:“要去,要去。”
这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开始了她拾荒行动。千万别把三毛这次拾荒行动看成是她一时兴起,散文《拾荒梦》中三毛说自己的理想是长大后做一个拾破烂的人“我的志愿---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个梦想老师气的用黑板檫扔她,還被老师要求重写。原本因写作而受到老师欣赏的三毛,然而这次反常了。虽然三毛在老师的威严下,写出了让老师满意的理想“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三毛并没有被老師的惩罚所吓倒,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长大后的三毛,虽然没有以拾破烂作为职业,可是拾破烂的习惯从未改变过,哪怕因为拾慌险些丧命,三毛也未动摇她拾荒的习惯。
执着的拾荒者——三毛,即使在荒漠里,她也不忘她的“拾荒梦”。《荒山之夜》中描写的拾荒足以令三毛一生一世都难忘。黄昏十分,三毛与荷西开车去来回两百公里的地方拾化石小乌龟和贝壳,变幻莫测的沙漠让这俩人饱受惊吓,首先是迷路了““迷宫山来了。”荷西说。”沙漠晚上恶劣就不用说了,气温低至零下。好不容易找到了地方,眼看就胜利在望,荷西掉进了沼泽,两人的心情顿时掉进了谷底,附近有没有人可以帮忙,三毛想进了各种办法,开车去找救兵,人是找到了——三个沙哈拉威人,他们非但没有帮忙,还企图对三毛实施禽兽行为,机智勇敢的三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离开他们的魔掌。惊恐万分的她还牵挂找荷西,三毛自己都冷的剧痛,何况荷西还在沼泽里,“我几乎肯定泥沼已经将他吞噬掉了。这种恐惧令人要疯狂起来。”[[]]她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荷西身边,荷西用自己的意志支撑着生命,三毛开心的了忘了惊吓,忘了冷痛,她急中生智,巧妙的用一个备胎把荷西救了出来。这次的拾荒差点让两人丧命,可是对他们的拾荒梦一点也没有影响“三毛,还要化石么?”荷西呻吟似的问着我。“要。”我简短的回答他。“你呢?”我问他。“我更要了。”“什么时候再来?”“明天下午。”[[]]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对拾荒的热爱。
作者简介:方寒林(1990—),性别女,民族:土家,籍贯:重庆万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一)沙漠中的天使
在荒芜的沙漠里,三毛拥有了整个世界——荷西,她的白马王子是荷西,荷西的天使是她,他们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撒哈拉的故事,每一个人熟悉的故事,沙漠中那一对神仙眷女的生活至今还是留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上。看了《撒哈拉的故事》才知道生活可以这样过,才知道粉条也可以叫做“雨”,猪肉干也可以叫做“喉片”,黄瓜片也可以叫做“笋片”。看过了《结婚记》才结婚可以没有婚礼,有你和我就行了,结婚可以没有宴席,吃一块蛋糕胜过满汉全席。看过《悬壶济世》才知道黄豆可以医治疖子,羊汤可以救活一个将要垂死的人,葡萄酒可以医治好难产的母羊,最后明白了,三毛不只是荷西一个人的天使,她也是撒哈拉沙漠的天使。对于生活,她是用生命全心全意去爱的,是用心去感受的,而写作所做的不过是记录的工作。因此三毛说:“对自己的工作,在心里,算的就只有一本总账-----我的生命,写作,是人生极小极小的一个部分而已。”然而这一小部分,由于她那无所不喜的壮阔,却把大家全包容进去与她一起豪饮生命的光和彩,她说她不敢诠释人生,但人生的精彩全是在她的笔下流泻。她常常说不出书名,因为她并不满意自己的写作,但是看过她书的人,却时时想着她的书、她的话、她的人,尤其想着这个不会说故事的小女人,这个自身生活就是一篇精彩故事的小女人,她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
大家都喜欢三毛,喜欢他的生活化,也喜欢她那生活化上又加上了一层哲思的耐人寻味。三毛说自己不是作家,只是一个爱说故事的人,她讲述的故事不是别人的,而是她自己的。她讲的故事从来不缺乏趣味性,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她眼里也是有趣的。她的生活和大家的生活是那么的相似,但又那么的不同,同样简单的生活,在她手中添加了许多色彩,一切仿佛活了起来,她走进了每个人的梦想世界。日子在她是生活,在别人眼中却看似奇迹,她是那么神奇,能把沙漠变成绿地,也是能把石头点化成人间解语的花,是赏之不尽的喜悦。
(二)疯狂的探险家
