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如果学校教育真的让师生具有了高尚的文化之美,就能点燃他们勤勉、奋发的火种,那么,多彩的生活之美,辛勤的劳作之美,都会在一个人的面前展现出来。
一、用心设计,固化文化符号
学校文化首先表现在学校的建筑和景物上。虽然与校园周边不尽如人意的环境相比,校门围墙上“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的标语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耀眼。一进校门,正前方的墙壁上贴着“浦东小学师生为人四要求”(乐——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善——待人要友善,善与人沟通,忠——对祖国忠心,对学校热爱,信——处事重信,用说话要算数),每天提醒大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花园醒目处“真爱真知、笃信笃行”的校训,揭示着学校文化的灵魂。遍布校园的文化标语和学生书画作品,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廊墙壁上60多幅古诗文配画内容与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紧密配合,教学楼正对面的“三养成教育”(守公德、勤学习、爱劳动)主题宣传画突出了新学年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紫藤长廊、中心花园、小桥流水是师生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也是校园中最灵动的文化符号……表层的文化,含义深美,经年浸润,修身养性。
如果说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外显标志,学校制度建设也许就是学校文化的内隐符号。
每个学生的行为必须以制度来规范,当然这些制度必须能够体现文化育人的理念和功能。根据建立和完善《管理规范》长效机制的要求,学校先后修订相关学生管理制度,并着力抓好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每周总结,每月颁奖,期中期末集中表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制度一旦被学生自觉接受,产生文化力量,就会卓有成效。
二、活动洗礼,强化文化情景
“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以活动育人,以活动促变,学校应强化学生活动“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在一次次精心组织的活动中,强化文化情景,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月”活动,引领广大师生走进心灵的氧吧,构建精神的家园,提升文化底蕴,打造书香校园。一系列活动推进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让读书成为师生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书香校园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整体风貌,是校园文化的集中显现。
争做“铁路小卫士”活动长年坚持,使“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成为自觉习惯。学校位于铁路沿线,大队部与铁路部门紧密联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知路、爱路、护路”宣传教育活动。知识小问答比赛、讲护路小故事、爱路护路表演等等活动可引导一个孩子,教育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形成爱路护路人人有责、共铸平安铁路的浓厚氛围。多年来,学校是连云港铁路段铁路安全工作最佳的一所学校,每年都受到上海铁路局相关部门表彰。靠着这一支点,由点及面,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呈良性循环态势。
三、抓住细节,浸润文化记忆
文学作品以细节撼人心魄,管理则以细节决定成败。懵懂的小学生更需以精细化的熏陶践行,提高文化素养,形成终身的文化烙印。
细化要求。从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学生守则》、《行为规范》、“三养成”教育是过粗的要求。于是,学校制定了《卫生评比细则》《纪律评比细则》《三养成教育细则》等,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
横向到边。通过“家长会”“家校短信平台”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通过邀请校外人员来校做讲座,教育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纵向到位。从上学进校门到放学出校门,这一天都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管理。用“国旗下讲话”“晨间教育”“班队活动”“红领巾监督岗”等途径来加以落实。
四、课程建设,催生文化成长
统编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人文色彩,坚持科学与人文的统一,积极挖掘人文要素,提高学生素养,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内容。事实也证明,学生基于教材的记忆,往往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文化。对于教学评价,学校坚持把课堂情景、教学情智、学生文化生成作为极其重要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本位课程。新学期,我校的蔬菜种植研究、环境保护研究、连云港旅游资源研究、纸张研究等综合实践内容,强调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参与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选题立项、拟订方案、查阅资料、调查研究、撰写报告、成果交流、小组合作、评价反馈……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是时代要求的学习文化,也为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编钟岚)
一、用心设计,固化文化符号
学校文化首先表现在学校的建筑和景物上。虽然与校园周边不尽如人意的环境相比,校门围墙上“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的标语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耀眼。一进校门,正前方的墙壁上贴着“浦东小学师生为人四要求”(乐——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善——待人要友善,善与人沟通,忠——对祖国忠心,对学校热爱,信——处事重信,用说话要算数),每天提醒大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花园醒目处“真爱真知、笃信笃行”的校训,揭示着学校文化的灵魂。遍布校园的文化标语和学生书画作品,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廊墙壁上60多幅古诗文配画内容与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紧密配合,教学楼正对面的“三养成教育”(守公德、勤学习、爱劳动)主题宣传画突出了新学年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紫藤长廊、中心花园、小桥流水是师生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也是校园中最灵动的文化符号……表层的文化,含义深美,经年浸润,修身养性。
如果说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外显标志,学校制度建设也许就是学校文化的内隐符号。
每个学生的行为必须以制度来规范,当然这些制度必须能够体现文化育人的理念和功能。根据建立和完善《管理规范》长效机制的要求,学校先后修订相关学生管理制度,并着力抓好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每周总结,每月颁奖,期中期末集中表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制度一旦被学生自觉接受,产生文化力量,就会卓有成效。
二、活动洗礼,强化文化情景
“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以活动育人,以活动促变,学校应强化学生活动“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在一次次精心组织的活动中,强化文化情景,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月”活动,引领广大师生走进心灵的氧吧,构建精神的家园,提升文化底蕴,打造书香校园。一系列活动推进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让读书成为师生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书香校园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整体风貌,是校园文化的集中显现。
争做“铁路小卫士”活动长年坚持,使“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成为自觉习惯。学校位于铁路沿线,大队部与铁路部门紧密联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知路、爱路、护路”宣传教育活动。知识小问答比赛、讲护路小故事、爱路护路表演等等活动可引导一个孩子,教育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形成爱路护路人人有责、共铸平安铁路的浓厚氛围。多年来,学校是连云港铁路段铁路安全工作最佳的一所学校,每年都受到上海铁路局相关部门表彰。靠着这一支点,由点及面,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呈良性循环态势。
三、抓住细节,浸润文化记忆
文学作品以细节撼人心魄,管理则以细节决定成败。懵懂的小学生更需以精细化的熏陶践行,提高文化素养,形成终身的文化烙印。
细化要求。从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学生守则》、《行为规范》、“三养成”教育是过粗的要求。于是,学校制定了《卫生评比细则》《纪律评比细则》《三养成教育细则》等,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
横向到边。通过“家长会”“家校短信平台”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通过邀请校外人员来校做讲座,教育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纵向到位。从上学进校门到放学出校门,这一天都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管理。用“国旗下讲话”“晨间教育”“班队活动”“红领巾监督岗”等途径来加以落实。
四、课程建设,催生文化成长
统编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人文色彩,坚持科学与人文的统一,积极挖掘人文要素,提高学生素养,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内容。事实也证明,学生基于教材的记忆,往往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文化。对于教学评价,学校坚持把课堂情景、教学情智、学生文化生成作为极其重要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本位课程。新学期,我校的蔬菜种植研究、环境保护研究、连云港旅游资源研究、纸张研究等综合实践内容,强调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参与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选题立项、拟订方案、查阅资料、调查研究、撰写报告、成果交流、小组合作、评价反馈……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是时代要求的学习文化,也为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