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道比德军还厉害?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面对朝鲜人民军的雷霆重击,之前骄横狂妄、频频挑衅的韩国(时称南朝鲜)军队原形毕露,被打得溃不成军,开战后仅三天,云集汉城(今首尔)的四万韩军已丧失建制,弃城南逃,韩国国防部长申性模命令在大田构筑第二道防线。此刻,出于冷战思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武力介入朝鲜半岛事务,要求远东司令麦克阿瑟将驻日美军派往前线,麦克阿瑟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驻日本的第24师。在他眼里,第24师在太平洋战争中战绩显赫,而师长迪安更是难得的将才。
迪安,生于1899年,1922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陆军少尉参军。二战中,他平步青云,很快擢升准将,接着当上步兵第44师少将师长。迪安率部在欧洲与装备精良的德军第19集团军打了一场遭遇战,最终将德军包围并迫降。
二战结束后,迪安来到远东,出任驻日本的美军第24师师长,“妥妥”地当了几年“太平师长”。接到麦克阿瑟的命令后,迪安觉得朝军“不堪一击”,认为自己继在欧洲赢得荣誉后将在远东“大显身手”。
被朝鲜游击队抓获
鉴于战况紧急,7月2日,抱着“美国兵一露面就吓跑敌人”幻想的迪安只带着第24师1营先乘船出征了。三天后,美朝在竹美岭首次交锋,尽管有空中支援,但美军第1营还是被朝军步兵第3师凌厉的炮火压制和坦克突击打得落花流水。此战后,美韩联军在半岛中部的战线进一步被分割,美军第1营残部及随后到达的大部队被压缩到大田狭窄谷地里。
7月19日,朝军第3师猛攻大田,位于大田机场的美军炮兵阵地遭朝军集中火力压制。当晚,朝军切断连接大田-金山间和大田-大邱间的道路,将第24师主力与釜山大本营割裂开。次日,朝军攻入大田市内,对丧失建制的第24师各部展开歼灭战。
此刻,第24师各部犹如无头苍蝇,迪安带着一个连边打边退,他肩扛火箭筒向朝军坦克开火,据说击毁其中一辆,但战局已无法扭转。至20日17时许,第24师放弃有组织抵抗,美军官兵在朝军包围圈中大部分战死或当了俘虏。
8月25日,当迪安走到全罗北道鎮安郡附近时,被朝鲜游击队员生俘。朝鲜战士怎么也不相信眼前这位瘦骨嶙峋的“小老头”就是美军少将。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朝鲜军官后来安排迪安吃了好几顿平壤冷面。韩国国防部资料指出,美军第24师满编1.6万人,大田战役中伤亡7000余人,另有数千人被俘或失踪,美军为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付出了惨痛代价。
与此同时,逃回釜山的第24师残兵败将上报“迪安失踪”,美军出动特种部队搜寻也一无所获,华盛顿只得通报“迪安以身殉职”的结论,美联社还杜撰了迪安“与敌同归于尽”的报道。1951年,美国国会授予迪安国会荣誉勋章,还在五角大楼举行追悼会。
做生意更在行
1951年6月起,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与中朝方面举行停战谈判,正在采访的澳大利亚记者威尔福雷德·伯切特收到一封信,信件最后附上美军被俘人员名单,迪安的名字赫然在列。他马不停蹄地找到寄信人——一名朝军联络官,在这位军官安排下,他得以在朝鲜慈江道战俘营里见到迪安。接下来的几天里,伯切特详细记录了迪安的生活,后者有单独住所,配有专门英语翻译,门口虽有警卫,但一天的生活却没什么限制。伯切特将迪安起居都拍下来,制成纪录片《迪安的战俘生活》。
回到澳大利亚后,伯切特将纪录片寄给美国国会议员。得到消息的迪安之妻跑到国会,控诉国会和政府“捏造事实”。美国国务院则诬蔑有人“造谣生事,充当共产党宣传工具”。可不久,美国《图片邮报》又刊登两张迪安正面照,一张是被俘时颓唐的迪安,一张是被俘一年半后壮实的迪安。
真相就此大白于天下,尴尬的美国国务院只得通过新闻发言人发表“尚需调查个中原委”的声明,一调查便拖延了近两年,但美国民众都知道迪安还活着。迪安在战俘营里也没闲着,他把被俘经历写成一本书,名叫《在朝鲜被俘历险记》。1953年春,纽约出版商鲍斯·卡特辗转各方,带信给迪安,准备出版他的历险记,开价5万美元,迪安却回应:“不!”他开价10万美元。看来,迪安做生意的本事超过了打仗的本事。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订。从8月5日起,双方开始遣返战俘。9月4日晚,迪安被遣返的前一天,遣俘委员会的中朝代表安排告别宴,他表达深深的感谢。
迪安回国后继续在军队服役,还当上第6集团军中将副司令。后来,他的亲历记出版了,里面有句话:“被俘一事是我军旅生涯中最不光彩,也是最痛苦的经历,但也在我生命中留下最深刻的烙印。”其间,他还写过一封信给朝鲜领导人,“以一个普通军人的身份,表达远离战场的特殊感情”,信尾署名为“死而复生的美国公民”。1981年,迪安在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82岁。