《三毛作品集 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将她与丈夫荷西快乐简单的小幸福述说的绘声绘色,然而它是三毛在行游途中写成的,亦可看成是行游作品,文中许多描写她途径国家的风土人情,各国的奇风异俗汇集在一起,让读者“深陷”其书,甚至无法自拔。没有行游,三毛也就没有创作的土壤;没有行游,便不会有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融合;没有行游,撒哈拉沙漠里的故事永远不被人知晓。可以说,行游是“三毛热”成为现实的基础。
三毛一生没有少做疯狂的事。学生时代,她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看书,在学习时间最为宝贵的时候,也坚持偷偷地在课堂上看书;面对数学老师野蛮的侮辱,她没有就此停止对书的热爱,而把满腔热情转向学习,三毛索性逃学去公墓看书,恐怕也只有三毛才能做出如此疯狂的事,在那个男生女生一起走路都会被人戳脊梁的年代,三毛肆无忌惮的谈起了恋爱,如此疯狂的事只怕也只有三毛敢做。
在撒哈拉沙漠里疯狂的三毛扮演的是疯狂的探险家。每每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总会被里面的句子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远游充满了幻想,那些勾人心弦的故事,总是让人夜不能寐,忍不住努力地在脑子里面想象《沙漠观浴记》,一个人女人用石头一次又一次刮身上的污垢,更让人不无法忍受的是,这个女人是有四年的时间没有洗过澡了,这般生活场景,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活在天堂了吧,还有什么理由来埋怨生活贫困与上天的不公。如果说用石头洗澡是惊心的,那么七天用水灌肠就是动魄了,一人平躺在滚热的沙漠上,另一人就把水管放在其嘴里,这样做是为了冲洗肚子的赃物。真正绝大多数的贫穷的生活,也许只有从别人的经验分享旅行刺激和生命力量敢于上路的人永远是少数。
(三)执著的拾荒者
“我知道什么地方有化石的小乌龟和贝壳,你要去吗?”我跳了起来,连忙回答:“要去,要去。”
这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开始了她拾荒行动。千万别把三毛这次拾荒行动看成是她一时兴起,散文《拾荒梦》中三毛说自己的理想是长大后做一个拾破烂的人“我的志愿---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个梦想老师气的用黑板檫扔她,還被老师要求重写。原本因写作而受到老师欣赏的三毛,然而这次反常了。虽然三毛在老师的威严下,写出了让老师满意的理想“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三毛并没有被老師的惩罚所吓倒,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长大后的三毛,虽然没有以拾破烂作为职业,可是拾破烂的习惯从未改变过,哪怕因为拾慌险些丧命,三毛也未动摇她拾荒的习惯。
执着的拾荒者——三毛,即使在荒漠里,她也不忘她的“拾荒梦”。《荒山之夜》中描写的拾荒足以令三毛一生一世都难忘。黄昏十分,三毛与荷西开车去来回两百公里的地方拾化石小乌龟和贝壳,变幻莫测的沙漠让这俩人饱受惊吓,首先是迷路了““迷宫山来了。”荷西说。”沙漠晚上恶劣就不用说了,气温低至零下。好不容易找到了地方,眼看就胜利在望,荷西掉进了沼泽,两人的心情顿时掉进了谷底,附近有没有人可以帮忙,三毛想进了各种办法,开车去找救兵,人是找到了——三个沙哈拉威人,他们非但没有帮忙,还企图对三毛实施禽兽行为,机智勇敢的三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离开他们的魔掌。惊恐万分的她还牵挂找荷西,三毛自己都冷的剧痛,何况荷西还在沼泽里,“我几乎肯定泥沼已经将他吞噬掉了。这种恐惧令人要疯狂起来。”[[]]她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荷西身边,荷西用自己的意志支撑着生命,三毛开心的了忘了惊吓,忘了冷痛,她急中生智,巧妙的用一个备胎把荷西救了出来。这次的拾荒差点让两人丧命,可是对他们的拾荒梦一点也没有影响“三毛,还要化石么?”荷西呻吟似的问着我。“要。”我简短的回答他。“你呢?”我问他。“我更要了。”“什么时候再来?”“明天下午。”[[]]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对拾荒的热爱。
作者简介:方寒林(1990—),性别女,民族:土家,籍贯:重庆万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