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房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现状调查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maoel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安阳市房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现状
  
  1.1 安阳市房产档案馆概况
  1.1.1 隶属关系:安阳市房产档案馆,是一个以房屋权属档案为主的专业性档案馆,隶属于安阳市房产管理局,于1992年底组建(前身是安阳市产权产籍交易处档案管理科)。
  1.1.2 馆舍建造:1993年房产管理局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档案楼,由于档案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利用档案,1996年被国家档案局认定为“国家二级”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单位。是我省同行业中第一个被国家档案局认定为“国家二级”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单位。
  1.1.3 历年投资情况:2001年安阳市房产管理局向房产档案馆投资50余万元,购买了密集型档案柜200余组,高速扫描仪存储服务器、打印机、电脑等20余台设备,同时学习外地市先进经验,更新知识储备,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与我市工作实际相结合,开发了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即把档案原件(纸档)进行图像扫描、压缩、存储,且有两套电子档案作备份。截至2003年10月30日,房产档案馆将库存和新增共20余万卷产权档案,全部纳入数字化管理,结束了繁琐、沉重、复杂的手工作坊式管理,现代化房产档案管理破茧而出,从此房产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状态。
  2004年~2005年为适时进行技术革新,安阳市房产管理局向房产档案馆再次投资11万元,购买了磁盘阵列柜、热插拔、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对房产档案管理数字化软件进行升级。从根本上解决了系统硬件技术过时问题,把储存在8台计算机上的电子档案集中存储在一台设备上,减少了设备故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法院查封、房屋抵押的软件部分及档案注销、整理的软件升级和增设打印档案目录的功能。这就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从而为安阳市发证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重要保证。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008年12月,安阳市房产管理局会同安阳市财政局共同出资165万元,再次对安阳市房屋产权交易管理处、安阳市金鼎估价公司、安阳市测绘中心、安阳市房产档案馆进行数字化软件升级换代。
  1.1.4 全新的服务模式:目前安阳市房产档案的综合利用已经实现了房产档案图文一体化。数字化管理系统不仅可满足用户多项查询要求,并且查询时间由原来的几天,缩短为现在的几秒,查阅档案可随意在触摸屏上翻页查档,如需档案内任意一页图表,即可用激光打印机打出,为安阳市实现当日发证(房产证)工作奠定了基础,是在河南省同行业中率先达到数字化管理的房产档案馆,为查阅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群众,提供了高效、快捷、便利的服务。
  1.1.5 馆藏档案数量:目前馆藏纸质档案28.9万卷,现存电子档案269032万卷,电子档案容量达900G,4424075页。各种门类档案齐全,新增了抵押档案、预告登记档案。
  1.1.6 全馆业务工作流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每年的房产交易量也以骄人的业绩急剧增加。以2009年安阳市房产档案馆业务工作流量为例:
  房产档案注销查阅:12528卷;其中为产权人、公、检、法、司出具各种房产证明1613卷;档案接收19373卷,档案整理14311卷;办理法院查(解)封206卷;房屋预告登记5200余卷;全年完成查阅档案12810卷,为社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余万元。
  
  1.2 机构健全,布局合理
  馆内设有馆长、副馆长、支部书记三人领导班子。下设科室有综合利用科、微机中心、档案整理科、综合办公室4个科室。
  1.2.1 人员构成基本情况。全馆共有人员23人。专职档案人员15人,微机管理人员2人,兼职档案人员1人,内退2人,退休3人。
  1.2.2 性别。现从事档案工作人员:女性19人,约占83%;男女比例为1比5。
  1.2.3 学历。现从事档案工作人员本科以上学历6人,占26%;大专学历15人,占65%;中专及高中学历3人,占0.1%。
  1.2.4 年龄。现从事档案工作人员年龄50岁以上的2人,占8%;40~45岁5人,占2l%;30~35岁11人,占47%。
  1.2.5 职称。现从事档案工作专业技术人员11人,其中副研究馆员1人(退休1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5人,档案管理员4人。
  