(摘自《新民晚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面对朝鲜人民军的雷霆重击,之前骄横狂妄、频频挑衅的韩国(时称南朝鲜)军队原形毕露,被打得溃不成军,开战后仅三天,云集汉城(今首尔)的四万韩军已丧失建制,弃城南逃,韩国国防部长申性模命令在大田构筑第二道防线。此刻,出于冷战思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武力介入朝鲜半岛事务,要求远东司令麦克阿瑟将驻日美军派往前线,麦克阿瑟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驻日本的第24师。在他眼里,第24师在太平洋战争中战绩显赫,而师长迪安更是难得的将才。
迪安,生于1899年,1922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陆军少尉参军。二战中,他平步青云,很快擢升准将,接着当上步兵第44师少将师长。迪安率部在欧洲与装备精良的德军第19集团军打了一场遭遇战,最终将德军包围并迫降。
二战结束后,迪安来到远东,出任驻日本的美军第24师师长,“妥妥”地当了几年“太平师长”。接到麦克阿瑟的命令后,迪安觉得朝军“不堪一击”,认为自己继在欧洲赢得荣誉后将在远东“大显身手”。
被朝鲜游击队抓获
鉴于战况紧急,7月2日,抱着“美国兵一露面就吓跑敌人”幻想的迪安只带着第24师1营先乘船出征了。三天后,美朝在竹美岭首次交锋,尽管有空中支援,但美军第1营还是被朝军步兵第3师凌厉的炮火压制和坦克突击打得落花流水。此战后,美韩联军在半岛中部的战线进一步被分割,美军第1营残部及随后到达的大部队被压缩到大田狭窄谷地里。
7月19日,朝军第3师猛攻大田,位于大田机场的美军炮兵阵地遭朝军集中火力压制。当晚,朝军切断连接大田-金山间和大田-大邱间的道路,将第24师主力与釜山大本营割裂开。次日,朝军攻入大田市内,对丧失建制的第24师各部展开歼灭战。
此刻,第24师各部犹如无头苍蝇,迪安带着一个连边打边退,他肩扛火箭筒向朝军坦克开火,据说击毁其中一辆,但战局已无法扭转。至20日17时许,第24师放弃有组织抵抗,美军官兵在朝军包围圈中大部分战死或当了俘虏。
8月25日,当迪安走到全罗北道鎮安郡附近时,被朝鲜游击队员生俘。朝鲜战士怎么也不相信眼前这位瘦骨嶙峋的“小老头”就是美军少将。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朝鲜军官后来安排迪安吃了好几顿平壤冷面。韩国国防部资料指出,美军第24师满编1.6万人,大田战役中伤亡7000余人,另有数千人被俘或失踪,美军为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付出了惨痛代价。
与此同时,逃回釜山的第24师残兵败将上报“迪安失踪”,美军出动特种部队搜寻也一无所获,华盛顿只得通报“迪安以身殉职”的结论,美联社还杜撰了迪安“与敌同归于尽”的报道。1951年,美国国会授予迪安国会荣誉勋章,还在五角大楼举行追悼会。
做生意更在行
1951年6月起,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与中朝方面举行停战谈判,正在采访的澳大利亚记者威尔福雷德·伯切特收到一封信,信件最后附上美军被俘人员名单,迪安的名字赫然在列。他马不停蹄地找到寄信人——一名朝军联络官,在这位军官安排下,他得以在朝鲜慈江道战俘营里见到迪安。接下来的几天里,伯切特详细记录了迪安的生活,后者有单独住所,配有专门英语翻译,门口虽有警卫,但一天的生活却没什么限制。伯切特将迪安起居都拍下来,制成纪录片《迪安的战俘生活》。
回到澳大利亚后,伯切特将纪录片寄给美国国会议员。得到消息的迪安之妻跑到国会,控诉国会和政府“捏造事实”。美国国务院则诬蔑有人“造谣生事,充当共产党宣传工具”。可不久,美国《图片邮报》又刊登两张迪安正面照,一张是被俘时颓唐的迪安,一张是被俘一年半后壮实的迪安。
真相就此大白于天下,尴尬的美国国务院只得通过新闻发言人发表“尚需调查个中原委”的声明,一调查便拖延了近两年,但美国民众都知道迪安还活着。迪安在战俘营里也没闲着,他把被俘经历写成一本书,名叫《在朝鲜被俘历险记》。1953年春,纽约出版商鲍斯·卡特辗转各方,带信给迪安,准备出版他的历险记,开价5万美元,迪安却回应:“不!”他开价10万美元。看来,迪安做生意的本事超过了打仗的本事。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订。从8月5日起,双方开始遣返战俘。9月4日晚,迪安被遣返的前一天,遣俘委员会的中朝代表安排告别宴,他表达深深的感谢。
迪安回国后继续在军队服役,还当上第6集团军中将副司令。后来,他的亲历记出版了,里面有句话:“被俘一事是我军旅生涯中最不光彩,也是最痛苦的经历,但也在我生命中留下最深刻的烙印。”其间,他还写过一封信给朝鲜领导人,“以一个普通军人的身份,表达远离战场的特殊感情”,信尾署名为“死而复生的美国公民”。1981年,迪安在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82岁。
(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