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返流性胃炎;中医药疗法;柴胡疏肝散;旋覆代赭汤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23—01
笔者采用柴胡疏肝散与旋覆代赭汤合用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0例并与吗叮啉治疗30例作比较,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0例均来自门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1岁,平均34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平均32岁。所有病例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并有上腹部烧灼痛,或呕吐胆汁,进食后加重等症状。排除心源性胸痛,非返流性食管炎,食管癌及食管动力性疾病等。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治疗。处方:柴胡、陈皮、白芍、党参各20g,香附、枳壳、旋覆花、代赭石各15g,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各10g。胃脘疼痛者加木香、元胡、川芎;灼热作酸加乌贼骨、瓦楞子;口苦,嘈杂加蒲公英;胃阴亏虚加麦冬、玄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用,2周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口服吗叮啉10g,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胃镜复查胆汁返流消失,返流性胃炎消失或明显好转,上腹部烧灼痛或呕吐胆汁,进食后症状加重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内窥镜下胆汁返流减少,返流性胃炎好转,胆汁返流症状好转;无效:内窥镜下胆汁返流及返流性胃炎无好转或恶化,胆汁返流症状无变化及加重。
3.2治疗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吐酸”、“反胃”等范畴,是由于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返流入胃所致。《内经》云:“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病机与盱郁化热,胃失和降有关。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止痛,旋覆代赭汤降逆和胃,两方合用切中病机,故取得较好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23—01
笔者采用柴胡疏肝散与旋覆代赭汤合用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0例并与吗叮啉治疗30例作比较,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0例均来自门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1岁,平均34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平均32岁。所有病例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并有上腹部烧灼痛,或呕吐胆汁,进食后加重等症状。排除心源性胸痛,非返流性食管炎,食管癌及食管动力性疾病等。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治疗。处方:柴胡、陈皮、白芍、党参各20g,香附、枳壳、旋覆花、代赭石各15g,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各10g。胃脘疼痛者加木香、元胡、川芎;灼热作酸加乌贼骨、瓦楞子;口苦,嘈杂加蒲公英;胃阴亏虚加麦冬、玄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用,2周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口服吗叮啉10g,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胃镜复查胆汁返流消失,返流性胃炎消失或明显好转,上腹部烧灼痛或呕吐胆汁,进食后症状加重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内窥镜下胆汁返流减少,返流性胃炎好转,胆汁返流症状好转;无效:内窥镜下胆汁返流及返流性胃炎无好转或恶化,胆汁返流症状无变化及加重。
3.2治疗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吐酸”、“反胃”等范畴,是由于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返流入胃所致。《内经》云:“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病机与盱郁化热,胃失和降有关。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止痛,旋覆代赭汤降逆和胃,两方合用切中病机,故取得较好疗效。