  2 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投入不足。安阳市房产档案馆属于事业性自收自支单位,隶属于安阳市房产管理局,虽然历届党委、领导都十分重视,但毕竟资金有限,后劲不足。伴随着馆藏数量、种类的与日剧增,档案整理、阶段性数字化建设工作完成后的机器维修、正常机器的升级换代、物价和工作成本的上涨,每年的经费只能维持最低限度保障性的工作(包括每年的专项保障性经费),没有其他拓展性、开发性工作的能力。
  2.1.1 目前的档案楼已不适应工作需要,面积狭小,该进的档案只能打捆堆放。如前所述,安阳市房产档案馆前身为安阳市产权交易处的一个科室,后改为安阳市房产管理局综合档案室、安阳市房产管理局综合档案馆,并于1992年底正式挂牌成立。1993年档案楼正式落成。2004年1月安阳市房产管理局综合档案馆正式更名为安阳市房产档案馆。当时安阳市房产管理局综合档案馆无论从管理还是软、硬件等各方面的存储条件都很先进,名列安阳市档案管理之榜首,在我省同行业中为第一家。
  星移斗转,伴随着一轮又一轮改革发展的浪潮,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买房热情日益高涨,一旦小区建成交工,买卖成交,产权人入住,办理各种类型的房产所有权证的一系列的法定程序完成后,档案馆面对的就是将各种类型的房产档案接收入库进行分类管理,以便给产权人能够及时提供便捷、高效的利用服务。我们常见的如:商品房按揭(贷款)转抵押、商品房预告登记、抵押、典当、交易、法院查(解)封、赠与、继承、子女上学等,利用房产档案进行生产自救、生活活动。房产档案存放、管理问题虽说事小,却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如若房产档案管理有误,房产档案的再利用问题就将成为一大难题。以安阳市为例:房产档案的存放空间与当年开工建设居民小区住宅量、办理房产证的数量成正比。
  截至目前,我馆打捆堆放、新接收安阳市原郊区房产档案3万余卷,并在以平均每年2万~3万卷房产档案数量递增。一旦房产档案管理发生混乱,势必造成产权不清、权利不明、增加产权人权利界定费用,导致产权重组或发生产权变迁,最终影响到产权主体的行为绩效和资源的配置效率。
  2.1.2 容量有限,力保重点,导致馆藏档案结构单一。由于资金与馆舍的制约,已有的库容只能保障必须进馆的重点档案,这样一部分文书档案、声像档案、普查资料、新中国成立前的档案等只能异地存放,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更谈不上整理、研究、开发和利用。
  2.1.3 数字化工作流程不畅。受资金短缺的影响,无法彻底进行数字化软件升级换代,导致新工作流程在档案入库上架后,发现错误时无法更正。
  
  3 对策
  
  3.1 适当增加房产档案的管理成本或增加收费项目。房产档案的日常保管成本非常高,因此以自筹模式管理的房产档案只能以适当增加房产档案的管理成本或增加收费项目,来维持档案的正常运转。
  3.2 转变房产档案管理体制的运转模式。结合现有的政治变革理念——善治、亲民、为民,房产档案管理的运转模式面临两种选择:国家财政全供、财政供给与自筹结合。
  3.3 扩容档案库房。为了更好地保存、保管房地产权档案,促进房地产权档案的持续发展和再利用,安阳市房产档案馆已着手扩容库房,并将扩容档案库房编入安阳市房产管理局年度重大工作目标中。
  3.4 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养。随着信息社会化的逐步深入,房产档案逐步实现了信息数据化、管理网络化和服务现代化,这就从技术和管理上对档案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搞好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档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
  3.5 制定与网络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及时制定与网络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确保网络运行安全,配置的设备、器材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制度健全。
  
  4 结语
  
  当前以自筹为主的房产档案管理部门,要想生存与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统筹并举,就必须一是争取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的支持,出台政策性相关文件。二是全方位把握社会发展信息,研究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争取赢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其他文献
摘要:因为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所以必须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有效管理。但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对于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在管理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甚至影响到了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因此必须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从而有效推进矿井安全生产。本文分别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煤矿企业有所帮助。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论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重点任务,指出“
摘 要:本文不是在赘述档案的历史联系,而是要强调档案的历史联系与文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要加以区分的;并且在这种区分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档案的历史联系。  关键词:档案 文件 历史联系 历史关系    在经典档案学理论中,档案的历史联系和文件之间的历史关系是不加区分的,并且在表述上也是用“档案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在《档案管理学》教材中有这样的论述,“档案文件之间的历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